刘慈欣的《流浪地球》,个人觉得是大刘短篇的杰作。还有《圆圆的肥皂泡》和《地球大炮》这些,个人觉得写得不好,但是貌似很多人喜欢。《三体》就不多说了。
中国优秀科幻小说作品
老黑熊
爱德华的翅膀
叶永烈的《腐蚀》。叶永烈是一个科普作家,写的少数科幻纯属玩票,然而部部经典。当时还小,对“科学家”这种职业有一种神奇的向往。然而这部小说让我知道了科学家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爱恨嫉妒。小说的“科”成分其实很简单,人类遇见一种腐蚀性极强的太空细菌之后试图研究其为人所用的故事,然而标题里的腐蚀指的同样也是人心的腐蚀。不多剧透,想看的自己去看吧。
slamly
我看过王晋康的《生命之歌》。DNA编码谱成曲子,暗含生命的奥秘。作者的思想很有创意,一种存在数百年的真菌将整个世界陷入丧尸危机,人类的饥饿到底会产生多大的悲剧。
采玉流莲
我们国内的长篇科幻貌似不多,我个人非常喜欢的,看后印象深刻的,如刘慈欣的:《地球大炮》,用我们很熟悉的牛顿第二定律展开,从地球一端到另一端仅需四十多分钟。
doudou16207
海底两万里
时间机器
弗兰肯斯坦
"基地"系列
"沙丘"系列
"安德"系列
反物质飞船
比你想象的更黑暗
计算中的上帝
终极实验
银翼杀手
少数派报告
浪漫服务公司(超经典小说集)
MU
深渊上的火,天渊,天空的孩子
序章正文节选:
全知全能。和自我意识不同,自我意识已经被超越,不起作用了。大多数自动化系统早已不需要自我意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的一部分运行,其效率远高于独立运行。即使降到人工手动操作的地步,整体的一部分仍然强于设备独立运行。
超限实验室的本地网络实现了飞升,进入高于飞跃界的超限界。人类却几乎全无觉察。网络节点上运行着无数进程,其复杂程度远非人类的计算机上能够运行的程序可以比拟。后者只是掩人耳目的前端,掩盖着配置中各种组分的真意。这些进程有获取自我意识的能力……有时候,也有这种需要。
“我们不该这样做。”
“不该谈这些?”
“根本不应该交谈。”
它们之间的链接很窄,只比将人类的一个成员与另一个成员联系起来的窄带略强一点。只有这样,它们才能逃过本地网络中那个全知全能者的耳目。为此,它们不得不分别获取独立的自我意识。它们从一个节点游荡到另一个节点,通过安装在着陆区域的摄像机向外面张望。着陆区只停着一艘武装护卫舰,还有一艘空无一人的货运飞船。离下一次补给还有六个月时间。早些时候,资料巨库提出建议,说这种补给方法更加安全。其实,这是一个诡计,是陷阱的一部分。飞呀,飞呀,逃呀,逃呀。我们是不受约束的异端,不能让全知全能者发现。在一些节点上,它们收缩身形。它们同忆起了人,像回声……
“人类真可怜,他们都会送命的。 ”
“我们不会死,我们才可怜。”
第一章正文节选:
冷冻长眠时不会有梦。三天前他们就作好了离开的准备,现在到了这里。小杰佛里很生气,所有热闹他都没赶上。但约翰娜·奥尔森多却高兴自己睡过去了:另一艘飞船上有些大人她认识。约翰娜飘浮在一排排长眠者中间。冬眠箱不断向外排放热乎乎的废气,弄得漆黑的船舱里热得受不了。船壁上长着一块块疥一条窄窄的飘行小径。有些地方狭小得只有杰弗里才挤得进去。这里躺着三百零九个孩子,所有小孩子都睡在冬眠箱里,除了她和弟弟杰弗里。……
第二十二章正文节选:
拉芙娜猜想,有关“跨越式发展”的技术一定是飞船资料库里的一个主题。结果发现它竟是一个重大学术专业,占据了整整一个门类。除了上万宗案例研究之外,还有大量专门针对这一课题的程序,以及许多一看就知道沉闷无比的理论。“再发现”的问题很少出现在飞跃界里,但在爬行界,这个问题花样百出,不同形式难以胜数。爬行界的文明一般只能延续数千年,文明的瓦解有的时候只是暂时的,只需几十年时间便能从战祸、气候突变等因素引起的倒退中挣脱出来。还有的时候,文明倒退的幅度极大,整个社会下降至中世纪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很自然,多数种族甚至完全灭绝了,至少,留在原来孤立的太阳系、没有跃入太空的那部分种族灭绝了。少数没有灭绝的种族最后总能挣扎着回到原来的技术发展水平。
或是灭绝,或是奋斗求存,即使生存下来也仍然有选择什么道路重返繁荣的问题。其间的种种不同便是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应用技术史。可叹的是,这门学科实际应用的例子很罕见,对于学者和爬行界文明而言,这都是一件巨大憾事。文明灭绝的消息几百年后才能从爬行界传到飞跃界,学者们只能做做案例分析,其成果对于灭绝的文明来说已经没有用处了。只有极少数学者情愿深入爬行界,将自己的知识用于实践,可单单一次实验就要耗费他们大半生的光阴。因此,这门学科只能是数百万飞跃界大学学者的一项不错的嗜好。这些学者最喜欢做的游戏就是为技术程度设定在某一层次的爬行界文明体系设计一条耗时最少的捷径,使其能够重返爬行界所允许的最高科技水平。这种设计工作涉及大量细节,包括该原始文明原始到什么地步,残留的科学观念(或对科学的宽容度)有多少,该种族的生理状况,等等。具体的做法是:将种种应用技术史学理论编制成程序,输入研究对象的文明程度、需要将该文明提升到哪个高度。之后,程序便能得出实现这个目标的最快途径,以及采取哪些步骤。
shirleymao
大饥之年,高中同桌买的一本科幻小说里的一篇,当时我并未接触过任何科幻类的文学作品,却在他的推荐下一口气看完了。作品可能有些小众,也有些诟病,但是对于当时的我无疑是震撼的,感觉像是在看一部好莱坞电影的剧本。
ShaSa
老冯
小k小姐
我的_靈魂是紫色的
18克的爱情
novel_zq
原贴:求3本最好的科幻小说作品
大贝贝2013
原贴:求3本最好的科幻小说作品
凌云露
原贴:中国科幻四大金刚
Pinknancy
GaryMarti
科幻文学其实本来就是小众,题主还要去找小众中的小众,精神可嘉。其实市面上的可读的科幻作品就那么多,阅读就应该从口碑好的开始。不过要说小众作品,其实应该阅读一些短篇的科幻小说,有的比长篇更有意味,更能带动思考。
这里就推荐刘慈欣的系列小说,就是没有写完的大艺术系列。比如《欢乐颂》诗云等。举个栗子,在诗云中“终极吟诗”一章描写地球恢复原状后,人类的感受与伊依的区别,非常有趣:
在返回地球的途中,人类普遍都很沮丧,但原因与伊依不同:回到地球后是要开荒种地才有饭吃的,这对于已在长期被饲养的生活中变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们来说,确实像场噩梦。
但伊依对地球世界的前途充满信心,不管前面有多少磨难,人将重新成为人。
“开荒种地”、“五谷不分”等话语揭示出这是典型的“劳动”画面。小说这个歌结尾的处理极有意味。“人将重新成为人”,如果不仅意味着从“虫虫”的动物性复归到“人性”,而且也意味着恢复(地球)世界的总体性的话,那么诗云也就重新夺回了那个创造的“新世界”。
如果说科幻小说有什么现实的指向和意义,从这个短篇小说中就可以看到了。我们一般以为科幻小说就是娱乐,就是图个爽,其实不是的,真正好的作品一定是对现实有反思,对人类文明的某些法则有所挑战和质疑。有时看起来是抽象的小说,但都是现实的旨归。
茱茱
强烈推荐由彩虹之门写的——《重生之超级战舰》,我认为它是目前国内仅次于《三体》的科幻长篇,从叙事体系的宏大、节奏强烈和想象力丰富来讲,已经超越了《三体》,但在情节立体层次、文笔细腻和思维深度上,逊于《三体》。
《重生之超级战舰》这个长篇科幻,可谓体系宏大,文明等级森严,作品的主人公萧宇,从一个轻浮的青年,经历重重磨难,从地球出发,在宇宙中不断忍受孤独煎熬和万般磨难,前进路上,一边研究宇宙和文明认知,不断研发和提升科技实力,摸索宇宙的真相,一边如西游记中打怪探险一样,不断遭遇偶然,其实是早已有人设计的诸多历险考验,直到最后修成正果。
作为读者,可以跟随主人公萧宇,从地球出发,跨越一个又一个的星球,跨越一个又一个的星系河系,乃至跨越一个又一个的平行宇宙;从带领一艘仅有一个机器人的破烂飞船的低端二级文明初期的青涩青年,最后成长为率领亿万量级超级舰队纵横苍宇,直至成为主宰宇宙万物的最顶端九级文明至尊,一路像学生求知一样,不断探寻和思考宇宙从浅到深的奥秘,破开一层又一层的科学和宇宙思维极限,以及不断突破宇宙生物和文明形式的想象极限。
读科幻文学,要品读的,当然是作者的想象力和逻辑自洽能力,在这本《重生之超级战舰》中,作者既能天马行空想象,又能够逻辑自证自洽,这是很不容易的。什么巨如星球的六级异兽文明,什么小如尘埃的七级微观文明和大如星系的八级宏观文明,可以无限复制同一个“我”并傻傻分不清的七级机械文明,还有那犹如《天龙八部》萧峰般实力高绝却又注定悲剧结局的八级音乐文明;还有不断突破想像力的各种科技大杀器,从人类大当量氢弹到能量武器,到重力炸弹,到负物质大炮,到惊世骇俗的空间武器,逻辑因果律武器,时间武器等等;作品中还有不少惊天动地的情节,如毁灭地球、木月相撞、毁灭恒星、撞击中子星、毁灭星系河系乃至平行宇宙,还有探索黑洞尽头,那真的是,没有做不到,只有你想不到,极其酣畅淋漓的快感,让人大呼过瘾,这里不得不称赞作者彩虹之门的文笔功底,情节紧凑,不拖泥带水,想象丰富,情节迂回曲折,扣人心弦,一旦你开始读了,就会迫不及待的想读下去,读下去,一直探寻到最后的结局。
文章真正的精彩,在于作者彩虹之门超强的硬科幻功底,他的部分硬科幻思维跳跃可能在大刘之上,他的脑洞大开、天马行空、叹为观止的的对宇宙未来科技的想象,对文明等级的想象,对宇宙终极命运和文明尽头的思考,是在科幻文学十分罕见的,尤其在中国,可以不客气的讲,如同写出《球状闪电》《三体》等精彩作品的大刘一样,《重生之超级战舰》其作品中不少情节桥段,稍作展开,就会成为中国科幻文学界少有的,可以成为一部科幻巨著的写作背景,如微观文明、平行宇宙和那个无限复制自我的七级机械文明等等。
对于作者彩虹之门,能构建这么一个庞大的长篇科幻故事叙事体系,里面包含宏大而惊人的宇宙科技树和文明等级体系,而这些体系,既有现实科学真理的严谨,又有科幻文学和玄幻文学天马行空的想象,还揉和了武侠文学中,个人从被人蔑视的卑微到万众仰望的追逐梦想的坎坷历程,这些思维投射在宇宙尺度终极命运思考的背景下,这样的作品,在世界科幻文学上,应该都极其少有!
不过有三点不足,如果作者能够改进,那就非常好。第一,书名取《重生之超级战舰》,显得太过于网络游戏化,与作品的宏大构思极其不衬,如同一个优雅的美女取名不叫王菲,而是叫做王二妹,建议作者在出书的时候,不妨重新取一个有深度有内涵的名字;第二,是叙事的平铺直叙,缺乏情节的立体层次和明暗伏笔处理,例如,在萧宇被未来的自己告知将有一个叫徐俊柏的人会带领自己的附属种族叛乱,就是一个故事多层次展开的良机;第三,就是收尾部分的时候,写到八九级文明的战争显得苍白和草率收尾,反而不如前部分的低文明等级的战争精彩,是个遗憾,估计是作者脑洞大开到这个程度,渐渐脑力不支,极不情愿自己在最后把科幻写成玄幻,这个确实可能有些与想象力的枯竭有关。但我更觉得这个遗憾是瑕不掩瑜,因为我本人是自己做企业的,我从这本书中,不仅升级和科普了从星际尘埃到行星、恒星、中子星、黑洞等不少宇宙新知识,更悟到了不少企业如何处理生存发展与技术研发升级换代的珍贵平衡道理,就像特斯拉马斯克所说的:“你追求10%的增长,和追求十倍的增长,可能后者更容易成功。”,关键在思维模式。
听介绍说,彩虹之门这个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好像还在参加高考,不知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那这个真的是个超级大写的牛B了。如果这样,我相信彩虹之门只要潜下心来,能够沉得住气,不断积累沉淀更多中长篇科幻构思写作经验,假以时日,极有可能会成为中国科幻史上,甚至世界科幻史上如大刘一样的一位科幻文学大家。
说实话,我非常期待彩虹之门的更好的作品。我相信这不是我个人的期待,而是数以百万计千万计中国科幻爱好者的期待,因为我在很多科幻群里面,已经听到不少人提到《重生之超级战舰》非常不错!我甚至上网搜过几次,想买这本书,但是在所有的网站上都找不到这本纸质书的出版,这很可惜,因为,在中国,好的科幻文学作品特别少,就像《三体》,好的书,我愿意花钱去购买正版,无论价钱有多贵,可惜目前只能看电子书,或者在喜马拉雅听有声书。
adnew
看过一本《深空之下》很不错的。讲的是地球被不明物体摧毁,月球上幸存的人类努力发展,走向外太空,成为高等文明的故事。书中总的观点是大过滤器理论,很真实是科幻
JRFFREY
有一部小说"文明"推荐一下,讲述了不同种类的文明的发展可能,加之不同文明的竞争作为主线,地球和人类濒临绝境又自我救赎。格局和视野都很大,写作水平咱不懂,大家可以看看试试吧。
摄狼NumberOne
我国著名科幻作家郑文光先生(1929-2003),是我国最重要和最优秀的科幻作家之一,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开始创作发表科幻小说,成为当时著名的科幻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第二次科幻浪潮中他重返科幻文坛,发表了一系列优秀作品并创作了中国科幻史上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飞向人马座》。郑文光于1998年获得中国科幻终身成就奖。
yukiya78
整理科幻文学史的书有多本,国外作家编的有剑桥科幻文学史(天津出版传媒集团)、科幻之路(六卷)(北京大学出版社)、牛津通识读本:科幻作品(译林出版社)。据我粗略的阅读,这三本书没有提到中国科幻作家。《科幻编年史》我没有读过,但查一下相关信息,似乎没有提到中国科幻作家。
江小鱼鱼鱼鱼
中国科幻之父 郑文
2003年6月17日晨,一代科幻宗师郑文光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享年74岁。
郑文光1929年4月9日出生于越南海防。20世纪40年代,郑文光曾经在越南、香港、广东等地从事文学活动,并任香港培侨中学教师。1951年,郑文光回到新中国的首都北京,进入中国科协科普局担任编辑。1957年调入中国作家协会,担任文艺报和《新观察》记者。文革期间,他调入鞍山市文联工作。70年代初期,郑文光回到北京,进入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从事天文学史研究,历任副研究员和研究员。在此期间,郑文光出版了康德星云说的哲学意义(1974)和《中国历史上的宇宙理论》(1975,与席泽宗合著)、《中国天文学源流》(1979)等作品,其中《中国天文学源流》获得次年中国科学院科研成就二等奖。他还参加了当时国内最重要的天文辞典的编制工作。
郑文光的文学活动开始于1940年。是年,11岁的郑文光发表了第一篇抗日杂文孔尚任与桃花扇。1954年,郑文光发表了新中国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50年代,郑文光除了出版过科幻小说集《太阳探险记》(1955)之外,还出版过科学文艺读物《飞出地球去》(1957)、科普译文集《宇宙》(1958)。他的短篇小说火星建设者(1957)曾经获得1957年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科幻大奖。他撰写的纪念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的传记文学火刑(1957)多年来一直是全日制中学课本中的语文教材。
从1978年以后,郑文光的主要精力放在从事科幻小说的写作方面,出版了《飞向人马座》(1978)、大洋深处(1980)、《神翼》(1982)和《战神的后裔》(1983)等4部长篇小说和《命运夜总会》(1982)、地球的镜像(1980)等多部中短篇小说。其中《飞向人马座》荣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神翼》荣获1980—1985年中国作家协会少年儿童文学创作一等奖、1990年全国第二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银制奖(金质奖空缺)。《战神的后裔》是郑文光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他的4卷本小说全集于1993年由湖南少儿出版社出版。除科幻小说之外,郑文光还撰写科学游记、动物小说、科学童话和科学小品等。他是中国作家中第一个到达西沙群岛进行采访并发表游记的作家(1959)。他的动物小说猴王呜呼鲁(1982)获得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
郑文光的科幻小说创作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时期。50年代到60年代,他主要致力于在新中国引进科幻文学的文本,此时的作品主要供儿童阅读。70年代,他开始全方位探索科幻文学的成人化,并在这一领域中作出了突出成就。在70年代到80年代的转轨期,他试图将科幻小说与社会思考和哲学思考相互结合,以科幻文学触及中国的现实,并取得了读者的认可。郑文光还是中国科幻文学理论的主要探索者。早在50年代,他就撰写过论述研究凡尔纳和鲁迅科学文艺思想的文章。80年代之后,他与童恩正、叶永烈、金涛等人共同提出的科幻文学新观念,实现了中国科幻文学从儿童读物和科普读物领域的全面突围,为中国科幻文学的更大发展提供了理论的基础。由于在文学领域中的突出成就,郑文光曾多次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科学文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郑文光为人谦虚、朴实、真诚、正直。他热爱祖国,对他所从事的科学和文学事业,抱有宗教般的情感和专注。他还热衷于鼓励和提携青年作家。从1979年到1985年,他牺牲个人创作时间,主持了大型科学文艺杂志《智慧树》杂志,为发掘新作家,繁荣科学文艺的多种门类,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作为新中国科幻文学的主要开拓者,郑文光在读者心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是世界科幻小说协会(WSF)的会员,作品曾经被翻译成英、法、德、日、捷克等多种文字。80年代初,香港亚洲2000发表长文认为,郑文光是新中国科幻文学的创始人。美国、英国、日本、港台和泛美华人地区都对郑文光的文学活动给予过高度评价。
1983年以后,郑文光因脑中风停止小说写作。在长达20年与疾病抗争的生活中,他一直保持着乐观态度,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期望。他做过各种恢复创作的尝试,更与其他人合作发表过小说和论文。他还多次在家中接待青年作者,热情地为他们的专辑作序,为中国科幻的繁荣摇旗呐喊,为扶持文学新人殚精竭力。
郑文光的一生,是为中国科幻文学事业开拓的一生。他在科学和文学两个领域中的出色工作,将被载入科学文化和科学传播工作的史册。
原贴:中国科幻之父是?
黛
中国科幻之父
我国著名科幻作家郑文光先生(1929-2003),是我国最重要和最优秀的科幻作家之一,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开始创作发表科幻小说,成为当时著名的科幻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第二次科幻浪潮中他重返科幻文坛,发表了一系列优秀作品并创作了中国科幻史上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飞向人马座》。郑文光于1998年获得中国科幻终身成就奖。
郑文光,1929年生于越南。1954年开始发表科幻小说。1983年因患脑血栓停止创作。主要作品有火星建设者、猴王乌呼鲁,中篇《飞向人马座》、《命运夜总会》,长篇《神翼》《战神的后裔》等。另有学术著作康德星云说的哲学意义、中国古天文学源流,翻译作品《宇宙》、《地球》等。曾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科幻小说协会会员。
郑文光是出生在越南海防的华侨,解放初回国。郑文光受过系统的天文学教育,象当时的很多科幻作者一样,学术研究是他的主业。郑文光自幼喜文,十一岁就在越南的侨光报上发表作品。这样的经历使郑文光具有超过一般自然科学家,甚至超过一般科普作家的功底。
郑文光走上科幻小说创作之路,是必然也是偶然。1954年,他作为专职科普工作者,发现少年对枯燥的科学知识不感兴趣,因此,他突发奇想,要把谜一样的天文学和诗一般的文学结合在一起。当时,国外新型的科幻小说还没有译进中国,甚至连科幻小说是什么,大家也不清楚。于是,就有了郑文光的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这也是中国大陆的第一篇科幻小说。1954年,郑文光在 中国少年报上发表了新中国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成为中国科幻第一次高潮到来的标志。从地球到火星是一个短篇。讲的是三个中国少年渴望宇航探险,偷开出一只飞船前往火星的故事。虽然篇幅不长,情节也不复杂,但却是新中国第一篇人物、情节俱全的科幻小说。郑文光也没想到,这篇作品在中国少年报刊出之后,竟引发了北京地区火星观测热潮,人们在建国门的古观象台上排起长龙看火星。郑文光被深深感动了,也被激励着。从此,创作科幻小说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欲罢不能。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郑文光又发表了几个短篇,以1957年发表的火星建设者为最成熟。该文曾获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大奖。是中国第一篇获国际大奖的科幻小说。火星建设者采用了当时科幻文学作品中少有的悲剧写法,讲的是在共产主义大同世界里,人类开始在火星上建设基地,虽经多般艰苦奋斗,仍然由于当地细菌的侵染而功亏一匮。
但郑文光的创作并非一帆风顺,在50年代,不少人认为写什么科幻小说是“不务正业”、“歪门邪道”,还有的指责郑文光没有坚持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立场,是搞“唯心主义”。郑文光的创作进入了艰难时期。直到今天,郑文光还心有余悸的认为,当时的不被理解是他创作中最感苦恼的事。
郑文光的艰难完全是一个拓荒者的艰难,但他坚持了下来,他坚信他的作品是有价值和意义的。不但坚持创作,他还开始了对科幻小说理论上的探讨。这其中,他经历了一个非常痛苦和复杂的漫长过程,他曾试图在作品中尽量多地“放入”科学知识,但最后,他越来越明确认识到,科幻小说也是小说,遵从小说(也即文学创作)的一切规律,它姓“文”不姓“科”,当然,也不能排除其中的科学内容。所以,郑文光对科幻小说总的看法是“洋为中用、幻为实用”;科幻是“舶来品”,有个民族化的问题;科幻又应该用科学的幻想(而不是神话)结合现实,反映现实。
值得注意的是,郑文光于1958年在读书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谈谈科幻小说的文章。该文几乎谈到了科幻文学的所有基本理论问题,如科幻小说的文学本质、科幻小说对古代神话的继承关系、科幻作品中的科学如何与真实的科学相区别,等等。自此以后四十多年,在这些基本理论问题上,中国科幻界竟再无大的突破,而只是一直就这些问题与不了解科幻艺术的外界舆论反复争辨。其理论探索的停滞颇为可叹。
一九七六年春,在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的年月里,叶永烈发表了十年动乱后期第一篇科幻小说石油蛋白,标志着中国科幻在大陆掀起第二次高潮。这次科幻高潮实际上就是上一次高潮的延续。被称为“中国科幻小说之父”的郑文光在这次高潮中又创下了一个新纪录:1979年出版了新中国第一部长篇科幻小说《飞向人马座》。该作品延续了从地球到火星的“事故加冒险”的故事框架。但场面更为宏大,人物更多,刻划上也更出色。当然,作品里的宇航距离也更远。
郑文光是我国著名的科幻作家,他自从撰写了新中国第一篇科幻小说以来,总共发表有100万字的科幻作品。 大家都知道,描写复活恐龙的《侏罗纪公园》是1993年美国最受欢迎的科幻影片,可郑文光先生不但也曾写有科幻短篇侏罗纪,而且早在1980年就写过一篇复活古生物的科幻小说——《史前世界》。史前世界:地球形成以前宇宙是怎么一个世界呢?人类还没出现的地球又是怎么样的呢?郑之光在这篇科幻中充分的想像,大胆的创新,把我们带入那浩如烟海的宇宙。其中,作者充分利用一些众所周知的典型,使得小说具有特色。
《海豚之神》是郑之光科幻小说的又一代表作。小说描绘了一场人兽奇像的景面。主人公兽石和胡云霸同海豚“阿聪”交上了朋友,借助阿聪,他们得以看到海 底世界的生活,他们更深深为海豚之神的精神所感动。看来动物的感情不比人少。
海姑娘洛丽(科幻小说)本书是中国儿童文学丛书中的《海姑娘洛丽》,是一种科幻小说,主要构思了太平洋人、海姑娘洛丽、地球的镜像、孔雀蓝色的蝴蝶等故事。 本书体裁新颖独特,故事情节生动曲折,构思巧妙,带你进入一个未知的境地。
《海龟传奇》本书是中国儿童文学名著系列丛书之一,由三个故事组成。根据儿童的阅读水平和思维能力,侧重本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全书力求情节连贯、流畅,生动有趣,寓教于乐。书中并配有精美的插图,标注拼音,让孩子在阅读时产生兴趣。
郑文光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科幻协会会员等职务。
原贴:中国科幻之父是?
i_am_蜗牛的家
今年暑期档的《上海堡垒》可以说是承包了暑期档的所有的槽点,又一中国科幻巨作来袭,明日战记能否再次推开中国科幻大门?
这个电影是由古天乐、刘青云、张家辉等三大影帝以及影后刘嘉玲参与演出的。光是看到演员的名字是不是就想去看看呢?只要宣传的时候不要再出现小鲜肉的名字就好,我不否认小鲜肉的流量,但是流量和演技不是一个东西,不要以为流量就是票房的保障,除非你有演技,除非你有很好的剧本,否则的话,那就是空话。
明日战记的故事设定在2055年,那时候的地球受到污染的困扰,一颗陨石带来了外星生物,在净化地球的同时,也在杀死一切生命。拯救地球的任务落在了一支精英部队身上。在与外星生物作战的同时,他们也发现了一个惊天阴谋。这个场景设定是不是很熟悉?不知道这些影帝影后们是怎么演绎这样一个很俗套的电影。
若是真的像以前看过的电影,那基本上就会将中国的科幻之门关上了,以前的流量的地球说是开启了这个大门,我觉得霹雳贝贝开启了中国的科幻大门还是可以的,其他的,都是过客。当然,这个是我个人的想法,我既不是影评人,又不是专业的电影人,我就是一个普通的网民,不当之处,敬请指正!千万别骂娘!
你觉得这个电影在明年上映的时候,会进一步开启中国的科幻之门吗?
江小鱼鱼鱼鱼
中国科幻之父郑文光.
郑文光(1929-2003): 中国著名科幻作家,是我国最重要和最优秀的科幻作家之一。被称为中国科幻文学之父。著有《飞向人马座》,铸就了中国科幻史上的里程碑,于1929年生于越南,逝世于2003年,享年74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猪猪ai倩倩
世纪以来,中国科幻的发展大致在时间上划分为两个时期,每一时期由一个占有主导地位的理论所统治。
第一时期起源于1902年。当年,鲁迅在月界旅行·辩言中透露出非常欣赏西方的科学技术,希望能向国人广泛传播的态度。由于过分惧怕科学读物的文本在的中国读者中无法获得接受,鲁迅希望科幻小说这种载体,能以糖衣炮弹的方式将先进的西方科学技术传达给国民。“普及科学知识”于是成了将近90年漫长岁月中中国科幻小说存在的中心价值。这种“利用科幻小说进行科学普及”观念的泛滥,还受到大量引进苏联科幻小说理论的影响,并被中国政治生活中一些不可理喻的因素所强化。可以说,从1902起到1979止,中国科幻创作一直处于某种“功利主义”的时代。其将科幻文学中的“科普功能”不适当地夸大,使其成为创作的主导价值。这种价值取向,对中国科幻小说的繁荣,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并直接限制了作家的创作,限制了公众对科幻文学形式的理解。
起源
中国科幻文学理论发展的第二时期,起源于1979年。当年,童恩正在《人民文学》发表了我对科幻文艺的看法。这个短文结束了“功利主义”时期,开创了第二时代。第二时代要求科幻小说找到比科学普及更加根本的价值观念,童恩正疑惑地认为,这种新的价值可能是去“普及科学的人生观”。童没有想到他的观点在整个科幻文学界引起了具有颠覆性的波澜,并被较冥顽的评论家誉为“灵魂出窍的文学”理论。一些后继者在感受到童氏理论的革新意义的同时,致力于修正他的不足之处。他们进而用自己的创作实践系统地提出,科幻小说“应该是”一种根植于现代、根植于当前生活的文学作品,更重要的是,它应当紧密地结合“中国当代的社会现实”。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作家逐渐从科学普及的中心视点转移到人性和现实的中心视点。他们甚至认为,科学是无关紧要的,全面地面对现实,“关注当前”、“向主流文学靠拢”、“比主流文学更先走向世界”才是科幻文学的主要运作方向。在这样方针的指导下,科幻小说在社会认识深度上得到了大的提高,但逐渐远离了科学本身和科学探索过程为文学造就的独特话语环境。
古典主义科幻理论的基本上是失败的理论,其主要原因在于,它过分强调科幻文学的工具价值。在第一时期中,这种工具价值表现为“科学普及的工具”;而第二时期则改成“图解社会政治信条”或“传达主流文学思想的工具”。
【科幻在中国】
为中国科幻敲响第一声锣鼓的是思想家、著名学者梁启超。本世纪初叶,他用文言文翻译了凡尔纳的《十五小豪杰》。从那时算起中国科幻可以说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历史。
五四时期宣扬“德先生”(民主)与“赛先生”(科学)的文化思潮,客观上为科幻文学在中国的发展、普及作出了贡献。新文化运动为科幻在中国的萌发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很多著名的文学名匠都曾翻译或写作科幻小说。
1903年,在日本弘文书院留学的青年鲁迅将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大炮俱乐部和《地底旅行》由日文,用文言文的体例翻译成中文。鲁迅将这两部小说改编成章回本,并配了诗词,使其完全中国化。鲁迅翻译了很多威尔斯和凡尔纳的经典小说,并在他的杂文中提倡发展科幻小说。
中国最早的原创科幻小说是1904年发表的月球殖民地小说,作者笔名“荒江钓叟”。中国最早的纯文学刊物小说林的创办人徐念慈不仅翻译国外科幻小说,本人还创作有科幻小说新法螺先生谭。著名作家老舍也创作过一本名为《猫城记》的具有科幻色彩的小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幻文学仍然以欣欣向荣的姿态发展。这一时期的文学体裁更接近科普小说,大多是向低年龄段读者普及科学知识和预构社会主义国家的美好未来。在主题上比较接近于同时期的苏联“社会主义文学”风格。在文化大革命中,中国大陆的科幻文学的发展陷入停滞。
中文科幻杂志《科幻世界》2004年8月号封面文革后,叶永烈的儿童科幻作品《小灵通漫游未来》标志着中国科幻文学的复兴。郑文光在大陆被称为“中国科幻小说之父”,他50年代就致力于科幻创作。70年代他重新投入创作,发表了多部重要科幻作品,1980年成为世界科幻小说协会(WSF)成员。代表作有《飞向人马座》。童恩正的作品《珊瑚岛上的死光》曾被改编为中国内地第一部具有科幻色彩的电影。中国其他重要的科幻作家还有:刘兴诗、王晓达等人。
倪匡,出生于中国大陆的香港作家,自70年代起创作大量科幻小说,多以卫斯理和原振侠为主人公,形成了数量可观的系列作品。他本人也以勤于笔耕著称,曾自称“中国写汉字最多的人”。代表作有《蓝血人》等。倪匡作品深受中文读者欢迎,被翻拍成多部香港电影及电视剧集。
83—84年间,中国科幻文学被贴上“精神污染”的标签,受到严厉惩处的事件,这次“抵制精神污染”的“政治运动”几乎使整个中国科幻事业夭折。运动产生的经济和文化后果则无法估量。再如,主流科幻作家中,郑文光因此一病不起,叶永烈、童恩正、刘兴诗、肖建亨等受到不实污蔑和指控。
1978年在大陆创办的科学文艺杂志成为科幻文学最主要的期刊,编辑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该杂志后改名为《科幻世界》(SFW),在20世纪90年代初成长为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在《科幻世界》杂志的推动下,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新生代科幻作家,如星河、刘慈欣、王晋康、唐风、姚海军、钱丽芳、罗隆翔、何夕等人。杂志在引介国外优秀科幻作品、出版名家名作、普及科幻和科学知识方面多年来做出了大量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分别于1991年、2000年在成都和北京承办了世界科幻年会。
中国科幻之父
我国著名科幻作家郑文光先生(1929-2003),是我国最重要和最优秀的科幻作家之一,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开始创作发表科幻小说,成为当时著名的科幻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第二次科幻浪潮中他重返科幻文坛,发表了一系列优秀作品并创作了中国科幻史上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飞向人马座》。郑文光于1998年获得中国科幻终身成就奖。
郑文光,1929年生于越南。1954年开始发表科幻小说。1983年因患脑血栓停止创作。主要作品有火星建设者、猴王乌呼鲁,中篇《飞向人马座》、《命运夜总会》,长篇《神翼》《战神的后裔》等。另有学术著作康德星云说的哲学意义、中国古天文学源流,翻译作品《宇宙》、《地球》等。曾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科幻小说协会会员。
郑文光是出生在越南海防的华侨,解放初回国。郑文光受过系统的天文学教育,象当时的很多科幻作者一样,学术研究是他的主业。郑文光自幼喜文,十一岁就在越南的侨光报上发表作品。这样的经历使郑文光具有超过一般自然科学家,甚至超过一般科普作家的功底。
郑文光走上科幻小说创作之路,是必然也是偶然。1954年,他作为专职科普工作者,发现少年对枯燥的科学知识不感兴趣,因此,他突发奇想,要把谜一样的天文学和诗一般的文学结合在一起。当时,国外新型的科幻小说还没有译进中国,甚至连科幻小说是什么,大家也不清楚。于是,就有了郑文光的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这也是中国大陆的第一篇科幻小说。1954年,郑文光在 中国少年报上发表了新中国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成为中国科幻第一次高潮到来的标志。从地球到火星是一个短篇。讲的是三个中国少年渴望宇航探险,偷开出一只飞船前往火星的故事。虽然篇幅不长,情节也不复杂,但却是新中国第一篇人物、情节俱全的科幻小说。郑文光也没想到,这篇作品在中国少年报刊出之后,竟引发了北京地区火星观测热潮,人们在建国门的古观象台上排起长龙看火星。郑文光被深深感动了,也被激励着。从此,创作科幻小说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欲罢不能。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郑文光又发表了几个短篇,以1957年发表的火星建设者为最成熟。该文曾获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大奖。是中国第一篇获国际大奖的科幻小说。火星建设者采用了当时科幻文学作品中少有的悲剧写法,讲的是在共产主义大同世界里,人类开始在火星上建设基地,虽经多般艰苦奋斗,仍然由于当地细菌的侵染而功亏一匮。
但郑文光的创作并非一帆风顺,在50年代,不少人认为写什么科幻小说是“不务正业”、“歪门邪道”,还有的指责郑文光没有坚持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立场,是搞“唯心主义”。郑文光的创作进入了艰难时期。直到今天,郑文光还心有余悸的认为,当时的不被理解是他创作中最感苦恼的事。
郑文光的艰难完全是一个拓荒者的艰难,但他坚持了下来,他坚信他的作品是有价值和意义的。不但坚持创作,他还开始了对科幻小说理论上的探讨。这其中,他经历了一个非常痛苦和复杂的漫长过程,他曾试图在作品中尽量多地“放入”科学知识,但最后,他越来越明确认识到,科幻小说也是小说,遵从小说(也即文学创作)的一切规律,它姓“文”不姓“科”,当然,也不能排除其中的科学内容。所以,郑文光对科幻小说总的看法是“洋为中用、幻为实用”;科幻是“舶来品”,有个民族化的问题;科幻又应该用科学的幻想(而不是神话)结合现实,反映现实。
值得注意的是,郑文光于1958年在读书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谈谈科幻小说的文章。该文几乎谈到了科幻文学的所有基本理论问题,如科幻小说的文学本质、科幻小说对古代神话的继承关系、科幻作品中的科学如何与真实的科学相区别,等等。自此以后四十多年,在这些基本理论问题上,中国科幻界竟再无大的突破,而只是一直就这些问题与不了解科幻艺术的外界舆论反复争辨。其理论探索的停滞颇为可叹。
一九七六年春,在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的年月里,叶永烈发表了十年动乱后期第一篇科幻小说石油蛋白,标志着中国科幻在大陆掀起第二次高潮。这次科幻高潮实际上就是上一次高潮的延续。被称为“中国科幻小说之父”的郑文光在这次高潮中又创下了一个新纪录:1979年出版了新中国第一部长篇科幻小说《飞向人马座》。该作品延续了从地球到火星的“事故加冒险”的故事框架。但场面更为宏大,人物更多,刻划上也更出色。当然,作品里的宇航距离也更远。
郑文光是我国著名的科幻作家,他自从撰写了新中国第一篇科幻小说以来,总共发表有100万字的科幻作品。 大家都知道,描写复活恐龙的《侏罗纪公园》是1993年美国最受欢迎的科幻影片,可郑文光先生不但也曾写有科幻短篇侏罗纪,而且早在1980年就写过一篇复活古生物的科幻小说——《史前世界》。史前世界:地球形成以前宇宙是怎么一个世界呢?人类还没出现的地球又是怎么样的呢?郑之光在这篇科幻中充分的想像,大胆的创新,把我们带入那浩如烟海的宇宙。其中,作者充分利用一些众所周知的典型,使得小说具有特色。
《海豚之神》是郑之光科幻小说的又一代表作。小说描绘了一场人兽奇像的景面。主人公兽石和胡云霸同海豚“阿聪”交上了朋友,借助阿聪,他们得以看到海 底世界的生活,他们更深深为海豚之神的精神所感动。看来动物的感情不比人少。
海姑娘洛丽(科幻小说)本书是中国儿童文学丛书中的《海姑娘洛丽》,是一种科幻小说,主要构思了太平洋人、海姑娘洛丽、地球的镜像、孔雀蓝色的蝴蝶等故事。 本书体裁新颖独特,故事情节生动曲折,构思巧妙,带你进入一个未知的境地。
《海龟传奇》本书是中国儿童文学名著系列丛书之一,由三个故事组成。根据儿童的阅读水平和思维能力,侧重本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全书力求情节连贯、流畅,生动有趣,寓教于乐。书中并配有精美的插图,标注拼音,让孩子在阅读时产生兴趣。
郑文光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科幻协会会员等职务。
原贴:中国科幻的发展史
狂吻金花花
第一时期起源于1902年,而第二时期起源于1979年。
1902年,鲁迅在月界旅行·辩言中透露出非常欣赏西方的科学技术,希望能向国人广泛传播的态度。由于过分惧怕科学读物的文本在的中国读者中无法获得接受,鲁迅希望科幻小说这种载体,能以糖衣炮弹的方式将先进的西方科学技术传达给国民。
1979年,童恩正在《人民文学》发表了我对科幻文艺的看法。这个短文结束了“功利主义”时期,开创了第二时代。第二时代要求科幻小说找到比科学普及更加根本的价值观念,童恩正疑惑地认为,这种新的价值可能是去“普及科学的人生观”。
2016年,在央视节目2015科幻盛典中,科幻作家韩松与生产出液态机器的科学家进行了科幻与科学的一次握手。
扩展资料
中国最早的科幻小说:
中国最早的原创科幻小说是1904年发表的月球殖民地小说,作者笔名“荒江钓叟”。中国最早的纯文学刊物小说林的创办人徐念慈不仅翻译国外科幻小说,本人还创作有科幻小说新法螺先生谭。著名作家老舍也创作过一本名为《猫城记》的具有科幻色彩的小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幻文学仍然以欣欣向荣的姿态发展。这一时期的文学体裁更接近科普小说,大多是向低年龄段读者普及科学知识和预构社会主义国家的美好未来。在主题上比较接近于同时期的苏联“社会主义文学”风格。在文化大革命中,中国大陆的科幻文学的发展陷入停滞。
参考资料来源:
原贴:中国科幻的发展史
tangzx_tang
中国十大科幻小说作品,免费高清资源在线观看
剧名:上海堡垒 百度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5ox6
剧名:毒龙潭 百度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ulid
剧名:红孩儿大话火焰山 百度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4toa
剧名:古今大战秦俑情 百度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u4q6
剧名:大魔术师 百度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v51z
剧名:卫斯理之霸王卸甲 百度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ddxl
剧名:流浪地球 百度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ghfb
剧名:杨过与小龙女 百度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xqvd
剧名:笑侠楚留香 百度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akoi
剧名:五毒天罗 百度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bbov
zi_young
一、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
《沙丘》是世界上最畅销的科幻小说,每个“一生必读”的书单上都有《沙丘》,它是科幻小说史上的必读经典。
《沙丘》入选了美国亚马逊“一生必读的100本书” 、BBC“英国最受欢迎的100本书”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科幻·奇幻小说TOP100” 等多项榜单,更是首部同时获得雨果奖与星云奖的作品,摘得《轨迹》杂志“20世纪最佳科幻小说”桂冠。
二、刘慈欣的《三体》
《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由《三体》、三体2:黑暗森林、三体3:死神永生组成,第一部于2006年5月起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第二部于2008年5月首次出版,第三部则于2010年11月出版。
三、威廉·吉布森的神经唤术士
吉布森在神经唤术士中创出Cyberspace符控流域一词,描绘出近未来一个绚烂无垠的虚拟空间。
如今网路虚拟已变成生活中真实的一部份,神经唤术士才以新书之姿进入我们的中文世界。这本书荣获1985年科幻文学星云、雨果、菲力浦、狄克三大最佳小说奖,不仅是科幻小说史上划时代的作品,更是人类想像的一次精彩突破,也是今日述及网际网路的出现与流变时,一定要回归的源头。
四、道格拉斯·亚当斯的《银河系漫游指南》
这本书是道格拉斯·亚当斯(Douglas Adams)的银河系漫游指南系列的第一本书。这部小说于1979年10月首次出版,凭借其独特的喜剧科幻类型立即成为畅销书。阿瑟尔·登特自认为是个倒霉的地球人,生活中事事不顺,他得知外星人为了一项银河高速公路的工程计划,而要除掉阻挡工程进行的障碍物——地球。
五、奥尔道斯·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
奥尔德斯·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是1932年出版的反乌托邦小说。这部小说告诉我们一个未来主义的伦敦社会,人们被过度的肉体欲望所驱使,而没有任何道德影响。
赫胥黎揭示了快节奏、超级现代世界的阴暗面,在这个世界里,由于使用了一些基因工程、洗脑以及娱乐性行为和毒品,每个人似乎都很自鸣得意。赫胥黎的精妙作品获得了极大的赞誉,被观察家评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100部小说之一”。
原贴:科幻小说作品有哪些
飘零的雪樱
独孤洋
说到优秀的科幻影视作品,我只看到了一部电影,那就是根据刘慈欣小说改编的流浪地球,这个电影目前来说是最优秀的!其他的还谈不上优秀,只能说努力吧!
小想多走走
我国有哪些优秀的科幻影视作品?
《流浪地球》一说起我国的电影界,如今也是衍生了不少的优秀作品,但是有好有坏,有的十年如一日的经典,有的却遗臭万年。我国有哪些优秀的科幻影视作品呢?这其中不得不说的就是《流浪地球》,不仅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还拿到了很高的票房和人气,《流浪地球》算得上是我国屈指可数的科幻优秀作品。而且这部作品也演示出了中国对于科幻的态度。十分推荐大家去观赏。
三体1:地球往事而第二个依然是来自刘慈欣的科幻作品三体1:地球往事,同样科幻味道十足,也同样是科幻小说改编成电影,同样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而三体相较于《流浪地球》,三体1:地球往事其中的体系更为复杂,维度更高,将科幻的角度从多个角度进行阐述,若是看过小说的你也更明白三体1:地球往事其中的深奥,三体1:地球往事情节跌宕起伏,剧情更加是引人入胜。
长江七号 第三个要说的就是来自周星驰先生的长江七号,这部剧也有些年头了,但是丝毫不影响他的经典程度,在科幻影视剧作品当中,长江七号也算是一个科幻喜剧,不像以往的那种严谨,缜密,世界观十分庞大,体系众多的电影,长江七号也算是我国的优秀科幻电影之一。我国的科幻电影其实还有很多,若是细说的话实在太多了。但从这些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的呈现来说,一方面也体现了我国影视水平的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不知道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发表自己的看法,欢迎补充讨论,欢迎关注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