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姓赵氏。
姓是大的概念,氏是姓的分支,后来慢慢就合并了,具体可以问度娘。
说他姓赢姓赵的都有,我个人认为是嬴。
六块儿鱼
我觉得最佳历史片就是雍正王朝 (1997)
类型: 剧情 /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首播: 1999-01-03(中国大陆)
集数: 44
单集片长: 42分钟
IMDb链接: tt0279520
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从公元1722年康熙驾崩,素有“冷面王”之称的四阿哥胤祯(唐国强 饰)继位 。胤禛虽然并不是朝野所看好的皇位人选,却是康熙亲自选择的雍正皇帝。他在江南“煸动”灾民闹事,在城隍庙摆鸿门宴掏走了地方官和富商二百多万两银子筹款赈灾;他追讨国库欠款,逼得老臣上吊;刑部冤狱案,他隔岸观火,让八阿哥和太子斗得两败俱伤;百官行贿案,他借年羹尧之手血洗江夏镇,使得太子再度被废。
雍正当政后出现的山西诺敏案、科场舞弊案中,雍正杀了一批牵扯进去的朝廷中枢重臣。西北用兵、数省天灾,急需军费和赈灾,抄贪官污吏的家财,解决急需。而后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河南罢考案”、“铁帽子亲王大殿发难逼宫”、“含泪杀亲子”等一系列旨在推行新政、抑制官绅敛财和宫廷内部党争、挤压的历史事件贯穿雍正的一生
tywendy919
符合历史的最佳历史片非巜血战台儿庄》莫属,这部影片真实的还原中国军队浴血奋战,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可歌可泣的恢宏场面,观后使人难以释怀。
据说这部影片在台湾放映之后,反响非常大,当时的领导人蒋经国先生看后激动无比,赞叹共产党人还是实事求是的,此后不久,台湾开始允许国军退役老兵回祖国大陆的探亲之旅。
反映历史事件的影片,要拍就要尊重历史,还原历史,那些胡编乱造的影片是对历史的亵渎,是对民众的愚弄,只能昙花一现,很快就如过眼云烟,被忘的一干二净。
chujiayu
上古有姓有氏。秦始皇帝的家族姓嬴是可以肯定的,现在人们都称秦始皇帝为嬴政,这没什么不对。而说到氏,所谓贵族有氏,平民无氏。大家想到的是秦始皇姓赵氏。然则,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后面几号很多人都有选择性的失忆了。所谓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最贵的国君,国君无氏,称国。次则公子,公子无氏,称公子。次则平民,平民无氏,称名。是故,我敢肯定,没人会在秦时叫秦始皇帝为赵政。
离合器BG1QVE
从符合历史的观点来看有下列几部:
(清宫秘史)(林则徐)(甲午海战)
(火烧圆明园)(大浪淘沙)(人间正道是沧桑)(青春之歌)(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开国大典)(上甘岭)(暴风骤雨)(红旗谱)(舞台姐妹)(南征北战)
(红曰)(高山下的花环)(外来妹)等。
韵儿
东京审判
导演: 高群书
编剧: 唐灏 / 张思涛 / 张弛 / 胡坤
主演: 刘松仁 / 朱孝天 / 曾江 / 谢君豪 / 林熙蕾
类型: 剧情 / 历史 / 战争
语言: 英语 / 日语 /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06-09-01
辛亥革命
导演: 张黎 / 成龙
编剧: 王兴东
主演: 赵文瑄 / 成龙 / 李冰冰 / 胡歌 / 孙淳
类型: 剧情 / 历史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1-09-23
片长: 121分钟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
导演: 冯小宁
编剧: 冯小宁
主演: 陆毅 / 夏雨 / 杨立新 / 孙海英 / 龚洁
类型: 剧情 / 历史 / 战争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2-07-06
片长: 120分钟
姐儿
原贴:兵马俑有哪些历史典故?
小建
原贴:兵马俑有哪些历史典故?
双子大叔
回到原点8689
elaine.han
除了纪录片能够比较真实的体现历史以外,我们日常所看到的电影电视剧都是后期加工过的,多少都有虚构人物的出现或是为了丰富剧情而进行的故事改编。中外历史类影片莫不如此。
但是非要推荐一部最佳历史片的话,我还是觉得意大利导演贝尔纳多·贝托鲁奇导演的中国影片《末代皇帝》为最佳。
牛牛要去当背包客
中国文学史上的文二代,如果不严格限于父子,那么著名的有以下所说。
曹操;曹丕、曹植。史谓之“三曹”或“曹公父子”。曹操诗古直,曹丕诗雅正且开创七言诗,曹植诗情绪激烈文采斐然。
杜审言,杜闲,杜甫。祖孙尤为亮眼,祖既开创五言律诗,孙更发扬光大;祖创五言连章体诗,孙更扩大堂庑,如何将军山林,且变化为七言律诗的连章体秋兴八首。
晏殊、晏几道。宋词名家。
苏洵;苏轼、苏辙。“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朱德)。苏轼诗词赋书法散文都是一流,遮蔽了父弟的光焰;苏洵的政论文,苏辙的散文诗歌都趋于一流。
外国不大留意,而大仲马、小仲马父子却是知道的:父有《三个火枪手》,子有插画女。
文二代名传青史者大都是后来居上或父子齐名者。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文二代?
小仍仍
如果参考官二代、富二代的定义,历代文豪的后人都是文二代。
包括陶渊明的孩子、苏轼的孩子、李白和杜甫的孩子,还有贾浅浅,不管有名没名的,都是文二代。
如果我们换个提问方式:历史上,有哪些文二代也是文豪?答案就屈指可数了。
贾浅浅暂时还不能算。她通过努力,以后有希望成为文豪,不过路还很长。
最有名的三个人,是曹植、苏轼和杨慎。
曹操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他和儿子曹丕、曹植也都是文学家,合称“三曹”。
天下才共一石,曹植独得八斗。这就是才高八斗的来历。曹植的洛神赋、白马赋代表了汉代大赋的最高水平。七步成诗的故事,说明了他才思敏捷。
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父子三人,占了唐宋八大家三个名额。
苏轼是中国文化史独占鳌头的全才,诗词书画文赋和文艺理论,都处于顶尖水准。他是中国文学史的三大顶流之一。另外两个,是李白和杜甫。
明代内阁首辅杨廷和,19岁就高中进士,青词写得极好。他的儿子杨慎24岁中状元,世所公认是大明第一才子。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的这首开篇词,大家一定都听过。这是杨慎写的,被毛宗岗搬到了小说开头。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文二代?
只想爱着你_l
读史,使人明智。
一直有阅读一些历史类的书籍作品,对历史军事类的内容比较感兴趣。
读史,《二十四史》肯定是绕不开的,毕竟是中华民族的正史。但看过的人肯定不多,正史读起来比较枯燥无味。
《史记》名气大,史家绝唱,传世度高 ,很多章节入选国家教材。《资治通鉴》,经商从政的都喜欢,畅销书,书架必备。
个人觉得,现代版的《全球通史》和《上下五千年》,比起《史记》和资通要好看的多,有故事,有图片。
读史,并不一定是喜欢历史,大多是喜欢故事。谈三国史,大多数人就引用《三国演义》的时间线和人物典故。
可《三国演义》是小说,《三国志》才是正史。演义是在讲故事,虚构了很多成分,人物生平,历史事件张冠李戴数不胜数。
可是很多人就认为演义就是三国史,《三国志》是什么,不知道。
再说《史记》和《资治通鉴》,都买了,藏于书架,都看了一点,但没能坚持下去。
《三国演义》,二月河的康雍乾三部曲,明朝那些事都看了不止一遍,喜欢历史吗?肯定喜欢!
实际情况却是喜欢:以真实历史做背书,延用正史时间线做架构的文学作品,就是演义。这就涉及到一个史实和真相的问题,历史要想好看,必定要文学加工,二次创作。话说回来,历史本来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只有漂亮,才会喜欢。
读史是为了追求历史的真像,流于市井,加工演义成野史趣闻,真像被掩盖甚至歪曲,那读史还有什么意义。
真像,历史有真相吗?《二十四史》就全是历史事件的本来面目?所有的正史都是真的,野史都是假的,也不尽然吧。
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为了统治阶级服务的,真实的历史有那些学术专家研究,抽丝剥茧,探寻真相是他们的责任。
普罗大众想看的是,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精彩纷呈的历史事件。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不需要真相,只是要一个道理!
冰菲
看历史文,我只把它当“文”看,而不是把它当“历史”看。
有一则小故事:在某“國际经济论坛”上,有专家口若悬河天马行空地推演了他的“最新经济理论”,但他这套理论与现今世界各国正在实行的经济模式一点都不沾边,也根本没有可操作性,纯属“奇谈怪论”,于是有记者满腹狐疑地问专家:“您这套理论有什么用?”
记者也许是认为自已虽然是见多识广,算不得孤陋寡闻,但在某些专业领域的知识,肯定是不如专家,于是虚心向专家请教,正是希望专家能释疑解惑。
孰料专家却是一脸懵逼地反问记者:“我这套理论为什么要有用?”
这位专家很老实,他直白地告诉你:我的研究,只要觉得好玩就行,不必“有用”。
我们的先人才没那么清闲那么无聊,司马光编了一套《资治通鉴》,说是花了毕生的心血;花了毕生心血弄出来的东西,肯定是要“有用”的,不但有用,而且还有大用:它可以“资治”。
《资治通鉴》弄出来后,后来的很多人都信以为真,历朝皇帝的满腹经纶的老师们也倾其所能把这套书的精要传授给了自己的主子,希望这套书能“资”主子的治国大业。
都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有人以为并不尽然;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对我们当下究竟有没有或有多少参考和借鉴的价值?大概不会有很多吧?
当代伟人也曾“通读《资治通鉴》十七遍”,但“资治″的功效如何,还有待后人去评说。
若是要评选“优质的历史文”的话,《资治通鉴》毫无争议地可以入选,但也只需把它定位在“优质的历史文”这一范畴,指望一套书来“资治”,谬也!
麥麥麥麥
汉武大帝汉武帝大汉天子1,2,3部王昭君昭君出塞母仪天下美人天下美人心计东方朔楚汉骄雄楚汉风云霸王别姬西楚霸王大汉帝国南越王夜郎王汉刘邦乌龙闯情关大风歌孔雀东南飞汉宫飞燕大汉悲歌
原贴:有哪些讲历史的视频?
许下的永远
我建议你看一些历史剧,先培养培养兴趣!然后再看书就能看进去了。历史剧你可以分朝代看,比如说春秋时期你可以看《卧薪尝胆》《大秦帝国》《荆轲刺秦王》,秦朝可以看《秦始皇》,汉朝可以看《汉武大帝》,三国时期可以看《三国》晋朝和南北朝就没有什么好的电影了,隋唐可以看《贞观长歌》《贞观之治》宋朝《水浒传》《大宋提刑官》元朝可以看蒙古王明朝可以看《张居正》《朱元璋》清朝就多了什么《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晚清可以看《太平天国》《末代皇帝》投名状近代《建国大业》、三大战役都不错
然后可以看看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王立群读史记孙立群《范蠡》易中天汉代风云人物毛佩琪《刘伯温》蒙曼《武则天》纪连海正说吴三桂等等。
百家讲坛上都是讲历史的,给你个网站,中国评书网,上面有很多讲历史的有声书,可以下载来听。
原贴:有哪些讲历史的视频?
伍泛
这几天,女诗人贾浅浅“火”了。说到贾浅浅这个名字,恐怕本无人知晓,但没办法,谁叫人家有一个太出名的爹呢。贾浅浅的父亲,就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诗歌水平一般甚至略显粗俗的贾浅浅,依然获得业内人士的力捧,也让人不仅不感慨,如今的“文二代”,与古代的“文二代”一比,简直不忍直视
那些真正经历了历史考验、依然熠熠生辉的“文二代”,不知道贾浅浅及其捧臭脚者会不会低下骄傲的头颅。
01最有名的,也最广为人知的,当属眉山三苏。有副对联曾经写道:“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精准概括了三苏的文学成就。
这三苏,当然指的就是北宋散文大家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
而苏轼、苏辙两兄弟,绝没有丢了父亲的脸,而且在文学造诣上甚至更胜父亲一筹。
苏轼苏东坡少年成名,延绵至今,依然有无数粉丝为其摇旗呐喊,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的成就都够后人鉴赏、品味无数遍的。
2.
父亲班彪、儿子班固、女儿班昭,是不是个顶个都大名鼎鼎,特别是班固和班昭,又是名气和才华更胜其父。
班固、班昭两子女在其父的熏陶之下,年纪轻轻就都才华横溢了。
班固传说9岁就能写文章、诗赋,不说别的了,就说与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并称“班马”
女儿班昭算是在古代特别给女性争光的人物。
这班氏一门,是不是谁也没拖谁后腿,反而是互相促进,共同描画了东汉历史学的璀璨天空。谢氏。
4.魏晋谢家这谢氏可就不能仅仅用“文二代”来形容了,以谢安为首的谢氏家族,谢安本人是著名的玄学诗人,是“兰亭之游”的重要成员。
谢道韫,著名才女,谢安的侄女,还有谢鲲、谢尚、谢奕、谢万、谢道韫、谢混、谢灵运、谢惠连、谢朓、谢庄这些人物,个顶个都是响当当文学与艺术才能杰出的人物。
04三袁:指明代文学家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他们三人算是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了。
同为进士,又为明朝五品官员的兄弟仨,创造了著名的文学流派“公安派”。
这些“文二代”“文三代”,从不会安心享受祖上或者兄弟名气给自己带来的恩惠,毕竟经过历史洗涤和沉淀过的,留下的都是精华。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文二代?
冷暗天堂
如今电视剧的潮流,多以青春、偶像、玄幻等题材为主,关于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本就不多,若是错过其中一些精彩绝伦的历史大剧,实在是让人惋惜。
下边就让小编为您推荐几部符合历史的正史剧!
01《走向共和》剧情背景为自清朝末期慈禧太后归政光绪皇帝,至民初袁世凯称帝失败约30年间的中国近代历史,包括洋务运动、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拳乱、庚子后新政、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张勋复辟等史事。
《走向共和》还原了历史的真实状态,没有拔高一个好人,没有贬低一个坏人。
以前接受的教育从来都是把李鸿章、慈禧、袁世凯描写为坏人,而《走向共和》却非常人性化、设身处地地为前人着想了。
但是《走向共和》并不是给这些人物进行“平反”,而是告诉人们要善待自己的先人,因为我们也会成为先人。我们不能总用批判的眼光挑剔历史人物身上的问题,应该多看他们的贡献,建立一种同情的理解!
02《大明王朝1566》本剧讲述的是嘉靖与海瑞的故事。嘉靖三十九年,贪墨横行、民不聊生。奸臣严嵩党羽密布、权倾朝野,清官海瑞不惧强权,敢于向腐朽封建的皇权发起挑战。皇帝朱厚熜刚愎自用、练道修玄二十载,以一己之私始终把控着大明朝的军政、经济大权。
以明朝嘉靖45年间为历史背景,用浓墨重彩的笔墨刻画了嘉靖、海瑞、严嵩等一批观众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形象。
该剧所揭示的社会问题与矛盾——贫富对立以及清官与贪官的传统议题,直逼现今社会,引发了人们对现今社会矛盾进行的深度思考。
尤其是剧集塑造的嘉靖和海瑞,一个一个是权力顶端的嘉靖,至阴至柔之君;一个是权力底部的是海瑞,至阳至刚之臣。
两人是生生不息的原动力、相克相生,每一次发力都会搅动大明政局;每一次对决都能惊天动地。
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以新锐而独到的视角、鞭辟入里的时代精神,向观众朋友发起一场前所未有的视觉、灵魂和情感的冲击。
03《大宅门》该剧讲述了中国百年老字号“百草厅”药铺的兴衰史以及医药世家白府三代人的恩恩怨怨。
《大宅门》是一部内涵丰富、艺术性强的电视剧;郭宝昌写了他最熟悉的、最拿手的纯京味的生活。该剧可以称得上是现代版的《红楼梦》。
郭宝昌通过在大宅门中成长的26年的经历,把大宅门里的恩恩怨怨,生生死死,血泪情仇,几度兴衰,淋漓尽致地呈现给了观众。
04大秦帝国之裂变两千七百年前,华夏民族进入了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谦谦上古贵族君子风的春秋时代落下帷幕,攻掠征伐、尸横遍野的战国时代隆重登场。
时为西北边陲蕞尔小国的秦国饱受六国摧残挞伐,而今已在灭国边缘。秦献公身死战场,年纪轻轻的仲公子渠梁(侯勇 饰)在危难时刻即位,他深藏屈辱,在六国夹攻下苟延残喘,发誓变法崛起。秦孝公渠梁广招天下贤能之士,天不亡秦,曾在魏国并不得志的卫鞅(王志飞 饰)辗转来到秦国,并凭借一身才学和对天下局势的清醒认识而得到秦孝公重用。卫鞅在秦国掀起了影响深远且饱受争议的变法,一代强秦由此崛起……
该剧中的秦,不再是血性的、扭曲的、疯狂的。只有大义,没有勾心斗角;只有英雄,没有奸恶之徒;只有牺牲,没有贪生怕死。
对于“秦”题材的影视剧有很多,但是电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跟它们不一样。它对秦的呈现是全景式的,它对秦的态度是颂歌式的,它对秦的理解是颠覆式的。
05《康熙王朝》《康熙王朝》是2001年中国大陆拍摄的一部大型历史电视连续剧,是由导演陈家林、刘大印执导,陈道明、斯琴高娃、茹萍、李建群、高兰村、胡天鸽等主演。
原名《康熙帝国》,一共50集,它是在二月河的小说《康熙大帝》的基础上改编的,其背景故事是清朝世祖顺治帝的末年和圣祖康熙帝在位时的事迹。该剧从顺治皇帝哀痛爱妃董鄂妃病故时讲起,直至康熙在位61年驾崩而止。第一次以正剧的角度浓墨重彩刻画了清朝初期康熙皇帝充满传奇的一生。
《康熙王朝》改编自二月河同名小说,情节气势磅礴,人物刻画深刻,有狼烟四起的战场,有深闱莫测的宫廷,有勾心斗角的官场,也有情真意切的情感生活。这是第一次以正剧的角度浓墨重彩刻画了清朝初期康熙皇帝充满传奇的一生。
《康熙王朝》送国家广电总局审查时,被誉为“思想性、艺术性、政治性都达到了相当高度”,在内地的收视率十分可观。虽然被不少清史专家批评将康熙臣子改编得面目全非,不过该剧的收视率已经证明了它的成功度,不然也不会惹来如此多的质疑。而陈道明和斯琴高娃的出色表演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06《汉武大帝》该片讲述了汉武帝刘彻54年的统治历程。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成为世界文明无可争议的中心,而汉武帝的时代,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伟大时代之一。
《汉武大帝》故事的基本脉络没有离开历史太远。在这一点上,电视剧浓墨重彩,着力刻画,从气势到细节多有与历史合拍之处。剧中角色,除了李广从自杀被改成战死外,其他人的结局都可当作正史来看。
除了景帝武帝两代皇帝,一些配角的塑造也颇见历史功底,比如剧中的窦婴精神气质与《史记》非常符合,而霍去病的少年气盛与不恤士卒也都有历史定论。《汉武大帝》让人诟病的地方也有不少,就是剧中的一些细节上的“越位”。
07《雍正王朝》改编自二月河长篇小说,当年在中央一套播出时创下央视收视的高峰,最高收视率16.7%,该剧包揽了当年所有电视剧奖项的大奖。
该剧无疑是帝王戏中“严肃”一派的翘楚,围绕权力争夺这一中心。
《雍正王朝》几乎无暇旁及其他,它以一种甚至稍嫌枯燥的方式,表现了完全是男人之间,特别是有着血缘关系的男人之间剑拔弩张的斗争和冲突,诡谲多变的宫廷政治使人们看到了一代王朝史。
史册中的人物形象在剧中刻画得生动自然,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让人欲罢不能。
yukiqueen
1、《圆明园》
这部纪录片真实再现了圆明园以及潜藏在它背后的人物和历史的沧桑巨变。
2、大明宫
这部纪录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讲述了这间宫殿与大唐盛世不可分割的那段荣辱兴衰。
3、《中国远征军》
这部纪录片深入中国远征军征战的缅甸遗址,采访二十多位战争亲历者和历史专家,为我们展现了那段被山河铭记的历史。
4、《帝陵》
这部纪录片,每一集都从一位皇帝的陵墓入手,还原西汉11位皇帝的治国理念和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另外旁白也很燃,值得一看。
5、《敦煌》
这部纪录片记录的是,敦煌地区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深入揭示敦煌两千多年的文化发展,看后简直让人爱上这戈壁里的一沙一石。
6、玄奘之路
这部纪录片为我们展现的是,不同于西游记里的《三藏法师》,而是更加真实的还原。现实与剧情结合的更加完美。
7、东方帝王谷
这部纪录片以陕西境内的帝王陵、历史现场为背景,探寻在这片大地上曾发生过的历史事件,以及陵墓下被埋起来的历史沉浮。
范思鼎小盆友
我比较喜欢历史,常读《资治通鉴》,也爱看历史正剧,有时也把两者对比起来看。那我就来做个推荐吧。
春秋战国“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大秦帝国》三部曲,荡气回肠,恢弘大气。人生必看。
大秦帝国之裂变讲述秦献公末期,秦国积贫积弱,新继位的秦孝公下决心变革,大胆任用商鞅实行法制;
大秦帝国之纵横,历经商鞅变法,秦国开始崭露头角,年轻的秦惠文王野心勃勃,励精图治,上善伐谋;
大秦帝国之崛起,不同于前两部的男人战场,秦昭襄王时期,宣太后把持朝政,展现了一个女政治家的风采。
汉朝汉刘邦叙述了以疾风暴雨动乱不定的秦末农人战役,楚汉战役及西汉全国初治巩固政权为布景,以澎湃的气势,明显的节奏,凝重的色彩勾勒那一年代绚丽的前史画卷,要点再现刘邦马背上打全国,从不能冶工业的乡民,到叱咤风云的农人首领,从楚汉相争的一代枭雄,到大汉皇朝的缔造者的不普通的前史脚印。
《楚汉传奇》讲述秦始皇猝死,奸臣弄权,秦二世继位,残暴不仁,滥征民力,民不聊生,流寇四起。恰此风云际会之际,各英雄豪杰,烽起八荒,纷纷下海,群雄逐鹿中原。
《汉武大帝》讲述汉武帝刘彻54年的统治历程。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成为世界文明无可争议的中心,而汉武帝的时代,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伟大时代之一。
《三国》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原著为蓝本,讲述了从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后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再到司马家族篡夺魏政权后天下归晋的整个过程。不过我想特别强调的是,《三国》毕竟源于演义,很多细节是罗贯中艺术化过的,与史实不符,但大体脉络是不影响我们了解三国历史的。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和《虎啸龙吟》从曹魏的全新视角切入,抒写了魏国大军师司马懿跌宕起伏的传奇一生,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后三国时代。
隋唐《贞观之治》从青年时期到去世,比较可观的展现了李世民的一生。
《武则天》刘晓庆版本的,讲述武媚娘从天真浪漫的女孩一夜之间变成女人,从此饱尝了宫廷生活的无情和残酷,在一连串的宫廷斗争中,逐渐显示出她卓越的政治才能直到垂帘听政,成为空前绝后的一代女皇。
宋朝大宋传奇之赵匡胤以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开篇,再现了宋太祖赵匡胤从布衣百姓到开国皇帝的传奇一生。
精忠岳飞聚焦一代英雄岳飞,用切合史料记载的方式来讲述岳飞的生平及他带领岳家军征战的传奇故事。
元朝《成吉思汗》讲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波澜壮阔的一生,从铁木真出生到统一蒙古,直至西征病逝,时间跨度长达80余年。
大元王朝,一部描写元世祖忽必烈开疆辟壤,以其雄才伟略与极目四海的豪迈胸襟,创建元朝历史的宏篇巨制。
明朝《朱元璋》讲述朱元璋从一个红巾军的大元帅成为大明朝一代开国君主,开创大明王朝后,为稳朝纲保社稷如何杀尽功臣良将、废宰相,集皇权于一身。
《大明王朝1566》讲述了在嘉靖三十九年大明朝的政治、社会风貌,再加上一众老戏骨的加盟,让这种权力斗争的权术更加好看,电视剧里的细节也恰到好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张力,将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体现的淋漓尽致。
清朝《康熙王朝》从顺治皇帝哀痛爱妃董鄂妃病故时讲起,直至康熙在位61年驾崩而止。第一次以正剧的角度浓墨重彩刻画了清朝初期康熙皇帝充满传奇的一生。
《雍正王朝》演绎了雍正皇帝一生的风雨经历,康熙皇帝驾崩,继位者四阿哥胤禛,在当政后出现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河南罢考案”、“铁帽子亲王大殿发难逼宫”、“含泪杀亲子”等一系列旨在推行新政、抑制官绅敛财和宫廷内部党争、挤压的历史事件贯穿雍正的一生和雍正王朝。
乾隆王朝讲述王朝继续发展与守业,同时也展现了乾隆王朝盛极而衰的命运,在乾隆王朝太平盛世的繁华景象下,危机暗涌。
总之,看历史正剧就对了。其实对于不专门历史的我们来说,不管是看历史正剧,还是那种野史传奇或者古装偶像剧,多少都有点儿历史背景,也足够我们学习了。
wlzixuanling
华夏五千多年的人类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故事也是数不胜数,能够拍成电视剧的当然也很多。其中比较符合历史的我觉得有以下几部:
《康熙王朝》陈道明老师很好的表现出了康熙的果干睿智(虽然为了角色好多缺点没有演),其中的电影杀鳌拜,平三番,灭准格尔丹也都贴近历史,还有孝庄、包日龙梅、蓝齐儿、索额图、明珠等人物设计也和历史上的出入不大。
《雍正王朝》焦晃演康熙好像比陈道明的要出彩(个人愚见)。唐国强老师完美演绎了雍正帝的铁面勤政,太子、老八、老十三、张廷玉、年羹尧都是演的有血有肉入木三分。其中两废太子、摊丁入亩士绅当差等新政历史上确有其事。
《三国演义》当然看央视老版的,里面的人物各个经典,唐国强的诸葛亮、陆树铭的关羽、鲍国安的曹操等等都是演员典范的存在。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征蜀伐魏等桥段历史都很有名。
sloboy渔蚨
1、《雍正王朝》
1999年1月首播,总集数44集。至今在豆瓣的评分有9.0呢。这部剧主要讲述的是康熙驾崩后雍正当朝的历史。这段历史可以说是在荧幕前常见的历史,但是这部剧是总体讲述了雍正的一生,对历史没有改写。演员在现在看来都是老戏骨,在那个时候都是实力演员,人物刻画的很生动。经典之作。
2、《汉武大帝》
2005年1月首播,总集数58集。至今在豆瓣的评分有9.0分。这部剧讲述的是汉景帝去世,汉武帝年少登基,展示出与众不同的魄力带着西汉走向繁盛的历史故事。这部剧从很多细节可以看出导演是有深究这段历史的,是部良心制作。
3、东周列国·春秋片
1996年3月首播,总集数30集。至今在豆瓣的评分有9.2分。这部剧讲述的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诸侯相继崛起的故事。作为80年代启蒙时代的好剧,可以感受到导演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了自我的表达。画面朴实无华,带有那个时代的历史特征。
4、《康熙王朝》
2001年12月首播,总集数46集。至今在豆瓣的评分有9.1分。这部剧讲述的是顺治十八年,清帝国内忧外患。孝庄太后力推玄烨为继承人。康熙登基后进行的康熙之治的故事。在斯琴高娃和陈道明的带领下,这部剧就不会有差。这部剧的严谨的戏风可以说是现代电视剧所欠缺的,值得去学习的。
5、《贞观之治》
2006年12月 首播,总集数50集。至今在豆瓣的评分有9.2分。这部剧讲述的是李世民登基前后及一生的故事。这部剧做到了尊重正史,甚少戏说。
6、大秦帝国之裂变
2009年12月首播,总集数51集。至今在豆瓣的评分有9.2分。这部剧讲述的是秦国在六国的摧残之下,由秦孝公和卫鞅的合作使得一带强秦的崛起。这部剧带有美化的成分,在最后商鞅的之死实为虚构的。但这并不影响这部剧的整体。
7、大秦帝国之纵横
2013年9月首播,总集数43集。至今在豆瓣的评分有9.1分。这部剧讲述的是商鞅变法之下的迅速崛起,当秦国被孤立,秦国却也在蚕食周边之际。启用了张仪提出的连横对策的故事。这部剧是一部原音剧,这在如今被配音支配的时代,这部剧显的有多特立独行。也是观众喜爱的原因之一。
8、《三国演义》
1994年10月首播,总集数84集。至今在豆瓣的评分有9.3分。这部剧讲述的是东汉末年从三国鼎立到三方归一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等经典故事都是从书本上了解的,很是片面。但看了这部剧之后,这些故事都变的具体形象了。观看这部剧能感受到演员是真的认真的去拍了。
9、《走向共和》
2003年4月首播,总集数59集。至今在豆瓣的评分有9.7分。相当高的分数呀。这部剧讲述的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这是的中国伤痕累累: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等,这些我们在历史课本中所学的知识,当这些知识在荧幕中向我们展示,我们得到了相当大的震撼感。这部剧可以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让我们深刻记住历史。
10、《大明王朝1566》
2007年1月首播,总集数46集。在豆瓣的评分有9.7分。这部剧讲述的是嘉靖和海瑞的故事。这部剧展示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部剧展示了中国一流制作人的制作范本的高水准。不论从摄影,美术,服装,剪辑都是鹤立鸡群的。剧本和演员的表演都是很扎实的,很朴实。
jiangjx89
1.汉武大帝 中国历史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春秋战国到中汉时期 相比其他几个历史正剧 这部电视剧中人物的刻画是我最喜欢的 也可能是我最喜欢这段历史吧 呵呵
2.雍正王朝 这个电视剧里人物的心理较量那叫一个精彩 要是真把这个看透了 我想你自己都能感觉到自己的成长
3.大秦帝国 这个刚拍了一部 我看了15+ 拍的好啊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 思想的大爆发时代 各家学说并立 人才倍出啊 那个时代出现了多少英雄人物啊 后世来者 只能叹息
4.大唐飞歌 李世民是我最佩服的一位开国君主 仁爱 勇敢 魄力 才能 修养 包括长相 可以用所有赞美的语言来形容他了 大门阀出身 一身个人修养自小培养 但又不拘泥与其中 能够马上得天下 又能文治天下 开国功臣全部得到保全 并且老年后还修建 凌烟阁纪念他们 这胸怀气魄 古今第一
5.康熙王朝 这个电视剧我觉得一般 但康熙确实是历史上少要的雄主 可以值得一看
6.东周列国 好多年前的了 只放了一次就没在放过 是按照史记拍摄的 挺好
千姿29
史上百部最佳:《花样年华》、《卧虎藏龙》、《霸王别姬》、南京!南京!、阳光灿烂的日子。
1、《花样年华》 (2000)
王家卫2000年执导爱情文艺片,演技登峰造极的梁朝伟、张曼玉主演,他们的表演征服了全球观众,除了包揽第20届香港金像奖男女主角奖,梁朝伟还一举夺下第53届戛纳影展「影帝」。
2009年,该片被美国CNN评选为「最佳亚洲电影」第一位,2016年被BBC评选为「21世纪最伟大百部电影」第二位。《花样年华》以其独特的电影语言和叙述模式,以及带有王家卫独特标记的风格特色,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焕发出了脱俗的气质和悠长的内蕴。
2、《卧虎藏龙》 (2000)
李安2000年执导武侠动作片,周润发、章子怡、杨紫琼、张震主演。该片意义重大,荣获了第73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实现了华语电影零的突破,同时也夺下了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李安也从此奠定了国际影坛地
那年,金马奖、金像奖、金紫荆奖都不约而同地把「最佳影片」授予给《卧虎藏龙》。全片摄取中国传统建筑及天然景色,搭配气势磅礴的武打动作,将武侠世界的无穷想像转化为真实画面。在西方世界引领了中国武侠电影的潮流。
3、《霸王别姬》 (1993)
陈凯歌1993年执导文艺片,张国荣、张丰毅、巩俐、葛优、英达主演。该片荣获第46届戛纳影展最高荣誉「金棕榈奖」,成为首部获此殊荣的华语片。2002年,被英国视与听评为1981年以来「41部世界最佳电影」之一;
2005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全球史上百部最佳电影」之一。2010年,被英国杂志《帝国》评选为「100部最伟大的非英语片」之一。纽约时报如是评论: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新高峰,也是中国电影史上的旷世巨作。
4、南京!南京! (2009)
陆川2009年执导历史灾难片,刘烨、高圆圆、范伟、秦岚主演。叙述了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中国士兵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经历,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该片获得第57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金贝壳奖。
《华尔街日报》给予极高评价:极具震撼力,每一个暴行、兽行都被活生生地从历史中挖掘出来,重新编织到这部叙事史诗当中。摄影师曹郁采用的黑白影像让画面极具张力,影片一开始就有一种遥远的历史感。
这绝对不是一部娱乐性的电影,但是,作为历史的回忆和见证,它独树一帜。
5、阳光灿烂的日子 (1994)
姜文导演处女作,改编自王朔小说动物凶猛,夏雨、宁静、陶虹、耿乐主演。叙述了一群生活在部队大院里匿的孩子,在耀眼的阳光与遍地的红旗中间,度过自己的青春。意识流的故事里,有爱情和性的冲动,有幼稚和失败的革命精神,也有成长的故事。
时代周刊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导演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堪称是94年度全世界令人赞绝的、至今仍渴望观看的影片之一。它是一部从内容到形式都全新的中国电影,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影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〆 尕明、
这两部戏描述是满清入关建立王朝后的第二三位君主的故事。其中陈道明饰演的康熙皇帝,在剧中尽显王者气概,他的一生灭鳌拜、平三藩、收台湾、灭准格尔,其丰富的一生在剧中表现得十分圆满。
雍正王朝中焦晃老爷子饰演的康熙爷更像是一个慈父人君,完成权利交接后,唐国强饰演的雍正皇帝勤勉的一生也符合了基本史实。
spongebobby
我喜欢看历史类的节目,我觉得以下节目应该算是国内比较好的历史节目:
百家讲坛
中央电视台第十套(CCTV-10)于2001年7月9日开播的一档讲座式栏目,栏目宗旨为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选择观众最感兴趣、最前沿、最吸引人的选题。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强调雅俗共赏,重视传播互动。栏目选材广泛,曾涉及文化、生物、医学、经济等各个方面,现多以文化题材为主,并较多涉及中国历史、中国文化。
推荐以下系列:
王立群教授,《史记》《宋史》系列!
康震
教授,唐宋八大家系列!
易中天教授,品三国系列,诸子百家系列!
晓说,高晓松的才学真的是满腹经纶!他讲的历史别有一番滋味!
最近比较火的历史老师袁腾飞
,讲述历史很有特别也是值得一看!
原贴:有哪些讲历史的视频?
jingl
我感觉应该是《雍正王朝》熟悉历史的人自然知道“康乾盛世”,但是这个盛世虽然仅提到了两位皇帝,但其实是包括了三位皇帝在位的时期,其中雍正夹在康熙与乾隆之间。有些报刊曾经评价这部剧“代表着历史剧的最高水平”。当然,剧中政治斗争、查处贪腐、治理水患等才是最大的看点。
dengxiao
1《走向共和》是大陆最知名的历史剧导演张黎的作品,也是豆瓣评分最高的国产剧,高达9.6。剧情力求还原真实的历史,也加入了导演对历史的思考,剧中老戏骨云集,是值得一看的历史剧。
2《三国演义》是1994年央视制作的电视剧,也是最经典一版《三国》。关于三国的故事拍了一遍又一遍,但是许多观众都对央视版《三国》情有独钟。
3《江山风雨情》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级历史剧,剧中人物关系之复杂、矛盾冲突之激烈,你根本无法想象!该剧展现的是崇祯皇帝、李自成以及皇太极三个帝王争夺天下的故事。
4《贞观长歌》讲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最贤明的皇帝之一,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这段历史被称为贞观之治。《贞观长歌》便是一部描写“贞观之治”23年期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长达82集,每集却都是精华。
滴雨倾城
末代皇帝(1987)
1984年开始筹备,1985年选角。
1986年进入紫禁城。
1988年,第60届奥斯卡,荣获9大奖项。
自此之后,再也拍不出这样的电影了,为我们留下的是一部绝无可能再复制的旷世巨作。
溥仪三起三落的一生,在电影中用艺术的方式,让我们得以窥探。
高高的红墙里,锁住了年幼的溥仪,
恢宏的宫殿,陪伴了一个王朝的起落。
曾经的辉煌,不过是现在回想起来,可笑的讽刺而已。
他就是一个提线的木偶,命运由不得自己。
那一扇门,他用尽了一生,没能走出去。
张龄芳zlf
电影《开国大典》堪称符合历史最佳的经典,真实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过程,也是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题材。 经过辽沈、平津、淮海战役,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统治22年之久的政府即将宣告灭亡,新中国犹如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
1949年初,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但国民党的党、政、军大权还牢牢操纵在蒋介石手中。李宗仁企图凭借长江天险与我党“划江而治”,提出和谈,随派张治中将军为代表,北上北平。张治中临行前,专门去浙江奉化请示蒋介石和谈方略。
在北平,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正在筹划新政协会议,制订建国方略和大纲,接见各界民主人士,商讨国是。长沙和平解放后,毛泽东电邀程潜进京,亲自划船,与他泛舟在中南海。
和谈协议送交给蒋介石后,蒋介石大骂“文白(张治中)无能,丧权辱国”,国民党李宗仁政府拒绝在和谈文件上签字。毛泽东、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人民解放军如排山倒海之势横渡长江,占领了南京。
电影毕竞是艺术,有些片断非常有意思。蒋介石下野后,突然夜巡长江防线,发现防线司令李襄南和几名军官打牌,他帮李打牌赢钱后,说“打牌,你不行;打仗,我不行。长江天险能否守住,全靠诸位仁兄了。”后来李襄南果然替蒋介石卖命到最后,在长江防线被突破之后自杀。还有蒋介石临离开大陆,登船的那一刻,回头看了看大陆,音乐响起,那种不舍、不甘、凄凉的心境,五味杂陈,展现的淋漓尽致。
1949年l0月1日,注定是激动人心的伟大时刻,伟大领袖毛主席、周总理、朱德总司令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健步登上天安门城楼,毛泽东庄严宣布:“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国歌奏明,54门礼炮齐鸣28响,那庄严神圣的一刻永载史册。
雨露滋心
我觉的市《康熙王朝》,他描绘了康熙一生的主要成就,康熙很小就登基,可以说四书五经从小就在脑海中,除权臣鳌拜,削减三藩,收复台湾,亲征葛尔丹,为康乾盛世开了漂亮的头,受万人景仰。这些都是写进历史带给我的卓越,剧集除了对康熙治国之才的展现,还难得地刻画出一个帝王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寂寞,晚年的一番言论让人唏嘘泪崩。可以说康熙做出的成绩无一人能比
liffeng
1、《大明王朝》
正史剧不太吃香,加上《大》经历了版权纠纷等问题,所以收视率很低,但是出其不意这部剧在豆瓣上评价极高。《大》看似平铺直叙,节奏缓慢,但是亮点是尊重了真实的历史人物与事件。
2、《三国演义》
94年的《三国演义》我认为也是很不错的历史剧,就今天来看,这部剧的服饰、画面都无法达到现代的审美要求,其中的战争场面也被很多网友吐槽太假。但就历史剧本身来说,94《三国》在剧情和台词方面非常出色,很多台词出自于原著。
3、《雍正王朝》
相比《大明王朝》来说,这部剧播放率要高很多。就《雍正王朝》的剧情来说还是很连贯的,剧中的事件也比较突出,如:两废太子、一体纳粮等都在剧中有比较细致的描述。
4、《大秦帝国》
个人来说很喜欢《雍正王朝》的历史剧,相对于后两部来说,它的侧重点都是围绕在秦国,符合剧名主题。而后两部大秦系列就以战国时期为背景,包括了战国时期的其他国家,整体剧情稍显散漫一些。
5、《汉武大帝》
虽然同样是陈宝国的作品,但是就《汉武大帝》进行的二次创作较多,与《大明王朝》相比,故事情节更强,但是就尊重历史方面稍显要逊色一点。
6、《康熙王朝》
《康熙王朝》就收视率和口碑方面它还是很不错的。但是喜欢历史的小伙伴都知道,《康熙王朝》在拍摄上过于倾向于电视剧的表达,凸显了康熙的主角光环,全剧都是铁面无私、聪明睿智的形象,几乎见不到任何缺点的一面。
7、《成吉思汗》
2004年的《成吉思汗》气势庞大,剧中的秀丽山河就是一大看点。而另一推荐电视剧中历史人物大多数都选用蒙古籍演员出演,铁木真的扮演者巴森自己表示,因为铁木真在蒙古人心目中太高大,自己一度也觉得出演压力很大。
8、《兰陵王》
就历史还原度来说本剧略显的有些不足,但是作为首部投资过亿元的历史剧,还是有它的魅力所在,比如造型、布景、演员服饰等。
9、《红色》
《红色》在近年来算是比较高分的作品了,我认为亮点是将老上海的弄堂味刻画得入木三分,观影起来很带劲。
10、《大宅门》
至于《大宅门》然正统的历史正剧,但是从清朝光绪年间开始讲述的故事,通过一个大家族三代的兴衰历史来侧面讲述了最为动荡的年代,所以我认为也是值得一看的。
小同学在大英
推荐一些相对靠谱的电视剧给你,具体看你个人去分析、去分辨。
汉武大帝,讲的是汉武帝刘彻。陈宝国、归亚蕾、焦晃、陆树铭、李乐……他们的演技都很出色,尤其是李乐饰演的霍去病,英气勃发。
贞观之治,讲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主演是马跃和苗圃。
成吉思汗,讲的是铁木真,蒙古帝国,主演是巴森。
大明王朝1566,讲的是嘉靖时期,主演是陈宝国、黄志忠、倪大红……
雍正王朝,讲的是雍正皇帝,主演是唐国强、王绘春、焦晃……
人间正道是沧桑,讲的是国共战与和,主演是孙红雷、黄志忠、孙淳……
原贴:有哪些讲历史的视频?
不爱吃草的牛牛
东周:
《孔子》(92版)
《屈原》(95版)
《东周列国》 (分为春秋篇、战国篇)
《大秦帝国》(07版)
铁血长平(又名《西风烈》)
秦汉:
汉刘邦
吕后传奇
《汉武帝》(1997版)及其“公仆版” 《汉武大帝》(2004版)(前一部重“史实”,比较客观;后一部重“精神”,比较感性——可以对比观看)
《司马迁》
《王昭君》(1987版)
汉宫飞燕
《蔡伦》
《张衡》
三国两晋南北朝:
《诸葛亮》
《关公》
《三国演义》
乱世妖后
北魏冯太后
胡笳汉月
隋唐:
《隋唐演义》
《隋炀帝》
大唐名相
《贞观之治》(非《贞观长歌之类的垃圾片》)
《文成公主》
《武则天》 (1993年刘晓庆版)
《唐明皇》
宋辽夏金元:
《赵匡胤》
《杨家将》
大辽太后
包公(1986年白志迪版)
贺兰雪
你说的是比较符合历史的正剧,而不是虚构太多的古装剧吧。不过近年来这样的很少了,原来的反而更多些。
个人认为,下面几部值得一看——如果喜欢历史、想了解史实的话
东周:
《孔子》(92版)
《屈原》(95版)
《东周列国》 (分为春秋篇、战国篇)
《大秦帝国》(07版)
铁血长平(又名《西风烈》)
秦汉:
汉刘邦
吕后传奇
《汉武帝》(1997版)及其“公仆版” 《汉武大帝》(2004版)(前一部重“史实”,比较客观;后一部重“精神”,比较感性——可以对比观看)
《司马迁》
《王昭君》(1987版)
汉宫飞燕
《蔡伦》
《张衡》
三国两晋南北朝:
《诸葛亮》
《关公》
《三国演义》
乱世妖后
北魏冯太后
胡笳汉月
隋唐:
《隋唐演义》
《隋炀帝》
大唐名相
《贞观之治》(非《贞观长歌之类的垃圾片》)
《文成公主》
《武则天》 (1993年刘晓庆版)
《唐明皇》
宋辽夏金元:
《赵匡胤》
《杨家将》
大辽太后
包公(1986年白志迪版)
贺兰雪
《敦煌》(中日合拍)
《苏东坡》(1995年孙松版,2008年陆毅版)
李师师(1991年何晴版)
《岳飞》 (1991年樊志启版)
梁红玉
《辛弃疾》
《成吉思汗》(电影版,电视版)
蟋蟀宰相
魂断钓鱼城
北条时宗(中日合拍)
《马可波罗》(中意合拍)
明:
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中国、菲律宾合拍)
《海瑞》
《戚继光》
《大明王朝1566》
琉球之风(1993年日本大河剧,中日合拍)
清代戏的确是多杂泛滥,精品极少。除了《康熙大帝》及其后续篇《康熙王朝》、《雍正皇帝》及其“公仆版”《雍正王朝》外,前清秘史《嘉庆皇帝》《鸦片战争》《垂帘听政》火烧圆明园北洋水师《末代皇帝》《走向共和》等还是值得一看的。特别推荐《走向共和》。
还有一部经典综合版的《东方小故事》,很有教育意义。
念念
秦国和赵国的君主的家族 他们是共同祖先。都是造父的后人建立国家,如同我们说过去都是一个祖坟的后人。是从族谱可以查到明白分支。赵国的祖先,是叔带也是姓臝,赵氏。是秦非子的爷爷 造父的七世孙子。是周幽王的言官。因得罪了周幽王逃到晋国。通过们后代五世奋斗 赵韩魏三分晋国,成为诸侯
。周幽王时,关中大地震。岐山的大夫秦庄公,向幽王报告,幽王毫无理会,还着笑说,山崩地震,此乃常事,何必告朕。太史伯阳父对言官赵祖叔带叹,“泾,河,洛三川发原于岐山。那可震也,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令三川皆震,川源将塞。川既塞竭。其山必崩 ,岐山乃周大发迹之地,此山一崩。西周能无恙乎"。赵祖叔带问,国家会多少年改变。吏官伯阳父明说十年之内,叔带问,如何知道,伯阳父说,“善盈而后福,恶盈而后祸,十有数之盈也。"叔带说,我们劝天子行善,伯阳父说恐难行。
早有人报幽王说,他们谤毁朝廷,妖言惑众。幽王道愚人妄说,国政如野田泄气,何足听哉。过数日岐山复震,秦庄公又报说,三川俱竭,岐山复崩。压坏民居无数。请求幽王救剂。幽王全不畏惧不管,还是续找美女充后宫。赵祖叔带也上表说 ,“山崩川竭,其家为脂血俱枯,高危下悬。乃国家不祥之兆,况岐山王业所基。一旦崩颓,事非小故。王应勤政恤民,求贤辅政,尚消弭天变。你不访贤才,访美女十分不对。“奸臣虢石父却说,国朝定都丰镐。干秋万岁。那歧山如已弃之破草鞋,有何关系。叔带有慢君之意借端谤讪。望君思想“。
幽王曰,石父说得对,将叔带的言官免除。叔带想危邦不居,乱邦不君。吾不忍坐见西周有麦秀之歌。于是携家带口去了晋国。叔带后代五世孙赵夙之孙赵衰帮助重耳(文公)在处流亡十九年,回晋国一起撑权。又传五世到赵襄子才建立赵国,过近百年后赵武灵王为王时强大起来。但还是灭于秦国。
秦国和赵国有共同的祖先,是造父。他们的高祖是蜚廉,本是商纣王手下大将。是商朝吃香的贵族,被周武王灭商朝后,成为变成奴隶家族。他留下赵姓,马姓,缪姓,梁姓。蜚兼的祖先是佐舜的调驯鸟兽师,叫柏翳。舜命赐相翳姓赢氐。他的子孙相当多,有在中国,也有西戎夷狄,而戎夷狄蛮部落家族又是早期夏,商时代管辖的部落和家族。在商灭夏,周灭商时,成为被消灭打击的对象,是与中原政权,敌对家族和部落。当然这些家族和部落也与中原政权长期斗争存在,生存时长有兵戎相见时候。古代把秦人 楚人,越人都是看成抗周的部落,追根求源其实夲厂深都在黄帝,的后裔子孙那里。整个狩猎时代天下是大家的。土地共有的,以后有了夏商国家,也有戎蛮羌胡之说。也就百家姓君臣奴隶之分。
晟璟
秦始皇,姓赢,然后赢姓有很多个氏族,例如赵氏,徐氏,秦氏…等,赵氏只是赢姓前期最为显赫的一个氏族,也是第一个有封城的氏族,造父有宠于周穆王,恶来革后人觉得与有荣耀,于是也冒称赵,所以说秦始皇这一支,应该姓赢,其实不姓赵,属于赵氏
三文燕
至于秦始皇姓什么,需要从秦祖先开始,颛顼帝的孙女,他的孙女叫女修。因为有一天吃了一个蛋,就下了一个男孩取名大业。大业的孩子叫大费,大费当年辅助大禹一起治理水患有功,就被舜帝赏赐了,还让大费给自己驯养禽兽,因为驯服野兽比较厉害,舜帝就赐他赢姓。这个是赢姓的由来。
然后大费的后代子孙,有一名叫造父的人出现,此人善于驾车,有一次因为日以继夜的驾车,帮助周缪王平乱,缪王就把赵城赏赐给了造父,然后造父的族人就以赵为姓氏。
秦始皇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
以上内容均由历史依据《史记》
名字只是代号而已,不要在意
BangBangBunny
百姓,古代的贵族才有姓。据《史记》秦始皇的先祖,帝颛顼之后,到舜帝赐姓赢氏。秦始皇之父为质子于赵,既生,姓赵氏。后回秦国为君,即回复姓赢。
痞子
秦国和赵国是有共同的祖先,所以有秦赵同源的说法,在商周时代他们还是一家,后来飞廉(商纣王的臣子)的儿子恶来和季胜各自通过努力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恶来的后代建立了秦,后世被赐赢姓,又被称为嬴姓赵氏,季胜的后代建立赵。可以看出,秦国和赵国的共同祖先就是飞廉,秦国的祖先是飞廉的大儿子恶来,赵国的祖先是飞廉的小儿子季胜。这就是秦赵同源的说法。
在古代姓氏是分开的,秦国是嬴姓赵氏,所以叫赵政也是对的,而且先秦时代多以地名作为自己的姓氏,所以秦始皇出生在赵国,而叫赵政的说法也能说得过去。
对古人没必要纠结于他具体姓什么,而要去看他对历史做的贡献去评判这个人。谢谢。
梦想旅行家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唐朝出了个武则天,千古第一女皇,差点就把李家天下彻底变成了武家天下,所以,在李家再次掌权后,李家大臣们对武氏后人都非常敌意,尤其是时刻忌惮着后宫再出武氏宠妃。可偏偏,李隆基的宠妃武惠妃是武媚娘的侄孙女,不仅如此,由于父亲早逝,她自幼被接进宫,在武媚娘身边长大,自小受武则天影响,换言之,很有可能,就是下一个女主武氏。所以姓武的还有武则天的侄女武惠妃。
刘什么好呢
秦始皇姓嬴,氏赵,先秦时代姓与氏分离:姓所以别婚姻,女子用;氏所以别贵贱,男子用。秦汉之时姓氏合一,再无姓氏分离的情况,所以秦国用嬴姓,而同为嬴姓的赵国王族用赵氏。嬴姓为上古八大古姓之一,乃舜帝赐给伯益的姓,后来衍生出嬴姓十四氏:瞿、廉、徐、江、秦、赵、黄、梁、马、葛、谷、缪、钟、费。
秦始皇出生在赵国邯郸,母亲是赵国人,人称赵姬,如果按女子用姓的称法,那么赵姬应被称为嬴姬才对,可见战国晚期姓氏就已经合一了。当时秦始皇在赵国做人质,为了取悦赵国,增加生存机率,故姓氏随母,称为赵政。秦始皇在赵国长到十一岁左右回归秦国,认祖归宗,恢复姓名为嬴政。很多人死死抓住先秦男子用氏这一点,坚持称秦始皇为赵政,那么燕国太子丹一直被称为姬丹,燕国王族一直用姬姓,而没有用氏,这作何解释呢?
史记.秦本纪里记载得很清楚,秦国、赵国皆为嬴姓。嬴族的造父善御,周穆王封他于赵邑,故造父以赵为氏,为赵氏始祖;嬴族的嬴非子善于牧马,周孝王封他于秦邑,号为嬴秦,祭祀嬴姓祖先。因此秦赵同源但不同宗,两家分离于周穆王时代。战国时代,秦赵分离已经数百年了,秦国姓嬴,赵国氏赵,两家可是一点亲情都没有,相互攻伐十分惨烈。
秦始皇的称呼比较多,在赵国时姓名为赵政,亦称公子政,太子丹跟他是儿时玩伴。秦始皇归国后,称为王子政;当了秦王后,称为秦王政;统一全国后称为始皇帝。天降陨石,有人在上面刻上“祖龙死而地分”,故秦始皇又被称为祖龙。吕后想篡汉,自认是秦朝丞相吕不韦之后,然后让文人们造舆论,说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故有人又将秦始皇称为吕政!
xixi341
@马云:秦始皇叫秦正。中国人都是黄帝后代,为什么有王,李,张,陈,吴,朱,秦,百家姓,为什么没有都姓黄。 // 中国人都是黄皮肤。黄种人为什么没有都姓皇。。
mailhu
最有名的莫过于武则天了吧!
武则天:(624—705年)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籍贯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显、 唐睿宗李旦之母,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公元690年建周代唐,在位21年。创造了“曌”(读音“zhao”)这个字,意为 “日月当空”,并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
执政期间,颇多政绩,如善用人才,开创殿试,重视农业,加强边防等。但其任用酷吏,时 有冤案。公元705年去世让位与子唐中宗,中宗遂复唐。她身后留下的用早期的契丹文字刻的乾陵“无字碑”,不仅吸引千百年来人们的纷纷猜测,而且为失传的 女真文字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字史料,也是武则天的“无字碑”的一大贡献。
lsyvsem
武则天:中国第一位女皇帝,统治中国唐 朝21年。武宗元:北宋著名 画家,善画道鬼神,行笔 流畅。武祺:元朝人,著 有宝钞通考。武汉臣:元代戏曲 家,创作了大量的杂剧。武亿:清代著名学 者,精于考订金石文字。 著有经读考异等。武禹襄:清代武式 太极拳创始人。武训:清末以行乞 办义学/是闻名中外的 “平民教育家”。
窝
秦始皇先姓赢氏赵,后姓秦。
中国历史上姓氏合流是从汉朝开始,在此之前姓表血缘,氏表属地,在战国时期姓氏的使用颇为混乱。有时以属地称,有时以姓称,因为秦始皇出生在赵国,所以氏赵,且在北大汉简赵正书和刘安所著《淮南子》中被称为赵正(政)。
可是在赵政称为秦王后,应该更名为秦王政,这在当时是一个正式的名字。秦是他的属地,战国时期封地的君主都以国号称,后人就直接以封地为姓。
比如商鞅是卫国君主的后裔,本来被称为卫鸯,而卫国君主源出姬姓公孙氏,故又称为公孙鞅。而在卫鞅在秦国得到商地为封邑后,世人就称他为商鞅。齐桓公是姜姓吕氏的后代,本称姜小白,而他成为齐君后就被称为齐小白。屈原的血统是楚国的芈姓,但有自己封地屈,故而屈原的称呼更著名。
之所以说战国时期会发生混乱,是因为各国开始实施郡县制,所以有些地区的地名不再强势,随之而来的是人们有了户籍。以前一个人被称为商某、宋某、卫某,就知道这些人来自什么国家。有了郡县户籍以后,就会称为为某郡某县的某人,郡县的出现逐渐取代了代表属地的氏,于是氏的作用逐渐消失,与姓合流。
但是秦始皇作为君主,对氏的使用还具有政治需求,故而延续旧制,秦始皇是应氏秦才对。即便在楚汉时期,出身芈氏熊姓的楚怀王,也应该被称为楚熊心,熊是他的姓,楚是的氏。
由于秦始皇恰恰处于姓氏逐渐合流的时期,后人已经习惯了姓氏合流,而以姓为称,所以赢政的称呼也流行起来。称呼他为赢政、赵政、秦王政都无不可,主要是让人知道你在谈论的是谁,过分纠正别人的说法反而没什么意义。
杨懿馨
这个问题在两可之间。咋说都有理。
据《史记》记载,秦之始祖因有功于舜治下的地方所辖,赐秦之先伯翳以嬴姓。这是最初秦嬴之姓氏方面而言。几世之后,周穆王以赵城封造父,造父之族由此为赵氏。至周孝王时有非子,养马有贡献,便让非子
重新继续己中断几个世纪的嬴氏,号曰秦嬴。此后,一直到秦帝国灭国断祀为止。
秦始皇帝的出生,是在他爷爷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出生于邯郸城,也就是四十七年的秦赵国力消长的决定性战役——长平之战后一年出生的。秦始皇的父亲是秦孝文王的王太子子楚,当时是秦国质于赵国的人质,母亲是赵姬。赵姬是赵国豪族之女,其时是吕不韦爱妾,赵家在赵国极有人脉。秦赵战争期间,秦赵关系恶化,处境十分危险。吕不韦买通城守,让子楚逃走。秦始皇母子在邯郸城躲避赵王室搜捕,提心吊胆过了几年。秦赵媾和后,赵国送母子二人归秦。
秦始皇帝是秦庄襄王的儿子,所以,应该是秦嬴后代,故姓嬴;又因为是出生在赵国,以地域为姓,姓赵也说得通。
后又有人攻击秦嬴家族暴政,说秦始皇姓吕,秦国早就亡于吕氏,原因是赵姬与吕不韦有孕后,瞒着别人才跟了子楚的。这血脉就令人怀疑是否是他人血脉了。
这桩公案吵了上千年,也没有确实结论。姑且两说之,两言之罢……
稻禾
秦始皇到底姓赵,还是姓赢?有什么历史依据?
要问秦始皇到底姓赵,还是姓赢?这要必须了解秦始皇的生母赵姬的邯郸生涯!
赵姬自幼母亲早亡,他父亲给她续了后妈,后被她后妈卖到了妓院,年幼的赵姬天生聪颖,又是个美人胚子,所以从小在妓院里得到了重点培养,琴棋书画歌舞演艺出色,成为妓院的摇钱树,在邯郸城内名声很响,达官贵人和商家大贾经常光顾,这其中的常客就有赵国的公子嘉、富商吕不韦!后来吕不韦重金买下了赵姬为歌姬,为了讨好赵国王位继承人赵嘉获得巨大商业价值,吕不韦经常邀请公子嘉到吕不韦府上做客鬼混,其中发生的事情定是数不清,再后来赵嘉失宠,加上长平之战赵国实力一落千丈,吕不韦在大街上遇到落魄的秦国质子嬴异人觉得奇货可居,就改变了商机投资秦异人使其成为升官发财的阶梯,于是就把嬴异人请到了吕府,当吕不韦得知赵姬有身孕后想到了借树生桃的楚国的黄竭,打算效仿黄歇移花接木的手法,于是又把赵姬送给了嬴异人……
这要问秦始皇的生母赵姬,到底政儿是谁的种儿?是赵国哪位顾客的种儿?是赵嘉的种儿?是吕不韦的种儿?还是嬴异人的种儿???“自古赵女多风流”,这风流成性的赵姬兴许也记不清楚小政儿是谁的种儿了,吕不韦为了荣华富贵随风使舵,在赵国为了享受赵国王位继承人赵嘉的荣华富贵,就给政儿起名为赵政,后来赵嘉继承赵国王位落空失宠以后,长平之战赵国实力一落千丈,赵姬为了嬴异人归秦后的荣华富贵,就一口咬定是嬴异人的种儿,所以赵政就变成了嬴政……
其实在赵国邯郸一直流传这嬴政是赵嘉的种儿,也流传着是吕不韦的种儿,但当秦始皇灭赵后邯郸屠城不仅仅是为了报童年被欺凌的仇恨,可以看出嬴政屠城邯郸的真实目的定是对他的童年的身世之谜毁灭证据,这充分说明秦始皇的身世之谜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纷繁复杂!!!
开司米柑
武则天简介
中文名:武曌(武瞾、武照)
别名:武则天、武媚娘
国籍:中国
民族�汉鹤�
出生地:四川广元
出生日期:公元624年2月17日(甲申年)
逝世日期:神龙元年(公元705年12月16日)
职业:皇帝、政治家、诗人
信仰:佛教
主要成就:废唐,改国号为周;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
代表作品:臣轨《如意娘》
谥号:则天大圣皇帝、则天大圣皇后
年号:证圣圣历神功久视神功神龙
享年:82岁
在位时间:690年―705年
陵寝:乾陵
生平简介:
武则天(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媚娘,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
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上位:
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在长安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正五品),唐太宗最初非常宠爱她,赐名“武媚”,但不久便将她冷落一边。武则天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升,在唐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唐太宗的儿子后来的高宗李治建立了感情。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死后,武则天和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长安感业寺为尼,但是她与新皇帝唐高宗李治一直藕断丝连。
唐高宗即位后,他的妃子萧淑妃专宠,永徽二年,皇后复召武则天入宫,企图“以毒攻毒”,这年武则天26岁。武则天回宫后的确迅速打败萧淑妃,获得高宗的宠爱,第二年便升为昭仪(二品),后还生下了她的第一个儿子李弘。后来,武则天不满昭仪之位。开始动起了当皇后的念头。王皇后和萧淑妃结成一派,和武则天周旋于后宫,后来武则天设计不惜牺牲自己的孩子杀死了王皇后,自己成为了皇后,而后又害死萧淑妃。
武则天简介
武则天攻于心计,心狠手辣,兼涉文史。
武则天的长女出生后才一月之际,王皇后来看过她的女儿之后,她就亲手把女儿给掐死,并嫁祸于王皇后,高宗一气之下把皇后打入冷宫,后来被武则天暗中杀死。
当时朝廷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唐高宗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外廷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武则天前进的道路也因此充满艰辛。唐高宗企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
阳光空气
个人认为当然是武则天咯!
一说起姓武的女子,首先肯定就是武则天啊,第一位女皇帝,算的上是前无古人的名人,
武 亿:河南偃师人,清代著名学者,官任博山知县。曾创办范泉书院,精于金石文字考订。著有经读考异、偃师金石记等。
武 训:中国近代群众办学的先驱者,伟大的平民教育家,为穷人创办了堂邑、馆陶、临清三县义学。
武承嗣:武则天之侄,因荫而权重。后武承嗣争立太子,不果,怏怏而死。
武三思:武则天之侄,阴谋作乱,事败被杀。
欢迎
HAJ
先秦时期是母系社会,都随母姓,同姓的人不可以结婚。
氏则是姓的分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个夫妇生了好几个儿子,其中有的建功立业了,有了很高的业绩,就可以有自己的氏了,所以,秦始皇就是,嬴姓 赵氏。
秦汉以后姓氏合在了一起。
浪迹天涯
秦国确实是一个很伟大的国家,完成了统一全中国的霸业,秦始皇也被称呼为千古一帝。秦始皇也认为自己是比三皇五帝功绩还要高的君主,给自己取了一个始皇帝的称号。
他出生在赵国,家族也十分显赫,是赵国的王族。在13岁的时候,他就加冕称王了。虽然他那个时候年龄还很小,但已经展现出了帝王的风范,处理国家的政务也是头头是道。后来,在李斯、尉缭等人的辅助下,在秦始皇39岁的时候就已经打下了中国的大业。
先秦时期,“姓”是女性专有的标志,女子称姓不称氏,男子称氏不称姓。特别是贵族男子的时候,通常用“氏加字”这种形式,也有少部分“氏加名”的形式。比如管仲,他是“姬”姓、“管”氏、字“仲”、名“夷吾”,所以在《左传》《论语》等先秦典籍中,就会称呼他为管仲。又如孟子,“姬”姓、“孟”氏、名“轲”,所以在先秦书籍中,提到孟子时都会称呼他为孟轲。
按照这个格式,秦始皇是“赵”姓、“嬴”氏、名“政”,那就应该叫赵政了。非也,如果在秦朝真是这样叫,那可是要杀头的,因为秦始皇是王公贵族啊,怎么可以直接叫他的名字呢?
在古代,称呼还没有封侯称王的贵族,应该用“公子”二字,再加上他的“名”,所以秦始皇小的时候就应该叫“公子政”。登基称王后,就套用“国名“加”爵位”加“人名”的形式,秦始皇就应该叫秦王政。所以秦始皇可以叫始皇帝、秦王政、赵政,但是嬴政这种叫法在当时就是特别别扭的事了。
前面说到,先秦时期,“姓”是女性专有的标志,女子称姓不称氏。因此,直到秦王朝灭亡之前,秦国公室一脉的女子才能叫赢,秦国公主有“梁赢”、“穆赢”、“敬赢”之称,而男子仍称赵氏。所以,司马迁在秦始皇本纪中说秦始皇“名为政,姓赵氏”。从汉朝统治全国以后,就把姓氏合二为一了。人们熟知的赢政的说法也是没有错误的,但更准确的叫法还是叫赵政。
既然说了秦始皇的名字,自然也提一下他的两个儿子的名字。他的长子叫做扶苏,这个名字来源于一个成语山有扶苏,意思是树叶枝繁叶茂的样子。秦始皇对这个扶苏是非常看重的,一直把他当作自己的接班人来培养,但是扶苏因为多次劝建秦始皇,引起了秦始皇的愤怒,一气之下就把他流放了。
而他最小的儿子叫做胡亥,也是他非常宠爱的一个子嗣,因为母亲是胡人,他又出生在亥时,就叫做胡亥。
L欣
历史宝物
一、《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神传奇明画之一,他是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独一无二的,更是中国历史上的国宝级文物。它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北宋都市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人民的生活状态,画中的北宋时期都城繁华昌盛,经济发达,也是人民生活美满的真实写照。此画有五米多长,里面绘画了大量的人物以及建筑物,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是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绘画过程也非常的复杂艰难,所以也成为了一副经典制作。《清明上河图》当时的民风风俗,像今日的集市,人们可以自由地参加商业贸易活动,大大小小的商贩,也有从远方来到这里的商队,他们扶着驼队,非常熟练。在小桥旁边还有几家农户也非常井然有序,他们单养着鸡、鸭、牛、羊日子非常惬意。图中看到当时的交通也非常的发达,画面上人口稠密,人们有的休息,也有的在忙碌,也有孩子在桥头嬉笑打闹。码头上商人正在忙着靠岸,也有忙着把船上的货物运送出去。也有不少人迎接他们的家人朋友,也有到码头上与家人们挥手离别。二、《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可谓是中医学的鼻祖之作。它是古人在总结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结合人体的身体机能变化孕育而生的著作,他也可以说是我国的国宝级文物了。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的基础。此书的出现引起的世界艺术界的震动。甚至有许多疑难杂症是我们都能解决的的。它对于人类的意义不可估量,是中医学习的重要书籍之一。《黄帝内经》奠定了人性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三、和氏璧春秋战国时期“完璧归赵”的故事成为千古传流的佳话。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一听到和氏璧就可能会想到“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吧。它在春秋战国时期被奉为“无价之宝”,各个诸侯国也被视为是镇国的宝物,被视为“价值连城”。每个国家都想要得到它,为了得到它也发生了好几次的争夺大战,这颗美玉经过北周、隋唐几代的流传,最终据说在唐代末年失传,也不知落到何处,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遗憾,损失。王了个肉卷
武 丁:商代国王。后世称作高宗。传说名昭,为盘庚弟小乙之子。年幼时,武丁曾在外行役,与“小人”一起劳作,因而较了解“稼穑之艰难”。他即王位后,提拔傅 说执政。傅说原为刑徒,被武丁发现,加以重用。武丁还任用甘盘为大臣,以此二人“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力求巩固统治,增强国力,使商王朝得以大治。 史记·卷三称:“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殷道复兴。”由于武丁将商王朝推向极盛,被称作“中兴之王”。
武丁在位期间,不断向西面、 南面的虎方、东面的夷方、北面的鬼方以及羌方、周族等进行大规模征伐。其中对方作战动员的兵力,有时三千,有时甚至达五千;对鬼方用兵三年才攻克。据殷墟 卜辞记载,武丁的配偶妇好还亲自率兵征伐羌方。除了“伐羌”之外,卜辞中还有许多“获羌”、“用羌”的记载,即抓获了羌人的俘虏并用作人祭的牺牲,且数字 惊人。
武丁向四方连年用兵,征服了周围的许多小方国。这些征伐战争,为王朝形成“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的广大疆域,奠定了基础。武丁在位五十九年,死后,由其子祖庚继承王位。
武 臣:秦末陈县(今河南省淮阳)人,随陈胜起义,后自立赵王,因违抗陈胜命令,被部将李良所杀。
武 漳:文水(今山西省汾阳)人,五代后蜀著名将领,职山南节度使,重视农业,对当地农田水利建设有所贡献。
武 亿:清代著名学者,乾隆进士。创办范泉书院,亲自讲学。治经史,精于考订金石文字。著有经读考异、群经义证、偃师金石记、授堂诗抄等。
武禹襄:清代武式太极拳创始人。
武 祺:元代太谷(今属山西省)人,历任中书参议、户部尚书、甘肃行省参政等职。曾参与更改钞法,铸宝钱,然时不助祺,物价腾踊,钞法遂坏。著有宝钞通考等。
武 亿:河南偃师人,清代著名学者,官任博山知县。曾创办范泉书院,精于金石文字考订。著有经读考异、偃师金石记等。
武 训:中国近代群众办学的先驱者,伟大的平民教育家,为穷人创办了堂邑、馆陶、临清三县义学。
武士彟:唐代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东)人,武则天之父。以经营木材致富,随李渊征战有功,被封官爵。高宗时,以皇后之父身份受封周国公,被赐太原王。
武则天:(624—705年)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籍贯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显、 唐睿宗李旦之母,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公元690年建周代唐,在位21年。创造了“曌”(读音“zhao”)这个字,意为 “日月当空”,并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
执政期间,颇多政绩,如善用人才,开创殿试,重视农业,加强边防等。但其任用酷吏,时 有冤案。公元705年去世让位与子唐中宗,中宗遂复唐。她身后留下的用早期的契丹文字刻的乾陵“无字碑”,不仅吸引千百年来人们的纷纷猜测,而且为失传的 女真文字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字史料,也是武则天的“无字碑”的一大贡献。
武承嗣:武则天之侄,因荫而权重。后武承嗣争立太子,不果,怏怏而死。
武三思:武则天之侄,阴谋作乱,事败被杀。
武元衡:河南缑氏(今河南省偃师南)人,唐代建中进士,官至宰相,帝评之曰“是真宰相器。”因刚直不阿,触犯权贵,被刺客暗杀。
武宗元:河南省白波(今孟津)人,北宋著名画家,学吴道子,行笔流畅,擅佛道鬼神,曾为寺观作壁画,人皆称之。
武允蹈:宋代高诗人,两贡于乡,诗文刻意,多脍炙人口,著有练湖集。
武汉臣:元代戏曲家,所作杂剧甚多,今知有10种。
武元直:金代北京人,明昌间名士。善画山水,能诗文。作品有莲峰小隐图、渔樵闲话图、东坡游赤壁图等。
武宗元:北宋著名画家,善画 道鬼神,行笔流畅。
武之望:明代陕西省关中人,对医术有独到之处,曾参王肯堂之《证治准绳》,编有《济阴纲目》,另著有济阳纲目。
武禹襄:河北人,清代武式太极拳创始人。其融贯众派,自成一体,称“武式小架”。
武士敏:民国抗日将领。字勉之(1892—1941),怀安(今河北省怀安)人。1937年出任第一六九师师长,两年後升任第九十八军中将军长,与八路 军精诚团结,并肩作战,共同抗日。1941年9月,武士敏率部在与日军的战斗中牺牲,终年49年。武士敏壮烈殉国後,举国悲痛,全国许多地方纷纷为其举行 追悼大会,新华日报华北版发表了报道、社论和纪念文章。1984年 11月29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在长治市太行山烈士陵园中,为武士敏将军举行乐遗骸迁葬仪式,并在墓前立了一通墓碑,以追悼先烈。
武迟:字小樊,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浙江省杭县(今杭州市)人,1914年12月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庭。早年参加创建中国高校石油炼制专业,为中国石油工业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后长期致力于石油炼制生产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工作,为炼油和石油化工催化剂的国产化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武飞涛:中国内地企业家,1987年9月出生于西安,西安交通大学EMBA ,武氏集团总裁。曾就职于中国盐业总公司,国家电网。2008年创办武氏集团。2010年9月成立“武氏慈善基金会”,由武飞涛先生担任基金会主席,武氏 慈善基金的宗旨是致力于扶贫帮困和赈灾、关爱妇女儿童以及贫困地区青少年成长、支持文化发展等公益慈善事业,积极推动社会和谐进步。
Alma.
武士彟:生于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卒于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字信,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唐朝的开国功臣,卓有政绩的高级官员,女皇武则天的父亲。
武则天(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人,是一位女政治家和诗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3岁)。
阿拉特斯小姜饼
历史上的女名人据我所知就武则天一人吧;
武则天原来本名叫武媚娘,出生于历史公元624年,她的父亲因为参加李渊主持的起义有功,因此被封为爵位为应国公。她的母亲为隋朝皇室杨达的女儿。而武媚娘就是他们的二女儿,武媚娘从小才貌双全,聪慧过人,并且又精通文史地理,因此当时封名为:京师。
在公元637年,武则天被召见进入皇宫,由于武媚娘姿色过人,唐太宗见她妩媚动人,便册封她为“武媚”,并封为才人,即武才,并且深得唐太宗宠爱。
不幸的是,在公元649年,唐太宗因病驾崩,皇宫里面所有的未有生育的皇妃都要被遣散出宫到感业寺当尼姑,而武媚娘就是其中以为皇妃。
知道654年时,武媚娘才被重新召见回宫,被当时的唐高宗册封为武昭仪,进宫的武媚娘先通过皇后打击当时闻名的萧苏妃,由此可见武媚娘的心机,并且后来又乘皇后探望之际,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孩子,并嫁祸于人给皇后。后来,被蒙骗在鼓里的唐高宗废弃了皇后和萧苏妃为庶人,并与当年,武媚娘被册封为皇后(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统治)。
册封后的武媚娘利用唐高宗的无能无为,慢慢的开始干涉朝政,一步步树立自己的威信,没过多长时间,武媚娘就全倾朝野。到公元660年,唐高宗正式把朝政交给武媚娘打理,从此以后,武媚娘独掌朝政,大权在握,在皇宫内与唐高宗并称为“二圣”。
直到公元705年,当时的宰相张柬之发动宫廷政变,逼迫独掌大权的武则天退位,归还政权给唐中宗 。次年,武则天病逝,遗诏为“袱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她也是成为中国历史上面唯一以为女皇帝,掌管朝政几十年后,终归还是回到了 女人生活。
以上就是我对历史了解的以为武姓名人,不知道楼主还知道有谁啊?
大果粒1013
中医外国人怎么也想不明白,我们拿些野草和小虫子就能把病治好。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中医有着完整的传承和发扬。很多西方医学无法研究明白的疾病,中医都能够解决。在春秋时代,中国的医学已经认识到人体的病患与饮食起居、喜怒哀乐有关。秦景公时,人们已知道用大自然的阴、阳、风、雨、晦、明“六气”失和来解释病因,这曾是世界医学史上最先进的病因观。 目前,中医已经传播到了世界上80%以上的国家和地区,不仅韩国、日本对中医药的研究已经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在泰国、新加坡,中医药已合法化。澳大亚利成立了国家中医药监督局,有半数以上的居民看病都用中医药。而英法两国的中医诊所已达3000余所,欧盟还特意成立了中国医学联盟,来自15个国家的29个协会加入了联盟。一个由欧洲人自己筹办的“中国传统医学展”4月在法国巴黎维莱特展览中心向公众展出时,更使法国人对中医的神奇之处有所了解。美国已经在1994年将中医药写入了法律之中,美国现针灸注册医生1.2万人,每年中药的流通量达27亿美元。加拿大也会向中医医师颁发正式行医执照。
instory
说到历史宝物,其中有几件最具传奇色彩的宝物不得不提,这几件宝物堪称国宝级的宝物,完完全全是历史代言物。
1.四羊方尊四羊方尊,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1938年出土),这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青铜礼器,被誉为“镇国之宝”,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长什么样呢?见下图:
这尊器物为方口,身方形,乍看起来,似乎不太起眼,但是认真考究,其饰纹非常精美,四边除了有卷角羊装饰,周边还饰有鳞纹、兽面纹、细雷纹等,整个造型优美、典雅、大气,被视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根据学者分析,这件宝物用了2次分铸技术才铸造而成的,先铸造好单个龙头和羊角,之后,再进行二次浇铸,继而打造出整体霸气的效果。而要知道,早在古代,没电、没有机器工厂,能够打造出一个如此精湛的器物,足于看出当时的铸造工艺有多高超。
(四羊方尊局部图)
除了铸造工艺了得,这件宝物的由来也非常具有历史意义。
四羊方尊是农民在种红薯时发现的,获得这尊宝物的农民三兄弟,以四百大洋的价钱将其卖给了文物贩子,后来商贩子打算以几十万的价格售出,之后,政府得知四羊方尊出土的消息后,担心文物被走私贩卖到国外,特意派人追缴回宝物。
之后,又因为时局动荡等原因,这尊宝物遗失在战乱中。解放后,经过追寻,终于找回,但是不幸的是,四羊方尊在战火中早已被炸烂成碎片。之后,经过专家的不懈努力,终于将其修复还原。现如今,这尊宝物已成为了国家的特级文物。
2.战国水晶杯战国水晶杯,于1990年出土于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长什么样呢?见下图:
不少人看了这个杯子后,忍不住要吐槽:“没有什么特别,跟我家的杯子差不多啊~”
是的,一个看上去极为普通的玻璃杯,谁曾想到这是国宝的文物珍宝。那么,这件宝物有何特别之处呢?
①时代久远,历史悠久
如果不论年代,这样的杯子在现代确实挺常见,但是若要论年代,则不得不感慨。战国时期,距今已经有好两千年的历史了,两千多年前就有了这样的水晶杯,由此可见,其历史多么久远。
②制作技术高超,加工复杂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杯子的形状为上宽下窄的类型,而底部狭窄的地方,人们根本没有办法伸手进去打磨,能把内壁打磨、抛光得如此光滑,说明其制作技术非常精湛。
③用材特别
杯子采用优质的天然水晶制成的,其纯度极高。在灯光照射下,如果近距离观察这一杯子,可以看出,杯子没有什么纹路,且颜色有些泛淡琥珀色。由于材质特别,地矿专家还曾怀疑,如此好的水晶杯,其原产可能并非中国。
3.唐兽首玛瑙杯唐兽首玛瑙杯,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1970年出土),现存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为该馆的“镇馆之宝”。坊间传言,这件宝物价值半个香港!
唐兽首玛瑙杯,口径5.9cm,长度15.6cm,造型酷似牛,兽头雕刻有两只羚羊角,材质纹理细腻,色泽晶莹饱满,雕琢线条流畅,单从图来看,就足于看出这一宝物有多精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唐兽首玛瑙杯整体为玛瑙材质,而兽头的前端,即嘴部位置是用金打造而成的,且能够拆卸下来,这是一种典型的酒具造型。
由于用材、造型特别,不少学者认为,这件宝物很可能来自于中西亚的某个国家,在唐朝时,被当成国礼进奉到我国。
唐兽首玛瑙杯是出土的唐朝玉器当中,做工最为精致的一件器物,这件国之瑰宝,曾在大型文物展览“丝绸之路”中有过展出,如今,已列为国家首批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
erganzi
青牛白马的传说——契丹之源
西拉木伦河畔木叶山下骑着白马的神仙邂逅了架着青牛车的仙子,最后二人像现在电视剧情节那样毫无疑问的相爱了,二人生八子,即日后的契丹八部。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契丹人杰
阿保机契丹族杰出的领袖,统一契丹八部,平定诸弟之乱,建都临潢府。妻述律平,子耶律倍 耶律德光 耶律李胡。阿保机改变了契丹以前以 柴册礼 立皇帝的标准,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制度,在我看来他不亚于中华民族大多数的开国皇帝。
辽太宗——承继大统 遗恨燕云
作为阿保机二子,他并不是大辽帝国继承人的首选,在他的父亲——开创一个伟大帝国的阿保机眼中,帝国最优的继承人是他的哥哥——东丹王耶律倍,最后阿保机所留下来的遗旨亦是希望耶律倍可以承继大统,(在这里简单的说一下耶律倍,这个人是个悲情人物,他汉文化水平极高,文化素养甚至强于很多汉族人,如果继承皇位,文治绝对可以比肩历史上很多明君,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守成之君,但是可惜的是阿保机死后契丹并不是太平盛世,而是一个应该开疆拓土的时代,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个“文弱”的人注定成为悲剧,而历史的结果也证明了客死异国是他一生的写照)但是耶律倍有一个不一般的母亲——述律平,此人是可以媲美吕雉马皇后的存在,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这些开国皇后的,比如她在政治方面的影响力,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当时的契丹她可以与阿保机齐名“二圣”,但偏偏是这个人耶律倍的亲妈对自己的大儿子丝毫无好感,甚至是存在厌恶,而对自己残暴不仁的小儿子李胡极为喜爱甚至有立为皇帝的打算,这也验证了一句俗语“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玩笑归玩笑,要是真立了这李胡,估计辽也得二世而亡,所以在大臣们的一片反对声中,述律后选择了折中,既不爱也不厌的耶律德光也因此得到老妈的青睐,登上了那个多少人梦寐以求都难得的位置……
未完待续……
嘴角并不都是笑
辽国是公元10世纪左右东亚最大的国家,全盛时期疆域东到库页岛、日本海,西至新疆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南部的广袤区域。辽国除了大辽 西辽 起儿漫王朝 还有东辽后辽,辽始建国于907年,初名契丹,未建年号。916年始建年号神册。947年1月(辽太宗会同九年、后晋出帝开运三年)攻占开封灭后晋,耶律德光在开封登基改汗称帝,并改国号为大辽,983年(圣宗统和元年)复称契丹,1066年(道宗咸雍二年)恢复国号为大辽。1125年为金所灭,凡九帝二百一十九年。
契丹人很聪明变通的“南北两院制”助辽国崛起
北大王院:分掌部族军民之政。北院大王。初名迭剌部夷离,太祖分北、南院,太宗会同元年改夷离为大王。南大王院:分掌部族军民之政。我们熟悉的《天龙八部》中,萧峰就曾被封为南院大王。
说起辽国的故事有辽国第一大奸臣耶律乙,杨家将故事中的萧太后,还有大辽王国的契丹皇后都姓萧,唯有她是例外,自断手腕上位收服群臣的述律平。牙刷、椅子、金属活字印刷术(可行性和时间都比泥活字有保障)都是辽国人发明的。
小狐狸增增
契丹人创立辽国,九个皇帝年号挺多。年号“乾亨”的皇帝叫辽圣宗,他和皇后今天是主角:
辽国的故事,肯定和宋朝有关,宋朝开国就和辽国打仗,说幽州那边的地是宋朝的。大辽说,你说是你就你的? 双方就你来我往撕打了40多年。打仗么,就出战斗英雄,宋朝出了著名的杨家将,还有佘太君率寡妇征辽的故事。辽国能打不?能,你看杨家能打的男人都打没了。
双方合解于檀渊之盟,辽国著名人物萧太后出现了。
时间是公元1004年,辽国想一战屈服中原。辽圣宗和萧太后亲率20万大军南下,直逼大宋渊州,宋真宗吓得胳膊发软,腿得瑟,和皇上一个德行的大臣们一看,那咱们就鼓捣鼓捣他撤吧。
千人诺诺,有一人谔谔。就在此时,寇准一声大喝:扔了京城,等于扔掉大宋的民心,等于扔了大宋,谁都不许撤。哆哆嗦嗦的宋真宗在丞相寇准的逼迫下,硬着头皮来到了双方交战的第一线渊州。立刻大宋军民信心大增,誓死抗辽决心倍增。
再说辽国,皇帝和太后双圣亲征,军队士气高昂。一场混战就开始了,大宋步兵以守为主,大辽骑兵以攻为主。攻防拉锯战中大辽就吃了亏,最高指挥官被宋军硬努射死,大辽的士气顿时下挫。
孤军深入,久战不胜,大辽也怕后路被宋军切断。于是萧太后力排众议,力主了一场谈判。
成天担惊受怕的宋真宗,一听和谈,终于把那口气儿缓了过来,同意同意同意。
说心里话,再打下去,寇准也绷不住了。那就谈呗,皇帝的底线是300万两白银,寇准私下对谈判代表说,听着,底线30万两。
契丹人
谈判回来的大臣汇报谈判结果,想逗一逗皇上,先伸出了三个指头,皇上一看,他奶奶的,一分钱也没给我省。转念一想,300万就300万吧,不到我大宋年收入的十分之一。
其实谈判结果是,每年向辽国上贡白银十万两,绢20万匹,合计值白银30万两。
宋真宗欣喜若狂,每年和大辽撕打的费用上千万都不止,这才30万两搞定,赚了。大辽也心满意足,这么些年打累了,也打不赢,国库都空了。现在每年白得30万两白银,赚了。
最不满意的是后代的专家,说檀渊之盟是大宋的耻辱,要不怎么现在专家都改叫"砖家"了。檀渊之盟签订,两个皇帝兄弟相称,边界撤卡撤兵,开放边贸互市,老百姓互相走动。后来大辽国还掀起了一股"宋流"热,喜欢宋朝的诗词,全国上下最崇拜的诗人是贾岛和苏东坡,小孩上学都摇头晃脑的学读宋诗。
大辽和宋讲和,实际上也成为大宋北方的屏障,高丽和那些北方民族想到中原捣乱,大辽不让你过呀!
力主合谈的萧太后,与皇帝辽圣宗退回本国,继续演绎爱情故事。漂亮美丽,能主国事、能办大事的皇后,不是哪个皇上都能碰到的。为了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忠贞,辽圣宗嘱咐史官,以后记录萧太后的话,前面要用朕,朕是皇上、太后也是皇上。以后萧太后说话就是朕说。
只是辽圣宗35岁即亡,幼子继位、萧太后垂帘听政,大辽亦步入鼎盛时期。
大辽礼仪繁杂,让大宋朝不堪其扰。前面不是说"宋流"吗,文化、农耕、制造,什么都学的大辽,把中原礼仪又给升华了。大宋宫廷有个大事小情,逢年过节、或是皇上、太后、妃子、大臣等身体有个小摸小恙,大辽一概派一干人马携礼前来探望、问寒问暖。真是一波接一波、一批又一批,而且乐此不疲,也不管你大宋朝是何种感受。
没办法,人家好意而来,恭恭敬敬、诚心诚意,咱大宋朝怎么也得相敬如宾,礼尚往来呀。
大辽国这种官方正式的拜访、探望、慰问,在两国相好的100余年里,竟达到了300多次,大宋也回礼相当次数,给大宋朝累的呀! 礼部的官员一看到大辽国的人,牙根痒痒,脚跟都疼。
故事终有结尾,100余年后大辽被大金所灭,奇怪的是,残余的辽国人不知去向。
这就是历史上,契丹人失踪之谜。
zsnnn
辽由契丹人建立,前后共九任皇帝,历时两百一十年。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907年建国,自称天皇帝,在位10年,年号历神册、天赞、天显。
次年辽太宗耶律德光登基,在位20年,年号历天显、会同、大同。
辽太宗死后,他的侄子耶律阮在南征后晋将领的拥护下登基,年号天禄,四年后征战后周时,被耶律察割所杀。
辽太宗之子耶律璟登基,年号应历,十九年后被进侍杀害,庙号穆宗。
辽穆宗死后,辽世宗之子耶律贤被推选为皇帝,建立嫡长子继承制度,年号历保宁、乾亨。
嫡长子耶律隆绪登基后,在位48年,庙号辽圣宗,年号历统和、开泰、太平。期间多敗北宋,签订檀渊之盟,和平百余年;开科举,任用汉吏,改革律法,重视农耕。
圣宗死后,长子耶律宗真继位,在位24年,史称辽兴宗,年号历景福、重熙。
其后长子耶律洪基继位,在位46年,年号历清宁、咸雍、大康、大安、寿昌,遗诏皇孙耶律延禧继位。
继位后,期间政治腐败,人心涣散,矛盾重重,后女真人反叛,屡战屡败,被俘病逝,寿終54岁,年号历乾统、天庆、保大,辽亡。
欢*子
除了以下的十大美男:比较出名的还有:周瑜,慕容冲,独孤信
还有一类便是贵族的男宠们,尤以西汉见多:龙阳君,审食其,董偃,董贤,李奕,高菩萨,和士开,昙献,张易之和张昌宗
1. 潘安:
潘安的名气实在太响,都已经成为美男子的代称了,称赞别人英俊的时候基本都会来一句“貌似潘安”。潘安此人,据说“姿容既好,神情亦佳”,上了街就有不少女子跟着他,还有人因为难以接近他,就向他的坐车投掷水果,这就是“掷果盈车”的来历,吓得潘安不敢出去。美到这样的地步,不上排行榜也难。
2. 卫玠:
关于卫玠的美,晋书中用“明珠”、“玉润”等形容美女的词去形容他,他自幼风神秀异,坐着羊车行在洛阳街上,远远望去,就恰似白玉雕的塑像,时人称之“璧人”。后世的画家再怎么画隋炀帝,估计也不可能画到这样的地步。
3. 兰陵王:
关于兰陵王高长恭,我们只要知道一点,据说他的面相太过柔美,他自认为上阵杀敌的时候,会被敌人轻视,所以每次打仗都要带上狰狞的面具。据史书记载:“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也就是说,他面相柔美,音色也好,还平易近人,这样的人物,远远超过了隋炀帝。
4. 子都:
子都是春秋时郑国的公子,据说是当时的第一美男子,他的帅气是有目共睹的。孟子·告子上里面说:“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意思就是,如果看不出子都是个帅哥,那你就是瞎子。孟子都生活在几百年后的战国时代了,难道还特意跳出来给子都做广告?说明子都真的是帅的人尽皆知了。
5. 嵇康:
嵇康不进精通文学、玄学和音乐,同时也非常英俊潇洒,别人形容他是“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史书说他“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最有说服力的故事是,有一次他去山上采药,竟被樵夫误以为仙人下凡,其风姿可窥一斑。
6. 吕布:
吕布的名字,也应该算是家喻户晓了。他身材高大,相貌英俊,武艺高强,穿着也相当拉风,“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这幅打扮配他的长相,在今天完全可以一炮打响,成为当红歌星。而且他还骑了一匹赤兔马,人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马是最好的马,人当然也不会差。何况他还纳了貂蝉,貂蝉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这一点也为他加了很多分。
7. 韩子高:
韩子高是南朝梁朝人,身世微贱,以做鞋为生。据说他“容貌艳丽,纤妍洁白,如美妇人。螓首膏发,自然娥眉,见者靡不啧啧”。史书中有这样的记载:“乱卒挥白刃,纵挥间,噤不忍下,更引而出之数矣”。就是说他处于乱军之中,敌人挥舞长枪白刃疯狂砍杀,可一旦遇到韩子高,竟然会抛掉手中的兵刃,没有一个人舍得伤害他的一根毛发,可见此君貌美到了什么程度!导致很多纯情少女,包括陈朝公主,都疯狂暗恋子高,竟然因为日夜思念而咳血身亡。
8. 宋文公:
宋文公,也就是公子鲍。据左传·文公十六年记载,公子鲍是一个“美而艳”的大帅哥。后果很严重,被中年守寡、独居深宫而难耐孤寂的王姬看上了,“欲通之”。顺便说一下,这个王姬,是公子鲍的祖母。公子鲍要是不美得惊天动地,何至于让他的祖母对他生出这种念头?作为国家领导人的长辈,她什么男人得不到?何况春秋时期早已礼崩乐坏,谁也管不到她了。可是公子鲍不愿意和祖母私通啊,王姬便千方百计的拍他马屁,连国家都肯送给他,这可以算是“不爱江山爱美男”的典型版本。
9. 宋玉:
宋玉和上面说的潘安齐名,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两大帅哥之一,光这一点隋炀帝就绝对比不上。
10. 邹忌:
邹忌是战国时期齐国有名的帅哥,身型修长(身高八尺有余),而且形态“昳丽”。他的帅不仅是外在的帅,同时他又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比如,他不清楚和城北的徐公谁更美,就问自己的妻妾和门客,回答都是他本人更美。后来他亲自见到了徐公,发现确实不如徐公美。他冥思苦想,认为这是他身边的人为了讨好他,在拍他的马匹,往往会遮掩事情的真相。他就把此事告诉齐威王,齐威王接受他的建议,从此广开言路,齐国因此越加强大。邹忌能有广阔的胸怀和深邃的思想,更彰显了他的美。
我们总结了以上10大美男,发现他们能上排行榜,确实都有过人之处的。而隋炀帝单单一句“上美姿仪”,恐怕无法和上面10位帅哥比肩。
如果说要让隋炀帝上古代美男排行榜,恐怕至少要排到几十名。因为古代的英俊的男子确实很多,光是在一本《三国志》中,有“美资颜”或类似描述的,就有孙策、周瑜、诸葛亮、袁绍、袁尚、刘表、蒋干等。何况男子的美,还分多种,有阳刚之美、阴柔之美、内涵之美,或者兼而有之,要排出前十来,就很有争议,如果排出前一百名,估计会挣破头。
YukoChow
周村,春秋战国时期属齐国於陵邑,自古商业发达,春秋以来的齐地中心临淄很快衰落,但周村地区的於陵作为一个重要城市,一直到唐代仍然是齐地的经济文化中心。且当时周村丝绸即溯运长安,远销波斯等国,是北方丝绸之路的源头所在地。至明清时期,周村更以 " 天下第一村 " 和最早的开放商埠而名扬四海,并发展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商贸中心,城镇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市场分工明确,商业极其繁荣,号称“天下第一村”、“金周村”、“旱码头”。它一个月的税收额曾与陕西省一年的税收相当。周村旱码头与佛山、景德镇、朱仙镇齐名,被称为无水相通的全国四大旱码头之一。 于明朝嘉靖年间有“周村店”称谓。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曾这样描绘:“康熙乙亥间,周村商贾云集,趁墟者,车马辐辏”。 1775年,乾隆南巡时曾来过周村,并御赐周村为“天下第一村”。 1904年,周村与省府济南、潍县(今潍坊)同时被清政府批准为自开之商埠后,商业更加繁荣,“日进斗金”,“驾乎省垣之上”,成为辐射鲁中、跨江(长江)越河(黄河)的著名商品集散地,被誉为“金周村”、“旱码头”。 周村的史料极为丰富,而我能力有限,只能遴选一部分,通过商业、丝绸、宗教、民俗的文化传统来展示天下第一村昔日的繁荣。 周村的商业文化,与其他地区相比既具有共通性,又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个性。我们先从周村商业文化的兴起说起。长山县志中记载,明朝中叶,周村虽只有“居民三百户”,但已具备了一个集镇城市形成的先决条件。 证明周村商业发展早、起点高的主要证据之一,就是清初就形成的以街道命名的专业市场的出现,这在全国十分少见。除综合性经营的大街外,以专业命名的街道有丝市街、绸市街、蚕市街、棉花市街、兰布市街、网子市街、油坊街、油店街、鱼店街、石灰市街、碳市街、小碳市街、杆草市街、箔柴市街、粮食市街、皮货市街、银子市街、大车馆街、水胶场街等等。 最先在周村设立商号的是山西和陕西的商人,从现存于区委大门西侧的山陕会馆,可以推断出当年秦晋商人在周村的人数之多,他们大多经营漆器、木器、棉布等,随着业务的扩大,山、陕的钱庄票号也落户周村,在全国钱庄业影响最大的私营钱庄 —— 山西平遥的“日升昌”,在山东的总柜设于济南,而副总裁则直接坐镇周村,由此可见该钱庄在周村流通数额之大和位置的重要。在周村的百余家钱庄票号中,山陕占三分之一,它们大多位于银子市街。现在位于银子市北首的“德庆堂 ”钱庄,是由长山人开设。在由此向南的近三百米的街道两旁,麟次栉比的有六十余家银号,门牢固,窗子小便于保护钱财,是这条街道的建筑特色。 随之而来的,是湖广、吴越及满州、蒙古商人,而影响最大的,是东方商人、从章丘县旧军经由周村发展到全国的孟氏家族。如闻名全国的谦祥益、瑞蚨祥、瑞林祥、瑞生祥、元祥、阜祥、春和祥、泉祥等,经营项目从丝绸、棉布到茶叶、杂货,如锄镰铣镢,炊帚扫帚,煎饼鏊子等无所不有,还有自己独立的钱庄。 特别是开埠之后,又把周村自东门起往东直到太和庄,南至胶济铁路的近 30 万平方米的地方划为外商投资区。德、日、美等多家外企迅速增至一百多家,其后,又有多家外商挤入商贸繁盛的大街等地段,并率先成立了电灯公司、大有面粉厂等。大有面粉厂是德资企业,解放后一直供应济南、北京等地。 周村丝绸,是汉唐以来北方陆、海丝绸之路的源头。 当时周村织造绸缎已蔚然成风。有一首民谣,更确切的描述了当时的情景,说周村“桑植满田园,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处处织绸缎”。所产的蚕丝、绫、罗、缎、绸等都在周村集散,从而推动了其他手工业和商业的兴盛。丝市街是生丝交易和绸缎批发的专业市场,较大的丝店有永和丝店、永和金记丝店、同和丝店、恒和丝店、同升丝店、复源丝店、同泰丝店、人和丝店、泰丰丝店等,他们大都有门面、帐房、交易大厅、客房、食堂以及车马停放地“马号” 等。较大的绸缎店有裕茂公绸布店、谦祥和绸缎批发庄,并有裕厚堂丝厂、华成丝厂等工厂、作坊 2500 家左右。周村丝绸在明清后主要销往国内的广东、广西、山西、陕西、湖南、湖北、四川、河南、河北、新疆、青海、东北三省和京津地区,袁世凯登基的“龙袍”就是由周村织造上贡的。国外则主要销往俄罗斯、蒙古、日本、朝鲜、韩国、东南亚一带,少量也销往欧、美。 周村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世界著名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曾经在周村的毕氏尚书府教书33年,期间创作了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周村的民俗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最著名的是堪称 " 中华一绝 " 的周村芯子。相传泰安奶奶的娘家是周村,所以每年旧历正月十五都要举行盛大的迎接大会,杂耍社火,络绎不绝,人山人海,热闹异常。有许多小孩个矮看不见里面的热闹景象,就又哭又喊,有人就把小孩扛在肩头。有心的民间艺人受到启发,就发明了芯子这种形式,使很远的人也能看清楚所表演的内容。从抬芯子的人数来讲,可分为八抬芯子、十六抬芯子;从芯子的扮演形式区分,又有单人芯子、双人芯子、三人芯子和多人芯子多种。如 " 水漫金山 " ,芯子上有白蛇、青蛇、许仙、法海及周边的虾兵蟹将多达九人,由于它们大多取材于吉利的传说或戏剧,因此,就形成了集杂技与戏曲表演的民俗文化表现形式。但是,从它一整套模式化展现内容,即一抬芯子要有云彩灯、旗络伞扇、一棚锣鼓、人物这样一套完整的体系来看,它更是丝绸文化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丝绸服装展示表演,从中又印证了周村丝绸文化的发达。 周村花灯,也源于周村的丝绸文化,它始于秦汉,兴于唐宋而盛于明清,以造型优美,形象逼真、形式多样,小巧玲珑见长,是我国以四川、哈尔滨、中原为区域形成的三大灯系中“中原花灯”的代表,有“中原花灯看山东,山东花灯在周村”之说。清朝的乾隆皇帝微服私访,看到周村花灯奇妙,高兴之余挥毫泼墨,御赐了 " 天下第一村 " 五个大字。周村花灯的奇特之处,在于展示花灯的街道,全部用五色彩绸为幔,将阳光全部遮住,使灯棚内白昼灯光曳如黑夜,增加了观灯的效果。现居台湾的著名学者郑陶庵先生曾于 1930 年写了一篇洋洋万言的文章 ——天下第一村观灯,详细地描写了当时的情景。 周村民俗文化的兴盛,带动了铜响乐器的生产。周村状元新街就有数十家这样的作坊,他们使周村锣鼓名声大振。曾被京剧四大名旦专用。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所播放的《东方红》乐曲,就是用周村鲁东乐器厂制造的编钟演奏而成。 车子灯,也是周村人创造的一种表演形式。其他如高跷、龙灯、狮子舞、旱船、花杆等,都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西塘村的狮子表演,曾获得华东地区银奖。 土生土长的五音戏,由于五音泰斗邓洪山先生的戏班经常在周村的南下河、同乐戏院演出而逐渐壮大,成为全国百团之一。五音戏王小赶脚更是脍炙人口,“听见锣鼓响,饼子贴到门框上”,形象地表达了人民群众热爱子弟班,醉心家乡戏的这种心情。源于坐唱洋琴的吕剧,也是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 周村宗教及其建筑繁杂纷呈,中外、佛、道、儒,相纳相融,极具特色。现存最早的文物资料,是保存在魁星阁古建筑群内的大唐贞观十年古波斯国宗教摩尼教的石刻造像,它也是周村为北方丝绸之路源头的最有力的证据。矗立于银子市街南首的魁星阁,是清道光二年修建的一座用来鼓励人们努力学习的优秀建筑物。仅仅在天后宫庙群这里就有天后宫、肃仪殿、北极阁、玉皇阁、千佛阁、准提庵、三星庙、猴子庙等大小庙宇 30 余座,数百间房屋。天后宫同于澳门的玛祖庙,本是纪念海神的,由于湖广客商的增多,也因为是 " 旱码头 " 的缘固,在周村也建有雄伟的天后宫。肃仪殿则是模仿泰山行宫而造,红墙碧瓦,蔚为壮观,而由于山西商人很多,大大小小关公庙遍布街巷,达百座之多
八一年初秋
中国古代十三大美男子 一、潘安 二、宋玉 三、子都 四、宋文公五、邹忌六、周瑜 七、吕布 八、嵇康九、卫玠 十、韩子高 十一、兰陵王 十二、慕容冲 十三、独孤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