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
金庸、古龙、梁羽生,三位大师应如何排位? 一般来说,这本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萝卜白菜各有所爱”,随个人喜好排,抬不得杠。不过换个角度,三个人同属于“新武侠”创作时期的代表人物,从专业角度,的确可以分出甲乙丙。具体的标准,不仅看作品数量,更要看作品质量——创作技巧、主题高度、读者影响等等。
这些年,其实一直有不少专业人士对这三个人进行研究。
我个人的感受,这三个人的排名和楼上的多位一致——金、古、梁。
先回头看看历史。
武侠小说,是中国文学中的特殊范畴。滥觞于汉,游侠列传当为始祖。
20世纪初,才真正自成一家。由此也开创了包括旧武侠和新派武侠的“百年武侠小说史”。
在上世纪40年代前,曾有过第一个黄金时代,被称为“百家争鸣期”。当时的作品,以描写侠客义行为主,但受到了文坛“正统”文人的猛烈抨击。
武侠小说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就是由梁羽生、金庸、古龙三巨头撑起的新武侠“巨星时代”。
金与梁的比较。
此二人开始写武侠,完全出于偶然。
1953年,香港著名拳师吴公仪和陈克夫在澳门打擂——因为香港禁止比武。此事成为香港一时期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报界不肯放过这个大好机会。《新晚报》总编罗孚找到梁羽生开“武侠小说连载”。于是,1955年,梁以《龙虎斗京华》一炮打响。
后来,罗孚又找到查良镛,说香港商报亦需要武侠。因此,查写了《书剑恩仇录》,用“金庸”的笔名,于1955年稍晚开始连载,也一举成名。
“金梁并称,一时瑜亮”。这是当年港澳台流行的说法。 时间上先有梁,后有金,但在作品深度和广度方面,无论是从故事情节的奇诡曲折、人物性格的复杂多样,以及揭示人生的深刻精辟上,金庸都远胜于梁羽生。
金与古的比较。
对金庸和古龙的比较研究,参与者众多,成果也颇多。
有学者具体比较说——写情:金坚韧,古浪荡;人物:金重历练,古重经历;叙事:金古典、浑厚,古现代、阳刚等等。还有学者指出,古龙小说有着诸多商品化的弊病,时时添一些“色情”味精;为着牟利,下笔粗糙,信笔所致——有时候写着写着把自己都搞混塗了。这些缺憾,在金庸作品中是绝没有的。
不论立意、学识、文本、笔法、结构、技巧等等文学创作要素,金无疑都胜了古一筹。
金庸是一个“神话”。
长时间有一个说法——“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侠小说”。其实,不止在华人圈,金庸小说被翻译成英、法、意大利、希腊、日、韩、泰、越、印尼等多国文字,国际影响巨甚。据此,他才能成为英国剑桥、牛津名誉院士;获得大英帝国官佐勋章勋衔、法国文化部法国艺术及文学司令勋衔,成为法国政府荣誉军团骑士以及英国牛津大学董事会成员。
我对金庸作品的感受。
人们何以喜欢金庸?这可以用上那句话——“一千个人眼里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个人的感受是——
第一,金庸把要讲的故事,基本都置于具体的时代,使故事有了厚重的历史感。《越女剑》——春秋 ;《天龙八部》——北宋 ;;《射雕英雄传》——南宋 ;《神雕侠侣》——南宋;《倚天屠龙记》——元末;《碧血剑》——明末 ;《鹿鼎记》——清康熙年间 ;《书剑恩仇录》——清乾隆年间 ;《飞狐外传》——清乾隆年间;《雪山飞狐》——清乾隆年间 ;《鸳鸯刀》——大约为清乾隆年间 。《笑傲江湖》、《侠客行》、《连城诀》、《白马啸西风》没交代具体年代背景。有人考证认为——金庸应该是以明朝年间作为历史背景来写《笑傲江湖》、《连城诀》的(《笑傲江湖》故意不明确年代,是因为它是一部社会寓言小说)。金庸把故事置于具体历史背景之下,令人读来更容易产生穿越的“现实感”。由于对民俗风情、社会概况、民族矛盾等等一目了然,对故事发展、人物命运也必是感同身受。这是其他的武侠小说都做不到的。例如《鹿鼎记》,写尽了康熙朝所有的重要历史事件,连钓鱼岛是中国的都写到了。尽管韦小宝被戏说成件件皆有功劳,但毕竟还原了康熙朝的雄韬伟略,同时也揭露了种种社会问题。
第二,金庸在所有作品中,都浸润了浓烈深厚的中华文化。翻开其任一作品,易经八卦、奇门算术、佛教道教、医药经络、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满目皆是,信手拈来。比如金庸小说中人物的名字,多有出处。王语嫣——“语笑嫣然”;周芷若——《汉书》“衡兰芷若”;任盈盈——古诗《青青河畔草》中“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迢迢牵牛星中“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十分符合小说中那个重情貌美的女子形象;钟灵——成语“钟灵毓秀”,聚集天地灵气,孕育优秀人物。金庸小说的章回题目也非常讲究,往往是一首词或诗,如《天龙八部》的回目。读金庸小说,自会浸淫于浩瀚的中华传统文化之海。
第三,金庸在他的小说里写了一群不同以往、不同反响的侠。所谓侠者,“言必行,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阨困,千里诵义者也。”金庸写了如此的胡一刀、胡斐、苗人凤、夏雪宜等。但他更钟情的是侠之最高境界,即“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如陈家洛(成长期的大侠)、袁承志、郭靖、杨过等。岂只是侠,实兼民族英雄也。金庸的侠,恰恰映射着自己的家国情怀。金庸笔下的侠之顶峰,当属萧峰——家仇国恨交织、私情大义纠缠。他塑造的悲剧性英雄成色,绝不在莎士比亚之下。
第四,金庸写作中,始终在寻找自己心中的英雄。他出生于海宁世家,自小饱读诗书,同时又追求个性独立,关心国家民族的兴亡。不难发现,他的小说里,一直想塑造理想中的英雄男人。第一个是郭靖——相貌平平、资质愚钝,但赢得了黄蓉芳心,且在每个关键时刻,均显男子汉之侠的气概。可能觉得不尽兴,金庸接着塑造了杨过——“离经叛道”,狂傲不羁,但仍称得上是侠之大者。大约还不满意,又有了张无忌——中和了郭靖和杨过的性格,唯一不足是在赵敏、周芷若等一群女人之间优柔寡断。于是有了萧峰——他应该是金庸心中的正牌男人。 不过我觉得,似乎金庸更喜欢后来的令狐冲。令和萧在大是大非上同样鲜明坚定,又都在感情上忠贞深邃。只是,令比萧多了潇洒和诙谐。
有研究武侠的人提出一个说法——“百年一金庸”。认为其小说世界的雄浑广大,令不少研究者感到力不从心。有人说,给金庸的小说下结论性评语,现在还为时尚早。
我很赞同。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