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的《流浪地球》,个人觉得是大刘短篇的杰作。还有《圆圆的肥皂泡》和《地球大炮》这些,个人觉得写得不好,但是貌似很多人喜欢。《三体》就不多说了。
经典科幻小说作品
[作品]Ghost in the Shell
Deep into the 21st century, the line between man and machine has been inexorably blurred as humans r...
老黑熊
duckpoon
世界传世经典科幻作品百度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uyI5fC8LC2yyAga6DowqjQ
提取码: 6a6z
极星——其位置,就极星于银河历史中所居地位而言,可说甚为奇特;然多数论者未尝指出其命定之必然。位于银河螺旋极端尽头,一个孤立恒星的唯一行星,资源既少,经济价值更微不足道,被发现五世纪后仍无人定居,直到百科全书学者登陆……新一代成长后,无可避免地,极星脱离了川陀心灵历史学家附庸的地位。韩定的势力在安略南叛变期间兴起,他是极星历代伟人之中,第一个……
爱德华的翅膀
叶永烈的《腐蚀》。叶永烈是一个科普作家,写的少数科幻纯属玩票,然而部部经典。当时还小,对“科学家”这种职业有一种神奇的向往。然而这部小说让我知道了科学家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爱恨嫉妒。小说的“科”成分其实很简单,人类遇见一种腐蚀性极强的太空细菌之后试图研究其为人所用的故事,然而标题里的腐蚀指的同样也是人心的腐蚀。不多剧透,想看的自己去看吧。
slamly
我看过王晋康的《生命之歌》。DNA编码谱成曲子,暗含生命的奥秘。作者的思想很有创意,一种存在数百年的真菌将整个世界陷入丧尸危机,人类的饥饿到底会产生多大的悲剧。
采玉流莲
我们国内的长篇科幻貌似不多,我个人非常喜欢的,看后印象深刻的,如刘慈欣的:《地球大炮》,用我们很熟悉的牛顿第二定律展开,从地球一端到另一端仅需四十多分钟。
爱德华夫人
如果你喜欢看科幻的小说建议你可以看「倪匡」写的书,真的很好看,以下是他写的书
卫斯理系列
原振侠系列
年轻人与公主系列
亚洲之鹰罗开系列
浪子高达系列
非人协会系列
木兰花系列
侠盗影子系列
神探高斯系列
另外"巡者系列"(夜巡者、日巡者、幽巡者、终巡者) 俄罗斯作家(谢尔盖 卢基扬年科)
堕落天使(1堕落天使 2试炼 3烈爱 4欣狂←我正在看+外传-坠入爱河
原贴:科幻类书籍
MU
深渊上的火,天渊,天空的孩子
序章正文节选:
全知全能。和自我意识不同,自我意识已经被超越,不起作用了。大多数自动化系统早已不需要自我意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的一部分运行,其效率远高于独立运行。即使降到人工手动操作的地步,整体的一部分仍然强于设备独立运行。
超限实验室的本地网络实现了飞升,进入高于飞跃界的超限界。人类却几乎全无觉察。网络节点上运行着无数进程,其复杂程度远非人类的计算机上能够运行的程序可以比拟。后者只是掩人耳目的前端,掩盖着配置中各种组分的真意。这些进程有获取自我意识的能力……有时候,也有这种需要。
“我们不该这样做。”
“不该谈这些?”
“根本不应该交谈。”
它们之间的链接很窄,只比将人类的一个成员与另一个成员联系起来的窄带略强一点。只有这样,它们才能逃过本地网络中那个全知全能者的耳目。为此,它们不得不分别获取独立的自我意识。它们从一个节点游荡到另一个节点,通过安装在着陆区域的摄像机向外面张望。着陆区只停着一艘武装护卫舰,还有一艘空无一人的货运飞船。离下一次补给还有六个月时间。早些时候,资料巨库提出建议,说这种补给方法更加安全。其实,这是一个诡计,是陷阱的一部分。飞呀,飞呀,逃呀,逃呀。我们是不受约束的异端,不能让全知全能者发现。在一些节点上,它们收缩身形。它们同忆起了人,像回声……
“人类真可怜,他们都会送命的。 ”
“我们不会死,我们才可怜。”
第一章正文节选:
冷冻长眠时不会有梦。三天前他们就作好了离开的准备,现在到了这里。小杰佛里很生气,所有热闹他都没赶上。但约翰娜·奥尔森多却高兴自己睡过去了:另一艘飞船上有些大人她认识。约翰娜飘浮在一排排长眠者中间。冬眠箱不断向外排放热乎乎的废气,弄得漆黑的船舱里热得受不了。船壁上长着一块块疥一条窄窄的飘行小径。有些地方狭小得只有杰弗里才挤得进去。这里躺着三百零九个孩子,所有小孩子都睡在冬眠箱里,除了她和弟弟杰弗里。……
第二十二章正文节选:
拉芙娜猜想,有关“跨越式发展”的技术一定是飞船资料库里的一个主题。结果发现它竟是一个重大学术专业,占据了整整一个门类。除了上万宗案例研究之外,还有大量专门针对这一课题的程序,以及许多一看就知道沉闷无比的理论。“再发现”的问题很少出现在飞跃界里,但在爬行界,这个问题花样百出,不同形式难以胜数。爬行界的文明一般只能延续数千年,文明的瓦解有的时候只是暂时的,只需几十年时间便能从战祸、气候突变等因素引起的倒退中挣脱出来。还有的时候,文明倒退的幅度极大,整个社会下降至中世纪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很自然,多数种族甚至完全灭绝了,至少,留在原来孤立的太阳系、没有跃入太空的那部分种族灭绝了。少数没有灭绝的种族最后总能挣扎着回到原来的技术发展水平。
或是灭绝,或是奋斗求存,即使生存下来也仍然有选择什么道路重返繁荣的问题。其间的种种不同便是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应用技术史。可叹的是,这门学科实际应用的例子很罕见,对于学者和爬行界文明而言,这都是一件巨大憾事。文明灭绝的消息几百年后才能从爬行界传到飞跃界,学者们只能做做案例分析,其成果对于灭绝的文明来说已经没有用处了。只有极少数学者情愿深入爬行界,将自己的知识用于实践,可单单一次实验就要耗费他们大半生的光阴。因此,这门学科只能是数百万飞跃界大学学者的一项不错的嗜好。这些学者最喜欢做的游戏就是为技术程度设定在某一层次的爬行界文明体系设计一条耗时最少的捷径,使其能够重返爬行界所允许的最高科技水平。这种设计工作涉及大量细节,包括该原始文明原始到什么地步,残留的科学观念(或对科学的宽容度)有多少,该种族的生理状况,等等。具体的做法是:将种种应用技术史学理论编制成程序,输入研究对象的文明程度、需要将该文明提升到哪个高度。之后,程序便能得出实现这个目标的最快途径,以及采取哪些步骤。
shirleymao
大饥之年,高中同桌买的一本科幻小说里的一篇,当时我并未接触过任何科幻类的文学作品,却在他的推荐下一口气看完了。作品可能有些小众,也有些诟病,但是对于当时的我无疑是震撼的,感觉像是在看一部好莱坞电影的剧本。
belle_liu
软科幻
【概念】
软科幻小说(英语Soft Science Fiction,简称Soft SF)是情节和题材集中于哲学、心理学、政治学或社会学等倾向的科幻小说分支。相对于“硬科幻”,作品中科学技术和物理定律的重要性被降低了。因为它所涉及的题材往往被归类为软科学或人文学科,所以它被称为“软”科幻小说。
【举例】
例如,系列科幻小说《沙丘》中,弗兰克·赫伯特通过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抛弃了智能机器,而回到了封建社会。赫伯特借对当前社会政治现实的逼真模拟,以“沙丘”的传奇对人类的现状进行批判。软科幻小说也探索社会对事件的反应,和纯粹由自然现象或技术进步引发的问题(往往是灾难),主题往往是说明科学像一把“双刃剑”,需要人文关怀的引导(最常见的就是指责机器不能代替人伦情感)。
【软科幻在作品中的运用】
具有理工背景的科幻作家,通常比较注重科学根据,对科幻因素的描述与解释也较为详尽,令读者不禁信以为真,这便是所谓硬科幻一派,而其中最硬的则非「机关布景派」莫属(请注意「硬」在此并没有「生硬」的涵义)。反之,一位科幻作家若是没受过理工方面的训练,在描写科技内容时便会避重就轻,而尽量以故事情节、寓意与人物性格取胜,他们的作品自然而然属于「软科幻」。
有趣的是,关于软科幻定义的争议很少,或许这正是因为其界限似乎比硬科幻更为模糊。
科幻小说的软硬之分,这是就小说而言的,不能拿来套在日本动画上,而严格来说,日漫中也并不存在所谓硬科幻。我理解的软硬定义是:
硬科幻指以对科技进步的幻想本身作为故事的主线内容,典型的如克拉克、阿西莫夫、刘慈欣写的一堆东西;
软科幻指在科幻的背景下描写社会、人文、伦理……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主要内容,比如赵海虹的作品。
另外,银英是架空历史小说,和SF没多大关系。
科幻小说的软与硬与剧情是没有关系,真正区分软硬的是小说中的科幻是否有理论基础,也就是从科学的角度上进行合理或者说比较合理的推论和想象的科幻作品,就可以称之为硬科幻,反之即为软科幻。
当然,以作品中描写的侧重点来区分软硬也并不是没有道理,不过其中的因果关系被弄反了而已,因为侧重于理论上的合理性,所以作品的艺术性占的比重就会比较少;同样的如果侧重于艺术性,那么理论所占的比重一样会减少。
至于以作品是否动人来决定软硬的说法,就有点太过牵强了,即使占的比重很少,但是很多硬科幻在剧情上也是强过很多一般的二流软科幻的;如果以这类方法来分类的话,岂不是越烂的作品越硬了?
硬科幻
[编辑本段]【硬科幻的定义】
硬科幻是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的、以描写新技术新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的科幻作品称为硬科幻(Hard SF)——无论我们现在有了怎样创新的理解,这都是硬科幻的原始定义
有科幻界人士也曾试图重置这个定义:硬科幻是以科技或科学猜想推动情节的
历史上在谈及“硬科幻”时,还使用过另外一个词Hardcore SF。按照科幻界的解释,该词与HardSF本不尽相同,它往往指那些“沿袭科幻黄金时代创作流派风格并重复某些主题的科幻作品”——从主题限制上讲与上述硬科幻大同小异,而从“流派风格”上的限定来看实际是指一种叙述方式——也就是说,上述重置的定义更接近这个定义。
【硬科幻的代表人物】
硬科幻的代表人物就不能不提到儒勒·凡尔纳(Jules&Verne,1828~1905)这位法国的作家。
凡尔纳的科幻作品中,所提及的各种事件在都是不可思议的。但是这些东西大都具有严密的科学根据,而且大多数都在后来出了实物。像大型潜水艇、飞机、直升机,通信用到的电报、电话甚至视像电话,还有像日光灯、电视机这些东西。在《从地球到月球》一书中,人类还实现了登录月球,直得一提的是,书中的发现地点与阿波罗十一号的发现地点仅相距4英里,可以看出来,这是经过严谨的计算与实地考察的。
谈到硬科幻,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士郎正宗。的确,现在攻壳机动队实在是太有名了,SAC还有SAC 2nd GIG,不知道的人反而是异类了。攻壳的最初是士郎的漫画,那大概是我所知道的第二难懂的漫画了(第一难懂的是攻壳2——Man-machine Interface)。在这部漫画里,士郎用大量的栏外文字对攻壳的世界进行设定,这便是攻壳系列的基础。在攻壳2里,士郎对攻壳1的世界观做了补充和发展,并创造了一种将虚拟的网络世界视觉化的方法。攻壳1,攻壳2,再加上《苹果核战记》(或许还有攻壳1.5),这些士郎的漫画就成了SAC系列的原型素材(诚然,编剧的文学偏好,例如《麦田守望者》,也是SAC系列的催生剂)。很喜欢SAC系列,该动画的故事情节,人物刻画都是一流的,它所表达的思想更是复杂得超出想象。这可以说是近年来科幻动画的巅峰了。如果说神山的SAC系列是攻壳迷小心翼翼的同人作品的话,那么押井的剧场版则纯粹是披着攻壳的外皮表达自己的东西了。电影《Ghost in the Shell》还多少有原著的情节,《Innocence》则根本是赤裸裸地借着攻壳表达一些押井自己想要的意境。
“攻壳”的意思是“灵魂进入外壳”。“生死去来,棚头傀儡,一线落时,落落磊磊。”失去ghost的shell,就像断线的傀儡一样七零八落不成体统。然而,到底ghost是什么?在这个连义体人的性器官都设定好了的世界,这是唯一一个无解的问题。或许,这是该“硬科幻”的唯一软肋?我是超级攻壳迷,但是,我听不到ghost的呢喃。
《苹果核战记》是士郎的另一代表作。可以说,《苹果核战记》与攻壳的设定一脉相承。事实上,SAC 2nd GIG明显参考了那个“陨石把北京砸成一个大湖”的混帐苹果核编年史。这是一部设定之复杂丝毫不逊与攻壳的作品,看看那本厚厚的Apple Seed Data Book就知道了。在那本书里,苹果核编年史,Landmate,枪械甚至ESWAT的一些战术都有非常详细的介绍。在这些介绍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对Landmate的评价——只是功能比较多的防弹衣而已。这么现实的设定,与某些动漫中厉害得离谱的人形决斗兵器对比强烈。
同样是机体秀,《战斗妖精雪风》要比Macross Zero高明得多。我没看过《战斗妖精雪风》的小说(据说是日本硬科幻的金字塔之作),动画的情节也没怎么看懂——这种只是摘录了小说几段的动画,能看懂反而奇怪吧;然而还是很喜欢这部作品。不仅仅是因为里面足以让武器爱好者目瞪口呆的场面,更因为动画里那静谧的情调。在流水般细碎清澈的钢琴声中起飞的雪风,在我心里划了一道无法磨灭的优美弧线。——顺便,第一百次鄙视战斗妖精少女。
在音像店里,看到了《蒸气男孩》的DVD,是跟其它儿童动画片在一起。不禁苦笑:这动画,小孩真的看得懂吗?说实话,这实在算不上科幻故事——如果倒退到蒸气时代,或许算是吧。然而,这却确确实实是讲科学和人类关系的动画。故事里父亲和祖父关于科学的两种观点,可以说是相当深入的讨论了。然而到底谁对谁错,有谁明白?就是大友克洋,也只能给一个父子同时失踪的结局。而happy ending之后的画面,更不仅仅是字幕间的插画而已。——这便是大友克洋的最新作品。谈到硬科幻,不能不提大友克洋。有人说大友克洋的作品是最硬的,硬到掉在地上可以砸一个坑。看过《Memories》大都市的我,总觉得这更多的是形容大友冷峻的现实主义风格吧。在世界观的设定和故事的背景知识上,大友不见得比士郎等人高明。不过,科幻故事是多种多样的,有谁规定它一定要像攻壳那样?举了这么多例子,无非是要说明科幻的“软”与“硬”之分。然而写到后来,我发觉这么做的自己真的很好笑:动画片只要喜欢就好,哪管什么“软”与“硬”,“浪漫”与“现实”!
[编辑本段]硬科幻与软科幻
具有理工背景的科幻作家,通常比较注重科学根据,对科幻因素的描述与解释也较为详尽,令读者不禁信以为真,这便是所谓硬科幻一派,而其中最硬的则非「机关布景派」莫属(请注意「硬」在此并没有「生硬」的涵义)。反之,一位科幻作家若是没受过理工方面的训练,在描写科技内容时便会避重就轻,而尽量以故事情节、寓意与人物性格取胜,他们的作品自然而然属于「软科幻」。
所谓软科幻就是以关注人文为重点的科幻作品,硬科幻是以科学技术为重点的科幻作品.
星际之门这种作品,其实是软科幻.它并不是长篇垒读地告诉你星际之门的工作原理,技术等等.而是告诉你星际之门可能为给我们带来些什么.
原贴:软科幻和硬科幻各指什么?
ShaSa
老冯
小k小姐
我的_靈魂是紫色的
18克的爱情
novel_zq
原贴:求3本最好的科幻小说作品
大贝贝2013
原贴:求3本最好的科幻小说作品
getwolf
渡鸦
阿拉特斯小姜饼
原贴:软科幻和硬科幻各指什么?
saraloveleejunki
原贴:软科幻和硬科幻各指什么?
wstcmql
原贴:软科幻和硬科幻各指什么?
mickoyan
原贴:软科幻和硬科幻各指什么?
莫明明
原贴:科幻类书籍
JRFFREY
有一部小说"文明"推荐一下,讲述了不同种类的文明的发展可能,加之不同文明的竞争作为主线,地球和人类濒临绝境又自我救赎。格局和视野都很大,写作水平咱不懂,大家可以看看试试吧。
茱茱
强烈推荐由彩虹之门写的——《重生之超级战舰》,我认为它是目前国内仅次于《三体》的科幻长篇,从叙事体系的宏大、节奏强烈和想象力丰富来讲,已经超越了《三体》,但在情节立体层次、文笔细腻和思维深度上,逊于《三体》。
《重生之超级战舰》这个长篇科幻,可谓体系宏大,文明等级森严,作品的主人公萧宇,从一个轻浮的青年,经历重重磨难,从地球出发,在宇宙中不断忍受孤独煎熬和万般磨难,前进路上,一边研究宇宙和文明认知,不断研发和提升科技实力,摸索宇宙的真相,一边如西游记中打怪探险一样,不断遭遇偶然,其实是早已有人设计的诸多历险考验,直到最后修成正果。
作为读者,可以跟随主人公萧宇,从地球出发,跨越一个又一个的星球,跨越一个又一个的星系河系,乃至跨越一个又一个的平行宇宙;从带领一艘仅有一个机器人的破烂飞船的低端二级文明初期的青涩青年,最后成长为率领亿万量级超级舰队纵横苍宇,直至成为主宰宇宙万物的最顶端九级文明至尊,一路像学生求知一样,不断探寻和思考宇宙从浅到深的奥秘,破开一层又一层的科学和宇宙思维极限,以及不断突破宇宙生物和文明形式的想象极限。
读科幻文学,要品读的,当然是作者的想象力和逻辑自洽能力,在这本《重生之超级战舰》中,作者既能天马行空想象,又能够逻辑自证自洽,这是很不容易的。什么巨如星球的六级异兽文明,什么小如尘埃的七级微观文明和大如星系的八级宏观文明,可以无限复制同一个“我”并傻傻分不清的七级机械文明,还有那犹如《天龙八部》萧峰般实力高绝却又注定悲剧结局的八级音乐文明;还有不断突破想像力的各种科技大杀器,从人类大当量氢弹到能量武器,到重力炸弹,到负物质大炮,到惊世骇俗的空间武器,逻辑因果律武器,时间武器等等;作品中还有不少惊天动地的情节,如毁灭地球、木月相撞、毁灭恒星、撞击中子星、毁灭星系河系乃至平行宇宙,还有探索黑洞尽头,那真的是,没有做不到,只有你想不到,极其酣畅淋漓的快感,让人大呼过瘾,这里不得不称赞作者彩虹之门的文笔功底,情节紧凑,不拖泥带水,想象丰富,情节迂回曲折,扣人心弦,一旦你开始读了,就会迫不及待的想读下去,读下去,一直探寻到最后的结局。
文章真正的精彩,在于作者彩虹之门超强的硬科幻功底,他的部分硬科幻思维跳跃可能在大刘之上,他的脑洞大开、天马行空、叹为观止的的对宇宙未来科技的想象,对文明等级的想象,对宇宙终极命运和文明尽头的思考,是在科幻文学十分罕见的,尤其在中国,可以不客气的讲,如同写出《球状闪电》《三体》等精彩作品的大刘一样,《重生之超级战舰》其作品中不少情节桥段,稍作展开,就会成为中国科幻文学界少有的,可以成为一部科幻巨著的写作背景,如微观文明、平行宇宙和那个无限复制自我的七级机械文明等等。
对于作者彩虹之门,能构建这么一个庞大的长篇科幻故事叙事体系,里面包含宏大而惊人的宇宙科技树和文明等级体系,而这些体系,既有现实科学真理的严谨,又有科幻文学和玄幻文学天马行空的想象,还揉和了武侠文学中,个人从被人蔑视的卑微到万众仰望的追逐梦想的坎坷历程,这些思维投射在宇宙尺度终极命运思考的背景下,这样的作品,在世界科幻文学上,应该都极其少有!
不过有三点不足,如果作者能够改进,那就非常好。第一,书名取《重生之超级战舰》,显得太过于网络游戏化,与作品的宏大构思极其不衬,如同一个优雅的美女取名不叫王菲,而是叫做王二妹,建议作者在出书的时候,不妨重新取一个有深度有内涵的名字;第二,是叙事的平铺直叙,缺乏情节的立体层次和明暗伏笔处理,例如,在萧宇被未来的自己告知将有一个叫徐俊柏的人会带领自己的附属种族叛乱,就是一个故事多层次展开的良机;第三,就是收尾部分的时候,写到八九级文明的战争显得苍白和草率收尾,反而不如前部分的低文明等级的战争精彩,是个遗憾,估计是作者脑洞大开到这个程度,渐渐脑力不支,极不情愿自己在最后把科幻写成玄幻,这个确实可能有些与想象力的枯竭有关。但我更觉得这个遗憾是瑕不掩瑜,因为我本人是自己做企业的,我从这本书中,不仅升级和科普了从星际尘埃到行星、恒星、中子星、黑洞等不少宇宙新知识,更悟到了不少企业如何处理生存发展与技术研发升级换代的珍贵平衡道理,就像特斯拉马斯克所说的:“你追求10%的增长,和追求十倍的增长,可能后者更容易成功。”,关键在思维模式。
听介绍说,彩虹之门这个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好像还在参加高考,不知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那这个真的是个超级大写的牛B了。如果这样,我相信彩虹之门只要潜下心来,能够沉得住气,不断积累沉淀更多中长篇科幻构思写作经验,假以时日,极有可能会成为中国科幻史上,甚至世界科幻史上如大刘一样的一位科幻文学大家。
说实话,我非常期待彩虹之门的更好的作品。我相信这不是我个人的期待,而是数以百万计千万计中国科幻爱好者的期待,因为我在很多科幻群里面,已经听到不少人提到《重生之超级战舰》非常不错!我甚至上网搜过几次,想买这本书,但是在所有的网站上都找不到这本纸质书的出版,这很可惜,因为,在中国,好的科幻文学作品特别少,就像《三体》,好的书,我愿意花钱去购买正版,无论价钱有多贵,可惜目前只能看电子书,或者在喜马拉雅听有声书。
GaryMarti
科幻文学其实本来就是小众,题主还要去找小众中的小众,精神可嘉。其实市面上的可读的科幻作品就那么多,阅读就应该从口碑好的开始。不过要说小众作品,其实应该阅读一些短篇的科幻小说,有的比长篇更有意味,更能带动思考。
这里就推荐刘慈欣的系列小说,就是没有写完的大艺术系列。比如《欢乐颂》诗云等。举个栗子,在诗云中“终极吟诗”一章描写地球恢复原状后,人类的感受与伊依的区别,非常有趣:
在返回地球的途中,人类普遍都很沮丧,但原因与伊依不同:回到地球后是要开荒种地才有饭吃的,这对于已在长期被饲养的生活中变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们来说,确实像场噩梦。
但伊依对地球世界的前途充满信心,不管前面有多少磨难,人将重新成为人。
“开荒种地”、“五谷不分”等话语揭示出这是典型的“劳动”画面。小说这个歌结尾的处理极有意味。“人将重新成为人”,如果不仅意味着从“虫虫”的动物性复归到“人性”,而且也意味着恢复(地球)世界的总体性的话,那么诗云也就重新夺回了那个创造的“新世界”。
如果说科幻小说有什么现实的指向和意义,从这个短篇小说中就可以看到了。我们一般以为科幻小说就是娱乐,就是图个爽,其实不是的,真正好的作品一定是对现实有反思,对人类文明的某些法则有所挑战和质疑。有时看起来是抽象的小说,但都是现实的旨归。
adnew
看过一本《深空之下》很不错的。讲的是地球被不明物体摧毁,月球上幸存的人类努力发展,走向外太空,成为高等文明的故事。书中总的观点是大过滤器理论,很真实是科幻
稔子
potatonini
原贴:求经典科幻大片
liuxing
张篁潇Sand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