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标签筛选

叙谭概

犹龙《谭概》成,梅子读未终卷,叹曰:“士君子得志,则见诸行事;不得志,则托诸空言。老氏云:谈言微中,可以解纷。然则谈何容易!不有学也,不足谈,不有识也,不能谈,不有胆也,不敢谈,不有牢骚郁积于中而无路发摅也,亦不欲谈。夫罗古今于掌上,寄《春秋》于舌端,美可以代舆人之诵,而刺亦不违...

四言举要

经脉与脉气 脉乃血脉,气血之先,血之隧道,气息应焉。 其象法地,血之府也,心之合也,皮之部也。 资始于肾,资生于胃,阳中之阴,本乎营卫, 营者阴血,卫者阳气,营行脉中,卫行脉外, 脉不自行,随气而至,气动脉应,阴阳之义。 气如橐钥,血如波澜,血脉气息,上下循环。 ...

代(阴)

代脉: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仲景。脉至还入尺。良久方来。吴氏。 脉一息五至。肺心脾肝肾五脏之气皆足。五十动而一息。合大衍之数。谓之平脉。反此则止乃见焉。肾气不能至。则四十动一止。肝气不能至,则三十动一止。盖一朦之气衰,而他脏之气代至也。经曰:代则气衰。滑伯仁曰:若无病...

结(阴)

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脉经》。 《脉诀》言:或来或去。聚而却还。与结无关。仲景有:累累如循长竿。曰阴结蔼蔼如车盖。曰阳结。历经又有如麻子。动摇旋引旋收。聚散不常者曰结。主死。此三脉。名同实异也。 【体状诗】 结脉缓而时一止,独阴偏盛欲亡阳,浮为气滞沉为积,汗下...

促(阳)

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脉经》。如蹶之趣。徐疾不常。黎氏。 《脉经》但言:数而止为促。《脉诀》乃云:并居寸口不言时止者。谬矣。数止为促。缓止为结。何独寸口哉? 【体状诗】 促脉数而时一止,此为阳极欲亡阴,三焦郁火炎炎盛,进必无生退可生。 【相类诗】 见代脉...

动(阳)

动乃数脉。见于关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 仲景曰:阴阳相搏。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形冷恶寒。此三焦伤也。成无己曰:阴阳相搏。则虚者动。故阳虚则阳动。阴虚则阴动。庞安常曰:关前三分为阳。后三分为阴。关位半阴半阳。故动随虚见。 《脉诀》言:寻之似有。举之还无...

伏(阴)

伏脉:重按著骨。指下裁动。《脉经》。脉行筋下。刊误。 《脉诀》言:寻之似有。定息全无。殊为舛谬。 【体状诗】 伏脉推筋著骨寻,指间裁动隐然深,伤寒欲汗阳将解,厥逆脐疼证属阴。 【相类诗】 见沉脉。 【主病诗】 伏为霍乱吐频频,腹痛多缘宿食停,畜饮老痰成...

细(阴)

细脉:小于微。而常有细直而耎。若丝线之应指。《脉经》。 《素问》谓之小。王启玄言:如(缺)蓬。状其柔细也。 《脉诀》言:往来极微。是微反大于细矣。与经相背。 【体状诗】 细来累累细如丝,应指沉沉无绝期,春夏少年俱不利,秋冬老弱却相宜。 【相类诗】 见微、濡...

散(阴)

散脉大而散。有表无里。《经脉》。涣漫不收。崔氏。无统纪无拘束。至数不齐。或来多去少。或去多来少。涣散不收如杨花散漫之象。柳氏。 戴同父曰:心脉浮大而散。肺脉短涩而散。平脉也。心脉耎散怔忡,肺脉耎散。汗出。肝脉耎散溢饮。脾脉耎散胻肿。病脉也。肾脉耎散诸病脉。代散死脉也。《难经》...

弱(阴)

弱脉:极软而沉细。按之乃得。举手无有。《脉经》。 弱乃濡之沉者,《脉诀》言:轻手乃得。黎氏譬如浮沤。皆是濡脉。非弱也。 《素问》曰:脉弱以滑。是有胃气。脉弱以涩。是谓久病。病后老弱见之顺。平人少年见之逆。 【体状诗】 弱来无力按之柔,柔细而沉不见浮,阳陷入阴精血弱...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