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仝

轶事典故

  卢仝是范阳人。最初隐居在少室山,号玉川子。他的家及其贫困,只有图书堆积。后来以占卜选择住在洛城,只有破屋几间而已。有一仆人留着长胡子,不用头巾裹头;一奴蜱也光脚,且老掉了牙。终日苦吟,靠附近僧人送米维持生活。朝廷了解到他有清高耿介的节操,共两次以周到的礼节召他为谏议大夫,他都没有出仕。当时韩愈做河南行政长官,欣赏他的节操,很尊敬地对待他。卢全曾经被恶少恐吓,向韩愈诉说,韩愈要为他评理,卢仝考虑到不法之人会恨韩愈,不想再追究此事,韩愈更加佩服他的度量。元和年间,逢月蚀,卢仝赋诗一首,意在讥讽当道宦官结成的党羽,韩愈非常赞赏其文辞精巧,其他很多人都很不满。



  等到甘露祸起之时,卢仝恰巧与宰相王涯的几位幕僚在相府的书馆中吃饭,于是留宿在此,吏卒秘密行捕,卢全说:“我是卢山人,和大家没有结怨,(我)有什么罪?”官吏说:“既然是山人,来宰相的宅院,难道不是有罪吗?”仓促忙乱中自己也不能辩解清楚,竟然一同遭受了甘露之祸。卢仝年老没有头发,太监就在他的脑后订个钉子(以行刑)。先前卢仝生个儿子取名“添丁”,人们认为是中了预示吉凶的隐语。卢仝性格清高不俗耿介偏执,见识高远不凡。唐代诗体都有创作,却与他人所作不同,自成一家,用词推崇奇崛怪异,一般读的人不理解,了解他的人还是容易领会明白的。后世的人效仿模拟他,于是成为独具一格的一代宗师。有文集一卷传至今。古诗写到:“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与,相戒慎出入。”这是说要防备重蹈前面的覆辙。卢仝情志如霜雪一样纯洁,节操可与松柏媲美,修养已深深达到无咎无誉的境界,还在乎什么失去门庭户院。



  唉,一朝踏入不该去的地方,马上跟着遇到祸殃,一块美玉与那些凡石一同毁摔,能不令人痛心吗!

0

生平

  卢仝少有才名,未满20岁便隐居嵩山少室山,不愿仕进。朝廷曾两度要起用他为谏议大夫,均不就。曾作《月食诗》讽刺当时宦官专权,受到韩愈称赞(时韩愈为河南令)。甘露之变时,因留宿宰相兼领江南榷茶使王涯家,与王涯同时被宦官所害——“卢仝老无发,阉人于脑后加钉而死”。 据清乾隆年间萧应植等所撰《济源县志》载:在县西北十二里武山头有“卢仝墓”,山上还有卢仝当年汲水烹茶的“玉川泉”。好友贾岛有《哭卢仝》诗:“平生四十年,惟着白布衣。”



  卢仝好茶成癖,诗风浪漫且奇诡险怪,人称“卢仝体”,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传唱千年而不衰,其中的"七碗茶诗"之吟,最为脍炙人口:"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 生。……" 与陆羽茶经齐名。茶的功效,和卢仝对茶饮的审美愉悦,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以诗名,诗则又以茶名也。卢仝著有《茶谱》,被世人尊称为“茶仙”。卢仝的《七碗茶歌》在日本广为传颂,并演变为“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的日本茶道。日本人对卢仝推崇备至,常常将之与“ 茶圣”陆羽相提并论。至今河南济源市的九里沟还有玉川泉、品茗延寿台、卢仝茶社等名胜。



  卢仝的七碗茶歌,在日本已经演变成茶道,因此卢仝在日本久负盛名。在抗日战争时期,“卢仝故里”碑曾震慑了日本鬼子,使全村免受涂炭。话说当年有一天,日本鬼子从南门进了村,一路烧杀抢掳还杀害了三位村民。不久,又一队鬼子兵从村外向村东门走来,准备再次进村抢掠。奇怪的是,当他们走到“卢仝故里”碑前却停下了,领头的鬼子军官端详了一番石碑上的字迹之后,竟弯腰向石碑鞠了三个躬,然后带领鬼子兵匆匆离去,村子因此免去了一场灾祸。这个故事让人心生感动,卢仝温柔但是强大的力量,竟能在千年之后化解战争,使凶残的侵略者躬身而退。

0

祖籍

  卢仝生于济源,葬于济源,但“卢仝故里”之名鲜为人知。这大概与卢仝惨死不无关系。



  公元835年,长安发生“甘露之变”,卢仝受到连累。他的好友贾岛曾在《哭卢仝》一诗里写道:“长安有交友,托孤遽弃移。”也就是说,卢仝临刑前,长安的好友去送别,卢仝委托友人照顾自己的孩子。



  据卢仝的第四十七代嫡系子孙卢和平讲,卢氏后人将卢仝的尸骨偷运回济源安葬,后担心受到牵连,在安葬卢仝之后,就举家南迁。此后几百年间,卢仝就在故乡销声匿迹了。



  卢和平老人拿出祖传的《卢氏族谱》显示,南迁之后,卢姓一族分为两支,一支定居于江南,另一支则在明代辗转返回济源定居。
据《卢氏族谱》记载:“先祖卢公讳伯通,山西洪洞城十里铺人。明洪武初年,怀府洗县,田园荒芜,人烟绝迹三十二年流离者悉归故土,我先祖伯通思祖宗,怀望故乡。遂携四子:大公、二公、**、四公和弟伯元,回归故里济邑玉川乡武山头村。初迁时,二代祖有难色,先祖告之曰:吾本济人唐贤全号玉川裔也。子侄欣然从来,立整建庙。”



  由唐至明,几经变迁,济源人也渐渐忘记了这位“茶仙”,卢仝墓也淹没在许许多多平民墓冢之间,乡村百姓,除了卢氏后人,谁也不曾想到这里曾是一代茶道大师的出生和葬身之地。



  直到清代,卢仝故里的名声才再次被人们记起。在思礼村村头,有一块石碑,上书“卢仝故里”四个大字,石碑两侧有两行小字——“贤才工诗与日月同辉,德泽润野使荟草争妍”。这块石碑立于清代末期,为当时的广东道监察御史刘迈园所题。



  据《济源县志》记载,刘迈园毕生以品茗为乐,有一年回故乡济源探亲,想拜谒卢仝。当他问当地士绅和卢氏后人卢仝墓冢在何处时,回答说墓冢已经被平了,碑文等也找不到踪影。刘迈园大怒:“世人尚还尊敬先贤卢仝,你们是后裔,竟不尊敬先祖,真乃大不敬也,不懂事理。”



  于是,刘迈园挥笔写下“卢仝故里”四个字,便离开了。当地士绅将刘迈园的墨宝刻成石碑,立于村头,并重新为卢仝修墓刻碑。此后,“卢仝故里”之名始从历史烟云中走了出来。

0

【卢仝】古诗词大全

掩关铭

蛇毒毒有形,药毒毒有名。人毒毒在心,对面如弟兄。 美言不可听,深于千丈坑。不如掩关坐,幽鸟时一声。

自咏三首

为报玉川子,知君未是贤。低头虽有地,仰面辄无天。 骨肉清成瘦,莴蔓老觉膻。家书与心事,相伴过流年。 卢子躘踵也,贤愚总莫惊。蚊虻当家口,草石是亲情。 万卷堆胸朽,三光撮眼明。翻悲广成子,闲气说长生。 物外无知己,人间一癖王。生涯身是梦,耽乐酒为乡。 日月黏髭须,云山锁肺...

楼上女儿曲

谁家女儿楼上头,指挥婢子挂帘钩。林花撩乱心之愁, 卷却罗袖弹箜篌。箜篌历乱五六弦,罗袖掩面啼向天。 相思弦断情不断,落花纷纷心欲穿。心欲穿,凭栏干。 相忆柳条绿,相思锦帐寒。直缘感君恩爱一回顾, 使我双泪长珊珊。我有娇靥待君笑,我有娇蛾待君扫。 莺花烂熳君不来,及至君来...

扬州送伯龄过江

伯龄不厌山,山不养伯龄。松颠有樵堕,石上无禾生。 不忍六尺躯,遂作东南行。诸侯尽食肉,壮气吞八纮。 不唧溜钝汉,何由通姓名。夷齐饿死日,武王称圣明。 节义士枉死,何异鸿毛轻。努力事干谒,我心终不平。

小妇吟

小妇欲入门,隈门匀红妆。大妇出门迎,正顿罗衣裳。 门边两相见,笑乐不可当。夫子于傍聊断肠, 小妇哆et上高堂。开玉匣,取琴张。陈金罍,酌满觞。 愿言两相乐,永与同心事我郎。夫子于傍剩欲狂。 珠帘风度百花香,翠帐云屏白玉床。啼鸟休啼花莫笑, 女英新喜得娥皇。

冬行三首

虫豸腊月皆在蛰,吾独何乃劳其形。小大无由知天命, 但怪守道不得宁。老母妻子一挥手,涕下便作千里行。 自顾不及遭霜叶,旦夕保得同飘零。达生何足云, 偶然苦乐经其身。古来尧孔与桀跖,善恶何补如今人。 长年爱伊洛,决计卜长久。赊买里仁宅,水竹且小有。 卖宅将还资,旧业苦不厚。...

观放鱼歌

常州贤刺史,从谏议大夫除。天地好生物, 刺史性与天地俱。见山客,狎鱼鸟。坐山客,北亭湖。 命舟人,驾舫子,漾漾菰蒲。酒兴引行处,正见渔人鱼。 刺史密会山客意,复念网罗婴无辜。忽脱身上殷绯袍, 尽买罟擭尽有无。鳗鳣鲇鳢鳅,涎恶最顽愚。鳟鲂见豳风, 质干稍高流。时白喷雪鲫鲤...

孟夫子生生亭赋

玉川子沿孟冬之寒流兮,辍棹上登生生亭。夫子何之兮, 面逐云没兮南行。百川注海而心不写兮,落日千里凝寒精。 予日衰期人生之世斯已矣,爰为今日犹犹岐路之心生。 悲夫,南国风涛,鱼龙畜伏。予小子戆朴,必不能济夫子欲。 嗟自惭承夫子而不失予兮,传古道甚分明。 予且广孤目遐赍于天...

村醉

昨夜村饮归,健倒三四五。摩挲青莓苔,莫嗔惊著汝。

秋梦行

客行一夜秋风起,客梦南游渡湘水。湘水泠泠彻底清, 二妃怨处无限情。娥皇不语启娇靥,女英目成转心惬。 长眉入鬓何连娟,肌肤白玉秀且鲜。裴回共咏东方日, 沉吟再理南风弦。声断续,思绵绵,中含幽意两不宣。 殷勤纤手惊破梦,中宵寂寞心凄然。心凄然,肠亦绝。 寐不寐兮玉枕寒,夜深...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