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

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3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号称杜紫薇。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来源:中书省别名紫微省,因此人称其为“杜紫薇” )晚唐时期.唐代文学家,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阿(ē)房宫赋》亦颇有名。



  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xiū zhuàn),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杜甫与李白区别开来,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人物生平

早期仕途
  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据唐人的习惯,被称为“杜十三”。杜牧政治才华出众,杜牧十几岁的时候,正值唐宪宗讨伐藩镇,振作国事。他在读书之余,关心军事,后来杜牧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



  长庆二年(822年),杜牧20岁时,博通经史,尤其专注于治乱与军事。杜牧23岁作出《阿房宫赋》。25岁时,杜牧又写下了长篇五言古诗《感怀诗》,表达他对藩镇问题的见解。此时的杜牧已经很有名气,作品流传。



  大和二年(828年),杜牧26岁,进士及第。同年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被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



  大和七年(833年),杜牧被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授予推官一职,后转为掌书记,负责节度使府的公文往来。京衔是监察御史里行。这时杜牧居住在扬州,特别喜欢宴游。大和九年,杜牧被朝廷征为监察御史,赴长安任职,分司东都。八月在东都洛阳上任。因此逃过了十一月的甘露之变的险恶风波。在这里他遇到了宣州市的故人张好好,写下了著名的《张好好诗》。在洛阳期间,由于职务清闲,他四处凭吊古迹,写下了不少诗篇。



  大和九年(835年),杜牧三十三岁,由扬州赴长安就任监察御史。



  开成二年(838年),杜牧入宣徽观察使崔郸的幕下,被召为宣州团练判官。



  开成四年(839年),年底杜牧离开宣州,去长安任左补阙、史馆修撰。开成五年,杜牧升官为膳部员外郎。



迁官外放
  会昌元年(841年),杜牧调任比部员外郎。



  会昌二年(842年),外放为黄州刺史。杜牧外放的原因史书上并无记载。杜牧自己认为是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而李杜两家为世交,李德裕为何不喜欢杜牧,有人认为是杜牧为人倜傥,不拘小节,与李德裕的理念不合;而且牛李党争,杜牧与牛僧孺私交甚好,可能被李德裕认为是牛党。后杜牧任池州、睦州刺史。为政能兴利除弊,关心人民。



  会昌四年九月(844年9月),杜牧迁池州刺史,这年四十二岁。池州治所秋浦县(今安徽贵池)。



  会昌五年(845年),七月,武宗下诏禁毁佛教。杜牧对于这一措施是很赞同的,后来他在宣宗大中年间作《杭州新造南亭子记》,详细叙述武宗禁毁佛教事。



  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得宰柏周墀的帮助,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



生暮年
  宣宗大中三年(849年),就因为京官俸禄低,而难以养家请求外放杭州刺史,但是没有批准。



  宣宗大大中四年(850年),他被升为吏部员外郎。但是杜牧仍然多次请求外放湖州刺史,连上三启,终于应允了他的要求。但是也有人认为,杜牧请求外放并不仅仅是经济原因,而是不满意朝政,认为自己无法在朝中有所作为。同年秋天,杜牧到任湖州刺史。他在湖州凭吊前贤,结识诗友,作了不少诗。一年后,他又被内升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到长安第二年,迁中书舍人。这段时期,杜牧重新整修了祖上的樊川别墅,并且闲暇之时经常在这里以文会友。



  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冬天病重逝世。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九十一》

文学成就

成就综述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喜老庄道学。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杜牧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诗歌成就
  林建略《晚唐诗人杜牧之》认为,杜牧的诗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豪迈的,一是香艳的,前者“或为遣愁,或为吊古,或为感怀之作,多是用一种拗峭的笔调写成,立意奇特”;后者“大半是用一种清新的笔调来轻描淡写的,所以便不至满纸都脂粉气了”。王叔箱《诗人杜牧》认为,杜牧的“文是那样的陈厚奇变,诗又是那样的英姿雄发”,“他的诗辞旖旎动人,拗峭过甚,正以如此,有时也就流入纤巧了。不过要知道,元镇、白居易、李商隐、温庭筠等都是与他上下同时,他既不愿效风行一时的元白所创作的元和体,又不愿效温李的晦涩;不得不自成一色,力矫时弊,立意必在奇辟。”缪钱《杜牧诗简论》认为,杜牧诗中俊爽的风格,能在峭健之中而又有风华流美之致,在晚唐是杰出的,在整个唐代诗坛中是独创的。这是杜牧平生忧国忧民的壮怀伟抱与伤春伤别的绮思柔情交织在一起而以艺术天才表现出来的特征。葛晓音《杜牧和他的诗歌》认为,“渴望为国立功的理想给杜牧的诗歌带来了丰富的想象和豪放的气概,但他的务实精神又使他的想象和比喻从不带有神仙世界的险怪色彩。”又由于杜牧在“以直达的语言表现对生活美的敏锐感觉”方面特具的天赋,“他总是能从日常的景色中发现独特的美,并找到某一种与意境最相和谐的情调,通过画面的巧妙组织表现出来。”王西平、张田《杜牧诗歌艺术美浅析》`认为,杜牧诗歌的艺术美在于具有“豪爽健朗的形象美”,“强烈坦荡的诗情美”、“清新明洁的意境美”。王西平《杜牧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综论》指出,杜牧在表现上多用率真直赋;寓理于诗;用拗折法,而反说(翻案法)和设问则是杜牧拗变的主要手段,从而形成了豪爽俊健的风格。吴在庆《杜牧诗歌表现手法初探》认为,“他的诗歌之所以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这与他采用比喻、拟人、寓情于景、以景表情、对比等手法有更密切的关系。而翻案法、掉尾一波、设问深入、应用典故等表现手法对于开拓他诗歌的新意境,深化思想内涵,也不无作用。”“直抒胸臆、语法句式的倒置改变,这对于他古诗的豪爽劲健,惆搅不羁的风格有直接影响”,“而含蓄婉转、掉尾一波、寓情于景,以景表情、设问深入等更明显地有助于他绝句的远韵远神、流情婉转风格特色的形成。”



古诗
  杜牧的古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善于将叙事、议论、抒情三者融为一体,气格紧健,造句瘦劲,如《感怀诗》、《杜秋娘诗》、《张好好诗》、《李甘诗》、《郡斋独酌》、《雪中书怀》、《落中送冀处士东游》、《送沈处士赴苏州李中压招以诗赠行》、《池州送孟迟先辈》、《题池州弄水停》等,都是典型的例子。其中更常见的则是散文似的夹叙夹议。杜牧的古诗受韩愈的影响好发议论。但有时他用比喻、形象的语言进行议论,富有抒情胜。杜牧的古诗往往别有境界,写得古朴纯厚,雄豪健朗,如《池州送孟迟先辈》。晚唐诗风,气格卑弱,多是律诗、绝句,很少有人能作长篇古诗,杜牧的古诗在中晚唐诗坛上也是出类拔萃的,他的这一类诗作,和以“俊爽”见称的律、绝佳作,构成了他诗歌创作的三个主要方面。



绝句
  杜牧的绝句数量与律诗相当,亦有很高成就,一向享有盛誉。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云:“杜紫微天才横逸,有太白之风,而时出入于梦得。七言绝句一体,殆尤专长。”`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云:“杜紫微诗,惟绝句最多风调,味永趣长,有明月孤映,高霞独举之象,余诗则不能尔。”“沈德潜认为杜牧绝句“托兴幽微”,可称盛唐绝之“嗣响”,把其特色概括为“远韵远神”。他的七绝成就最高,意境幽美、议论警拔、韵味隽永。咏史绝句,立意出奇,史识高绝。杜牧的写景抒情绝句,意境幽美,韵味隽永,于盛唐七绝之外,别开妙境。杜牧善于捕捉自然景物中美的形象,用绝句体小诗加以描写,含蓄精炼,情景交融,在短短的四句中,写出一个完整而幽美的景象,宛如一幅图画,如《江南春绝句》。



律诗
  杜牧的律诗,其数量相当可观,在《樊川文集》中约有一百余首,加上《樊川外集》与《别集》,约为一百六七十首。他的律诗在全部诗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艺术成就也很高,尤其是七律。杜牧诗歌俊爽峭健、雄姿英发的风格在律诗中最为突出。后代诗评家都曾指出,“拗峭”是杜牧律诗的特点。宋代刘克庄《后村诗话》云:“杜牧、许浑同时,然各为体。牧于唐律中,常寓少拗峭以矫时弊。”明代杨慎云:“律诗至晚唐,李义山而下,惟杜牧之为最。宋人评其诗豪而艳,宕而丽,于律诗中特寓拗峭,以矫时弊,信然。”杜牧在律诗中之所以“寓少拗峭”或“特寓拗峭”的原因就在于如清人赵翼所说的:“自中唐以后,律诗盛行,竞讲声病,故多音节和谐,风调圆美。杜牧之恐流于弱,特创豪宕波峭一派,以力矫其弊。”拗峭,一方面是指用不依律体格律而加以变化的诗句所造成的陡直峻拔的气势;另一方面是指在律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与古体诗有某种相似的豪宕雄浑的意境。杜牧在律体中故作拗句,或出以古意,表现出一种劲直峻峭、气力健举的气势,以力矫诗坛平弱圆熟之风。杜牧的七律有较强的现实性,此外,杜牧的律诗时用古调,豪宕缠绵中别有一种古朴潇洒的风韵。



散文成就
  王西平、张田《略论杜牧的文和赋》较全面地论述了《樊川文集》中杜牧的文和赋,认为其主要特点是:一、笔锋犀利,寓意深刻;二、旁征博引,条分缕析,说理充分;三、议论和抒情相结合,议论中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四、善于形象地描写、叙述,鲜明生动,富于真切感。文章又指出,可以从两方面看出他的文章从唐向宋过渡的印迹:一是开宋文明白晓畅之先河,二是奠定了骄散结合的文赋基础。寇养厚((论杜牧的散文》5指出杜牧的散文在思想内容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政论谈兵的长篇政论文中,他们的艺术热点是:纵横设辩,文势充沛。结构严谨,推理周密。巧用偶句,散骄相辉。而他的一些记人叙事抒情状物的文章在艺术上也别开生面,独具匠心。文章最后说,“杜牧在继承韩愈所领导的古文运动优良传统的同时,又能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吴在庆《杜牧与韩愈古文运动》认为,从杜牧的创作主张及创作实践看,他与韩柳、特别是韩愈的渊源关系是明显的。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在对待文章的意、气、辞的关系上,杜牧继承了韩柳的观点,又有所发展。二、杜牧提出的文以气辅的主张,也与韩愈所说的“气”的概念大体相同。三、在对待文章的词采章句、文体的形式上,也可看出杜牧对韩柳的继承和发展关系。文章最后指出,在晚唐时代,骄文随着文风的浮艳有所发展的情况下,杜牧却能反浮艳,坚持散体文的方向,力避用骄,实在比韩愈彻底。

李愚镛. 杜牧诗歌研究[D]. 复旦大学, 2007. DOI:10.7666/d.y1171073. &师长泰 .论杜牧咏史七绝的艺术特色[J].人文杂志,1986(1) :109-114 &冯渊 .杜牧:星宿罗胸气吐虹[J].新语文学习(高中版),2011(6) :55-59 . &张文霞 .《阿房宫赋》的艺术特点[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7(5)&冯霞.浅析杜牧绝句的艺术特色[J].林区教学,2010(3) &刘熙载.《艺概·诗概》

轶事典故

崔郾力荐
  当时,崔郾侍郎奉命到东都洛阳主持进士科考试,此时吴武陵——崔郾是柳宗元的老朋友——正任太学博士,也骑着一头老毛驴过来凑热闹。崔郾正在酒席上喝得高兴,听说吴老这位有名的清流人士也过来了,非常吃惊,连忙离席前来迎接。吴老看见崔郾,把崔郾拉到一边,拍着崔郾的肩膀说:你担负此任,乃是众望所归。我老了,不能为朝廷排忧解难了,不如为你推荐一个贤士。前些日子,我偶然发现一些太学生情绪激昂地讨论一篇文章,走近一看,原来是这次要参加考试的杜牧所写的《阿房宫赋》。这篇文章写得真好,这个人也太有才了。崔侍郎你工作繁重,日理万机,恐怕没有闲暇去浏览这篇文章,不如让我为你诵读一下。 说到这里,吴老就字正腔圆地、摇头晃脑地将《阿房宫赋》读了起来。崔郾也是一个有品味的知识分子,听后也称赞不已。吴武陵乘热打铁,要求崔郾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将杜牧评为状元。崔郾面露难色,推辞道:状元已经被他人预定了。吴老穷追不舍,大声说道:如果真得当不了状元,就退一步,让杜牧以第五名进士及第。崔郾还在踌躇犹豫,吴老倚老卖老地说:如果还不行的话,就把这篇赋还给我,看有没有比这写得更好的赋。崔郾迫不得已,只好满口答应,然后目送吴老离开。



  回到酒席上,喝酒的同僚问吴博士来做什么。崔郾回答说,吴老推荐了一个人为第五名进士。酒客连忙追问是谁,崔侍郎回答说是“杜牧”。旁边立刻有人接茬说:听说过杜牧这人,才气是大大的有,只是品行不太好,不拘小节,喜欢烟花风月,好出入娱乐场所。崔侍郎为难地说:我已经答应吴博士了。即使杜牧是个屠夫或卖酒的小贩子,我也不会改变了。



游玩轶事
  按照惯例,新科进士要到曲江游玩。曲江是当时最热闹的场所,尤其在春天更是摩肩接踵。晚唐诗人姚合曾大发感慨,赋诗说:“江头数顷杏花开,车马争先尽此来。欲待无人连夜看,黄昏树树满尘埃。



  这时的杜牧顾盼生辉,一举手一投足都“才”情万种。他们一行三五人来到曲江寺院,正巧碰见一位打坐的僧人,便攀谈起来。僧人问杜牧姓名,杜牧得意地报上大名,心想“天下谁人不识我”,以为僧人会大吃一惊,露出“追星族”的狂热。谁知僧人面色平静,木然不知,这让杜牧分外失落,很是惆怅,遂现场赋诗一首云:“家住城南杜曲旁,两枝仙桂一时芳。老僧都未知名姓,始觉空门气味长。”



张好好诗
  大和二年十月,杜牧进士及第后八个月,杜牧就奔赴当时的洪州,即王勃写《滕王阁序》那个地方,开始了杜牧长达十多年的幕府生涯。其时沈传师为江西观察使,辟召杜牧为江西团练巡官。沈家与杜家为世交,沈氏兄弟是文学爱好者,对当时的知名文人都很眷顾,与杜牧的关系也颇为密切。杜牧撰写《李贺集序》,就是应沈传师之弟沈述师所请。杜牧经常往沈述师家中跑,听歌赏舞,蹭饭蹭酒,还对沈家中的一个歌女张好好很有好感,可惜主人对此女子分外珍惜,抢先一步,成全了自己,将她纳为小妾,使小杜空有羡渔之情。



  大和八年,小杜在洛阳与张好好不期而遇,此时的张好好已经沦落为他乡之客,以当垆卖酒为生。杜牧感慨万分,写了一首五言长篇《张好好诗》。由于情绪饱满,不仅文笔清秀,而且书法更为飘逸,为杜牧赢得了书法家的美名。《宣和书谱》评论道:“(杜)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相表里。”清人叶奕苞《金石录补》也给于了极高的评价:“牧之书潇洒流逸,深得六朝人风韵,宗伯(董其昌)云:颜、柳以后,若温飞卿、杜牧之,亦名家也。”今人所能见到的唐朝真迹少之又少,这幅《张好好诗卷》自然珍贵异常,纸本上有宋徽宗、贾似道、年羹尧、乾隆等一堆名人的鉴定印章。当年溥仪皇帝“北狩”之时,仓皇之中还不忘携带此卷,后为民国四大公子之一张伯驹个人所有,又捐赠政府,藏于故宫博物院。



杜秋娘诗
  小杜另一首与歌女有关诗歌为杜牧博得了盛名,这就是《杜秋娘诗》。杜秋娘本是金陵美女,妩媚动人,能歌善舞,能联诗作曲,十五岁时,一曲《金缕衣》就俘虏了镇海节度使李锜: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李锜听后,将之收为小妾,让她度过一段甜蜜时光。后来李锜起兵对抗朝廷,兵败被杀,杜秋娘作为罪臣家眷被送入后宫为奴,继续充当歌舞姬。杜秋娘再以这一曲《金缕衣》俘虏了年轻的唐宪宗,被封为秋妃。杜秋娘虽然总是唱同一首歌,但智商很高,经常不着痕迹地参与军国大事,甚得宪宗皇帝宠信。后来宰相李吉甫劝唐宪宗再选天下美女充实后宫,宪宗皇帝自豪地说我有一秋妃足矣。穆宗皇帝即位后,还任命杜秋娘为皇子李凑的保姆。也正是这一任命,让她卷入权力的角逐中。李凑失势被废,杜秋娘也被撵回老家。



  到金陵出差的小杜,看见曾经光彩照人的杜秋娘如今又老又穷,便提笔写下了《杜秋娘诗》。这首诗当时脍炙人口,传唱大江南北,可能是因为大家对这个风云一时的歌女太熟悉了。李商隐与小杜结识后,共写过两首给杜牧,一首自谦“高楼风雨敢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称颂“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另一首起句就是“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可见“小李”也认为这首诗为“小杜”的代表作。



十年之约
  杜牧在宣州幕下任书记时,听说湖州美女如云,便到湖州游玩。湖州刺史崔君素知杜牧诗名,盛情款待。崔把本州所有名妓唤来,供杜挑选。可杜牧看了又看,有些遗憾地说:“美是很美啊!但还不够尽善尽美。”又说:“我希望能在江边举行一次竞渡的娱乐活动,让全湖州的人都来观看。到时候我就在人群中慢慢地走着,细细地寻找,希望或许能找到我看中的人。” 湖州刺史按照杜牧的意愿,举行了这样一次竞渡活动。那天,两岸围观的人密密麻麻,可杜牧挑了一天,直至傍晚,竟没有找到一个合意的。眼看就要收船靠岸,在人群中,有一位乡村老妇人,带领一个女孩子,大约十几岁。杜牧看了好一会,激动地说:“这个女孩子真是天姿国色,先前的那些真等于虚有其人啊!”就将这母女俩接到船上来谈话。这母女俩都很害怕。杜牧说:“不是马上就娶她,只是要订下迎娶的日期。”老妇人说:“将来若是违约失信,又应当怎么办呢?”杜牧说:“不到十年,我必然来这里作郡守。如果十年不来,就按照你们的意思嫁给别人吧。”女孩的母亲同意。杜牧便给了贵重的聘礼。



  分别后,杜牧一直想念着湖州,想念着这位女孩子。可杜牧官职较低,不能提出调任湖州的请求。后来杜牧出任黄州、池州和睦州刺史,都不是杜牧的本意。等到杜牧的好朋友周墀出任宰相,杜牧便接连写了三封信,请求出任湖州刺史。大中三年,杜牧四十七岁,获得湖州刺史的职位。此时距离与当年那母女俩约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四年。那位女孩子已经出嫁三年,生了三个孩子。杜牧将女孩的母亲叫来。这老妇人带了外孙来见杜牧。杜牧责问说:“从前你已经答应将女儿许配给我,为什么要违背诺言呢?”老妇人说:“原来的约定是十年,可你十年过了,没有来。这才出嫁的。”杜牧取出盟约看了看,想了想,说:“她讲得很有道理。若是强迫她,是会闹出祸事来的。”便送给老妇人很多礼物,让她走了。为着这件伤心事,杜牧写下了《叹花》。



藏书之家
  入仕后累官至迁膳部员外郎。被李德裕排挤,而后复为用。入朝,官至中书舍人。所作《感怀诗》、《过华清宫绝句》、《赤壁》、《江南春》、《泊秦淮》、《山行》等,意义深婉,风格飘逸。藏书亦多,祖父杜佑,德宗时曾为宰相,撰《通典》200卷。杜牧继承杜氏家族遗书,为此撰诗文记述称:“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杜牧自己亦阅遍所藏诗书,自称:“经书括根本,史书阅兴亡。高摘屈宋艳,浓薰班马香。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 生平所作诗文颇多,去世后,由外甥裴延翰编辑为《樊川文集》20卷,收文450篇。



赌酒取姬
  晚唐大诗人杜牧跟著名诗人张祜极为要好。一次,作客淮南的张到官府赴宴时,看到杜也在座。而当时,两人都爱恋座中一位漂亮的歌妓,于是决定索取骰子用赌输赢的方式来决定谁有权去继续爱恋。杜牧当下遂开始悠然吟道:骰子逡巡裹手拈,无因得见玉纤纤。张祜一听,也不甘示弱地接口续吟着:但须报道金钗落,仿佛还因露指尖。语音刚落,两人就不觉大笑着,反而把原本赌酒取妓的事儿给忘了。



死前烧文
  杜牧临死之时,心知大限将至,自撰墓志铭,但这篇短文写得却是平实无奇,丝毫不显文豪手笔。据《新唐书》载,墓志铭写就,杜牧闭门在家,搜罗生前文章,对火焚之,仅吩咐留下十之二三。

评价

  杜牧看到唐帝国的种种内忧外患,政治上想有一番作为。他读书注意“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善于论兵,作《愿十六卫》、《罪言》、《战论》、《守论》,又注《孙子》。任地方官时也给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他的某些作品表现了一定的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文宗太和元年朝廷派兵镇压沧州抗命的藩镇,他写了《感怀诗》,慨叹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急征厚敛造成的民生憔悴,很想为国家作一点事。《郡斋独酌》一诗更直接表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岂为妻子计,未去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攘。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桑。”又如《河湟》一诗: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自发丹心尽汉臣。惟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诗人通过河湟无力收复的事件,对朝政的昏乱和国势的衰微,表示无限的忧愤。这个时候,朝廷里连元载这样曾经想到收复河湟的人也没有了。尽管河湟的人民还在戎服下面怀着系念祖国的丹心,但是,举国上下却以麻木不仁、醉生梦死的态度来听取从河湟凉州传来的歌舞。他的《华清宫诗》:“雨露偏金穴,乾坤入醉乡”,也和这诗后两句具有同样沉痛的心情。《早雁》一诗则用比兴的手法,以雁象征边地人民: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惊飞四散的哀鸿,象征在回纥侵略蹂躏下逃回祖国的边地人民。诗中既表现了对难民的体贴同情,也暗示统治者对他们的漠不关心,“仙掌”、“长门”,并非泛泛的修词设色,“岂逐春风”也不仅仅是写鸿雁秋来春返的自然现象。这两首诗的思想内容和现实背景,和白居易《缚戎人》、《西凉伎》是相近的,但他用的是近体,写得更简练浑括。



  他的咏史诗也很著名。有的诗是借历史题材讽刺统治者的骄奢荒淫。如《过华清宫三绝句》中的两首: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诗里通过人们所熟知的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含蓄而有力地讽刺了晚唐帝王们的荒淫享乐。其创作意图和他不满“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而作《阿房宫赋》是完全一致的。他另一些咏史作品,则带有较为明显的史论特色。如《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乌江亭》诗:“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都是对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独创的议论。他这种论史绝句的形式,后来颇为许多文人所仿效。



  杜牧的抒情写景的七言绝句,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例如: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这些诗词采清丽,画面鲜明,风调悠扬,可以看出他才气的俊爽与思致的活泼。前两首在写景中还流露出对时事的忧伤。但他的诗中也有一些思想感情很不健康的作品,有的诗带有浓厚的个人潦倒失意的感伤情调,缺乏理想的光彩。而《遣怀》、《赠别》、《叹花》等诗,更是专写征歌狎妓的颓放糜烂生活。饮酒狎妓是唐代文人中流行的风气,杜牧的这类诗更为后代无行的文人们所称道。这些作品无疑是他诗中的糟粕。 杜牧作诗是比较重视思想内容的。他认为文章应“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 答庄充书》)他很推崇李杜,说“李杜泛浩浩”,“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他的《李贺歌诗集序》一方面肯定李贺歌诗是“骚之苗裔”,同时也指出他缺乏《离骚》那种“言及君臣理乱”,“有以激发人意”的思理。他说自己的创作是 “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献诗启》)。这些话,可以看出他在诗歌理论上的主张和创作上的积极追求。但在创作实践上,他那些以华丽词藻写颓放享乐生活的诗,显然和“不务奇丽,不涉习俗”的主张是自相矛盾的。

家庭成员

十六世祖:杜预 晋镇南大将军、当阳侯。
曾祖:杜希望。
祖父:杜佑 唐宰相、歧国公。
父亲:杜从郁 唐宰相杜佑第三子。



配偶
裴氏:为郎州刺史裴偃之女,死于杜牧之前。
崔氏:情人刘氏,南陵名家之女儿。



子女
杜承泽:长子,字浚之,早亡。
杜晦辞:二子,(837--?)字行之,小名曹师,母裴氏,曾任:左补阙,史部员外郎,淮南节度判官,曾隐居于阳羡水榭(江苏宜兴别墅)。
杜德祥:三子,(841--?)字应之,小名祝柅,母裴氏,曾任:御史中丞,礼部侍郎,知贡举。
杜兰:继室子,(847--?)继室崔氏所生。
杜兴:继室子,(849--?)继室崔氏所生。
杜真:继室女儿 ,(850--?)继室崔氏所生。




杜遵:三字杜德祥之子。

后世纪念

公祭大典
  首届2012清明公祭杜牧大典



  2012年4月1日,“首届2012清明公祭杜牧大典”活动在杏花村吟诗台隆重举行。杜氏后裔、池州大中小学校学生、景区游客及社会各界人士共3000余人参加了这次公祭杜牧大典。



  杏花村景区吟诗台广场竖起了4米高的杜牧像,摆起了香案、贡品。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公祭活动拉开帷幕,池州杜氏后裔、池州学院代表先后上台发言和朗诵《清明》诗,社会各界代表分别向杜公像敬香。



杏花村第二届公祭杜牧大典
  2013年3月31日上午,杏花村第二届公祭杜牧大典暨‘把酒清明祭先灵’诗歌朗诵活动举行。



  池州杜氏宗族后裔、池州学院代表、池州杏花村小学代表以及关心支持杏花村的社会各界人士数百人齐聚杏花村坊,举行了庄严肃穆的公祭仪式。公祭结束后,开展了“把酒清明祭先灵”诗歌朗诵比赛。



杜牧墓地
  《咸宁县志·陵墓志》载:“杜牧墓,葬少陵原司马村先茔,自为墓志。”其墓建国后尚存,在司马村西南,高约7米,面积约1亩,墓顶有一大树,60年代平毁。

【杜牧】古诗词大全

留赠

舞靴应任闲人看,笑脸还须待我开。 不用镜前空有泪,蔷薇花谢即归来。

送人

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明镜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赠终南兰若僧

北阙南山是故乡,两枝仙桂一时芳。 休公都不知名姓,始觉禅门气味长。

闻蝉

火云初似灭,晓角欲微清。故国行千里,新蝉忽数声。 时行仍仿佛,度日更分明。不敢频倾耳,唯忧白发生。

书怀寄中朝往还

平生自许少尘埃,为吏尘中势自回。朱绂久惭官借与, 白题还叹老将来。须知世路难轻进,岂是君门不大开。 霄汉几多同学伴,可怜头角尽卿材。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

远信初凭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尊前岂解愁家国, 辇下唯能忆弟兄。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偶题

道在人间或可传,小还轻变已多年。 今来海上升高望,不到蓬莱不是仙。

岁旦朝回口号

星河犹在整朝衣,远望天门再拜归。 笑向春风初五十,敢言知命且知非。

聚散竟无形,回肠自结成。古今留不得,离别又潜生。 降虏将军思,穷秋远客情。何人更憔悴,落第泣秦京。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