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义诗

——(明代杨继盛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本为浩然正气而生,仅为国而死,浩气当还于太空,虽我将死,但丹心可永存,可千秋万代照耀后世。
生平早有报国心,却未能报国留下遗憾,留下忠魂作厉鬼仍要为国除害杀敌作补偿。


注释
①浩气:正气。正大刚直的精神。 还:这里是回归的意思。 太虚:太空。
②丹心:红心,忠诚的心。 千古:长远的年代,千万年。
③生平:一辈子,一生。 报国:报效国家。
④忠魂:忠于国家的灵魂,忠于国家的心灵、精神。 魂:作者的原意是指死后的魂灵,这是古人的看法。

邓建烈 .初中文言文精译精讲精练.六年级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初中文言文精译精讲 六年级 ,2006年07月 :102页 .

赏析

  杨继盛,明代爱国将领,曾任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杨继盛坚决主张抗击北方鞑靼的入侵,反对妥协误国。先是上疏朝廷,弹劾大将军仇鸾误国,后又上疏弹劾奸相严嵩,造毒刑,被杀害,死时年仅四十岁。


  杨继盛舍身取义的高尚精神和气节,感动了京城百姓,深得民心,在押解他去会审的途中,观看的百姓充满了街道,以致道路阻塞不能通行,人们不仅齐声叹息,而且为之流下了热泪。他死了以后,他的朋友王世贞、王遴冒死备下棺材装殓了他, 京城百姓流着泪交相传诵他的弹劾严嵩疏和就义诗。杨继盛死后七年,严嵩罢官;后十年,严嵩削籍为民,抄没家产,严世藩伏诛;后十一年,明穆宗即位,为杨继盛平反,谥忠愍。所以杨继盛又被称为“杨忠愍”。


  这首诗便是他临刑前作,前二句说自己虽然死了,但浩气仍留天地之间,光耀千古,后两句感慨自己壮志未酬身先死,不禁万分遗憾,但死后若有忠魂在,一定还要补报国家,以偿夙愿。整首诗寥寥二十字,一片忠贞报国之心,凛然可睹,千载以下读之,也省事为之感动。


  就义,是为了正义而付出生命的意思。作者在诗中表示,自己报国之心不但至死不变,即使死后也不会改变。诗的大意说:自己虽死,浩然正气回归太空,还存留在天地之间,一颗耿耿丹心,永远照耀着千秋万代。这一辈子还没有来得及报效国家,死后也要留作忠魂来弥补。


  这首诗是杨继盛临刑前所作,原诗没有题目,诗题是后人代拟的。作者为揭发奸相严嵩被处死,诗中表现了忠心报国,至死不变的决心。全诗一气呵成,如吐肝胆,如露心胸,如闻忠诚之灵魂在呼喊,感人肺腑。

创作背景

  杨继盛(1516-1555年),字仲芳,号椒山,容城人(今河北省容城县)。他幼年家贫,七岁丧母,放牛为生,后苦学成材。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31岁的杨继盛在北京考取进士,朝廷命他做了南京吏部主事,吏部相当人事部,主事是司官,有就是今天司局级中最低一级的官员。可是南京官又与北京官不同,明朝有南北两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以后,南京作为陪都,虽然仍保留一套中央机构,但是毕竟皇帝不在南京,那里机构的官职大都是闲散的,没有多少实权。两年后,他被调到了北京,从此在北京留下了可歌可泣、流芳千古的人生足迹。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当时严嵩执政,他贪赃枉法,卖官鬻爵,侵吞军饷,边政废弛,蒙古鞑靼部俺答汗乘机统兵南下侵扰,长驱直入,兵临北京城下。因为那一年是庚戌年,所以史称“庚戌之变”。世宗急忙任命大同总兵仇鸾为大将军,统领各路兵马。而仇鸾的官职就是靠贿赂严嵩而得。


  身为内阁首辅(相当于丞相)的严嵩和大将军仇鸾狼狈为奸,不但不举兵抵抗外侮,而且极力主张卑躬乞和。仇鸾贪生怕死,秉承严嵩意图,不让手下出兵,竟让鞑靼兵在北京附近焚掠了十几日满载而去,使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难。面对内奸外侮,杨继盛怒不可遏,他奋笔疾书,上疏鲜明地斥责蒙古贵族在北京城下杀烧抢掠的罪行,指出没有报仇雪耻就议和有辱国体,提出对无条件开马市的“十不可”和“五谬”,陈述自己的爱国之心,请求朝廷举兵抗敌。不想对于开马市与蒙古鞑靼部贸易之事,明世宗已经颁下圣旨,以皇帝之尊,岂能收回成命?何况世宗一向刚愎自用。他以杨继盛有意阻挠边计,动摇人心为名,将杨继盛关进了监狱。后来,又把杨继盛贬到边远的陕西狄道县(今甘肃临洮)去做一个未入流的小官。


  杨继盛在狄道的时间虽短,可是他在那里访民疾苦,均平赋役、开办学校,兴修水利,这位好官受到当地人们爱戴,在他调走时,千余人哭泣着送他到百里之外。


  不久,仇鸾的罪行暴露被杀,杨继盛被调回了北京。这次严嵩想用提拔的手段拉拢他,提升杨继盛为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兵部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武选司是兵部第一司,是负责管理军官选拔、升调、世袭、功赏等人事事务的机构。而员外郎是一个从五品官员,是个中级官员。


  调回北京城的杨继盛,看到皇帝昏庸、奸臣弄权, 忧国忧民的他感到“严嵩不除,国无宁日”,于是下决心要揭露奸臣严嵩的所作所为,当时他的儿子劝他:“这样做就象是鸡蛋去碰石头,请父亲大人再考虑考虑”。杨继盛生气地说:“为臣尽忠,我只知道兴利除弊,至于死生祸福,不是我所考虑的!” 可见他忠贞为国,已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他冒死上疏弹劾严嵩十大罪状。他将严嵩指为“天下之第一大贼”,首先弹劾严嵩以丞相自居,破坏了祖宗成法。这指的是明太祖废丞相以后,曾经下令明朝永不再设丞相之职,可是严嵩身为内阁大学士,以丞相自居,就是破坏了祖宗定下的规矩。其次,指责严嵩伺皇帝喜怒而得以放恣行为,窃取君主大权;接下去,杨继盛痛斥严嵩大肆索贿受贿, 卖官鬻爵, 引用奸臣,结党营私,祸国殃民,败坏风俗,还有让其子严世藩代行票拟,纵容严世藩窃取权柄等等罪状。票拟是明朝内阁大学士先写在小票上,贴于奏疏,进呈皇帝批准,代皇帝拟写批答大臣章奏,处理国家事务的制度。要求皇帝惩治奸臣。当时正是严嵩权倾朝野之时,奏疏一上,杨继盛被下了监狱,这已是他第二次被投入狱中了。


  入狱以后,面对即将遭受的酷刑,杨继盛拒绝了友人送来的可以消炎止疼、减轻痛苦的蚺蛇胆, 他说:“椒山自有胆,何必蚺蛇胆”。于是凛然受刑。他在狱中受尽酷刑。由于遭受残酷的杖刑, 他的伤口之处已经大面积腐烂, 里面的筋骨都露了出来。这位铁铮铮的汉子,苏醒后自己动手用茶碗碎片割去腐肉,拉断残筋。见到这幅情景的狱卒,手中的灯笼不禁险些落地。就这样,他依靠一身正气,铮铮铁骨,以顽强的毅力奇迹般地活了下来。然而即使如此,将他看作眼中钉、肉中刺的严嵩仍不能让他活下去,必欲置之于死地而后快。他在狱中三年,最后严嵩把他的名字偷偷添加在死刑犯名单的后面,终被惨遭杀害于西市,即现在的西四。年仅40岁。杨妻张氏也是一个忠烈之人,她曾上疏请求替死而没有获准,就在杨继盛就义的当天,她自缢而死。

0

【杨继盛】简介

刻苦勤学
  杨继盛于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五月十七日(6月16日)辰时生于直隶容城县(今河北容城县)一个世代耕读之家。七岁时,其母曹氏早逝,其父杨富另娶。继母陈氏妒嫉他,让他放牛。杨继盛经过里塾,看见里面的儿童读书,很是羡慕。因而对他的哥哥说,请求能够跟从塾师学习。哥哥说:“你还小,学什么?”杨继盛说:“年纪小能放牛,就不能学习吗?”哥哥将这些对父亲说了,父亲让他学习,但还要牧牛。杨继盛十三岁时,才能够从师学习。家庭贫困,学习越发刻苦自厉。乡试中举,此后曾入国子监学习,国子祭酒徐阶颇为欣赏他。


从师习艺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三十二岁的杨继盛参加会试,中第三十八名。随后在殿试中二甲第十一名,成丁未科进士。六月,杨继盛担任南京吏部主事。到任后,考功司郎中郑晓对杨继盛颇为赏识,常常向他传授“居官守身之道与夫古今典故”。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杨继盛跟从南京吏部尚书韩邦奇学习,深思乐律的学问,亲手制十二律,吹奏时声音均极和美。韩邦奇大喜,将自己所学的全部传授给他,从此杨继盛更加有名。


力劾仇鸾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三十五岁的杨继盛调升京师,任兵部车驾司员外郎。当时,蒙古首领俺答汗数次带兵入侵明朝北部边境,奸臣严嵩的同党、大将军仇鸾请开马市以和之,杨继盛上书《请罢马市疏》,力言仇鸾之举有“十不可五谬”。疏章呈入,明世宗朱厚熜颇为心动,将这个建议下发由仇鸾、成国公朱希忠,大学士严嵩、徐阶、吕本,兵部尚书赵锦,兵部侍郎聂豹、张时彻讨论。仇鸾攘臂相骂说:“这小子没有看到敌寇的厉害,应当将他撤职。”诸位大臣于是说派遣的官员已经走了,这件事难以中途废止。朱厚熜还在犹豫,仇鸾又进宫密疏。朱厚熜于是将杨继盛下诏狱,后贬为狄道(今甘肃临洮县)典史。


治理狄道
  狄道地区番人与汉人杂居,文化落后罕知诗书。杨继盛在狄道期间兴办学校、疏浚河道、开发煤矿、让妻子张贞传授纺织技术,深受当地各族人民的拥戴,称他为“杨父”。等到他离开时,“送于百里之外者千余人”。


直击严嵩
  杨继盛被贬一年后,俺答依然扰边,马市全遭破坏。朱厚熜知杨继盛有先见之明,再度起用杨继盛,调为山东诸城县令,改任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当时严嵩当权,恨仇鸾侵犯自己,心中高兴杨继盛首攻仇鸾,想骤然使杨继盛显贵,又将杨继盛改为兵部武选司员外郎。但杨继盛憎恶严嵩超过仇鸾。而且想起被谪籍后,一年内连迁四职,便考虑如何报效国家。当时唐顺之曾劝说他“愿益留意,不朽之业,终当在执事而为。”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杨继盛上任刚一个月,就草拟奏章弹劾严嵩。斋戒三日后,杨继盛在元旦上《请诛贼臣疏》弹劾严嵩,历数其“五奸十大罪”。奏疏呈入后,朱厚熜已发怒,严嵩看见其中有召问二王(裕王朱载垕、景王朱载圳)的话,高兴地说可以指此为罪,便暗中向朱厚熜进谗。朱厚熜更加愤怒,将杨继盛下诏狱,诘问为什么要牵引二王。杨继盛辩解说:“不是二王谁不慑怕严嵩呢?”他在诏狱被廷杖一百。廷杖前,友人王西石托人送给杨继盛一副蛇胆,告诉他:“用此物可以止痛。”杨继盛收入袖中。一位苗姓校尉也送酒一壶,劝他:“可以此吃蚺蛇胆。”但杨继盛拒绝,曰:“椒山自有胆,何必蚺蛇哉!”苗姓校尉又说:“不要怕。”杨继盛回答:“岂有怕打杨椒山者。”于是谈笑赴堂受打。杖刑完毕后,杨继盛被关入刑部狱。家人所送的药物都被巡风官李天荣所截下。杨继盛“两腿肿粗,相摩若一,不能前后;肿硬若木,不能屈伸。止手扶两人,用力努挣,足不覆地而行入狱。”提牢刘槚又将杨继盛转至条件更差的民监。幸得狱内外诸多人相助,才得以渡过难关。在狱中,杨继盛创伤发作,于半夜苏醒过来,摔碎瓷碗,用手拿碎片割腐肉。肉被割尽,筋挂膜,他又用手截去。为他持灯的狱卒颤抖欲坠,杨继盛却意气自如。在朝审时,观看杨继盛的人堵塞了道路,都非常叹息,甚至为他哭泣。朱厚熜将杨继盛关入诏狱后,让刑部定罪。刑部侍郎王学益为严嵩党羽,他受严嵩的嘱咐,想以诈传亲王令旨的罪名将杨继盛绞死,郎中史朝宾坚持不同意。严嵩愤怒,将他贬出朝廷。刑部尚书何鳌最终妥协,像严嵩所指的那样定案,但世宗还不想杀杨继盛。严嵩本想将杨继盛杀死,但杨继盛在陆炳等人的保护下,在监狱之中存活三年之久。同年闰三月,杨继盛撰成《年谱》(《杨继盛自书年谱》)。


  杨继盛的好友王世贞等人为他四处奔走求救,严嵩见舆论不容,本想上疏解救杨继盛,但在其党羽鄢懋卿及其子严世蕃等人的说服之下,决心杀死杨继盛。当时国子司业王材也在坐,争道:“继盛之死不足惜也。然关系国家甚大,老先生还当为天下后世虑。”但严嵩已决意杀杨继盛。逢严嵩的党羽赵文华送来对闽浙总督张经等人的论罪奏疏,严嵩在这份奏疏之后附上杨继盛的名字,世宗在阅奏时并未注意,便草草同意处刑。杨继盛的妻子张氏伏阙上书说:“我的丈夫杨继盛误听市井之言,还习惯于书生之见,于是抒发狂论。圣明不即加戮,使从吏议。两次经过上奏被审判定罪,都承受皇上的宽宥之恩。现在突然阑入张经的疏尾,奉旨处决。我仰望的只有圣德,草木昆虫都想得到处所,岂惜回首一次,下察沉冤。倘若因为罪重,一定不可赦免,希望立即斩臣妾的首级,来代替夫君受诛。我的丈夫虽然远御魑魅,必能战死疆场,来报效君父。”严嵩将此书扣下不奏。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十月,严嵩授意刑部尚书何鳌,将杨继盛与张经、浙江巡抚李天宠、苏松副总兵汤克宽等九人处决,弃尸于市。杨继盛临刑前,将自书年谱交予其子,并作诗曰:“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前未了事,留与后人补。天王自圣明,制作高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天下相互涕泣传颂此诗。张氏不久后便殉夫自缢。燕京士民敬而悯之,以杨继盛的故宅改为庙以奉祀,尊为城隍,并以其妻配祀。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即杨继盛死后七年,严嵩倒台,其子严世蕃被斩首。严嵩被没收家产,削官还乡,于两年后凄惨死去。


死后褒赠
  隆庆元年(1567年),即杨继盛死后十二年,明穆宗朱载垕继位,抚恤直谏诸臣,以杨继盛为首。追赠太常少卿,谥号“忠愍”,予以祭葬,并任命他一子为官。


  隆庆二年(1568年),直隶监察御史郝杰在保定百姓的要求下,上奏道:“保定府是杨继盛的故乡,本地官吏和百姓请为杨继盛立祠,以做永久的纪念,请求批准。”朱载垕很快批准,并定名为旌忠祠。

《杨继盛自书年谱》&查继佐.《明书(罪惟录)》&《明史·卷二百十九·列传九十七》

关键词
相关诗文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