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唐代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
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相见牡丹时,
暂来还别离¤
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翠翘金缕双鸂鶒,水文细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
雨晴红满枝¤
绣衫遮笑靥,烟草黏飞蝶。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灯在月胧明,
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
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明镜照新妆,
鬓轻双脸长¤
画楼相望久,阑外垂丝柳。音信不归来,社前双燕回。
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相忆梦难成,
背窗灯半明¤
翠钿金压脸,寂寞香闺掩。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
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金雁一双飞,
泪痕沾绣衣¤
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
宝函钿雀金鸂鶒,沈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
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
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时节欲黄昏,无憀独倚门。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深处麝烟长,
卧时留薄妆¤
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花露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雨晴夜合玲珑日,万枝香袅红丝拂。闲梦忆金堂,
满庭萱草长¤
绣帘垂s4zy,眉黛远山绿。春水渡溪桥,凭阑魂欲消。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山枕隐浓妆,
绿檀金凤凰¤
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
玉纤弹处真珠落,流多暗湿铅华薄。春露浥朝花,
秋波浸晚霞¤
风流心上物,本为风流出。看取薄情人,罗衣无此痕。

【温庭筠】简介

  唐时,温庭筠,字飞卿,旧名岐。当时和诗人李商隐齐名,被人们称为“温李”。他擅长小赋,才思敏捷,用词绮艳美丽。每次考试,按规定韵作赋,他只需要叉八次手而八韵作成,速度很快。他经常为邻座的考生代作文章,人们送他外号“救数人”。由于他不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所以受到一些有身分的人的轻视。李义山对他说:“我近来作了一联,‘远比赵公,三十六军宰辅‘,没有得到偶句。”温庭筠说:“你怎么不对’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 唐宣宗曾写有“金步摇”的句子,未能对出下句。收进士们对,温庭筠以“玉条脱”对上了,宣宗很赞赏。又有一药名“白头翁”,温庭筠以“苍耳子”为对,这样类似情况很多。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绹叫温庭筠代他撰词,并告诉温不要泄露此事。温庭均却把这事说了,因此令狐绹便疏远了他。温庭筠也说过“中书省内坐将军”,是讥讽宰相没学问。宣宗喜欢微服出行,有一次遇上了温庭均。温不认识皇帝,很傲慢地追问皇上说:“你是长史司马之流的大官吗?”皇帝说:"不是。" “温又问:"那你是大参簿尉之类的吧?" "皇上说:"不是。" 因此把温庭筠贬为坊城尉。皇帝在诏书中说:”读书人应以德为重,文章为末。你这样的人,品德不可取,文章再好也是弥补不上的。” 温庭筠负有不羁之才,没有得到机遇用他,最后竟流落而死。豳国公杜悰从西川调到淮海,温庭筠到了韦曲的林亭,写了一首诗:
  卓氏炉前金线柳,随家堤畔锦帆风。
  贪为两地行霖雨,不见池莲照水红。
  豳公看到后,赏他绢布一千匹。吴兴的沈徽说:“温庭筠曾在江淮一带当过老师,因此改名庭筠。每年科举考试时,他常为人代作文章。” 侍郎沈询主持的一次考试中,为温庭筠单设了一个座位,不和其他考生相邻。第二天,在帘前请温庭筠说:“以前那些应举考试的人,都是托你代作诗文,我这次的考场上,没有人托你吧。希望你自我勉励吧。”把温庭筠打发走了。从此以后,温更加不得意。


累身岂止干皇帝
  在封建时代,一个读书人即便有最好的文才,若接连不断地得罪了上级,那他青云直上的希冀恐怕就会被无声无息地取消了。这可真是令人深感悲哀的事情。
  晚唐时期的著名诗词作家温庭筠,①就是这样的一个“代表”。他少年时期便已天才雄赡,词气英发,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写成数万字的文章,却丝毫不觉得费力。他只要把手交叉着调弄了八次,一首声情并茂的七律诗便出来了。但只是很可惜,他在考场里的出色表现只能当“枪手”而代人捉刀——这大概就是当今社会里常说的代考者的“发轫”吧,而他自己却始终是那么不如意。只是他的文名委实太大了,以至于连爱好写诗的宣宗皇帝,因想不出拿什么来对“金步摇”时,遂想要让这个还考不取进士的温庭筠来对;温当即就对以“玉条脱”,②宣宗也不得不佩服他这敏捷的才思了。针对“白头翁”,温庭筠就来个“苍耳子”;这对仗也极工稳,所以自然又引来了人们的一片赞叹之声。
  而温却是一个性格放荡不羁的人,为此,他给自己后来的生活添了许多麻烦。在一个冬日里,天色比较阴暗,爱好微服出行的宣宗跟温庭筠在一个旅馆里凑巧遇上了,但他俩当时互不认识;温比较傲慢,而且还带有戏谑的口吻问宣宗:“您不就是当司马、长史之类的官吗?”在得到否认后,温又继续问询:“那么,您莫非就是那些县尉、主簿之类的人吧?”对温所涉的一众小官,宣宗只得说道:“皆非也!”回宫后,宣宗心里实在觉得不痛快,遂命令宰相把温贬谪到了方城当县尉去。为此,给他送行的一群诗友都为之深深叹息;在大家为这次送行所做的诗里,诗人纪唐夫的七律诗是写得最好的,其诗云:
  何事明时泣玉频,长安不见杏园春。
  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
  且尽绿醹销积恨,莫辞黄绶拂行尘。
  方城若比长沙路,犹隔千山与万津。③
  事实上,温庭筠在冒犯皇帝被贬谪到远方任小官之前,他还得罪过时任宰相的令狐绹,致使他受到疏远,导致他的仕途尤其蹭蹬不堪。
  当时,宣宗爱好听那些漂亮的宫女歌唱《菩萨蛮》词,但文墨有限的名宦之子、宰相令狐绹便把这事儿交给了温办理。温把词写好并让令狐呈献给皇帝后,当即就得到了赞赏。令狐原本吩咐过温不要把这代作词的实情“捅”出去,结果温还是给捅了出去。这样一来,觉得自己的老脸无处可搁的令狐绹不觉大怒,从而就疏远了温;使温在考进士时受尽磨折。但温毕竟是很有才华的,后来令狐仍向他咨询一些事情。谁知温又慢条斯理地拿令狐开玩笑,说大人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南华经》里便可找到;要知道,它并不是什么冷僻的书嘛,所以相公在治理国家大事之余,也不妨多看看些书。这话更是惹恼了令狐绹,从而他就不再理会温了。所以温在诗里就写有“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的句子,④用来表明他自己的深沉慨叹,但于事却已无补了。
  到了懿宗咸通七年(866年),仕途上略微有些起色的温庭筠,出任选拔秀才的主考官。由于自身深受进士考试的一再打击,所以他对那些贫寒家庭出身的读书人很能照顾,极力予以荐拔。但他的官也就仅仅做到国子助教而已,后来他却又不幸流落而死。⑤这可真要令人为之洒上一掬同情之泪了!
  按:① 此据《旧唐书》等,而《新唐书》作“温廷筠”;至于《北梦琐言》则又作“温庭云”。② 此据《北梦琐言》卷四,而《唐才子传》及《中国文学家大辞典》等则以为温跟令狐绹之间事,恐非是。③ 醹,《唐诗纪事》作“醽”,可从。路,汲古阁本作“远”,可从。而“沾”一作“沾”,实同。又,累,去声。④ 胡震亨《唐音癸签》则以为此诗句属温哭其亡友之作,原作“终知此恨难消遣,辜负《南华》第二篇。”俟再详考之。⑤互参本书《登第凭谁怜下第》。

更多温庭筠作品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