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由几个部分构成?
蛙蛙
中心:确立结构体。
将结构核通过横向、纵向的立体展开,便形成结构体。它是小说内容具体体现的艺术框架,也是短篇小说表现阶段最关键的一环。古今中外的作家均强烈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如美国作家艾萨克·辛格当被人问及写作哪一方面最困难时,答道:"故事结构。我认为这最困难。怎样构成一个故事使它有兴趣。最容易的则是实际写作。一旦结构定了,写作本身--描写和对话--就随流而下了。"
对短篇小说结构体的设计与展现,必须体现六个字:简洁,形象,兴味。而这六字,则主要落实在场面(或称描述单元)与情节(或称事情转折点)的设置、把握上。只有将两者适当地结合起来,才能成为好的小说结构体。
对短篇小说来说,一般由一两个描述单元(很少超过三个)为重心,加以必要、合理的情节转换来组成。如何士光乡场上,全篇只有一个场面:乡场上纠纷;鲁迅的《药》,只有两个主要场面:买药与祭子。
描述单元犹如情节线的横切面。而在短篇小说总篇幅为定量的前提下,则这切面与切点的关系自然成反比。即是:切点多,则切面小:切点少,则切面大。
因此,在设计结构体时,横向的切面展开与纵向的情节进展要有精心设计。切面展开形成场面(描述单元),有助于细致形象地表现生活与塑造性格;情节进展则有助于引人读兴,摇曳生姿。
除场面与情节的设计外,短篇小说尤重开头的技术。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短篇小说来说,尤其如此。短篇小说的开头,一般向读者展示一个特殊的有兴味的形象小场面。然后,用简洁笔墨介绍背景或问题,下面紧接着进入"主体",即主要的场面中人事矛盾冲突的展现。因此,尽量用一个精彩的小场面作为开头,是短篇小说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短篇小说开头部分很自然地和不可避免地要向读者交代背景、介绍人物,极容易由"说明性材料"构成。所以,形象化的描述在消除枯燥乏味方面,是不可缺少的。只有这样,才能以形象吸引读者,并以形象的矛盾冲突或问题引起读者悬念)。
如李锐的《厚土》系列小说眼石:
开头是一个形象逼真的具体场面呈现:一辆满载石灰的马车行进在陡峭山路上。副手愤怒、悲痛、无地自容的心中、眼内,世界上一切景物人事均是变形、变态之后的一个狂暴、混乱的世界!加以女人失魂落魄的惊呼,车把式骄横凶狠的咒骂,牲口的挣扎……逼真的形象直迫读者眼底,顿时引人入胜。
之后,简洁交代背景:昨天夜里,因被迫借了车把式的救命钱,副手无可奈何地将老婆让车把式睡了。……
于是,紧接进入中心场面:丈夫满脸阴森森的杀机;女人惊恐万状,忐忑不安的神色;车把式旁若无人、自信威严的姿态……终于发生戏剧性变化:车载过重,将坠深渊。副手以死相拼,抢救了人、马、车。甚至在关键时刻挺身救了车把式马上要粉碎的生命!车把式于是与副手"礼尚往来":当天晚上,将女人让副手睡,达到小说高潮。
结尾:副手与女人恢复了心理上的平静与生理上的往常;车把式品尝了昨天副手的滋味。
这是一篇典型的短篇小说:简洁、凝炼、形象、引人。描述单元与情节转折达到精巧结合,产生很高艺术价值。
由于结构体是生活场面与故事情节的有机组合,因此,除上述介绍的结构体自身的技术性处理外,结构体的设计、把握还包括结构布局与生活的内在联系问题,即结构体反映生活的角度问题。
短篇小说的结构角度常有以下几种:
方面--正面;侧面;反面。
视野--以小现大;全景式素描。
焦点--外在世界为主;内在世界为主。
以下,分而述之:
正面表现:一般而言,若有可能,并有特色,采用正面表现可直截了当、清晰自然地将要体现的事物及意旨呈于读者面前。如柯云路的三千万,契诃夫的《变色龙》,莫泊桑的米隆老爹等。
侧面表现:这种角度选择,可使小说新颖独特、精巧含蓄。如莫泊桑的在一个春天的晚上契诃夫的苦恼,刘心武的《白牙》,张抗抗的《流行病》等。
反面表现:要反映正义的强盛,偏从邪恶方面的惊惶写起;歌颂光明之可爱,却极写黑暗可憎。如契诃夫的一个小官吏之死,从反面揭露沙俄统治的残酷与等级的森严;如莫泊桑的一个儿子,用道貌岸然的主人公对过去肮脏行径大言不惭的炫耀来揭露他的丑恶灵魂;如何立伟的白色鸟以恬静自然的场景来突出"文革"时畸型、狂乱的罪恶事情等。
以小现大:以小场景、小故事、小冲突,表现大内涵。如古华的《爬满青藤的木屋》,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等。可以说,短篇小说从广义上说,都是以小现大的篇章,不过上述作品场景与寓意之比,更为悬殊而已。
全景素描:指"生活流"式作品。似无剪裁地、全面铺开式表现日常生活的场景、过程,给人一种真实朴质、无丝毫文人刀斧痕的感觉。如池莉的《烦恼人生》,方方的《风景》,刘震云的《单位》等。外在世界为主:即以描述事物、人物的外部形态、动作、过程为主,以形象来再现生活。我国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多如是。
内在世界为主:将描述的重心放在人物的思绪、情感、意念的演进、飘动上,可以深入、直接地表现人物心态。如"意识流"小说。
对任何小说来说,结构布局的本质均是对人物、情节、环境这三要素的有机艺术组合。但在这基质上,不同小说的结构又有各自特点及要求:
1、情节小说。
它主要通过曲折跌宕、引人入胜的戏剧性情节转换来实现其艺术价值。一般而言,在开头必须用精彩引人的场面展示出矛盾冲突,给读者提出一个阅读问题,迫使他们急切地要了解下面发生了什么?如何发生?然后,要想尽方法保持住读者的悬念,使他们随着作者的诱引,沉溺于一个又一个变化起伏、难以预料的情境之中。直到最后,才使悬念释放,让读者明晓最终答案。
2、性格小说。
它以塑造鲜明的人物性格为中心。好的性格小说往往比情节小说具有更大、更长久的艺术魅力:因为它不是提供听一遍即可的故事,而是展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一般小说作者都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极力将笔下人物写得个性突出、不同凡响。于是,在肖像描写、行动描画、语言描述、心理描摹上大下功夫,果然也就有了声色俱备的某种独特人物形体出来。有的作者更进一步,通过逼真的细节--比如严监生临死不能闭眼,只为多点一根蜡烛之类,将人物神态活画了出来。应该承认,他们的努力不无效果。但若说因此已塑造出了人物性格,则未免浅显了些。因为,在塑造人物性格时不能为性格而性格,而应写出性格的内在依据,让人物在矛盾冲突的碰撞中表现出鲜明的性格来。
这些矛盾冲突是:
第一,性格与环境的冲突,通过外在环境与人物性格的特定冲撞,表现出鲜明确切的性格。例如内当家中农妇李秋兰面对改革开放后以前残酷欺压过自己的地主以爱国华侨身份重新回来的局面;面对县委要员以强迫命令方式要求她奴颜卑膝、装假奉迎的场面,大义凛然、不卑不亢又自然实在地体现出新时期农民的情怀。这性格便扎实、深厚,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第二,性格与性格的冲突。通过彼此对立或不同层次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对比方式或衬托方式表现人物性格。例如梅里美的玛特渥·法尔高纳中,父亲正直、仗义、嫉恶如仇的性格与儿子贪图钱物、出卖他人而背叛诺言的性格的冲突;例如《祝福》中祥林嫂性格与鲁四老爷、柳妈及其他人的性格的冲突;《月牙儿》中女儿与母亲微妙复杂的性格冲突等。
第三,性格自身内部的冲突。通过人物性格中两种品质或两种思想情感的自相矛盾及矛盾的定向解决,来表现人物性格的主导方面。比如鲁迅肥皂中四铭老爷一方面怀流氓淫邪心理调戏女乞丐,一方面又正襟危坐,以道学家口吻训拆儿女;比如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男女主人公彼此真挚、深沉地相爱又受社会舆论、文化习俗束缚而自我克制、痛苦煎熬的内心冲突等。
性格小说在结构设计上,情节的转折、变化不宜过多。若转折点过多,势必造成切点多、切面小的局面,这样,人物性格就缺乏必要的横向展示,而被淹没在情节过程之中,性格小说便蜕化为情节小说了。
3、氛围小说。
氛围小说重在用气氛、意趣感染读者,因此,如何用生动传神的氛围、境界描述来吸引读者,便是重心所在。
氛围小说引人入胜的方式大体有两类:其一,逼真具体的形象描述;其二,细腻传神的意趣传达。
前者又可细分:
第一,利用同感。直接表现读者及熟悉的场景、人事。使读者倍觉亲切,进而获得感染。比如鲁迅的社戏:小儿女纯情烂漫,乡间生活质朴真淳,读罢令人陶醉。
第二,利用陌生感。展现一般读者所不熟悉的生活画面,使人读罢产生因新鲜感所派生出来的欣悦或激动之情。例如郑万隆异乡异闻中的一些篇章,即以特定的奇异场景来唤起读者的感动,乔良的灵旗,似乎写了不少人物、事件,以求再现一段历史,但就其总体艺术魅力来讲,还是由于它创造出了一种现代读者所陌生的沉重、悲凉、苦涩的艺术氛围。
第三,利用距离感。将人们熟悉的生活场景、人生画面推到远处以鸟瞰,或摆到"别处"以重视,利用拉开距离、换变角度的方式,吸引读者情感。比如贾平凹的夏屋婆悼文,使读者如置身冥冥高天之上,用俯视蝼蚁般的超脱宏阔眼光扫描一个中国劳动妇女的一生,于是,自然有种幽远情思与透彻的悟性潜生出来。
后者的意趣传达也常见两种情况:
第一,通过心理情绪的艺术传达,与读者发生心理交流。比如王蒙的《春之声》,将岳之峰的心理流动直接向读者展示出来,引起共鸣。
第二,通过提出新的哲理观念,引起读者惊动,陷入新的思考,从而产生艺术效果。这是一种特殊的"理性氛围"。比如鲁迅的《狂人日记》,通过狂人的眼、口与心,向读者传达出一种社会氛围,进而提出新的大胆直截的指控: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上,只写着两个字:"吃人"!
4、抽象小说。
抽象小说具有将艺术形象符号化的特点。但尽管如此,它也不能没有人物、情节、环境的有机组合与配置。因此,抽象小说的结构体设计也应遵循上述三类小说所要求的规则。
而抽象小说还要多一项要求:必须将抽象的哲理与具象的呈示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