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如题,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最新跟帖
春天没有卡夫卡

春天没有卡夫卡

我国文学的西方化、民族化等问题一直是困扰20世纪我国文学创作的问题。我国文学之现代化,是走西方化路线还是走民族化路线?其发展过程是一个交替消长的曲折过程。本文试图对西方化与民族化问题进行一些讨论,并结合我国文学发展的当代状况正面提出世界化方向。

[关键词]我国文学;西方化;民族化;文学交融;世界化

[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06)11-0074-03

傅福英(1972—),女,江西赣州人,赣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江西赣州341000)

一、我国现代文学的“西方化”倾向

我国文学的现代化是从“五四”新文学革命开始的,它在语言形式上以“白话文”为特征,在内在精神上以“人的文学”为特征,二者在当时都是西化论,即主张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必须走西方化的道路。以“人的文学”为特征的西化论者认为,中国古代的东西就如同遗传基因一样是永远地在我们的血液里的,所以用不着我们刻意继承或者模仿,同时,借西方的新鲜血液使中国文学获得新的精神动力。当然,这种借鉴必须以“遗传的国民性”作为它的基础,是“遗传性”与“借鉴”这二者的融合。“五四”时期,我国文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表征,是现代横断面式短篇小说的发达,与之相关的是传统的章回小说。“五四”人把“书面化”作为现代小说的标准之一来认识,其实质是对西方“书面小说”的观察和比附,根本看不到古代白话小说特别是话本小说的口语体长处。这一时期,西化论者全面否定古代文言文学的士大夫传统,也否定古代白话文学传统特别是话本小说传统,其核心动机是在“西方化”上。而这个“西方化”在当时是以文学的“启蒙化”为特征的。“五四”西化派把文学革命横向地定位在了西方,而不是纵向地定位在我国古代某个(白话)文学传统上。他们之所以强调古代文学具有白话传统,是因为“白话文学古已有之”,从而为“五四”新文学革命提供舆论支持,没有真正把它用在创作实践中,对新文学的发展也没有起到足够的导向作用。

新中国解放后,文学上的西化浪潮渐渐湮灭。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大陆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逐步深入,文学上的西化浪潮又一次浮出地表。这次西化浪潮,首先表现在诗歌方面。朦胧诗的崛起是它的第一个标志,此后是西化的现代派小说及戏剧的流行,强调小说要揭示现代社会矛盾,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复杂的人性,尝试新的表现手法。这些和当时的阶级论、典型论、工具论文学观构成了鲜明反差,自然也受到了批判。在批判者看来,创作者一味追求所谓“新、奇、怪”,盲目模仿西方现代文学的某些技法。而文学创作者却提出,如果说西方现代派文学本身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一部分,那么其艺术表现技巧则是没有意识形态性的,是可以为无产阶级文学借鉴、学习的。真正意义上来说,西方现代资产阶级作家的体现资产阶级思想、趣味、感情的小说所使用的技巧,可以为我国当代无产阶级作家借鉴,从而体现无产阶级的思想、趣味和感情。技巧是没有阶级性的,西方现代派文学技巧完全可以为我国无产阶级文学借鉴,可以用西方现代派这个形式,表现我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内容。但是,更年轻的理论家们则不满足于这种遮遮掩掩的“西化论”。他们看来,我国文学之现代化并不能简单地从借鉴西方现代派表现技法上获得,更重要的是从思想意识上向西方现代派学习。他们认为,有西方现代派的形式,而没有西方现代派的内容,这正是我国文学之危机所在,必须下决心使我国文学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同时西方现代派化。这种激进的西化观,一经出现便遭到激烈的批判。“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浸透了危机感和焦灼感,浸透了一种与十九世纪文学的理性、正义、浪漫激情或雍容华贵迥然相异的美感特征。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从总体上看,它所包含的美感意识与本世纪世界文学有着深刻的相通之处。”认为20世纪我国文学在性质上是和西方20世纪现代派文学同构的现代主义文学,这是对20世纪我国文学思潮的重新解读,而且,这种重读思潮也出现在具体的作家作品中。

“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这是西方化理论的典型逻辑。20世纪初我国文坛之西化主张是和民主、自由、科学的启蒙理念相联系的。鲁讯先生提出的“拿来主义”,并不是一味地把别人的都取来用,而是“占有、挑选”,“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总之,是要用西方的东西来武装自己。可以说“拿来主义”是我国20世纪文学发展之西化派的一个最重要的口号。这种“拿来主义”思想已经构成了整个20世纪我国文学和思想的一个明显欠缺,它使20世纪我国文学一直处在“西化”阴影之中,没有建立超越于东、西方既有传统的真正“世界化”的文学。

“西化”思路,作为指导文学发展的一种方向而在20世纪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和文论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它在20世纪我国新文学发展史上是居主导地位的,它促成了我国文学的现代化。与此同时,它也造成了20世纪我国文学及其理论的一些欠缺,比如,缺乏自己独创的基本命题、范畴概念系统和哲学立场。西化派思路的欠缺在于否定了中国传统,却并不是意味着要创造既不同于西方又不同于东方的新的世界文学,而是向西方倾斜,走了“西化”的路子,它只能创造一种西化的“中国新文学”,而不能创造一种真正的中国的“世界化文学”。西方化论者用自己的西方式文学和西方文学对话,对话跨越了中西鸿沟,但却使我们失去了自我。他们的对话对我国文学总体构不成实际意义,而对话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增进了解、彼此促进,真正的对话也应该是对彼此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民主的、和谐的探讨。

李桂专

李桂专

很明显,网络小说和叛逆性十足的青春文学以及“下半身文学”大行其道;传统文学的读者群体日见萎缩,小孩子连看童话的都没有了;大体说来,就是低俗化。
Viola-小麻叶

Viola-小麻叶

我国文学的西方化、民族化等问题一直是困扰20世纪我国文学创作的问题。我国文学之现代化,是走西方化路线还是走民族化路线?其发展过程是一个交替消长的曲折过程。本文试图对西方化与民族化问题进行一些讨论,并结合我国文学发展的当代状况正面提出世界化方向。 一、我国现代文学的“西方化”倾向 我国文学的现代化是从“五四”新文学革命开始的,它在语言形式上以“白话文”为特征,在内在精神上以“人的文学”为特征,二者在当时都是西化论,即主张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必须走西方化的道路。以“人的文学”为特征的西化论者认为,中国古代的东西就如同遗传基因一样是永远地在我们的血液里的,所以用不着我们刻意继承或者模仿,同时,借西方的
糖吥卟

糖吥卟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