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学作品为例来说明“全知视角”的特点.

文艺理论考试题目.要求分别从长处和短处两个方面来说明.
提到的作品

[作品]包法利夫人

本书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福楼拜的代表作。这部在法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长篇小说,通过外省农村少女爱玛在修道院受到与自己出身完全不相称的贵族教育后,又受到消极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而在嫁给...

福楼拜

最新跟帖
囧人一个

囧人一个

全知视角是在小说创作常用的叙述形式,即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是无处不在、无所不知的权威,能够洞察秋毫,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把事件和人物的方方面面都展现出来,极富有立体感。

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这类叙述的传统特点是无视角限制。

叙述者大于人物,叙述者如同无所不知的上帝,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出现在各个不同的地点,可以了解过去、预知未来,还可随意进入任何一个人物的心灵深处挖掘隐私。

汪曾祺的短篇小说陈小手即采用了"全知视角"的叙事方式。小说给我们讲述的是一个过去时代乡村男性妇产科医生陈小手的故事,叙事的过程就好象有位见多识广的老乡给大家在讲叙一件见闻。

福楼拜的名著《包法利夫人》、鲁迅的示众、肥皂等也都是采用的这种"全知视角"。

这种叙述方式由于没有视角的限制而使作者获得了充分的自由,传统的叙事作品采取这种叙述方式很普遍,但正由于作者获得了充分的叙述自由。

这种叙述方式容易产生的一种倾向便是叙述者对作品中人物及其命运,对所有事件可完全控制、任意摆布,剥夺了接受者的大部分探索、解释作品的权力。

扩展资料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特点,就在于“全知”:作者不但知道故事的全部,而且知道所有人物的一切隐秘,包括其复杂微妙的心理变化。中国古代小说一般都是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到了近代以后中国作家才有意识地使用了叙事视角的技巧,在小说的艺术形式上产生了重大变革。

第三人称的最大优点是叙述者能够灵活自如地周游于被叙述对象之间,拥有更大的叙述空间,叙述也更显客观和有序。鲁迅的第三人称的小说对现实人生的批判带有更冷静的性质。选择性全知视角,就是从故事中一个人物的角度来讲述的。

由于只限于写一个人物的思想感情,所以比全知视角更接近于实际生活;同时也连贯、富于条理,因为所有事件的发生,所有的人物都是用一个价值标准去看待、衡量的。

摄像式视角:用客观的叙事视角,作者完全处于画面之外,只写出所见所闻,而不写他未见未闻的事。这使作者与他的故事之间的距离拉大,读者必须自己最大限度地来理解故事。

第三人称小说的叙述者是在小说文本之外的,他极大地靠近了小说文本,但却没有进入小说文本。他把作者和读者领到了现场,并给我们述说着事情发生的原委和情景,但他却不是这个事件的参与者。

当小说的叙述者把叙述的具体任务转交给了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就成了第一人称的小说。小说中的“我”,一面引导我们在小说的世界里漫游,一面亲身参与小说的事件,影响着事件的发展。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时,故事是由故事里的某一个人物讲述的。

第一人称叙事有很多优点,它使故事显得真实,好像某人正在给你讲故事,大大缩短了读者与故事中人物的距离。

参考资料来源

Xi_爱旅游的熊

Xi_爱旅游的熊

全知视角是在小说创作常用的叙述形式,即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是无处不在、无所不知的权威,能够洞察秋毫,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把事件和人物的方方面面都展现出来,极富有立体感.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这类叙述的传统特点是无视角限制.叙述者大于人物,叙述者如同无所不知的上帝,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出现在各个不同的地点,可以了解过去、预知未来,还可随意进入任何一个人物的心灵深处挖掘隐私,因此也可称作无焦点叙述. 汪曾祺的短篇小说陈小手即采用了"全知视角"的叙事方式.小说给我们讲述的是一个过去时代乡村男性妇产科医生陈小手的故事.叙事的过程就好象有位见多识广的老乡给大家在讲
PandaXXXX

PandaXXXX

全知视角是在小说创作常用的叙述形式,即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是无处不在、无所不知的权威,能够洞察秋毫,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把事件和人物的方方面面都展现出来,极富有立体感.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这类叙述的传统特点是无视角限制.叙述者大于人物,叙述者如同无所不知的上帝,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出现在各个不同的地点,可以了解过去、预知未来,还可随意进入任何一个人物的心灵深处挖掘隐私,因此也可称作无焦点叙述.
synla

synla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