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里面的神话故事或者神仙妖怪,有原型吗?

山海经》中的独目人,真的存在过吗?
提到的作品

[作品]山海经

《山海经》是一部想象力非凡的上古百科全书,这一部国际通行的学科划分带来麻烦的奇书,当代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使它对号入座。它不属于任何一门学科,却同时又属于所有学科。这部宏大奇瑰的神秘著作,彰显了人类对自...

倪泰一,钱发平,

最新跟帖
识途老马

识途老马

谢邀,配图竟然用的是我画的图,那看来是不回答不行了,答案是部分有实物原型,另一部分则来自于远古巫文化信仰的再加工。首先来看问题中提及的《山海经》中的一目人,《山海经》中出现“一目”特征的神祇和类人生物记录主要有以下这些,归类如下:一臂国在其北,一臂、一目、一鼻孔。有黄马虎文,一目而一手。——山海经·海外西经一目国在其东。一目中其面而居。一曰有手足。——山海经·海外北经深目国在其东,为人举一手,一目,在共工台东。——山海经·海外北经鬼国在贰负之尸北,为物人面而一目。——山海经·海内北经有人一目,当面中生。一曰是威姓,少昊之子,食黍。——山海经·大荒北经对《山海经》略有了解的读者一般都知道,《山海经》是一套成书于先秦时期,且成书时间间隔较长的后世编纂书集。其书成册时间为西汉时期,为刘向、刘歆父子所整理,但其成书时间要远远早于这一时期。就目前的研究成果而言,学术界较普遍认为五藏山经部分应成书于战国时期,而海经、大荒经部分则极有可能早于春秋战国年代,其中有大量属于巫文化时代的信息孑遗。以前面引用的记录为例,可以看出,在《山海经》中出现“一目”特征的神祇或类人生物,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集中在北部地区;二是仅出现在海经与大荒经而非五藏山经之中;三是其形容文字具有极强的画面描述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些现象又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在青铜文化时代向铁器时代转变之前,中国有很长一个时期,其最主要及先进的知识及文化,是由“巫”这一群体进行控制并传承的。可以说殷商时期的“巫王一体”,商周时期的“巫史不分家”都体现了这一阶段性时代文化与统治观念的高度统一。因此,成书在这一时期的《山海经》中的部分内容,不可避免地是有着“巫文化”中的残留成分,即祭祀、典仪、形象的正统与合乎规范性,这在当时便与统治者的权威牢牢挂钩。因此,在海经、大荒经中出现的“一目人”形象,极有可能是根据商周时期的祭祀巫图,看图作经而来,由此“一目人”形象,并不能被简单的视为“物理世界中是否存在”,因为在被巫文化统治的世界中,这一形象被赋予了神话、图腾,乃至信仰式的含义,在那一时期,它们被认为是“正当的”、“存在的”,是“合乎祭祀礼仪”的形象,而倘若要脱离巫文化的神话再造语境,通过考据等其他手段进行推理,我们很有可能会发现,最终找到的形象原型,与我们理解的描述形象,根本不是一个东西。有关于《山海经》中的生物原型描述被曲解,甚至异化成完全不一样的东西,这一问题在刘宗迪教授山海经·怪物是如何炼成的一文中,已经有过清晰的描述,文章中刘老师以五藏山经中的“鲮”为例,详细说明了在古人口中名为“鲮”或“鲮鲤”的穿山甲,是如何被异化成了像牛一样长脚,又有鸟翼的怪异生物。文章可以通过搜索找到,就不再赘言。只是需要说明一点,海经、大荒经成书早于五藏山经部分,因此要讨论海经、大荒经中记录的生物时,不同于五藏山经的实物考据,更多的是要注意其中巫文化与理性文化之间的择选区别,以及祭祀元素的再造及曲解问题。更多有关先秦史、神话、民俗学相关内容,请关注本人头条号,谢谢通读。
Jennie要努力学

Jennie要努力学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