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罚不当罪”中,“罚”与“罪”到底孰轻孰重?
成语“罚不当罪”中,“罚”与“罪”到底孰轻孰重?
提到的作品
最新跟帖

没有翅膀的鱼
在实际中,很多人把“罚不当罪”理解为罪行重处罚太轻,恰好把词义理解反了。因此有必要加以纠正。看下文: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罚不当罪的法律思考:随着反腐败进一步深入和此类案件被不断查处,该罪量刑畤轻等弊端也越来越显现出来。 《现代汉语词典》对“罚不当罪”的解释是:处罚与罪行不相称,多指处罚过重。例文作者显然对该词作出了错误的理解。这个词出自荀况的荀子•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罪与罚,从字义的理解当然是罪重 罚轻喽????

一直,一直
罚不当罪出自荀子.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意思是指处罚和罪行不相当。所以荀子的主张是一个人地位要和品德相称,官职要和才能相称,赏赐要和功劳相称。如果不是这样,弄得地位和品德不相称,官职和才能不相称,赏赐和功劳不相称,处罚和罪行不相称,那就会带来极大的不幸和严重的后果。我觉得在这个成语里面不能严格的区分“罚”与“罪”的轻重,而是两者是同样的重要的。罚和罪要恰如其分,不要有过激的行为。

王贇kevin
深谢诸文友之殷勤垂教!借东风之助,可谓因人成事;兹不揣浅陋,略陈管见如次:(1)考之出源乃《荀子》,其“当”一字,义为“相当、相称、匹配”也。则“罚”“罪”两端,因其“不当”,故轩轾明矣!所犯之“罪”一定(常数、系数),所施之“罚”而何?或轻则不可当之,或重亦不可当之也。(2)不才遍详辞书:《辞海》《辞源》释义,一曰罪过重,罚过轻;一曰罪过轻,罚过重。《现代汉语词典》以为罪重罚轻。噫,莫衷一是!(3)若于“罚”“罪”两端必见轻重,则“当”之义必于“相当”“抵消”之间摇摆。“罚”大于“罪”则罚重,强调“罪”轻,“当”义当为“相当、相称”也;“罚”小于“罪”则罚轻,强调“罪”重,“当”义则为“抵消”。辞书之释义不一,明矣!(4)荀卿之本心,重在依据“罪”之大小,而准确拿捏“罚”之轻重,务使“罪”与“罚”两者均衡、匹敌、相配”。若不均衡,则曰“罚不当罪”矣。诸辞书各执一端,故难彼此融通,此的的之憾也! 粗陈琐琐,布鼓雷门,惶惶然就教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