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韩信成语战术,是不是都是虚构的呢?秦军楚军是不是古代里最弱的军队呢?
有关韩信成语战术,是不是都是虚构的呢?秦军楚军是不是古代里最弱的军队呢?
提到的作品
最新跟帖

Mis刘
不是虚构,像十面埋伏就是韩信最经典的一种战术。要说秦军楚军最弱,要看哪个时间,一般王朝的军队都是在统一天下时最强,越到后期越弱。要说哪个军队最弱,一般人都会先想到宋军吧。

Kwok.
四面楚歌是韩信策划的,夜追大将萧何追韩信,胯下之辱,楚军战斗力最强,曾以三万骑兵杀散刘邦四十万大军。

唐小可
谢邀!历史上关于韩信战术的成语比较多,每个成语都是对韩信军事生涯的真实记载,这些成语、典故都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述了韩信灭雍王章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平定魏国(临晋设疑,木罂渡军),攻打赵国(背水一战,拔旗易帜),战胜龙且(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击败项羽(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战必胜,攻必克,用兵如神,为西汉王韩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是真实历史的写照。秦军号称虎狼之师,楚军战力有目共睹,前者灭六国,统中国,后者巨鹿之战以釜底抽薪,击败秦军主力,彭城之战,三万楚军打败刘邦五十万联军,都无不显示了秦军和楚军的战斗力。应该说,秦军和楚军都是古代非常强悍的军队,其作战能力不在其他古代军队之下。秦军被楚军打败,楚军被汉军打败,关键是秦军遇到了项羽,楚军遇到了韩信。项羽号称千古战将,力拔山,气盖世,勇不可挡,以一己之力,打赢不可能打赢之仗,巨鹿之战,用数万楚军打败章邯、王离率领的四十万秦军,彭城之战,靠三万楚军击溃刘邦领导的五十万联军,开创了中外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可见项羽和楚军作战能力有多强。但"战神"项羽再厉害,在"兵仙"韩信面前也只能兵败垓下。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韩信用历史上最经典的心理战战法,彻底击垮了楚军的心理防线,使项羽十万大军心理崩溃,无心恋战,再没有重现过去以少胜多之辉煌,完全被韩信的汉军所打败。一支军队有没有战斗力,不在兵,主要在将,自古强将手下无弱兵。不能因为楚军打败了秦军,汉军打败了楚军,就证明秦军和楚军战斗力在古代比较弱,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花生胖胖
谢邀,这个问题要分两个部分来解答。一个是韩信的典故,另一个是秦楚的战斗力。一、韩信的典故真实性韩信的典故大多来自于史记 淮阴侯列传,确实是言之凿凿,备受认可,可以说是《史记》人物列传中最精彩的一篇,能做到大篇幅地描写十分不易。太史公不仅掌握国家机密的档案资料,还亲自实地考察当年的古战场遗址,同时对深入普通大众中去收集资料,进行反复验证才下笔如有神。但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毕竟是独立完成的,又不能违背统治者的意识形态,只能尽量保留底线,不违背客观事实。近年来,随着考古、研究历史的工作不断推进。《史记》里内容出现了不少差错,而且如今的《史记》也不完全是太史公所写的那版。不过韩信这些故事都家喻户晓,成为楚汉时期故事最多的人物。胯下之辱、暗渡陈仓、背水一战、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萧何月下追韩信等等都是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故事。暗渡陈仓之计,韩信用过两次。第一次是真的暗度陈仓,不过有着诸多争议,这场还定三秦的指挥官是谁?目前还值得商榷。不过,第二次暗渡陈仓的指挥官确实是韩信,这一战主要灭魏国,生擒魏王豹。至于韩信要谋反的那一段,还是令人怀疑的。二、秦军的战斗力(秦朝)秦军的战斗力是有目共睹的,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军队之一。秦国军队作战勇猛,纪律严明,具有顽强的战斗意志和优质的军事素养。尤其秦国实行奖战政策,凭借敌人的首级即可封爵,极大地推动了秦国军人的积极性。秦国锐士大多来自关中地区,老秦人的身体素质没的话说,是重要的优质兵员输送地。刘邦后期的士兵大多也来自关中地区,都是萧何在大后方动员而来。只不过在刘邦的手下打了一手烂牌。这支铁军从商鞅变法后开始脱胎换骨,当然也要看指挥官的能力。水平高的指挥官能发挥出军队的最高战斗力,水平差的指挥官则会葬送整支军队的编制。秦王扫六合,南征百越,北伐匈奴,建有万世之功,可以说这支秦军打遍天下无敌手。即便到了秦朝,在章邯的率领下,连蹶陈王陈胜、假王吴广、齐王田市、魏王咎、楚大将项梁、赵大将陈余,可谓是风光一时,天下胆寒。项羽为什么能在巨鹿之战取胜?因为他抛出性命就是干,他不是直面秦军,而是偷袭秦军的粮道,将王离部围困了九个月,这不是单兵作战,后期那些作壁上观的诸侯也加入了进来。秦军在缺食的情况下被破,但只是灭掉了王离部,章邯手下还有25万秦军主力。章邯在多方压力下选择了投降,项羽至此获得了全胜。巨鹿之战,并不能说明秦军战斗力不行,也不要把楚军神话了,主要原因还是形势所迫和战略对决。三、楚军的战斗力(西楚)而楚军的战斗力如何?项羽的西楚国和春秋战国的楚国有很大不同。项羽的西楚国占据天下的四分之一,彭梁九郡主要是昔日楚国、魏国的地盘。项羽分封诸侯时属于他的核心力量只有5万人。建国后,项羽的武装不断扩充,吸收了大量的优质兵源,以楚地、吴地、魏地为主。彭城之战,刘邦集合56万诸侯联军准备围歼项羽,项羽当时正跟齐国打仗,率领3万轻骑称刘邦不备,杀至彭城,刘邦56万军队大溃逃,先后被斩杀30余万人,刘邦只带了十几个骑兵逃出生天。彭城之战,让诸侯们再次看到了楚军的可怕。历史上能与之相比的,也只有东晋淝水之战的北府军、陈庆之的白袍军、李世民的玄甲军。提问题的人可能看到项羽在垓下之战被压着打。首先,垓下之战,双方对决的是韩信与项羽。其次,楚军只有10万人,而且是人困马乏。汉军有50万人,生龙活虎,对楚形成十面埋伏。楚军首战失利,折损过半,让楚军士气降到了冰点。同时,韩信又用四面楚歌的心理战,让项羽产生了弃军而逃的想法。其实,刘邦的汉军与项羽的楚军正面交锋也没几次,基本上以刘邦失败告终。前期刘邦打得都是诸侯王的部队,根本不成威胁。等到第一次和楚军正面交锋,让刘邦一度产生了放弃关东的想法。成皋、荥阳一连再败,直到垓下、潍水两场都是韩信指挥,才击败了项羽。项羽从吴中起义,吴地民风彪悍,勇猛好斗,在春秋时吴越国一度北上争霸。而项羽嫡系部队江东8000子弟也是来源于吴地。垓下之战,项羽带着800轻骑突围十面埋伏,汉军骑兵将领灌婴率领5000精兵追击。项羽率领28名骑兵,以折损2人的代价杀汉军2名将领,数百名精兵。在乌江边上依旧战至最后一人,杀得汉军胆寒,体现吴地男儿的本色。项羽的一生征战70余战,只在垓下败北,乌江依旧虽败犹荣。

涂维
这里看了很多别人的回答,我只想说我的看法,就秦军最后的巨鹿之战,这个战败主要责任是主将,指挥者错误,二十多万的军事力量,这么多人,会被少数打成这样,最后还是20万人投降,古代打战重中之重是后勤粮草,如果这不能保障还打什么,秦军本来的战力相信没有几个人怀疑,所以20万人集体投降完全是主帅的责任,首先是,军心士气低落,主帅都怀疑自己,不知为谁而战,出路在何方,如果换着是一个有野心的主帅,这是一支怎样的军队,可想而知,最不济也可以称霸一方,能力强可慢慢图天下

Оo白天蓝Оo
谢谢邀请!有关韩信的成语肯定不是假的,韩信是真实的存在,正史都有记载的,像十面埋伏,多多益善等等都是由韩信这里出来的!我们再说秦汉俩军,秦军是那个时代最强的军队,他们的所向霹雳,纪律严明,就是放到现在也是一直强大的军队!之所以被起义军打败是因为那不是秦军主力,又加上秦二世残暴的统治,不得人心!秦军的主力大部分在塞在抵御匈奴和在岭南镇守,来不及回来!大部分都是临时解放的劳工囚徒所组成的杂牌军!汉军也不能说不强吧,毕竟打的天下还是有一定的水平的,不过说到汉军最强个人觉得还是汉武帝时期的汉军,卫青和霍去病所带领的汉军是很强的,抵御外敌,打出了我们汉人泱泱大国的风采!以上只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谁的浮华掩了谁的落寞
这个看怎么理解,高低强弱在时势中转变的相当之快.这几方都有强势之时,

xinxin17882
背水一战也是韩信所实施的,当年韩信为攻破赵军,下令渡河后摆下阵势准备与赵军决战,士卒一看无路可退,纷纷以一当十,最终取得了胜利。

荣荣
谢邀!秦军楚军是不是古代里最弱的军队,这个问题,请其他高人回答。我谈谈韩信的战力。韩信玩儿的都是心理战前205年,三月,西魏王魏豹投降刘邦,刘邦带着魏国部队一道东征。过了不久,魏豹向刘邦请假,说老娘患病,他想回去照顾几天。刘邦同意。不料魏豹刚到他的首府平阳(山西省临汾市),立即封锁黄河渡口,投降项羽。八月,刘邦派他的职业外交家郦食其(读如丽义基)去劝说魏豹,请他返回荥阳。魏豹不听,说,汉王傲慢无礼,以羞辱别人为乐,责骂诸侯、群臣,就跟老子骂儿子似的,老子这辈子绝不再受他的鸟气了!刘邦于是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灌婴、曹参为助手,攻打魏国。衣赐履说:看到这里,感觉挺好玩儿的,刘邦见到儒生,扯下人家的帽子当尿盆儿用,对待魏豹这样“王级”的人物,居然也是呼来喝去,显然,魏豹实力不济,脸皮又不够厚实,基本上在这个舞台上已经被淘汰了。刘邦问郦食其,说,魏国的大将是谁?郦食其说,柏直。刘邦说,乳臭未干,怎么能抵挡得了韩信!又问,骑兵司令是谁?郦食其说,冯敬。刘邦说,他是秦将冯无择的儿子,虽然有两下子,不过干不过灌婴。又问,步兵司令是谁?郦食其说,项它。刘邦说,他不是曹参的对手,果真如此,我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啦。韩信也问郦食其,魏国会不会用周叔当大将?郦食其说,魏国确实用的是柏直。韩信说,哈,一个不成才的娃儿罢了。汉军自首都栎阳东征,魏豹重兵把守蒲坂(山西省永济县),监视临晋(陕西省大荔县东)汉军。韩信在黄河西岸集结部队跟船只,宣称要强渡黄河。等到魏军集中兵力准备迎战时,韩信派遣另一支劲旅悄悄从北部的夏阳(陕西省韩城市),乘坐大木瓮渡河,奇袭魏国后方基地安邑(山西省夏县)。魏豹大惊失色,连忙领兵回撤迎战韩信。九月,韩信发动猛攻,生擒魏豹,押送荥阳,魏地全部平定,汉政府设置河东郡(山西省夏县)、上党郡(山西省长子县)、太原郡(山西省太原市)。衣赐履说:这一仗,是史料上明确记载的韩信指挥的第一仗,刘邦能够放韩信单飞,而且由灌婴、曹参这样一等一的高手辅佐,说明此前韩信在军中已经显示出独当一面的本事。大家注意,韩信打仗,从不硬拼,全部智取;韩信打仗,特别重视情报工作,在这一点上,赵括是不如他的,长平一战,连对手是白起都没弄清楚,焉能不败;韩信打仗,对不同的对手有不同的招,对自己带领的是一帮什么货色也相当了解,从某种角度看,他不仅是不世出的大将,同时也是优秀的心理分析专家。另,灌婴、曹参都是最早跟随刘邦起事的人物,且曹还是沛县嫡系,他俩当韩信的副手,当然主要是战略上的考量,但我们不能排除这也是刘邦对韩信加以制衡,随时防范韩信造反。这种事儿,说不清。比如这个魏豹,降过来降过去的,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就从朋友变成了敌人。又另,韩信口中的周叔不知道是什么人,连韩信都高度重视,那一定是响当当的人物,魏豹不能用此人,说明魏豹不过了了。汉军在彭城兵败西撤时,陈馀也已察觉到张耳并没有死,便立即背叛了汉王(详见拙文刘邦一手好牌打得稀烂)。韩信平定了魏地,派人向刘邦请求增兵三万,打算北进燕(燕王臧荼)、赵(赵王赵歇),东击齐国(齐王田广),然后向南断绝楚军粮道。刘邦准许,派张耳率军增援,先向北攻打赵国、代国。闰九月,韩信在阏与(山西省和顺县)击垮代军。韩信连破魏、代两国,刘邦派人征调韩信的精锐部队,到荥阳抵御楚军。前204年,十月(岁首),韩信、张耳率军攻打赵国。赵王赵歇和代王陈馀闻讯,即在井陉口(河北省井陉县西。陉,山脉突然中断,两岭紧夹,易守难攻,是军事天险。太行山脉共有八陉,井陉为第五陉,山凹如井)集结部队,号称二十万大军。广武君李左车(也是战神级别的大将,故赵国大将李牧之孙,家传的打仗基因不得了)劝陈馀说,韩信、张耳乘胜势离开本国远征,锋芒锐不可当。我听说“从千里之外供给军粮,士兵当会面有饥色;临时拾柴割草来做饭,军队当会常常食不果腹”,而今井陉这条路,车辆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成列,行军队伍前后拉开几百里,依此形势,随军的粮草必定远远落在大部队的后面。请您拨给我三万人马,抄小路去截断对方的辎重粮草,而您则深挖壕沟、高筑营垒,坚守不出。如此,他们前不能进、后无退路,用不了十天,我就能献上韩信、张耳的人头。陈馀一向称自己的部队是“仁义之师”,不屑使用诈谋奇计,故说,韩信兵少,且疲惫不堪,对这样的军队还避而不击,其他诸侯该怎么看我?以后怎么抬得起头来?韩信派人暗中打探消息,得知陈馀不采纳李左车的计策,高兴得直跳脚,挥军直入井陉险道,在距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衣赐履说:情报工作太重要了。不过,还是有些疑惑,赵军如此机密的军事情报,怎么这么容易就知道了?并且,即使得到这情报,又怎么判断真假呢?只能推测,韩信对陈馀相当了解,才能作出相应的判断。夜半,韩信传令部队出发,挑选两千名轻骑兵,每人手拿一面红旗,从小道上山隐蔽起来,观察赵军的动向;并告诫他们说,交战时赵军看到我军退逃,必会倾巢出动来追赶我们,你们即趁机迅速冲入赵军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遍插汉军的红旗。然后下令就地用早餐,说,今天打败赵军后,全军会餐!众将哪里肯信,心中暗笑,口中奉承,都说,好!韩信说,赵军抢占险要,如果没有看到我们统帅的旗鼓,绝不会攻击我们的先锋部队,恐怕把我吓跑(古时行军,先锋有先锋的旗鼓,大将有大将的旗鼓)。于是,先派出一万人,渡河(桃河)之后,就在水滨列阵。赵军在营垒上望见,哄堂大笑(《兵法》上说,背水之地是一种“绝地”,军队一旦背靠河川,就成为“废军”,绝地废军,非死不可。盖前有强敌,后无退路。陈馀素知兵法,看到敌人犯下如此重大错误,岂能不笑)。天色微明,韩信打出了大将的旗鼓,鼓乐喧天地开出井陉口。赵军打开营门迎击,激战良久,韩信、张耳假装不能支持,向水滨狼狈逃窜。桃水营垒放他们进去,然后再度出击与赵军厮杀。赵军果然倾巢出动,争抢汉军抛下的旗鼓,追逐韩信和张耳。汉军背后就是河水,无法再退,只有死战,赵军一时无法攻克。韩信派出的二千名骑兵见赵军全体出动去追逐争夺战利品时,立刻奔驰进入赵军营地,拔掉所有赵军旗帜,插上两千面汉军红旗。赵军无法抓获韩信、张耳,便想退回营地,却见自己的营垒中遍是汉军的红旗,惊慌失措,以为汉军擒获了赵王赵歇和一众将领,于是大乱,瞬间崩溃。汉军随即前后夹击,大败赵军,活捉赵歇,格杀陈馀。将领们献上敌人的首级和俘虏,向韩信祝贺,有人问道,兵法上说“布军列阵要右边和背面靠山,前面和左边临水”,而将军你却让我们背水布阵,还说什么“打败赵军后全军会餐”,说实在的,我们都不信能取胜,这是什么战术呀?韩信说,这战术也是兵法上有的,只不过你们没有留意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况且我军根本就没好好训练过(刘邦带走了精锐,留给韩信一堆老弱残兵),其实就是一帮老百姓去打仗,把他们置于死地,他们为活命必然拼死作战;只要给他们一线活路,那就麻烦了,肯定是抱头鼠窜,哪能指望他们去冲锋陷阵啊!众将听罢,心悦诚服,都说,将军谋略天下无双,我们以后就跟着你混了!衣赐履说:所谓水无常形,韩信用兵,如水。灭魏、灭代、灭赵方法都不一样,之后伏燕灭齐,吃掉项羽,均以奇制胜。然而,不管仗怎么打,韩信始终坚持的是大打心理战,对付赵军,夺其大营;对付项羽,四面楚歌;特别是带着一支老弱病残的部队,以“背水一战”激发斗志,一举灭掉二十万赵军,我们只能说,韩信对人性、对人的心理摸得太透了。不过呢,韩信更擅长的是对集体心理的把握,正所谓“韩信带兵,多多益善”,而对个体心理的揣摩和掌控,显然与“最多只能带十万兵”的刘邦不在一个层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