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成语翻译回白话之后更有意境了?

是自己的修养倒退了吗?
比如海枯石烂听到就觉得在很平淡的在形容爱情,但是说爱你爱到,就算海水都已枯竭,石头都已腐烂,也依然不变之类的更能打动到我。
最新跟帖
嘻嘻哈哈走天下

嘻嘻哈哈走天下

文言文在清朝以前只有文化知识分子才懂,经历过鲁迅先生的白话文运动,白话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我们和其他人不存在交流的障碍,但就文化营养程度,还是文言文更胜一筹。文言文素有一字春秋之说,一字表褒贬。其练字,让人兴奋 也许文化水平没有到达一定层面,是不能够理解作者的内心和态度。当我们理解文言文,读懂它的时候,我们就能体会到它的美
自由风

自由风

同感 诗词成语翻译后的确失了那种韵味
小妖0725

小妖0725

古语有一种不一样的韵味,学习文言文可以大大提高情操,白话文只是为了方便我们日常生活将复杂的繁文简化语言语句也简化了。
唐建明

唐建明

与语境和人文密切相关,就像原声电影,意会大于言传!
tgr

tgr

细节更能给人深刻影响。信息越具体,越肤浅,越符合人的大脑惰性需求。成语是信息高度整合、压缩后的语言形式。需要动用大脑的知识储备,对照能力和联想能力等。包含了多数大脑不喜欢的加工过程和展开过程。
nan_nan_shu

nan_nan_shu

是因为我们自身知识的有限,限制了我们对那个成语的理解。如果连词都没弄明白,又怎能产生意境?别人用白话让你把那个成语弄明白了,你就可以对它展开联想,自然意境就产生了。
贵州紫云格凸河风景区

贵州紫云格凸河风景区

谢谢邀请我也有这样的感觉,成语形成于古代汉语的语言环境,现代汉语的白话文是仿照西方语言格式发明创造出了一套“主谓宾定状补”的文字表达体系 和古代汉语的差异不言而喻我个人觉得是白话和成语虽然有差异,但是并不矛盾,该用白话的时候就用白话,该用成语的时候合理运用成语,至于意境那就看个人水平和需求了。其实很多时候对成语的使用是不需要进一步解释的,也无所谓什么追求意境,比如祝福爷爷奶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已经表达到位了。没人去寻思福如东海到底是啥意思代表的啥意境
奚.向日葵

奚.向日葵

不是修养倒退,而是思想无法比肩。成语是先人智慧的高度凝练,信息量很大,用有限的语言解释清楚智慧不容易。
agneschan

agneschan

成语翻译成白话文之后,不是什么自己的修养退步了,是因为1.翻译就是解释,成语翻译成白话文之后就是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解释了成语的意思,它自然不再是成语原来那种词语高度浓缩的意境了。2.因人而异,各水平的人有不同程度的理解能力。3.不同的意境所理解的意思也是不同的。
春绯

春绯

是你的水平不够,而不是什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果不可言传,那大家都不必开口了,都像原来禅宗那样不立文字算了。有些人说有些东西不能翻译解释,比如诗词,一解释就失去原有的味道了。这是因为你在想象在理解的时候觉得有很多可能,但一开口又说不清楚,所以归根到底还是你没有理解透,非得道之深者不能浅言也,没有“深入”,怎么“浅出”?
我的菜

我的菜

也不会 因人而异
小白家的刘小白

小白家的刘小白

那是因为和一个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去沟通得到的效果自然不高。就好比如和文人墨客在一起讨论诗词歌赋,文章语言,那么精辟的成语或者词语会更吸引人。但是和普通人,也就是文化素养不是很高的人就只能用通俗的白话文去解释的效果会更好。同样的道理。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让他们说爱到海水枯竭了,石头烂掉了,爱的很深很深,我估计祝英台肯定说他登徒浪子。但是如果说对她的感情哪怕海枯石烂也不可改变。人家更能够容易接受。通俗的就是说跟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设想一下,一对有缘人,一个是清华北大的文化,一个没怎么读书的少女,他们的沟通。另外一对都是学霸级别的有缘人;还有一对两个都没有文化的有缘人,同样话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同样的话,出现在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场景,和不同的事情面前,效果是不一样的。
蚂蚁窝

蚂蚁窝

浓缩的就是精华。古代文人墨客可以将想表达的一大段意思,融合成几个字,可见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至于翻译成白话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同。个人慢慢体会,也能理解古人的生活文化!
路太长

路太长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