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史书典籍对元代的记录很少?

为什么有人说史书典籍对元代的记录很少?
最新跟帖
猫熊地理

猫熊地理

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少数民族统一封建王朝是清朝),经过连年征战,向西甚至曾攻打到欧洲多瑙河流域,因此元史称其“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然而,其建国到灭亡,仅有98年而已。元朝固然疆域广大、军力强大,不过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繁荣程度远不及唐宋时期,可堪载入史册典籍的内容多多少少也会受到影响。综合分析起来,元朝历史在史书记载甚少的原因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元帝国图)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中国封建社会修正历都是后朝统治者修前朝的历史,比如唐朝修隋史,宋朝修唐史等,而修史的资料、素材主要依靠前朝留下的各种官方文字记录,比如记录皇帝言行的起居注、帝王实录等各种档案资料。而在元朝时期,元朝上层统治者统治者主要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地位低下,很难进入中央核心政权。当时的蒙古贵族统治者、西域游牧民族,基本上对汉文化那一套不上道,骑马打仗、弯弓射大雕不在话下;手握三寸狼毫蘸水墨丹青却学不来。一方面元朝上层统治者没有像历史上的汉统治者族那样有较为详细、严格的记录历史、事件的习惯和规矩;另一方面,明清统治者对元朝历史“选择性”忽略,也可能导致了关于元代历史典籍和史料的匮乏。其次,元朝的官方语言是蒙古语,在成吉思汗时期才开始形成文字。元朝官方文字初期是蒙古畏兀字,后来是八思巴蒙古字。当时官方流传的文字资料、保存的国家档案,几乎都是蒙古文字记录的。但八思巴字因本身的不易识读等缺点,直到元朝消亡,一直用于官方和宗教上层之中,没能在民间遍及;而畏兀儿蒙古文尽管已不是官方文字,在民间却有一定的流传广度。语言、文字上的障碍,对于明清后来统治者而言,整理史料的难度却是巨大的。这也是导致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元朝历史典籍稀少的原因之一。提起语言的差异,顺便提提元朝民族融合的问题。元朝将统治下的子民分为四等,等级森严,内耗不断,根本就不可能进行大一统王朝下的民族融合。历史上看,民族大融合才是文化、艺术、科技等大发展、大繁荣的绝佳催化剂。如果元朝统治者足够“英明”地像两百多年后的大清王朝,入主中原并掌握国家政权后,努力融入汉民族文化,推动广大统治区域内的民族融合,成就“满汉全席”这样的文化奇观,恐怕不会制定出加速自身灭亡步伐的律令来。再次,元朝时期,汉人也得不到统治阶级的重用;原南宋统治范围下的南人在蒙古族统治者眼里如同奴隶,没有任何政治地位。元朝科举考试也曾一度中断,就算恢复科举后,仍存在很多不公平之处。其中,不仅有地域歧视,还有民族歧视:政策的天平也向蒙古人、色目人倾斜,目的就是要拉开民族差距,排斥汉人和南人,抬高统治阶层固有的地位。这更是直接阻断了很多汉族知识分子的从政之路。所以,那时候对朝廷上所发生的重要事情,汉族人知之甚少,也无法大量获取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典籍记录也就少了。在这种背景下,文化的巨大差异、语言沟通交流的障碍、不同阶级的尖锐对立,也导致了在国家长年处于涣散状况和混战的背景下,难有较全面完善的史料流传下来,以供后人作为素材来编修元史。(“满汉全席”是民族融合的产物) 最后,当时元朝统治者对所征服区域的人民进行残酷杀戮甚至屠城,对资源进行简单占领和疯狂掠夺,直接导致社会混乱、不同阶层的严重对立与仇视,底层百姓极度贫穷、缺乏安全感和稳定的生活。人们的物质生活尚且难以保障,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更是无从谈起。文化的落后、停滞让精神产品的生产变得沉寂,难以出现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举足轻重的鸿篇巨著。除了以上内容,我赞成这样一种观点:文学是历史的一面镜子。历史是文学的一个侧面,文学记录历史,即所谓“文史不分家”。众所周知,总结或归纳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在文学领域的成就,总会提及“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此中,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开始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元灭南宋后入主中原,才开始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等地开枝散叶并逐渐流传开来。(元曲)然而,熟读元曲的人恐怕都只知道,元曲不乏“元曲四大家”等优秀文人,但很多创作者甚至不敢为自己的作品署名,一些人甚至直接署名“无名氏”,以躲避可能的“不当言论”而带来的杀身之祸——因为,元朝文人,特别是汉民族的有识之士,创作的大量“元曲”都是点评元朝时事,针砭时弊,冒着砍头的危险用文学形式抨击朝廷的暴虐、黑暗与腐败。在这样一个颠沛流离、身世飘零的社会中,文人安身立命的环境如此恶劣,文史典籍的整理校订也就缺乏内外部诸多条件。可惜元曲这一创新的、颇具代表性的文学体裁生不逢时,其轻松、诙谐、活泼的曲调仍然难以纾解元朝文人的苦难、深重的生活现实。随着短命王朝的覆灭,元曲也在历史前进的滚滚车轮中渐行渐远,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元代文学成就远赶不上唐宋文化的巅峰,也比不上明清的古典文化复兴、新兴文学形式崛起的时代。补充说明:想了解元朝的历史,不妨从“元曲”中了解元朝统治快速崩塌的历史背景、深层次原因。“元曲”就是一部鲜活的“元史”,读来收获良多,特抄录一曲供大家参考:醉太平·堂堂大元(元)无名氏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哀哉可怜。
何-佳-慧

何-佳-慧

元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另类朝代。此时的国家,不像鲜卑、沙陀、契丹、女真等都是很快融入华夏主流文化了。而元朝自始自终,以及之后退出中原,都有异于中原的一套体系。书写这方面的历史,比较难。起码一长串的铁木尔等名字,让后世学者头晕。这个朝代的皇帝的汉文化水平不是太高,除了个别的元文宗等。有些皇帝是难以用汉语言交流的,上朝用的还是蒙古语。其上都、大都的设置,说明出发点是基于草原本部的。四等人的种族制度,也是证明了统治的核心在于蒙古人和钦察人。可能从整个蒙古帝国的角度考量元朝与四大汗国,更容易说清楚元朝的历史。比如明宗和世剌受迫害时从云南跑到了察合台汗国。等泰定帝死了回到漠北,文宗再让位給兄长和世剌。说明蒙古帝国一段时期内诸汗国关系很密切,有斗争有合作。朱元璋灭了大元的消息传到中亚。帖木儿自诩为成吉思汗事业的继承人,已经获得中亚、西域的一统,得到消息后曾经想东进。只是突然暴死,帝国瓦解了。元朝只不过是忽必烈所建的一个汗国,是托雷一系的。因为囊括了蒙古本部,所以相对来说是蒙古帝国中最重要的。只有忽必烈前的几位称得上蒙古帝国的共主,忽必烈可不是忽里台大会选出的。黄金家族是仅限于托雷——忽必烈这一直系。元朝对中原文化的影响更甚于中原对草原的影响。唐宋以来,中国是宽松式的儒学治理,渐渐趋向于开明。而元代把这一进程打破了,有奴隶制的倒退痕迹。宋朝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而元朝大臣们不过是奴才罢了。底下的老百姓的地位更为低下,连菜刀都要几户用一把。低效的方式继而影响了明朝。中国的历史书难以直描元朝,而其它国家也不会多写。谈到这个朝代,仿佛除了军事,就是暴政,还有荒唐而已。所以历史典籍记载的才那忙少!
uomouomo

uomouomo

古代写史书,都是很认真的,写进史书里的每一件事,都要有相应的资料佐证。但是元代蒙古人虽然缔造了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帝国,但他们的文化水平可能连现在的初中生都不如,根本不会拿个小本本把朝廷里发生的事记录下来。所以历代写元代历史的时候,实在是无处下手啊!那么多年了!老子又没亲身经历,鬼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不是不想写,是无处下手啊!
朵朵妞妞花花

朵朵妞妞花花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