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中有哪些艺术特色

如题,古诗文中有哪些艺术特色
提到的作品

[作品]诗经

(风雅颂三卷册,全彩插图)

骆玉明 解注

最新跟帖
竹君

竹君

诗可分学院派和大众派,学院派图文气,文气越高证明自己的水平越高,大众派图的是合心联成一气,大众派语言通俗,大众派的诗歌语言好与人心心相通,他们的诗越与人心心相通越高明。

平常的语言最实用,平常的语言最容易进入他人的心,人人心中有诗,浅显的可以是诗,语言整齐是诗的特点之一,整齐的语言有整齐的节奏,语言有节奏是诗的特点,语言整齐是诗。

高大富强(哲理诗)

文/孙达钧

高从低起,

大由小来。

富从贫生,

弱能变强。

放牛的马

放牛的马

诗词具备四大艺术特色。

1、赋予文字生命的艺术。

“推敲”一词的产生是最好注解,好作品每个字都有自己的生命。试想“红杏枝头春意闹”,若把“闹”另换一字,则春意全无。如果“诗眼”没有生机,一首诗也就变得平淡无奇。同时,诗词的每个字、每个词的组织运用都是艺术的加工与提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些被后人津津乐道的精彩妙句,表面看似非常简单又通俗的字词组合,其实是诗人赋予文字以新的生命力,诗句才会不朽。尽管伴随时代在不断发展,也许会淘汰一些题材或意象,但诗词终究要保留文字的使用技巧、使用艺术。

2、创造美好意境的艺术。

诗词需要意境,同样一首诗词,不同读者的感受也不尽相同。在不同的环境、心理、情绪、感触之中,意境都会发挥独特的作用,令人触景生情。如“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都是写雨,一个是看,一个是听,看到的是工笔之意,听到的是写意之意,各有千秋,意境俱佳。而意境艺术中大写意式的表达最浪漫、思维最活跃的莫过李白。从“黄河之水天上来”感叹到“朝如青丝暮成雪”,没有这样的意境所感,没有这样的意境所表,诗仙何来?可以说,意境的艺术一方面是要靠感知,另一方面则是天赋。写诗没有意境之感、意境之思、意境之才,将永远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诗人!

3、体现音乐美感的艺术。

诗词不同于小说、杂文等文学形式的鲜明特色,是偏重并借助于音乐艺术进行表达。如果失去了咏唱吟诵之美,诗词就不能称为是诗词。例如宋词就是当时的流行歌曲,平仄主要是为了与曲谱的协调配合,为了更好的表现音乐的节奏美感。文字的个体都有着不同的音、意、声调,当这些元素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和组织后,音乐美便已经融于其中。抑、扬、顿、挫的运用并不是因为平仄的某种理论,还要有发音的朗诵艺术。一首诗有起伏的变化,声情才会很好地表达出来。诗词终究是心境流露,一种美的抒发,而不是乘法口诀。

4、融入作者思想的艺术。

思想艺术永远是创新者的缩影,而不属于永远停留、沉浸在临摹的人。诗也要不断地求新、求变、求突破,这既有内容方面的,也有形式方面的。同时,作品的本身也有思想艺术,这取决于人的自身成长、环境、经历、感知、品质等等因素。由于个人性格、观念、感知、情操的不同,思想艺术也是各有所向。而人们也正是因为各自人生的不同、不同的状态下与一些诗歌发生了共鸣,所以,诗词始终受到人们的钟爱。李白郁闷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杜甫郁闷:“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岳飞郁闷:“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所以说,作品的思想艺术表现出来的是作者的思想艺术,作者的思想付诸于作品。

长扬风雨声

长扬风雨声

艺术特色,也称“表现手法”。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在文学创作中,有叙述、描写、虚构、烘托、渲染、夸张、讽刺、抒情、议论、对比等手法。

诗词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文学艺术,它是我国民族思想和民族情感最生动的表现载体之一,是我国民族文化艺苑中的一朵奇葩.《诗经》就是最早以诗的艺术形式而独树一帜的代表作.从西汉(公元前206年)至东汉(公元25-220年)逐步发展为楚辞、乐府、古绝和古风等艺术形式.又从唐代(公元618-907年)开始兴起和发展为格律诗.它以诗歌语言的音乐美、形式的对称美、内容的意境美,确定了在整部文学史中的地位.几千年来,直至今天仍在不断地孕育、变化和发展着,可谓久盛不衰、光彩夺目.

诗词需要运用巧妙的艺术手法来创作,以达到完美的艺术表现.纵观我国的古体诗和近体诗,它们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大致包括:叙事写景的描写手法、比喻比拟的修辞方法和烘托气氛的渲染手法.简单地说也就是赋、比、兴三种艺术手法.

赋,就是直叙或白描的手法.即朴素地描写创作的现实,借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诗词创作中最常用的抒情方法.比,就是比喻或比拟的手法.它是诗词创作中运用最广泛的形象思维的一种艺术手法.兴,就是通过客观景物的触发,引起联想或想象.想象的起点或契机就是兴.赋、比、兴三者之间不是对立的,也不是孤立的,在艺术创作实践过程中是互相渗透和互为兼用的.

一、典型化过程是抓住事物本质的捷径.

赋法是以直叙和白描为主要手段.要使白描和直叙能富有更强的感染力,那么必须选择最能反映现实、最有价值意义、最典型的事物加以描写,才能撑起情感的大厦,才能创造出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词可以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但不可能把社会上所见所闻的一切都塞到诗词中.要有取有舍、或添或减,或藏或露.从文艺理论的角度说,就是典型化的过程.

在“典型化”的过程中,诗人们常用“以少总多”和“以小见大”之手法.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中说:“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盖任何景物,横侧看皆五光十色.任何情况,反复说皆千头万绪,非笔墨所能祥尽.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中仅仅抓住“小荷”和“蜻蜓”的动态描写,就突出了春初时节的一派生机.而“以小见大”则是以局部见全体,一斑观全豹,以有限见无限.通过典型的小景物和生活细节来表现重大的社会内容和象征重大的思想内容,也就达到“以小见大”之效果.如聂绀弩的七律锄草一诗中的“未见新苗高一尺,来锄杂草已三遭.” 作者抓住锄草的小事来描写,其实是反映了当时“破旧立新”的重大社会问题.从诗词创作的角度看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如果说以少总多是典型化的重要手段,那么以小见大则是形象化的重要方式.

二、夸张描写切否失真和太近乎事实.

文心雕龙��奈饰说:“自天地以降,豫人声貌,文辞所被,夸饰恒存.”夸张作为一种积极的修辞方法,是自古以来一直在运用的.

所谓夸张,就是为了表意的需要,有意识地将客观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从而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有利突出事物特征.如聂绀弩的七律挑水中的“一担乾坤肩上下,双悬日月臂东西.”用夸张的手法,臆造出深刻的印象,使读者产生感情共鸣.但是夸张必须有一定的现实为依据,即要抓住当时当地的情况反映其真实的事物,但又不能太近于事实,否则,容易引起读者误解.这应该象文学创作中讲的,来自现实又高于现实.所以夸张不同于虚夸,夸张的目的在于使人感受主观的感情态度,使思想感情表现得更为深刻.范温诗眼说:“形似之意,益出于诗人之赋.”比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这都是对事物的数量和动态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就更能表现出大自然这一壮观美丽的景象.

三、以赋作比中动静结合手法的运用.

在运用赋法的过程中,如何使诗人笔下的静物,描写得活泼跳脱,富有生机,主要是客体与主体的互动感.具休说也就是化静为动和以动写静的修辞方法.具体运用中可采用拟人和拟物等手法.如宋林逋山园小梅中“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的诗句就很巧妙地以拟人手法,把霜风中的禽鸟“偷眼”和“断魂”的粉蝶刻划得十分生动.李白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山亭.”则是以静物拟人化而表现为动,使不动为能动,使动者如有情.又比如宋朝林逋山园小梅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又如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诗句则将用动态中的“蝉噪”、“鸟鸣”来衬托出“林逾静”和“山更幽”.从而创造出一种“静”的境界.这种手法是利用引起人们的特殊感受的声音来写出静境.

这种手法也是经常配合使用的.如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青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的诗,是在细微体察和选择在各种静境中最有典型意义的声音和动作来加以描写的.诗就是借景言情,一切写景都是为了写情.化静为动也好,以动写静也好,都是为了达到“妙合无垠”的艺术境界.

四、运用正反对比是突出主题的重要手法.

宋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实际上比的方式是千变万化的,以物比人,以人比物,以物比意,以物比事,以事比意,等等皆是.

所谓正反对比,是比喻中比较常见的手法.它指的是以两种对立的事物或情理互相对照,使诗词中要表达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更加明显,更为突出,这也是美学上的一种法则.在修辞学上叫对照法和映衬法.在正反对比中,具体的有描述对比,比喻对比,旁衬对比和推理对比.比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白居易轻肥诗的尾句“食饱心自苦,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早,衢州人食人.”把两种完全相反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照,使读者达到震憾.

五、几种耐人寻味的比喻方式.

所谓比喻必须具备两个特点:(1)表现的对象和作比的事物之间必须在整体上,本质上各不相同.(2)表现的对象和作比的事物形式的各种因素或内容的各种因素存在一定的“相似点”.

介绍几种耐人寻味的比喻方式:(一)博喻.博喻就是以多种比喻综合运用,借以加强表现对象的形象性.(二)曲喻.曲喻必须加以联想才能深化比喻,也就是想象的比喻.应以作比的事物,表现对象之间有一定相似点才构成比喻.(三)映喻.映喻则在“相似点”之上增加一层双关的意思,比中有比,喻外引喻,也能使比喻不同异常.古人称之为“映带体”.(四)迷喻.迷喻是衬托对比,不是单纯地指明相似点,而是进一步利用作比的形象来衬托气氛说明道理,古人称之“迷比”.如明��于谦夏日忆西湖中“玉腕罗裙双荡浆,鸳鸯飞近采莲船.”以“鸳鸯”来烘托一种亲娓的气氛和意境.(五)直喻.直喻是将此物直比彼物.达到明快、一目了然的效果.如宋��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即用拟人法单刀直入地把西湖比作西施.形象生动而又贴切.

六、婉转曲达是抒发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

所谓“曲”,也就是谢朓所说的“圆”在技法上的体现.即宛转曲达之手法.这种手法,古人也称为“隐”.所谓“隐”,不是一目了然的正面“直说”,而是旁敲侧击,委曲宛转地衬托或暗示本意.这是诗词创作中的语言特征,可以创造出诗的意境.用艺术形象表现思想感情,这种表现常常是话中有话,音外有音,意在言外的.也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其所描写的客观事物的和谐统一.达到情景交融,或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或寓理于境,或借境达意.如清��蒋士铨《杭州》中句“一肩书剑残冬路,犹检寒衣索税钱.”用“检寒衣”来衬托清贫,又以“索税钱”隐射赋税重压下的社会环境.正如清代李重华贞一斋诗说所说:“诗至入妙,在言下未尝毕露,其情则已跃然者”.又如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诗就是用含蓄婉转的手法,达到痛斥南宋小朝廷贪图享乐,不思收复失地的立场.

比较成功的方法大致有三种:(1)借物达意.从侧面借物表现本意.如现代诗人谢觉哉花港观鱼有感中“鱼国群鳞乐有余,观鱼才觉我非鱼.虞诈两忘欣共处,鱼犹如此况人乎?”借鱼来抒发自己对社会的感慨.(2)言用勿体.前辈们谓作诗当言用,勿言体,则意深矣.所谓“用”,就是本意和主体所产生的作用.写出了作用,也就从侧面将本意和主体表现出来了,这也是宛转曲达的一种表现方式.如清��袁枚钓台中“为念故人重,转觉天子轻.”直奔主题,从侧面抒发了对严子陵的敬重,比“天子”还要重.(3)直中含曲.在古曲诗词中,有这种表现手法,描写直景,直抒胸臆,读起来却宛转有致,含蓄有味.这种方式称之为直中含曲意.即“心思已曲”.苏东坡评陶渊明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正如王国维所说的:“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七、巧妙运用兴法是深化意境的“诀窍”.

艺术构思是离不开想象的.想象也可以说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要使诗词的主题得到升华,善于联想是至关重要的.诗的意境,可谓是诗的灵魂.古人说:“诗以意为主,以气为辅,词藻章句为兵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兴法就是其创作的一门“诀窍”.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这里是说的艺术构思,即着手进行创作之前,定题、选材、布局、作法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行这种艺术思维,不限于其闻目睹,可以直通古今,可以跨越四维.

在兴法的运用中,具体可用以赋托兴,用比托兴手法,达到以虚化实,以无形为有形,起到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渲染气氛,烘托情感的作用.这也称之谓“感情构化”之手法.辛弃疾的诗句“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以及李清照的“载不动许多愁”都是通过以虚化实,化无形为有形,来构成诗中的“图画”.以达到深化意境之目的.

八、妙用动词是练就“诗眼”的主要手法.

一首好的诗词,就要达到情景交融,即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寓理于境或借境达理,使之产生情和景、意和境高度结合的艺术境界.王国维说:“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在营造意境中,如何巧妙地运用好动词是很重要的.

只要在诗句中把动词用得好、用的活,那么诗词展现的动态美和传神美就能跃然纸上.

凡是历代好的诗词中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宋��徐俯的春游湖“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诗句中的“撑”字,就用得很妙.一个“撑”字就活脱脱地把一片柳阴给烘托出来,小舟动了,柳阴活了!又如晋��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池塘生春色,园柳变鸣禽”诗句,以“生”、“变”、“鸣”三个动词,竟把生机盎然的春景勾画出来了.景、物、色、形全俱备,引人入胜.蜀国人魏野的陕州平陆县诗中写道:“寒食花藏县,重阳菊绕湾.一声离岸橹,数点别州山.”诗中的“藏”、“绕”、“离”、“别”四个动词的联用,被宋沈括评为最惊喜的佳句.

再看宋��周密探芳讯��西泠春感词中的最后一句“最消魂,一片斜阳恋柳.”一个“恋”字,点出了作者对“春”的思念和深情,衬托了“消魂”的内在心绪,深化了全词的主题.

特别是一首诗,只有寥寥几句.所以,必须要简洁、明了,又有深厚的意蕴,那么,就要做到炼句、炼字.在诗词创作中也叫练“诗眼”.而巧妙地运用好动词,往往能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许多“诗眼”也就是在动词中“炼”出来的.

亦瑭1986

亦瑭1986

对仗工整,朗朗上口

海公公

海公公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