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侠客行》写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一直以来都被李白的这首诗震撼到了,当然李白写诗就喜欢夸张,想问问李白的剑法到底如何
李白的剑法到底如何?
提到的作品
最新跟帖

小汤包
没比试过,不知道他剑法如何!不过他师傅裴旻很牛,是一代宗师,号称“唐朝第一剑”,名师出高徒,估计李白也不会太差,另外李白是个大酒鬼,????????????喝醉了就提把三尺长剑上街乱舞,一个酒鬼提了把剑,后台又有保护伞,所以当时无人敢惹他, 久而久之就造成了他“老子天下第一的心理”,从而成就“一代诗仙”的美名!????????????????

释恒修
李白的剑法可是公认的唐朝第二,李白武功有多高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他也不会自己吹自己,我们只能从其他的地方说起,比如他师傅。李白的师傅是当时公认的第一高手裴旻,这个裴将军的功夫如何呢?【赠裴将军】(王维)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战勋。说云中擒黠虏,始知天上有将军。像什么西门吹雪,盖聂这些剑圣都不是真实的,真正的剑圣裴旻可是御笔亲封的,够货真价实的吧。反过来我们再说说李白,在古代,拜师傅和收徒弟可是很严的,不是说随随便便就收你做徒弟的,所以以前的古话自古名师出高徒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他看中你的天赋,你借用他的资源让你少走弯路,可以说事半功倍,李白这么聪明的人,肯定学的快,最起码,他没有古代文人的一些通病,比如身体不好老是生病,要知道李白嗜酒如命,要是没经常锻炼的话会这样么?那么问题来了,一个聪明的人,又有名师,自己也舍得努力,你说他的剑术会怎么样?我觉得他的剑术不出名有三点,一点是他师傅剑圣的名头太大了,盖过了他。第二点是李白的才华太横溢了,让所有的人记住了他的诗词忘记了他的剑术。第三点,李白的兴趣爱好是喝酒,游山玩水,作作诗舞舞剑,舞剑他是舞了,但是没排上多大的用场吧。

晓莺子
唐朝有三绝,裴旻的剑,李白的诗,张旭的字。裴(péi)旻(mín),祖籍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唐代开元时期的人物,曾镇守北平郡(治今河北卢龙),曾先后参与对奚人、契丹和吐蕃的战事,据记载官至“左金吾大将军”。世人称之为“剑圣”。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张旭(675年—约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开元、天宝时在世,曾任常熟县尉,金吾长史。以草书著名,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书法与怀素齐名。被后世尊称为“草圣”。这三个人都是被封圣称仙的人物。接下来进入正题说下李白的剑法如何?我的观点是他剑法非常厉害,这可以从多方面说。新唐书·文苑传里说过,李白“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这说明李白喜欢剑术,兴趣是最大的老师,但是也需要个真正的老师教他。在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中他写道:“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这里说的是李白去学剑,而他拜师的就是当时的“剑圣”裴旻。裴敬给李白写的墓志铭说李白曾拜他长辈裴昱为师学剑。名师出高徒,这说明李白的剑法最起码不会太差劲。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李白《侠客行》李白为游侠,周游天下,当时的环境,身在异乡,随随便便就被人碎尸了。(这方面大家可以度娘一下,不要被那些电视剧误导了,古代的时候治安可不像现在。白天种地,晚上劫道,这是常态。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是我们村的人也不会把你当同类的,更何况一个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那时候可没有普通话。),而李白的背景就是个富二代,整天到处旅游,还活的很滋润。相关的记载,李白杀过劫匪,在长安斗鸡的时候还杀了不止一个人,魏颢在编写李白诗集时就说过:“(李白)少任侠,手刃数人(亲手杀死过几人,估计那会跑去周游天下也是为了躲躲风头)”。李白杀的还有老虎,老虎是他守护他朋友尸体的故事。有剑法本事,有杀人之胆。这说明李白的剑法应该很厉害了。再加上李白除了裴旻之外,总是吹嘘自己未尝一败,所以大家总说李白是天下第二剑客。还有一点是李白有徒弟。李白写过一首诗,叫做赠武十七谔,大意就是他的门人武谔,是个质朴深沉的豪侠,崇拜古时候要离那样的刺客游侠,所以周游江湖。听说李白的儿子陷落在山东乱军之中,于是来拜访李白,自告奋勇去帮李白把儿子接回来。李白为此作诗相赠。门人有三种意思,一是徒弟,二是食客,三是看门人。三可以排除。 而武谔平日里“潜钓川海,不数数于世间事”,直到“闻中原作难,西来访余”, 可见平日里并不是依附李白为生的食客,何况李白一生落拓,哪里养得起门客。所以武谔只能是李白的学生弟子, 而武谔又是“慕要离之风”的一个刺客游侠,他拜李白为师,当然不是为了来学习文化的,只能是来学剑的。能开门授徒,可见李白的剑术已经到了宗师级别了。所以说,李白很厉害,是个剑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