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古龙,梁羽生,为什么那个时代的武侠剧能够拍成

骊月
在所有的中国近当代武侠名家中,被改编最多当属金庸、古龙、梁羽生。而这三位,恰恰是对武侠小说发展推动最力、影响最巨的。金庸作品的改编最为彻底,“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几乎所有的重要作品都已经被搬上银幕。梁羽生影响最大的作品如《龙虎斗京华》、《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传》、《萍踪侠影录》、《侠骨丹心》等亦都有不下几个版本的改编。
改编难度最大当属已经谢世的古龙,由于其武侠小说行文构设的特点,导致编剧很难将小说原文的空灵意境或肃杀氛围表现出来,不具备金、梁二者的作品中能够符合改编剧本要求的严丝合缝的招式、动作、对话以及剧情推进。
所以古龙的武侠小说改编要么是编剧全部重新推翻原文而自己创造故事逻辑,如焦恩俊、萧蔷、俞飞鸿、贾静雯主演的电视剧《小李飞刀》(改编自古龙小说---小李飞刀系列的《多情剑客无情剑》,增加了虚拟人物惊鸿仙子,并且把原文重要人物金钱帮帮主上官金虹的角色设置为帮助云王篡夺大明王位的鹰犬。
而李寻欢由一代豪侠变成了福尔摩斯式的办案侦探。然而这部篡改得极其厉害的电视剧竟然是在在两岸三地影响最为广泛、最深入人心的古龙小说影视剧作改编,不能不说是导演和改编剧作组的功劳。
并且明星效应以及商业推广也是不能忽略的因素);要么就是借用古龙小说的外壳或者人物,保留支线而自行生发另一个故事,(如何中华、俞飞鸿主演的古龙小说同名影视剧《三少爷的剑》,就无中生有的添加了剑神谢晓峰为保护建文点的骨肉不被燕王朱棣杀害而被迫忍辱负重背负骂名的主要情结。)
梁羽生的作品中为主的是以汉族为中心的书写的正统的历史观。正邪双方阵营分立明显,正面人物就正义凛然,反面人物则邪典到底。并且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始终没有离开可以寻找到史料依据的正史,虽然属于民间书写,截取的稗官野史和民间方志亦是为贴近和还原正史背景之下的时空环境。
因此梁羽生作品的改编是相对容易的,一则不会像古龙小说那般行文跳脱,游离于时代背景;二则人物形象不如金庸笔下的复杂,按照常规影视剧本改编的三分法即可完成。因此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其从文本转化为影像的过程是很少衰减的,相对古龙和金庸也更容易一些。
这主要得益于其武侠形象和中国历史隔不开的潜移默化的联系。目前个人认为最成功的武侠改编,之于金庸的是贾静雯版的电视剧《倚天屠龙记》;之于梁羽生的是张国荣、林青霞版的电影《白发魔女传》。
古龙小说的改编则极特别。目前几乎看不到一部完全忠实于其原著的改编影视作品。反而古龙小说的原味,即空灵、禅意、气氛打斗、空间渲染能够在一些与小说题材本身无关的影像作品能看出来。其中一个例子就是香港本土导演、以黑帮片起家的杜琪峰。在其影视作品中,无论是枪战片、侦探片或者黑帮片,其意境的渲染、氛围的刻画、人物的塑造、以及对“侠”“义”的解读,是最贴近古龙的。
特别是杜琪峰在枪战、打斗中常用的慢镜、升格,都最贴合古龙刀光一闪,人头落地的决斗场面。并且公认的最难将古龙文本转化为影响----古龙小说中的决战之前的场面铺垫,杜琪峰往往在现代都市片和枪战片得到很好的解决。如《枪火》、放.逐等。
综上所述,从改编数量上来说,改编量最大的自然是金庸,其后是梁羽生和古龙;从改编难度上来说,难度最大的是古龙,其后是金庸和梁羽生;从改编质量来说,质量最高的是金庸,其后是梁羽生和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