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理解“岐王宅里寻常见”这句诗?

都说杜甫十几岁就在岐王李范府上经常见到李龟年。但是杜甫晚年回忆自己青少年的时候,为什么根本没有这回事?我们真的读懂这句诗了吗?而且,这句诗读不懂,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也就读不懂,你觉得你读懂了么?
提到的作品

[作品]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由方平等译,也叫《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字中的瑰宝。传说阿拉伯古代有一个国王,每天娶一个女子,第二天早上就把她杀了。有一个姑娘要阻止他这种残忍的做法,自愿做他的一夜王后。进入王宫后,她就...

方平等

最新跟帖
septitchy

septitchy

梁文道 《一千零一夜》有对这首诗最好的解析
七星猫

七星猫

谢师友的邀请,就你所提问题简单的谈两句本人的观点:岐王宅里寻常见,这是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诗作的首句。要理解此句诗的大意,首先你得知道岐王为何许人也?岐王是李旦的四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被封为岐王。岐王的又名叫李范,此人博学多才,好文学,通音律,爱人才。所以,他常常邀请当时出名的文人,墨客。如王维,崔颢,杜甫,李龟年等大师欢聚一堂。赋诗,作曲,踏歌饮酒。虽说身贵为岐王,却是和一群普通的文人墨客聚集一堂,欢歌起舞。过着极普通人的平静生活,此句诗也是对岐王为人的赞许,说明岐王为人正直,礼贤下士的为人作风。从不枉自尊大,试想在唐朝最讲究的是门媚世族,一个堂堂的王爷和一群穷酸文人常聚一堂,实是难能可贵的。回答可否!谢师友们的阅读。
库里斯塔

库里斯塔

不懂,不全懂。只知道“岐王府里寻常见”是说杜甫小时候在岐王李范府上经常见到李龟年,在崔九堂上也曾多次听人说起过李龟年。题主怎么能说杜甫晚年没这回事?杜甫的这首诗不是在追忆和李龟年的接触和友谊么?
yunfeng

yunfeng

谢谢你的精彩提问。杜甫晚年绝句诗江南逢李龟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盛唐的回忆,安史之乱以后的凋敝和失落感,在杜甫短短四言诗中,浓缩得如此浓烈,真比美酒千盅还解忧,这是杜甫诗歌艺术炉火纯青的感染力所在。这首诗基本不需要怎么解释,大家也会陶醉于诗歌艺术的感染力之中,基本上是清清楚楚的。不过,这诗一千三百多年过去了,对于诗歌中故事的真实性探讨,也一直没有消停过。宋代就有人说“岐王宅里寻常见”这句诗,说的是杜甫曾经在青少年时代就经常出入岐王府,所以,很容易见到大名鼎鼎的音乐家李龟年。但是,岐王开元十二年就去世了,那时杜甫只有13岁左右。这就是解释杜甫青少年去过岐王府的依据。按照这个说法,杜甫是有可能去过岐王府的。但是,有可能不等于真能。要踏进岐王府的这道门槛,那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除非有人介绍杜甫,而且没有高级别的介绍人,杜甫想进入岐王府绝对没有那样容易。岐王李范是一位大艺术家,也是一个大欣赏家,所以,他身边聚集了不少艺术家。诗人王维就是岐王府上的坐上客。王维之所以能够成为岐王的座上客,不是因为王维有名,而是因为唐玄宗的一位公主,非常欣赏王维的音乐才华,把王维介绍给岐王的。所以说,要进入岐王府,没有高级别的人引荐,根本没有可能。杜甫究竟进入过岐王府吗?我认为应该没有。依据就是杜甫晚年写的很多回忆自己的诗歌,把能够提到的幸福光荣的事,都不止一次的提了个遍,唯独没有一次提及他进入岐王府的事情,也没有提过有什么人介绍他进入过岐王府。所以,可以肯定的说,杜甫根本就没有进入过岐王府。因此,杜甫是用艺术的手法,描写了李龟年在岐王府寻常见,而不是杜甫寻常见李龟年。那么,既然我们说杜甫没有在岐王府寻常见李龟年,为什么最后杜甫要说“落花时节又逢君”?其实,杜甫青少年时代对李龟年的了解,全部都是“耳闻”。“岐王宅里寻常见”是耳闻,“崔九堂上几度闻”也是耳闻,只有“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才是杜甫亲眼见到了李龟年的真实描写。杜甫如此感慨见到李龟年,其实更多是感慨世事沧桑。毕竟如果没有安史之乱,杜甫怎么会在偏僻的江南见到出入豪宅高堂的李龟年呢?如果没有安史之乱,杜甫自己又怎么会流亡于江南一隅呢?这正是非常可感慨系之的地方,也是明显有一种无名的失落的地方。阅读诗歌不能以“字面”为依据,必须以诗歌作品的内在逻辑为依据,这个知识古人早已清清楚楚。问题是,不是说你有了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基本常识,就可以准确阅读诗歌里面的真实信息。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我们到今天还能看到,绝大部分的注释都说杜甫青少年就亲眼见到过李龟年,但是,从杜甫自己的诗歌记录来说,那是没有道理的。而且艺术作品,往往也容易“迷惑”我们的阅读的直观判断。以上千里马的个人看法,欢迎你的批评指正。@每天读宋词 @风雅人文观察 @六甲番人
花事了了

花事了了

谢邀作答。这句诗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里的第一句。其全诗为: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该诗写于安史之乱后,作者与李龟年相逢时。所以要真正理解“岐王宅里寻常见”这句诗,就必须理解全诗和诗产生的背景,为此,我们根据盛唐时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出入在岐王宅里、时常在崔九堂这些贵族出没地方出现而很少在外漂泊的李龟年,在安史之乱后,却与该诗作者杜甫作为天涯沦落人在落花时节于江南相逢,体现出作者怀念盛唐而哀伤于世态炎凉的心情,所以全诗是把前两句诗与后两句诗的地点转换,暗自映衬出唐朝由盛转衰,从而表达作者对盛唐衰败的忧伤情怀。这样就不难理解全诗以及“岐王宅里寻常见”这句诗了。
oalama

oalama

散步入此码两句这首诗高名已久但为何是好风景而不是风景好尚未见有详解
ddqq的围脖

ddqq的围脖

杜甫诗歌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能从日常小事中表现重大的主题。他写的江南逢李龟年就有这一特点。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写于大历五年(770)的四月间,诗人已是59岁了。人老思乡,杜甫经过十余年战乱的飘泊,从蜀地出发,取道长江,返回故乡洛阳。可是船行到潭州,因军阀混战,路途受阻,不得不停留下来。这一停,却意外地碰上了40多年前的老朋友——李龟年!写下了这首诗。全诗如下: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40多年前,正是玄宗开元盛世。杜甫对那时的繁荣,记忆特深。他晚年在忆昔二首诗中回忆说,开元年间,人口兴旺,粮丰布足,社会安定,民有耕田,天下太平。物质的丰富,必然促进文艺的发展。因为人们生活富足了,就需要精神的享受啊。唐人也和我们一样,最喜欢的娱乐形式便是音乐。这也是玄宗的爱好。他在开元二年,亲自组建了一个庞大的宫廷演出团体——梨园,艺人多达千人!其中最有名的乐师是李龟年。他是一位音乐全才,能谱曲,会演奏,善歌唱,深得玄宗赏识。有一年,宫廷举行盛大的龟兹音乐会。会上,李龟年登台献艺,将音乐会推向高潮,从此,“李龟年”的名声大振,成为盛唐最走红的歌星。他的“粉丝”遍布全国,杜甫就是其中的一个。杜甫当时还是个十几岁的文学青年。因诗赋写得,备受京城达官文士的器重。玄宗兄弟歧王李范,宠臣崔涤(因家族排行第九,人称崔九),常请杜甫前去做客。杜甫结识了李龟年,并欣赏了他演出的绝艺。两人的情谊始于开元盛世,他俩的前程也像这盛唐一样充满了希望。谁想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叛乱将国家拖入一场旷日持久的灾难,十几年来,战火不息,流血遍地。自叛乱以来,玄宗逃往西蜀,李龟年便到处流浪,卖艺为生。常常是一曲完毕,歌者垂泪,听者唏嘘。一场歌会,竟变成对盛世不再的哀叹了!长年的痛苦怀念,也把李龟年折磨成须发斑白的老叟了,还有歌者的前程吗?四十余年的沧桑,竟使一对从前风华正茂的朋友,变成今日几近乞讨为生的落难者!此刻,二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他们会想些什么呢,相互会倾诉些什么呢?因为他们有太多太多的感慨,一时不知从何时说起。他们在风雨的飘零中默默对视着,这首朴实的小诗从杜甫的心中流出。整首诗只有事实,没有渲染;只有叙述,没有抒情。但那感受却是那样的深沉,深沉得如平静的大海……因此,这首七绝虽然只平叙了与友人的一识一逢,却表达了国家的一兴一衰。这就像一位高明的画家,在尺方纸内画出千里风光的画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