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中经常出现一个武功厉害的和尚且一般来自西藏,是这样吗?为什么?
似水年华
一
在金庸武侠小说中有很多的武功高强的僧人是来自西藏,但并不完全是和尚。像《天龙八部》里面的鸠摩智,在《射雕英雄传》里面的灵智上人,在《神雕侠侣》里面的金轮法王,以及在《鹿鼎记》里面的桑结喇嘛。
鸠摩智是吐蕃大轮明王,也是护国法师,武功高强,身具逍遥派的“小无相功”,又从慕容博那里得到了少林寺的“七十二绝技”。鸠摩智也是天赋异禀,他用“小无相功”为基础,催动少林寺“七十二绝技”,竟然威力极大。当然,鸠摩智是一个双重性格之人,一方面智慧过人,极具慧根,对佛学造诣颇深,每年在大轮寺讲佛经,就有极多信仰佛学之人慕名而来;另一方面他对武学极为痴迷,一心就想着修炼天下高深武功。而且他对武学的贪念盖过了他对佛学的领悟,最终因贪得无厌,导致走火入魔,幸亏段誉吸取他一身功力,他才大彻大悟,终成一代高僧。
灵智上人和金轮法王都是西藏密宗高手,但是灵智上人只能是和丘处机一个级别的二流高手,相比金轮法王远有不及。金轮法王与灵智上人二人没有交集,也不是出自一个师门,但是金轮法王的武功更为高强,地位更为尊贵,他是蒙古聘请的护国法师,后来将“龙象般若功”修炼到第十层,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桑结喇嘛也是西藏高手,在《鹿鼎记》中,他的武功是至少也是前十,也算是顶级高手,后来屡次被韦小宝忽悠,手指被斩断,还与韦小宝拜了把子。
只可惜,在金庸笔下,这些西藏僧人都以反面人物出现。
二
金庸之所以创作出好几个西藏的高僧,也是因为西藏佛教是极为发达的。既然少林寺是中原武林第一门派,佛法精深,更有“天下武功出少林”之说,那么相对于的西藏佛教也应该有很多的武功秘籍与中原少林寺相对应。
在金庸笔下,西藏的僧人分为和尚和喇嘛,像鸠摩智和金轮法王属于和尚,但是灵智上人和桑结就属于喇嘛。他们归根到底都是西藏佛教的传承人。
西藏这些高手却有一个共同点,那都是他们的身份大都与权力地位相关。
像鸠摩智本来是大轮寺大轮明王,却也是吐蕃护国法师;灵智上人本来是西藏密宗高手,却一直跟随完颜洪烈,甘做走狗;金轮法王也是西藏密宗顶级高手,却又是蒙古国师;桑结喇嘛更是具有西藏最高的权势地位。
可见,这些高手学习武艺的目的不在于行侠仗义,而是在于谋取功名利禄。他们的目的本就不纯粹,所以他们身上都没有一丝一毫的侠义风范,他们呈现出来的反而都是“贪嗔痴”三毒。
三
西藏本是信仰佛教最浓厚之地,也是最纯洁的高地。同情,西藏也是相对闭塞之地。正是因为闭塞,才有人想出来,看看外面的风景。但是出来就得有资本,那就是勤奋修炼武功。当他们武功大成以后,他们又有更多的追求。
就像鸠摩智一心追求武功,像金轮法王一心追求名利,像灵智上人一心追求利益,像桑结喇嘛一心追求地位。
但是,他们都始终都未能成为真正的佛门高僧,因为他们都是俗念太多,都未曾真正的心无旁骛修行佛法。
当然,西藏对佛法的修行相对虔诚的多,这里却设计出来这样的几个人物,我相信金庸并不是针对西藏佛教,而是讽刺中原佛门的一些人物。
毕竟,现在社会太多的佛门弟子放不下俗念,或者披着袈裟却心怀鬼胎,这种现象很是普遍。
只是希望更多的人像鸠摩智一样,最终散尽功力,豁然开朗,恍然大悟,终成一代高僧!
TanTonG抑制去改名baby
纯纯的飞
任性紫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