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与挚友严武为何反目成仇?
杜甫与挚友严武为何反目成仇?
提到的作品
最新跟帖

CHELSEYCC
先说严武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人。虽为武夫,亦能诗。初为拾遗,后任成都尹。两次镇蜀,以军功封郑国公。与杜甫友善,常以诗歌唱和。《全唐诗》存诗六首。 永泰元年(765),严武突患疾病,死于成都。时年四十岁。《新唐书》载:“武字季鹰,幼豪爽。母裴不为挺之所答,独厚其妾英。武始八岁,怪而问其母,母语之故。武奋然以铁锥就英寝,碎其首。左右惊白挺之曰:郎戏杀英。武辞曰:安有大臣厚妾而薄妻者,儿故杀之,非戏也。父奇之,曰:真严挺之子!”再聊杜甫与严武的友情关于杜甫与严武两人的关系,根据史实,比较权威的说法是两人是世交,应该从小就认识,一起长大,杜甫比严武长了十四岁,论年龄应该算兄长。在杜甫诗集中,有关严武的诗为赠友诗之最,共35首,占杜诗总量约四十分之一。而《全唐诗》中仅录严武诗六首,其中就有四首是“寄题”、“酬别”杜甫的,可见杜甫和严武的交情确实不一般。两人政治立场相同,而后一同被贬,但很快,严武时来运转,当上了成都府尹兼御史大夫,当时,杜甫能够安居草堂,不愁生计,主要得力于严武的资助。杜甫草堂也是严武资助所建,足以见严武对杜甫恩情之重。 严武第二次镇蜀,上表荐举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部、赐绯鱼袋,这是杜甫一生最高的官衔。为何反目成“路人”由于彼此地位的变化,老杜对严武的很多做法严重不满,彼此心生嫌隙,关系紧张了,终于导致老杜的托病辞归。严武认为杜甫的不识抬举,反复要求离开严武幕府,使他极为心烦和心寒,再加上身为一方军阀的严武脾气暴躁是出了名的,所以对杜甫也逐渐冷淡,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之后杜甫去蜀东不久,严武猝然辞世,一代帅才年仅四十而早殇。 当严武的母亲护送严武的灵柩顺江东下,途经忠州(今重庆市忠县)时,杜甫写下哭严仆射归榇:“一哀三峡暮,遗后见君情。”可见两人虽有过“睚眦” “龃龉”远不到仇人地步 ,充其量算是朋友变“路人”。但无论如何严武都是杜甫一生中一个重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