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在哪里遇见了李龟年的?

杜甫著名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只有短短四句,但是,犹如一篇小说,令人想象无穷,有人说,这首诗与《丹青引》异曲同工。但是,杜甫在什么地方遇见了李龟年,能谈谈你知道的吗?
提到的作品

[作品]楚辞

《楚辞》主要在精、全、注、装四个方面做了工作。 精,指精选古代诗文选本中最为优秀者予以推出。不仅注重编选者、编选思路的权威性,也注重流传的广泛性,使之具有真正的收藏价值。 全,指尽量全面地反映古代诗文...

黄凤显

[作品]丹青引

人民文学奖是我国文学界一项重要的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1986年首次评奖,后每五年为一届,在文学界和广大读者中有较大的影响。人民文学奖评奖对象为人文版创作文学图书,以长篇小说为主,兼...

王小鹰

最新跟帖
王胖子

王胖子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首先是东京洛阳的达官贵人纷纷逃向荆襄一带,然后是唐明皇秘密逃往四川,接着西京长安官民逃往荆襄西蜀。所以荆襄一带居然一时出奇地繁华了起来。加之安史之乱持续了十年之久,洛阳两度失陷,对于避难于荆襄地区的中原富贵来说,可能也失去了回到繁华东京的信心。像李龟年这样的艺术家,当日在洛阳“大起第宅,儹移之制,逾于公侯”来看,安史之乱以前一直是过着超级富贵生活的。他虽避难荆襄,其生活应该还是富贵之风不坠的,而曹霸这位“富贵于我如浮云”的宫廷画师,只能以“屡貌寻常行路人”的避难生活度日。二位艺术家的生活差异,或多或少反映出艺术命运的分配是很有差异的。在唐代的艺术家中,我们所熟知富贵的艺术家,大概要数大书法家李邕最为著名了。据说他因拥有众多的墓志求书者,所以金帛至巨。旧唐书里说他因作碑颂“受纳馈遗,多至钜万。时议以为,自古鬻文获财,未有如邕者”。就是这样一位儒生眼中超级成功的文人,我看可能与李龟年的收入比起来应该是小巫见大巫了。因为李邕生前可能想也不敢想“大起第宅”,更不必说“逾于公侯”了。李邕的钱,没有完全用来自己享乐。而曹霸更是不慕富贵,所以,一经安史之乱的浩劫,就迫于贫不能自给的困境了。难怪杜甫诗中说曹霸是“世上未有如公贫”的一位清门寒士了,看来这是非止一事的感慨系之。 同样的宫廷艺术家,同样的漂泊者,杜甫给予他们的同情也是同样真情同样惋惜的,这就是杜甫的情怀,这就是同样流离所失的杜甫,精神的浩气依然还是那么富足和充沛的诗人杜甫。不过,杜甫究竟在何处与李龟年相逢?我们现在通行的说法是在长沙。好像唐代的一些学者也是这样认为的。如果按李龟年的经济地位来看,立足长沙似不太可能。因为安史之乱以后,还没有逃到那样远的达官贵人。杜甫在长沙时,并没有与高官作频繁交往,他怎么会在长沙见到高官的捧星李龟年呢?如果李龟年真的能与以舟为家的杜甫相见,那么李龟年的落魄则更不可想象,如果是这样,杜甫一定不会是以一首七绝句了事的,因为,那样的话,杜甫一定会从李龟年那里了解到更多的信息。而对于杜甫逢李龟年于何地,学者所引依据并不一致。见于长沙说者,以《楚辞》注“襄王迁屈原于江南”中的江南之地乃湘沅为依据,见于荆襄说者,以史记·项羽本纪中“徙义帝于江南”的江南荆襄之地为依据。二说看似都有道理,实际与分析杜甫的诗还是远了一些的。从杜甫的诗而言,无论是江陵,还是长沙,都没有留下高欢筵集的诗。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也写得很短,考察其写作地点的信息量非常有限。对于古人的考证我们就不多说了,这首诗写作地点的关键词是“落花”二字。大致来说,落花季节就是暮春三四月之交。杜甫在长沙度过了两个“落花时节”的暮春。大历四年的落花时节,杜甫在长沙获韦之晋死。这一段时间里,杜甫极为困顿,整日以船为家,生活面比较窄,像李龟年这样富贵阶层圈里的人,在杜甫的环境中是很难遇到的。这一年的重阳节前夕,襄阳节度使判官刘十请他喝酒,杜甫虽然应邀到了酒店,但一向爱喝酒的杜甫,此时却好像一点兴趣也没有,就与刘十伤神而别。次年之春,杜甫依然在自己的小舟中度日,燕子来舟中作这首诗正是写于大历五年之春的作品。诗中写道:“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说明杜甫在长沙是渡过了两个春夏的。杜甫在长沙所居一直在舟中,而且自到长沙,好像连地方也没有挪动。大历五年四月十日以后,受长沙兵乱影响,杜甫起舟仓皇逃出长沙,不久去郴州不至,复自衡州北下潭州,是年死于去荆州的平江。杜甫在长沙也接触过一些官员,但级别都比较低。杜甫因泊舟于码头,往往会有一些迎来送往,未能确信杜甫会在李龟年乘换车舟之时,睹其容而感慨赋诗,而且这首诗也不是赠李龟年之作。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南宋之初的吴若本编于杜甫诗集之江陵时期。大历三年正月,杜甫自夔州之江陵。到达江陵已是暮春将至。但杜甫一到江陵,还是受到了江陵高官的邀请,成为座上一时宾。例如玉腕骝这首诗,就是对于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宴请杜甫的记录。这里文人也较多。我的看法是李龟年应该在这一地区生活比较可信,江陵也是位于长江之南的。江陵地区的行政长官卫伯玉,是一位生活豪侈的节度使。他广德元年镇江陵,那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完全结束,想必逃亡在荆襄地区的致仕富贵尚未尽归中原,像李龟年这样的鬐旧名人,更容易引起高官的重视,再说,他们也需要一些艺术生活的点缀,李龟年是会比较满意这种战乱中的逃亡生活的。假如杜甫在这种背景下见到李龟年,其感慨叹息必然最深。因为,如此超级富贵的李龟年,好像已经消失多年,如何能在这样的地方一睹王府公卿座上的宠客呢?对于诗中“寻常见”、“几度闻”最常见的解释是,杜甫少时洛阳的前辈引见他多次出入歧王宅和崔涤府(见社科院文研所1978版唐诗选•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我以为这可能是误猜。李龟年是活到大历年以后了,可是歧王和崔涤开元十四年(726)已死。杜甫真能出入歧王宅崔涤府,成为寻常见几度闻李龟年的幸运少年之一,那么杜甫那样多的回忆诗文,为什么一次也没有提及这么值得难忘的事?而且杜甫向来是有这种美好感的癖好的。譬如说,壮游一诗就写道“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可是此文之后,为什么没有“寻常见”“几度闻”李龟年的荣幸?要知道,歧王可是玄宗的长弟,歧王府更不是一般名流随意出入的场所。如果杜甫去过歧王宅,那杜甫一定会终身难忘的。其实,寻常见几度闻者,不是杜甫见闻于歧崔府第,而是杜甫在社会上早就多次耳闻李龟年出入歧崔之府的富贵宠遇如此罢了。杜甫对于尽人皆知声名赫赫的李龟年,走红于公卿云集的洛阳朱门之间,略举一二例,以说明当日之显赫如此,此亦《丹青引》中写曹霸“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之手法。幸亏我们是知道杜甫开元之年没有进过皇宫,如果真进过皇宫,《丹青引》中的描写,一定会被我们认为是杜甫亲眼所见了。与曹霸承恩作画,非止南熏殿一处,李龟年寻常见歧崔王侯府邸必非仅此二家,都是一个道理,杜甫不过是用了艺术的手法转述了一些事实罢了。而“又逢君”一语,非复见于“江南”,乃昔日之耳闻竟成异时亲见于江南之谓耳。所以诗之标题对于李龟年之逢,“江南”这二字显得特别突出,那么诗中的“江南”,正是荆襄之地,盖诗人亦流落不定,感慨之深者在于此,顺便提一句,杜甫低江陵,也是他出峡而到江南之始。实际上,把江南二字看做是长沙,好像也不太好解释。因为湘江北流长沙,陆地分为东西,并无南北之实可谓,说长沙是“江南”不是牵强了点儿吗?杜甫在长沙作诗,确是出现过“江南”一词。如归雁二首一诗就有“塞北春阴暮,江南日色曛”的说法,但那是出于对仗修辞之故,是广义地说长沙为江南,与江南逢李龟年中的特定江南是有区别的。如果一定认为杜甫是在湖南遇李龟年,那么衡阳正是在湘江之南的地方,杜甫大历四年春先长沙,后南下衡阳,长沙又是湖南的政治中心,湘江南来北去,说衡阳为“江南”是比较合理具体的。如杜甫在衡阳遇李龟年,从“落花时节”这个时间点和“江南”这个地理位置上来看,也许还有些意思。不过,李龟年到底还是在荆襄一带比较合理。可以参照的,是杜甫著名的诗篇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据杜甫的诗序说,他五六岁时在故乡偃师,观看过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诗中又有玄宗开元年“先帝侍女八千人”之说,而安史之乱以后,已是“梨园弟子散如烟”的寂寥了。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一诗早于江南逢李龟年一两年,李龟年肯定也是玄宗“梨园弟子散如烟”中一员。但李龟年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肯定比公孙大娘弟子的地位要高很多,公孙大娘弟子无奈只能在夔州这样的小地方演出维持生活,而李龟年是没有维持生活之虑的,所以,他应该在较为繁华的荆襄一带,仍旧与达官贵人为伍隐居。不过,杜甫所感慨者,乃是从一个富贵身上也能看到的安史之乱以后的社会大萧条是何等沉重。这种强烈的社会性的失落感,不论曹霸、李龟年还是公孙大娘弟子,都使得他非常敏感,何况杜甫赋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一诗之后,到江陵却也是到了江南,所以杜甫在这个地方见到李龟年,那个落花时节的好风景,就显得尤其无可奈何的好了。选自作者杜甫的马诗与唐代画马
纳兰小小刀

纳兰小小刀

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最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诗中可见大地方是江南,小处是别人家,具体位置请自己查
送女文青一个1900

送女文青一个1900

杜甫与友人李龟年阔别四十多年后,在潭州(今湖南长沙)偶然重逢。杜甫:"我过去常在岐王(唐玄宗的弟弟,唐睿宗的儿子李范)府里见到你,在崔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唐玄宗的宠臣)府上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歌声。现在(潭州)正是江南风景秀丽的时候,很高兴在这个落花的时节又见到你。"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兔仔LI

兔仔LI

大家好!欢迎来到萃辰天心书院365家庭共修之诗歌赏读栏目,我是雷磊老师。今天是大年初五,过年常逢故人,不免会感慨年华流逝,人事易变。今天我们要赏读的是“诗圣”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诵读这首诗: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首诗是安史之乱后,诗人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在长沙时,和流落的宫廷乐师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于是写下这首诗。李龟年是何许人也?唐代乐圣。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王公贵人经常请他去演唱,每次得到的赏赐都成千上万。岐王是唐睿宗李旦的儿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被封为岐王。本名李隆范,后为避玄宗的名讳改为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崔九是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宫禁中,非常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头两句表明李龟年原来大受赏识。杜甫为什么能和李龟年有交集呢?因为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所以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后两句看似春光美好,可当中“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诗人在飘流颠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它无情地证实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动乱,使杜甫和李龟年这些经历过盛世的人,沦落到了不幸的地步。“落花时节”,如同是书写眼前景,又如同是别有寓托,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这四个字,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但诗人丝毫没有在刻意设喻,这种写法显得特别浑然天成,了无痕迹。这首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只有二十八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当“诗圣”遇见“乐圣”,却已是落花时节。最后让我们再诵读一遍,感受春光背后的世事沧桑: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今天的诗歌赏读就到这里,萃辰天心书院,让国学智慧走入千家万户,我们明天见!天心365家庭国学共修是萃辰天心书院每天推出的内容,从中能让我们学习更多人生智慧,丰富我们看待世界的角度。您可以到喜马拉雅关注“印竹”老师,收听音频。
yen

yen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