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有人总是喜欢制造认知混乱?怀素真的写过杜甫的《秋兴八首》诗的草书吗?

怀素生开元25年,即公元737年。杜甫大历元年(766)在夔州创作的秋兴八首?杜甫770年去世。40年以后,由孙子杜嗣业交到元稹的手中,才逐渐广泛传播。杜甫比怀素大25岁,生前根本没有传播。
传说怀素有两个秋兴八首书法作品,一个是十五岁写,一个是五十五岁写,都非常不靠谱,奉劝不要在以讹传讹了。大家都已经呢?
图片所谓“怀素”书杜甫秋兴八首诗卷局部。
提到的作品

[作品]诗经

(风雅颂三卷册,全彩插图)

骆玉明 解注

[作品]自叙帖

自叙帖,ISBN:9787508016108,作者:(唐)怀素书

怀素书

最新跟帖
000888

000888

喜欢制造认知混乱的人,也绝非等闲辈。大千世界千人千面,人心所想,各有目的。怀素是否写过杜甫秋兴八首的草书,本人对此事不了解,无以作答。谢邀。
脱缰的的野diao

脱缰的的野diao

个人认为,其中缠绕透出格局太小,比之醉素多有不及
寡淡

寡淡

谢邀。这个真不清楚。
张莹舟

张莹舟

谢悟空邀!秋兴八首是杜甫寓居四川夔州时期写下的以想、望长安为主题的一组七言律诗,它是杜集中七律的代表作。“秋兴”这个题目,意思是说因感秋而寄兴。这兴也就是过去汉儒说《诗经》的所谓“赋比兴”的“兴”。晋代的潘岳有秋兴赋,也是一篇感秋寄兴之作。但秋兴赋的体裁是属于辞赋类。而杜甫的秋兴八首则是律诗,是唐代新兴的一种诗体。若论它们创作的成就和对后世发生的影响,杜甫的秋兴八首当然不是潘岳的秋兴赋所可比拟。杜甫的秋兴八首代表了唐代七律的最高成就。怀素(725-785),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汉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幼年好佛,出家为僧。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和张旭齐名。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他的狂草可以说是古典浪漫主义书法艺术的巅峰,对后世书坛影响极为深远。他也能文善诗,与李白、杜甫、苏涣等诗人都有交往。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他的草书,出于张芝、张旭。唐吕总读书评中说:“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宋朱长文续书断列怀素书为妙品。评论说:“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怀素手书杜甫秋兴八首,现存世的有两个版本:一是传下来的碑拓;二是藏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拓本。我个人的看法是,前者应是怀素的真迹碑拓,因为后世无人有此高超的草书笔法。早稻田拓本与怀素的《自叙帖》还有一定差距,书法史专家疑为明代祝允明所书,应该可信。
浮生一梦

浮生一梦

千千千里马(提问者)就怀素是否书写的杜甫(秋兴八首)从汝研究杜甫的诗词去论述“是真写或假写”举了不少引证傍证,我是认同並受益的。之所以咁说,在于文中举了杜甫的诗词世人所共知(逝后四十多年)时,怀素是否親书“秋兴八首"道述了较多的引证,应不会是信口开河! 在此话题上,要我讲的(因不是专家学者)只好就怀素的的话题偏题说几句是:怀素的草书是世人有目共睹的;怀素幼年(十年)便遁入空门苦练书法,并深得诗仙和书祖的赞赏认同,终成其草书别具一格历代相传! 这种专一和心身投入的意志和精神,我认为比是否去辨别“秋兴八首"是否怀素的真伪更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蹭蹭兔

蹭蹭兔

为啥有人总是喜欢制造认知混乱?因为他想从中得到好处,所以就颠倒是非,无中生有的瞎掰。怀素真的写过杜甫的秋兴八首吗?从时间上来看,他们是同时的人。怀素生于公元737年,死于799年。杜甫生于712年,死于770年。杜甫作秋兴八首的时间是766年。766到799年,有三十三年的时间。怀素完全有可能看到杜甫的这八首诗并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这八首诗的书写。从实物来看,有两个版本的怀素草书秋兴八首。石刻本和墨迹本。后面都有怀素的落款,并有“后裔孙通浩“五个字的标识。从字迹上来分析,墨迹本应为伪作。刻本的笔势更接近怀素《自叙帖》的用笔。怀素到底写没有写过秋兴八首?肯定写过。石刻本就是怀素所书。明代草书大家祝允明也临写过这个刻本。以祝允明的草书造诣,尚且不能达到石刻的水平。能在祝允明草书之上的人,有几个?除了怀素本人所书,谁还能够写的让大才子祝允明都去学习却将自己名姓隐去?我倒想问问提问者,你有什么证据证明秋兴八首不是怀素所书?把你的证据拿出来让大家学习学习,长长见识。不然跟着制造混乱还不知道是在助纣为虐呢!
咪咪

咪咪

没听说过,可能我是孤陋寡闻。
品茶品你

品茶品你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认知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一个人智商的高低,有的人活的很通透,这都是认知度高的表现,很多人害怕别人不喜欢都不愿意袒露自己,人与人之间总有一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感觉,要看透必须提高模式识别能力,建立事物的模式,要认识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工作当中也常常会遇到问题职工及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要从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和语言等多方面入手,将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人与人最大的差别就是认知,一个人的见识或者来自理论,或者来自实践,不会天上掉馅饼的,我们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要学习许多知识并将其贮存起来,便于以后使用。学习有不同的形式,如辨别学习、阅读、理解、范例学习等,总有一种适合自己,所以理论上说没有不善学习的,只是我们没有找对方式而已,所以我们在授人知识的时候也要区别对待。阅读要和写作结合起来,否则知识无法有效的吸收,很多人在写作的时候感觉缺少素材,那是他们没有将知识分门别类的存放在大脑里,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应该有一个认知过程,然后再存放到大脑的各个格子里,便于提取及运用。另外,大脑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特别敏感,几乎可以过目不忘,所以我们要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这对个人的发展非常有利。人的认知能力与人的认识过程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认知是人的认识过程的一种产物。一般说来,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联想、思考)等都是认识活动。感觉越震撼,印象越深刻,比如谁都知道饮料是勾兑的,可这是概念性的,不足以抗拒清凉饮料的诱惑,可是当有人现场演示一遍以后,会让人彻底对饮料失去胃口。我们都知道方便面对人体有害,可是这种伤害是隐形的,当视频直观看到吃进肚子里蠕动,二十一天才消化时,造成方便面的销售程断崖式滑坡。近期有数据表明居民储蓄在下降,是什么战胜了国人储蓄的热情了呢?是网购颠覆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在淘宝购买商品的时候不用直接付现金,区别在于一个是现金,一个是数字,一个是直接感受,一个是间接的数字。淡化了花钱意识,帮助人们克服舍不得花钱的心里。在人们的智商上忽略了想象力,知识与知识之间是靠联想来链接的,一个缺乏想象力的人智商上是受到限制的,制约想象力的是恐惧,无论是工作还是考试,你越是害怕失败越容易失败,当我们做事的时候是想象力将各种感知串联起来的,如果过于害怕或恐惧,会将人的想象的闸门关闭,将以往的感知、经验、知识都阻断,使人无法正常发挥,如果过于紧张甚至会产生失忆或“断片”。例如遇到设备故障,需要非正常接发列车时,作业人员由于过于紧张常常大脑一片空白,无法妥善的进行处理,所以,靠给职工一味地施加压力的管理不是真正的善于管理,适度的紧张才是最佳选择,一切非专业管理都是添乱,起反作用。先入为主的印象容易使人偏执,知识性人才遇到事情要优先调取储存的知识,然后再做出判断,显得比一般人慢半拍,这是头脑中多了一道程序造成的,书呆子也许是这么来的,如果没有相关知识还容易蒙圈,所以紧急情况最好凭直觉进行判断,尽量不要调书带。 真正厉害的人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引经据典说明知识还没有吃透,我们学习的目的不是用别人的大脑来思考,我们在判断事物的时候也要客观公正,不能怀有趋利避害的功利主义心里,更不能迷信,比如中国人都很迷信,许多中国人都经常算话或找大仙看事儿,每次说的都不一样,有的说好,有的说坏,坏的一般我们就都忽略了,说好的我们就都信以为真,这种心里被算命先生抓住多数都往好了说。相书上说男人八字眉是克妻之相,可事实是并不是所有的倒八字眉的媳妇都不好,再有《周公解梦》对一种能有好多种解释,人们一般都往好了想,这种观念跟迷信思想一样对行车有不利影响,遇到设备故障时我们应该往最坏了考虑,绝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人的认知和视力一样都存在忙点,人在工作当中往往存在着纰漏,这些纰漏有相似之处,有点是指挥行车下达指令时经常将13道说成15道,有的是调车信号与列车信号混淆,这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要勤于总结,及时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积极采取安全措施,防止出现安全隐患。从另一个角度说,错排误排进路等“低级错误”也是应该原谅的,就像没有人想出交通肇事一样,没有人想出行车事故,所以新的《劳动法》规定,职工在在工作中因安全事故给企业造成损失,企业在处理时罚款不准抄过工资总额的20%,是有一定道理的,原因在于事故是由作业环节及非主观因素造成的,处罚过重对职工是不公平的。认知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中国人认知上最大的毛病是自己不思考,在家听父母的,在单位听领导的,结了婚以后听媳妇的,一旦遇到困难找算卦或看事儿的,总之就是自己动脑进行思考。本来看书就少,现在全民都捧着手机聊天、玩游戏、看新闻,造成几乎都是空壳人,这样的民族怎么可能出现思想家及哲学家呢?其实看书也是用别人的大脑在思考,写作才是自己思考的过程,现实当中坚持写作的人很少,一个不会思考的民族怎么能够有前途呢?当前开启民智才是当务之急,这需要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
keqizhen

keqizhen

谢谢大家讨论这个问题。也谢谢邀请。目前所谓的怀素草书杜甫诗歌秋兴八首,书法肯定是不错的一个书法作品,这个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很多人就是好猜想,非要说是真的。这是典型的以讹传讹,误导大众的认知,给学术研究,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大家应该有清醒的认识。我们之所以认为所谓怀素写秋兴八首肯定假的,理由如下: 第一,目前正规的怀素介绍有秋兴八首这个作品吗?怀素研究的每一个成果,都是几代人的研究继续,所以,首先看国家一级的资料。个别网络资料有怀素写秋兴八首的说法,认为写于大历元年即公元766年。这一年,杜甫在四川夔州,而怀素,大约在广州。根本就是时空错乱。第二,杜甫的诗歌是死后40年才逐步传播开来的。生前基本没人知道。第三,杜甫在怀素在世的时候,可能连怀素的名气都没有。第四,杜甫诗歌是宋代才为大家逐渐熟悉的。第五,就杜甫诗歌为内容的书法创作来说,也是宋代以后的事情。特别是杜甫的秋兴八首元代以后才有很多人喜欢起来,原因是杜甫的秋兴八首被认为是律诗的杰作。创作过秋兴八首的书法家有赵孟頫、文征明。文征明以后,以杜甫秋兴八首为内容的书法作品更多,几乎就是一个说法传统,到现在也有很多人,非常喜欢创作秋兴八首的书法作品。目前宋代创作过秋兴八首的书法作品,我是没有看到。书法伪作,明代非常盛行。怀素在宋代还没有很高的书法地位,首先苏轼就对他评价不高。这对怀素有影响。第六,如果怀素写了杜甫的秋兴八首这一组诗,那么,肯定是中国文化史上,杜甫研究领域非常宝贵的历史资料了,特别对杜甫诗歌版本研究,意义非常重大,说句实在话,哪个研究杜甫的,不希望有这样精彩一笔,写入杜甫研究呢?可惜,这是假的。知道怀素什么时候生的吗?开元25年,即公元737年。传说29岁的怀素写秋兴八首,要知道按怀素29岁算下来,是唐肃宗至德元年,即公元756年,也就是安史之乱的第二年。当时,杜甫还在长安。怎么写大历元年(766)在夔州创作的秋兴八首?杜甫大历五年770年去世,大约40多年以后,由孙子杜嗣业把杜甫的诗交到元稹的手中,才逐渐广泛传播。所以,怀素根本不可能写杜甫的诗秋兴八首,这是一个明代伪作。虽然书法作品本身没有问题,但不是怀素的草书作品。 杜甫的诗,一直自己保存,他活着的时候,就把自己的诗歌作品,作为唯一最重要的资料,所以,一直带在自己身边。他死后,有一部分作品在南方流传,非常有限。元稹对杜甫诗歌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现在,传说怀素有两个秋兴八首书法作品,一个是十五岁写,一个是五十五岁写,都非常不靠谱,奉劝不要在以讹传讹了。 图片所谓“怀素”书杜甫秋兴八首诗卷局部。
2922378073

2922378073

至于怀素是否真的写过杜甫的秋兴八首诗的草书,先暂且不具体讨论,毕竟草书秋兴八首的确存在,而且还是狂草,通篇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婉转流畅,如龙蛇竞走、激电奔雷,神采流动,所以我总是这样认为欣赏书法作品,一定不要刻意先去追寻作品出自谁笔?书法艺术发展了几千年了,造就了很多书法大家,当然了,既然有艺术创作者,就会有艺术鉴赏者,有一部分鉴赏者是完全不懂艺术的,甚至连艺术认知都没有,为什么不懂艺术还能成为鉴赏家呢?三言两语说不过瘾,估计大家也心知肚明,可那些人总是喜欢制造认知混乱,其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有利可图”,我们都知道现在的书画界,字画比黄金还要昂贵,艺术家创作作品可以“名利双收”,可这是有条件的,必须得有一定的艺术功底,“滥竽充数”在这个时代已经行不通了,那么艺术水平不过硬的人该怎么办呢?只好做“艺术经纪人”,卖嘴皮子功夫,把自己包装成“评论专家”,对一些时间比较久远的作品进行“浮夸、宣传”,用自己的主观意识自圆其说,把虚假的现象说成有依有据的事实,以显示自己很有艺术见解,一切都是因为艺术具有很可观的商业价值,成为一个鉴赏家在艺术作品交易时也是有利益可图的,可以很肯定的说,制造艺术认知混乱就是为了“炒作”艺术作品,顺便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当理解为何制造认知混乱时,对于怀素是否真的写过杜甫的秋兴八首诗的草书就不重要了,谁写都一样,只要有“笔法、墨法、章法”就好;怀素疏放、不拘细行,与张旭齐名,人称“癫张狂素”,其草书自创一格,笔法瘦劲,书势若惊龙走蛇,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张旭与怀素共同形成了唐代草书艺术中双峰并峙的局面,这也是中国草书史上的两座高峰,接下来我们就好好欣赏秋兴八首的模样吧,就可以分辨是不是怀素所写。
马燕

马燕

不知道,问专家。
西里花拉的

西里花拉的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