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喜欢成都吗?

杜甫喜欢成都吗?
提到的作品

[作品]绝句

绝句来源于两汉,成形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大唐。当时都是四句一首,称为“联句”。《文心雕龙·明诗》所谓“联句共韵,则柏梁余制”。唐宋两代,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绝句风靡于世,创作之繁荣,名章佳什犹如...

张梦机

最新跟帖
月蓝雪

月蓝雪

杜甫,字子美,他历经`安史之乱'后逃难才来到成都的,居无定所,自盖草堂,虽然也有朋友接济,但还是穷困潦倒,必竟己是晚年,仍心怀忧国忧民之志,〈茅屋为乘风所破歌),(春望)等等,他的诗来朗朗上口,始终站在平民的立场上,如: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雪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我觉得他不喜欢成都。
展翅高飞

展翅高飞

在成都生活的时光,应该是杜甫一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日子了。假如我没记错,杜甫来成都是公元759年,他一个河南人,从甘肃跟着难民逃难的队伍来到成都。据说,杜甫来成都的第一站就是大慈寺,现在这座寺庙依然存在,被太古里的诸多时尚品牌包围着,形成了历史与现代的碰撞。“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这几句诗出自成都府,描绘的是杜甫刚到成都时的景象,成都的冬季仍有绿色树木,让杜甫惊诧不已,所以才有了这句“季冬树木苍”,而从后两句已经可以看到成都当年的繁华了。根据不完全的统计,在杜甫生活在成都的五年多时间里,一共写了430多首诗,他一生中少有的不针砭时弊,表达快乐闲适心情的诗,大多都作于成都,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果大家把安史之乱之后的杜诗连起来读,会明显感知到在成都府之后,杜诗轻松明快了起来。有人说,如果杜甫在成都很快乐,为什么最后还是要离开呢?一些学者的分析,是与当时杜甫的好友严武有关,严武当时是剑南节度使,比杜甫小十多岁,对他既尊敬又照顾,杜甫草堂的修建也多亏了严武。然而,在公元765年,四十多岁的严武英年早逝,杜甫在成都没有更多的社会关系,所以才选择离开成都,前往夔州,也就是今天的重庆奉节。现在大家到成都来,也还可以去杜甫草堂。我个人的小建议是,早上去,避开旅行团,你会发现草堂宁静的美。
白、菜

白、菜

应该不是很喜欢。有诗为证: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还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两首诗好像都是在现在成都杜甫草堂写的,如果杜甫很喜欢四川怎么能“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显得有点迫不及待。呵呵!愚见。
deepbright

deepbright

题主问的问题好,杜甫是喜欢成都的,我觉得他最喜欢的不是成都的风景,而是成都的人,确切地说,是他在成都的邻居们。老杜流落到成都之后,在诗里记录了一些好邻居。有的邻居经常把自家院子种的菜送给老杜吃,“故人分禄米,邻舍与园蔬。”(酬高使君相赠),一位姓崔的县令来拜访老杜,老杜也要把邻居老头请来一起喝,“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客至),有一位在老杜家南边住的邻居,叫斛斯融,听名字像鲜卑人,老杜很喜欢他,把他作为“酒伴”,经常“走觅南邻爱酒伴”。(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一,老杜自注:“斛斯融,吾酒徒。”) ,老杜有时候喝多了,还会跑到一个叫黄四娘的邻居家里看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六)。当他与妻儿重逢的时候,“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妻子和孩子们都以为老杜回不来了,既惊又喜,泪下如雨。这时,“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老杜很穷,家很破,都是矮墙头,邻居们纷纷趴在老杜家墙头,看他们久别重逢,也流下感动的泪水。当天夜里,老杜与妻子“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还是感觉跟做梦似的,第二天一大早,老杜听到院子里的鸡乱叫,起来把鸡赶到树上去,这才听到敲门声,“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打开一看,是邻居们来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而且不是空手来的,都提着酒,来慰问老杜。邻居们不好意思地说“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孩子们都去打仗了,没人种地,粮食不够,所以酒没啥味道,请不要嫌弃。老杜听罢,感动地为他们长歌一曲。“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以上均引自羌村三首)每到节日,邻居们知道老杜独自一人,还会常常邀请他一起过节。比如立春社日,是重要的民间节日,百姓靠土地为生,在这一天会祭祀土地爷。“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今年大作社,拾遗能住否? ”社日的时候,邻居家老头邀请老杜来品尝春天新酿的酒,还“叫妇开大瓶,盆中为吾取。”让儿媳妇取大瓶酒、大盆肉来,保证老杜酒足饭饱。老杜“感此气扬扬,须知风化首。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邻叟?”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是啊,在他困难的日子里,成都平凡朴实的邻居们给予的温暖,他又如何能够拒绝呢?他又如何能不喜欢成都呢?
可可露Vi

可可露Vi

谢大师兄邀请!成都虽然是个好地方,但必竟不是杜老师的家乡。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可以看出杜老师喜欢自己家乡更甚,其中有句: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洒,青春作伴好还乡。(工作太忙,简答)
七大妞

七大妞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与不乐。任何猜测,都是自己的心境的投射。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初,杜甫来到成都,当时他五十多岁,古人寿命短,算是中年接近晚年的岁数,在成都一呆几年,中间也去梓州汉州等其它地方避乱,总的来说,相比他之前和之后的颠沛流离的人生,在成都这几年算是杜甫人生里的安逸时光了。这种安逸在他的诗歌里有所反映。这段时间有不少诗歌,出现了与他之前沉郁风格很不同的活泼轻盈,比如:“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碟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音乐感仍然存在,是很流畅的音乐感,“千朵压朵压枝低”还有天真。这诗里的情景也很天真,一个惯以沉郁形象出现在中国文学里的老男人,此时站在一个叫“黄四娘”家里的门口,也不进去喝茶,也看样子也不像是特意来拜访,更像是无意路过。这情形有点像我们常有的在乡村行走的情形,看到哪一家人门口花木繁茂,总是如痴似醉地观赏一番,由衷的生的欢乐。杜甫在成都的生活里确实充满了这种生的欢乐。他首先建了个草堂,由他表弟王司马赠资。它虽然不豪华,很可能连结实都谈不上,所以后来被秋风一吹,就吹得夜寒雨漏了。但这个草堂的意义却很重大,安慰了老杜在祖国大地上漂泊大半生的疲劳的身心。所以他开始像海子所言,亲手劳动,建设家园。在他那段时间的诗里,记下了像装修日记一样的细节,去跟绵竹县令讨竹子了,跟另一个县尉要桤木苗了,去跟谁要瓷碗了,东家要一点,西家要一点,这行径虽然有点饥寒,却也有一种生机勃勃的建设之趣。特别要提出的是,建成之后他还在草堂前划了一块地,专种草药。他对这个草堂付出了建设的快乐,也有书写的快乐,所以后来他不断地写到草堂里的生活。我们所看到他在这草堂里设置家宴:请他吃自己常吃的糙米饭,看到他家的的娱乐,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我们甚至还认识了他的左邻右舍,知道他和谁相谈甚欢,残樽席更移。热爱生活的生活,人们往往有个特点,对身边的事物有“问名”的兴趣,所以杜甫在这个时期的五言也有这样的细节:“园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杨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鸬鹚西日照,晒翅满渔梁。”从这些诗句我们看到的老杜,与同谷拾橡子充饥、在羌村秉烛饮泣的老杜何等不同。很可能这是一个从博爱回到差等之爱的老杜,在这草堂的热炕头里,他得到一种暂时的微小的圆满。
琪小~~猪

琪小~~猪

马斯洛的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极为朴实的道理:生存下来,你才有选择权。“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说的是一个道理。实际上,成都,不是杜甫喜不喜欢的问题,而是会不会接纳他的问题。“安史之乱”的战火让杜甫避无可避,已经无路可走的杜甫一家,从陕西一路西行,期间的艰辛苦逼在其诗作中多有反映。众雏烂熳睡, 唤起沾盘餐 孩子们从睡梦中被叫醒,狼吞虎咽的样子;囊中空羞涩,留得一钱看 这是囊空如洗时候,为了保持尊严,依然在口袋里剩下一文钱的以壮行色的尴尬;老人他日爱,正想滑流匙 这是无可奈何找米下锅时候,拐弯抹角张嘴说“借”的穷酸。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这是夫妻两地分居彼此思念的喟叹。人,可以硬挺,但是肚子不能挺;大人,可以硬挺,但是孩子们真是挺不住。无奈,去成都吧!公元759年冬天,48岁的杜甫,拖家带口来到了成都。杜甫来成都,不仅是这里远离战乱,物产富饶,重要的是他的好友高适在这里主政一方,可以给予他安身之所。“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本来是高适写给好友董庭兰的,这下用到杜甫身上再贴切不过了。毕竟,李白、杜甫、高适等结伴“梁宋游”的时候,几个人热乎的几乎就是睡一个被窝的关系。现在,高适身为“四川王”,养活一个杜甫,那就是小菜一碟。杜甫正好顺势而上,借着高适的影响力,在成都西郊浣花溪边征地建房。当然,如果说和尚的袈裟是百衲衣的话,那杜甫的草堂就是“百家草堂”,所有的建筑材料,甚至庭院的树苗,吃饭用的碗都是“巧立名目”索要的。理由只有一个:高适罩着他。吃穿用度不再发愁的杜甫,很是心情不错: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鸟语花香的日子,是很惬意的。因为吃得饱,因为住的安,所以,有心情。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此时此刻的春光乍泄,流水落花使得杜甫好不惬意。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人有恒产,才有恒心;有恒心,就会更关爱生命,关爱自己,慨叹时光易逝。除了自己内心的愉悦,有了居住地的杜甫还是很受用天伦之乐: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相对于之前的窘迫困顿,相对于孩子们的嗷嗷待哺,相对于夫妻杳无音讯的两地思念,此时此刻,乔迁新居的杜甫一家自是其乐融融。实际上,杜甫一生唯一的、同甘共苦的妻子杨氏,要比杜甫小十多岁。杜甫口口声声的“老妻”,有没有宝贝心甘的意思,不得而知。但就描述的情景而言,显然快乐的心情,溢于言表。即便是对邻家大哥,安居的杜甫也是颇为好客: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客至中的杜甫,哪怕没有好酒好菜,也愿意邀请左邻右舍来家坐坐。毕竟,有家,就有做东的兴致。很多时候,好运气会纷至沓来,高兴事也会接二连三。替换高适来四川执政的严武,不仅是杜甫的小老弟,更是同朝为官时候的知己,还是祖上世交。严武的到来,不仅给杜甫安排了工作,而且上报朝廷授予杜甫“工部员外郎”,大约相当于唐朝国家建设部不在编制的职工,工资关系在四川。这也就是杜甫被人称为“杜工部”的来由。这个时候的成都,在杜甫眼里简直就是人间天堂。人,一旦填饱肚子,就会动心思。对于“葵藿向太阳,物性固难移”,一心忠实于朝廷的杜甫,此时此刻实在是挂念朝廷安危;对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心系苍生黎明的杜甫,此时此刻真格是担忧百姓冷暖。所以,他就看不惯: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分明这是在抱怨小进即满的花卿等人的奢靡;所以,他就暗着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恨不能化身诸葛孔明,帮助他深爱的唐朝廷,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之既倒。所以,他就想家乡: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卧鸳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这段时间的成都,在杜甫心中是纠结的。他更想念他的家乡河南巩义,也更向往他实现梦想的地方大唐长安。当你一直期盼某个美好结果的时候,上天往往会怜爱的眷顾你。所以,当杜甫得知朝廷打败叛军,收复了大片失地的时候,那种心情是难于言表的: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速度,可是飞一般的感觉,远远超过今天朝发夕至的动车啦。天意弄人,杜甫终于没有回到他朝思暮想的家乡,客死于回家的船上。即便是他的尸骨,也是若干年后在好友的资助下,经由他孙子带回到生他养他的地方。成都,是杜甫不得不去的地方,因为生活;成都,是杜甫最想离开的地方,因为家乡;昔时,成都接纳了杜甫,给了他幸福欢快的时光;今日,杜甫辉煌着成都,让梦想插上奋飞的翅膀。
扬羽蝶

扬羽蝶

杜甫一腔忧国忧民之情,在他的诗里都随处可见。一生颠沛流离终不得志,他是为房琯之事而获罪皇帝被乏为江州司马,不久后就辞官而去,到成都投严武做了幕僚,严武遭罪倒台,杜甫在那里也就无了依靠,在一此朋友帮助下,构筑成都草堂过隐居生活。由于无俸禄而且多病,生活贫困而被迫离开了成都去投奔舅父,因病死于途中。对于杜甫而言,成都既是希望之地,又是伤心之地。我是这样认为的,不知当时诗圣的心境何如?
清尘

清尘

杜甫与成都有着不解之缘。人们提起杜甫,就不得不提成都。杜甫一生颠沛流离,经历了安史之乱,也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失意,意外,惶恐和不安。当他下定决定弃官的时候,希望选择一个适合定居的城市,盖一茅屋,最终他选择了成都。虽然当时条件艰苦,杜甫东拼西凑、在朋友的相助下,终于在浣花溪旁建起了茅屋,从他在成都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喜欢成都。“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的这首春夜喜雨是他在成都生活时所创作的,锦官城是成都在古时候的别称,杜甫在一千年多年前被世外桃源般的成都所吸引,不仅在成都居住多年,他还为成都代言,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也把成都推向了世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杜甫坐在草堂门口所作的《绝句》,随意坐在家门口,不经意的一瞥,就能看到西岭雪山的皑皑白雪,甚至把成都到东吴的游船全都看见了,可以想象,当时的成都生活是多么舒适,西岭雪山的空气是多么的纯净。一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让多少人对西岭雪山充满向往,让多少人对成都之旅魂牵梦绕。遇到成都,是杜甫的幸运,遇到杜甫,更是成都的幸运。
jillicat

jillicat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