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言论被冠以“毒鸡汤”,作为职场中人如何理性有见识看待鸡汤文的实用与否?
凌云露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消极的时候,我还是相信鸡汤给我带来的正能量!
ivycai
个人观点:鸡汤文最主要的作用是“情绪撩拨”。回想一下,什么时候我们会想去看鸡汤文,或者说什么时候鸡汤文对我们有用,大部分情况,是不是我们沮丧、失意、焦虑、烦躁、低潮期或者压力很大的时候?
所以说,如果鸡汤文与我们的情绪同频,那么它对我们来说就很受用,因为它的出现能很好的填补我们的情感需求,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我觉得没必要一味的抗拒鸡汤文。
当然,鸡汤文会不会变成毒鸡汤,主要还是看理解它的角度,鸡汤文表达的也是写作者自己的观点,凡是表达观点,会有支持者,也会有反对者,这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如何看待鸡汤文的观点,辨别它是不是毒鸡汤,考验的是读者的思维能力。
因此,对于如何辨别一个观点是不是可以拿来用在自己身上、对自己有帮助,我想分享3个需要警惕的思维偏见:
可得性偏见它指的是:对于那些我们能轻易知晓的、经常看见、听说的信息(观点/商品/人物),我们偏向于信任他们。
如果经常看到同一个观点的鸡汤文,根据“可得性偏见”的理论,我们就很容易认可它,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它的逻辑不一定是正确的,运用它不一定能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
所以,在面对一些鸡汤文的时候,要注意避免可得性偏见。
自利偏见它指的是:我们在看信息时,会选择性的只看自己认可的观点,如果看到与自己认可的相反的观点,会选择性的忽略。
这会有个问题:有些你认可的观点看似非常正确,但实际上是经不起推敲的,更糟糕的是,不愿意去思考这个观点有没有问题,因为周围全是赞成它的声音。
举个例子。
“你没成功,是因为你不够努力还半途而废!”非常热血,很多人认可它,但它有问题吗?只是坚持和努力就能成功吗?实力呢?伯乐呢?合作精神呢?甚至运气呢?
基本归因错误它指的是:我们在评论别人的时候,过于将对方的成功归结于他的个人特质,如性格、思维、能力等,而忽略了环境对他成功所起的作用。
举个例子。
有人通过自媒体赚得金盆满钵,一般通常会觉得他能力很强、或他做的内容非常优质、或他非常认真努力,这些都对,但往往忽略了他进入自媒体的时间,也许是在当年自媒体蓝海市场时进入了这个市场。
信息爆炸时代,其实不止鸡汤文,我认为看任何文字,都要有意识的筛选、分辨,吸收那些真正对自己有正面影响的内容。
我是@霖小姐慢半拍,关于成长,慢半拍没关系,但别停!关注我,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琴心剑气
鸡汤喝腻了,偶尔喝碗毒鸡汤,还挺好喝,大概就是这样吧。
罗永浩有本书提到了他在新东方时的经历,那时应该是他混得比较惨的时候,努力不下去的时候,他就去北京的旧物市场,买一麻袋励志类图书。
看一两本,像打了鸡血一样,就又可以坚持下去了;等到再次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再看几本励志鸡汤,就又有了动力。
尤其是在职场,每天都会接触很多负能量,如果没有鸡汤的抚慰,真的很容易焦虑和泄气,所以,职场人是需要鸡汤的。
鸡汤有用吗?有用。鸡汤有害吗?有害。这也是为什么有些鸡汤被称为毒鸡汤的原因。
尤其是职场人,失去了上进心、放弃了学习,面临的只会是淘汰。
对待鸡汤的正确方式,应该是:偶尔喝些暖心的鸡汤,毒鸡汤只能当笑话看看,千万别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