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潜艇不可追踪的神话?

如何打破潜艇不可追踪的神话?
最新跟帖
洁洁623

洁洁623

其实潜艇作为一种军用的水下利器,无论在宏观的进攻或是防御层面都可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果有朋友对潜艇的攻防感兴趣,不妨玩一下 Cold Waters这款游戏,其设定了冷战的大背景,为玩家提供了多种型号的潜艇(目前仅限西方阵营潜艇)去与冷战时期强大的前苏联海军在海上对抗。(本图片来自互联网)潜艇,最早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可追溯到16、17世纪,二战中潜艇在执行海上破交和布雷任务重发挥出色,德国的“狼群”战术在实施的初期和中期给盟军造成了极大损失。但是细心的朋友可以发现,潜艇一般遇到驱逐舰或者更大型的水面舰艇一般除了跑就是跑(有掩护或潜艇数量占绝对优势的情况除外)。原因在于二战中,舰队反潜的责任一般由驱逐舰担任,驱逐舰在海上具有较高的航速,机动性很强,在舰艇的声呐战位发现敌情后可快速机动进入攻击位置或是规避,而潜艇进攻手段或是反制手段却极其有限,换作今天,这个境况依旧没有改变。更何况二战时鱼雷的智能化等于零,在潜艇被发现的时候,再当着舰队或是已经做出反应的反潜舰艇发射直航式鱼雷进行进攻或反制生存率可以低到忽略不计,浪费弹药还不说,反而又极大暴露了自己的位置。在二战的中后期,随着盟军反潜技术的不断发展,“狼群”战术的一成不变无异于自杀送人头。因此,从以前的宏观战例及战果来看,潜艇攻击的突然性让各国刮目相看,但反潜搜潜技术的日臻成熟也印证了潜艇绝不可能百分百在海洋中匿踪。(本图片来自互联网)现如今,科技飞速发展,潜艇的相关技术以及反潜搜潜技术成为一对矛盾。现代第三代常规动力潜艇以及核潜艇的静音技术及其效果越来越好,但反潜技术同样越发先进。先进的主/被动声呐可满足各种侦测需求。被动声呐为潜艇的伏击提供了极大便利(被动声呐运作无需开机,仅靠被动接受水声信号进行搜索、定位等),使潜艇可保持最大限度的静默,将自己的水声信号完全湮没在海洋环境噪声中。目前反潜与搜潜的难度也在这,因为良好的隐蔽效果通常也会换来好的战果,以此来达到战术甚至是战略目的。但另一方面,由于现代反侦测手段的逐步发展,潜艇往往在执行巡逻、渗透等任务中需背负较大的生存压力。潜艇的隐蔽性注定其无法大规模执行同一任务。如果潜艇开展攻击(例如发射鱼雷),在缺乏掩护的状态下被发现,后果可想而知,对方完全可以通过鱼雷航迹来等进行逆向侦查。目前航空反潜作为最高效的反潜手段,潜艇在此种体系下极难生存。反潜直升机可快速机动至可疑海域下放吊潜声呐,岸基反潜巡逻机也可以极快的速度投放声呐浮标进行搜潜(你说你潜艇速度再快你快的过飞机直升机么),如果无法即使逃逸撤出战场那么一旦被搜出来,位置暴露,那基本上……就得花式用脸接各种反潜火箭、反潜导弹还有鱼雷了。而且反潜直升机的出现给予了水面舰艇反潜搜潜能力质的飞跃,使得反潜的“手”拉长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反潜效率呈“爆炸”式提高,因为反潜直升机相对于潜艇的机动性而言,实在是有无与伦比的绝对优势。(本图片来自互联网)通俗的来讲,假如一艘驱逐舰对上一艘早已埋伏好的潜艇,不妨猜想一下,假设潜艇接到的是死命令不撤出战斗,由于较好的水下隐蔽性,潜艇可以在驱逐舰的主动声呐还未能到能清晰搜索到自己之前发射鱼雷或潜射反舰导弹进行攻击,但此时驱逐舰的规避手段有很多,例如发射拦截弹(拦截),发射干扰弹或用电子干扰系统(干扰),舰载直升机升空在反舰导弹路线上开启电子战系统干扰(干扰),近防武器系统(拦截),投放水声诱饵干扰来袭鱼雷(干扰),甚至是开全速进行规避也可。如果第一波次潜艇的攻击没有占到任何便宜,那么,大难即将临头。首先鱼雷的攻击会暴露自己的可疑位置(反舰导弹就更不用说了),反潜直升机会以极快的速度飞临可疑海域上空进行吊潜搜索,如果不及时下潜至安全深度或是快速逃离,像“脑袋上边扔鱼雷”这种结果就不可避免(看是我的鱼雷快还是你潜艇跑得快),最后死的连渣都不剩……像扔水声诱饵这种措施只是更加暴露自己位置的权宜之计罢了。毕竟现在的潜艇对于航空反潜力量来说还是处于绝对弱势,因为缺乏有效的反制手段,机动性也处于绝对劣势,因此,被此种体系“盯上”存活的概率实在太小,“狼群战术”的落败,实际上也是前车之鉴,潜艇的隐蔽性和生存力向来就是矛盾,所谓的“匿踪”,也只是相对的,潜艇具体的实战效果就要看战术怎么样了。(本图片来自互联网)除了远洋作战,近海作战由于水浅,潜艇可逃逸的水域不多,因此主/被动声呐搜潜的效果较远洋作战要好得多。在潜水区域或港口附近多见声呐浮标等设施组建的反潜网,一但被探查到便“无所遁形”。(本图片来自互联网) 所谓的“不可探测”、“不可追踪”全是“纸老虎”,没有十全十美的兵器,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体系,主要看的战略、战术、情报等等因素了。“矛”和“盾”都是相生的,没有完全的碾压和一边倒(装备的代差另说)。本人在此作为业余军迷发表一下业余的看法,权当抛砖引玉。如文中有错误或是您有更好的见解欢迎评论指出,谢谢。
yidatec

yidatec

不可追踪?这个神话早就打破了!在潜艇最辉煌的年代,还勉强可以说“不可追踪”。一战时期的德国潜艇,大部分时间是在水面行驶,甚至经常利用暗夜在水面发起进攻,只不过因为外形低矮较难发现。不过如果当时潜艇潜入水下,就只剩潜望镜可供发现,如果再潜深一些,就真的无法追踪了。基于这种重大威胁,深受无限制潜艇战之苦的英国率先研制出实用的声纳,并于1923年列装于驱逐舰上。到了二战,声纳已经趋于成熟,在反潜实战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此时,潜艇已经不能号称“不可跟踪了”。一旦潜艇发动攻击,装备声纳的反潜舰艇就会利用声纳搜索潜艇并用深弹加以攻击。由于当时声纳技术水平较低,探测距离很短,很多潜艇得以逃脱,但也有很多潜艇就此折戟沉沙长眠海底。对于许多潜艇兵而言,主动声纳叩击艇壳的声音,就是死神的敲门声!二战之后反潜装备长足发展,声纳尤其发扬光大。被动声纳基阵被发明出来,极大的拓展了对潜艇的探测距离,而进一步发展的拖曳声纳阵列,长达数千英尺,深达上千英尺,探测距离可达上百公里。而且大国为了反潜还在要隘海底铺设固定声纳网络。在这些声纳被动模式监测下,即便最先进最安静的潜艇也要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会暴露。技术稍差的潜艇则根本无所遁形。如果潜艇不幸被主动模式的声纳探测到,更是在劫难逃。需要指出的是,现代声纳装备于舰艇、直升机、声纳浮标以及鱼雷上,一般都兼具主动模式与被动模式,被动模式探测距离远,但潜艇足够安静就难以发现,主动模式距离近,但类似雷达原理,发射声波并检测回波,即便潜艇不动不出声也可以锁定潜艇。另外,反潜机装备的磁异探测仪和声纳浮标极大提高了搜潜效率。磁探仪检测潜艇对地磁的扰动,对浅深度的潜艇可以有效搜索。总的来说、如今潜艇早就不是不可追踪。而是努力追求难以被发现和跟踪。针对磁探仪,潜艇使用低磁扰动的钢材,并对艇体进行消磁处理。针对声纳,采取减震浮阀、消声瓦、大倾斜螺旋桨等技术降低噪音,并利用水文及地形进行隐蔽。最终会不会被发现取决于潜艇的技术水平、所处水文条件、以及反潜方的技术水平。但即便最安静的潜艇,也难以保证不被主动声纳发现。不论采取什么措施,潜艇都做不到任何时间任何海域都不可追踪(只有在特定的适宜的条件下才能做到难以追踪)。有一些潜艇号称噪音水平低于海洋背景噪声,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中低速行驶的情况下,如果以最大速度行驶,噪声就不可能低于海洋背景噪声。上图是声纳浮标,当声纳浮标或吊放声纳处于主动模式,除非可以逃入深海或有折射声波的含盐度跃变层,潜艇将无所遁形。上图飞机尾部的尖刺状物就是磁探仪。上图为舰首布置的声纳换能器基阵,下图为拖曳声纳阵列示意图
水果篮子14

水果篮子14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