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赵云是否被神话了?

历史上的赵云被神话了吗?真的像电视剧那样吗?
提到的作品

[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是纪录这一时代的最原始材料。从晋朝到唐宋,民间关于三国的传说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以各种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评说着刘备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无不喜欢...

罗贯中

[作品]三国

一部二十四史,得从何处说起呢?如果你计较这个问题,请准备蹲二十年“史牢”吧,因为除了“从头说起”,没有第二招;如果你不想受这么大的折腾,倒也不妨由着性子来,想从哪儿说起,就从哪儿说起。比如像我这样,直...

周泽雄

[作品]三国志

《三国志》(上下)(图文珍藏本)(精装)图文珍藏本兼具普及性和学术性,其文字,仍以百衲本为底本,参校了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清同治六年金陵书局活字印本、清光绪十三年江南书局刻本等旧刻本和以中华书局标点...

陈寿

最新跟帖
Rella小晴

Rella小晴

电视剧里当然是夸大神话了,《三国演义》也把赵云刻画成超级大牛了,不过历史上赵云是真的很有魅力的一个男人,看看演义上的赵云在历史上有哪些是真的吧!1.名字帅,长得帅,常山赵子龙是真的。《三国演义》里的赵云: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一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史书里的赵云: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三国志》注云别传)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三国志》)。2.刘备喜欢欣赏赵云是真的。在《三国志》里,刘备喜欢谁,就和谁一起睡,例如和关羽张飞,后来遇到诸葛亮,没说两人有没有一起睡,但是说他和诸葛亮“情好日密”,惹来关张吃醋,这比一起睡还要亲密。和刘备一起睡的,有明确记载的另外一个人就是赵云了。刘备对关羽张飞: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三国志》)刘备对诸葛亮: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三国志》)刘备对赵云:先主与云同床眠卧。(《三国志》)可见,刘备对赵云,并不亚于关张诸葛三人。3.赵云两护阿斗也是真的。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三国志》)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三国志》注云别传)4.赵子龙一身是胆,是刘备评的。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三国志》注云别传)5.赵云人品高。《三国演义》里赵云一直都是勇猛冲杀的,敌人闻风而逃,但是《三国志》里,尽管写刘备和赵云相交甚好,也有赵云冲锋陷阵的记载,可是封赏的时候,赵云和关羽张飞不是一个级别的,这是令人疑惑的。从《三国志》来看的话,赵云显然没有《三国演义》里那么牛,后来为顺平侯。一个武将,封号是“顺平”,可推测赵云本人性格,应该是稳重慎重平和的(对比关羽谥号壮谬,马超曰威,黄忠曰刚,都是比较符合武将身份的)。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三国志》注云别传)赵云相比其他将军,胜在的是人品高,这也挺符合后世人们想象的。①某次刘备战败,有人说赵云逃了,刘备拿戟刺那个人,可见刘备对赵云人品的肯定。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三国志》注云别传)②刘备认为赵云为人稳重威严,让他管理内事。现在很多人调侃赵云为“云妹”,颇有道理。先主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三国志》注云别传)③赵云见色不起心。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云辞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固辞不许。时有人劝云纳之,云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遂不取。范果逃走,云无纤介。(《三国志》注云别传)④诸葛亮很是推崇赵云。云有军资馀绢,亮使分赐将士,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亮大善之。(《三国志》注云别传)⑤刘备因关羽之死讨伐东吴,赵云劝谏刘备,认为不宜征讨。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先主不听,遂东征,留云督江州。先主失利於秭归,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三国志》注云别传)6.赵云做过中护军。中护军,是帝王的禁军,主管选拔武官将领,护卫京城,守卫君王等职,一般是皇帝最信任的人才可以做这个职位。例如曹操的中护军韩浩,以忠勇知名,深得曹操信任,但是一般来说,有几个人知道韩浩是谁?因为他的工作属于默默无闻型的,并不出兵打仗。韩浩很有能力,某次众人推他做将领,曹操不放人,说,我怎么能没有韩浩呢!从讨张鲁,鲁降。议者以浩智略足以绥边,欲留使都督诸军,镇汉中。太祖曰:“吾安可以无护军?”乃与俱还。其见亲任如此。及薨,太祖愍惜之。无子,以养子荣嗣。(裴松之注《三国志》)司马师,司马炎,司马望等司马家族的人也都做过中护军,这给司马家把持朝政,夺取权力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蜀国的中护军,职责是不是和魏国设置的一样呢?蜀国后期有个文官杨戏,写过一篇季汉辅臣赞,称赞赵云:“征南(赵云)厚重,征西(陈到)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这里说赵云和陈到负责的是选拔将领人才的,可见赵云深得君王信任的。赵云在《三国志》里记载比较简短,其后裴松之注解《三国志》,有云别传,史料真实性不如《三国志》,有的和《三国志》甚至自相矛盾,但是大部分算是比较严谨的,云别传里赵云的很多事迹,直接影响了后世三国类平话和小说的创作。虽说《三国志》里看不出赵云有多牛,但是陈寿把赵云和关羽张飞马超黄忠放在一起合传,显示了陈寿对赵云本人的一种认可和看法,这也是后世所谓“五虎上将”的由来。陈寿在《三国志》里评价这五个人,对赵云也是比较高的评语: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路太长

路太长

三国》中七进七出 截江救阿斗,赤胆忠心的赵云赵子龙,他在真实历史上,居然没被重用,仅在死后被封了不痛不痒的“顺平侯”,这么不公平的待遇,是怎样回事?三国里有两个人最完美,文的便是诸葛亮,武的便是赵云,今天说的赵云在三国里没啥缺陷,那么赵云有这么好的人品和武功为何就没得到重用呢?常胜将军赵子龙有着怎样的格外身份?今天就说说这个被神话的赵云。赵云对阿斗有两次救命之恩,一次是长坂坡、另一次是赵云截江救阿斗。这么首要的一个人怎样没得到重用呢,在三国演义里写了刘备白帝城托孤,通知诸葛亮说你看我这儿子要是行的话你就辅佐他,你要看他不成大器,你就爽性废了他,取而代之。诸葛亮一会儿感动的痛哭流涕。这时分刘备又托付赵云两句。在三国志里边写的文托付诸葛亮,武托付给了李严,也不是赵云。所以从三国志这里边看白帝城托孤没赵云啥事。包括赵云终究死后被追封了顺平侯。到终究仍是姜维提示刘禅的。这是不是阐明赵子龙的劳绩掺假了呢?第一回救阿斗,三国演义里边对赵云的描写也是适当的吹捧,就因为怀里是阿斗,将来的所谓的真命天子,才华红光闪现,让赵云在千军乱马中不死,这段描写的简直便是神话。接着作者又让曹操发布了一道指令不许放箭,有必要生擒。 赵子龙一仗怀揣幼主之英勇,二仗徐庶的维护、三仗曹操的维护。才从此得名。在《三国志》里对赵子龙对救幼主的描写非常的简略。就两句话,根柢没三国演义里写的这么精彩,啥七出七进的。第二回救阿斗,孙尚香带着阿斗想回江东,在岸上遇到赵云了,说赵云单骑救主,多么英勇,其实是赵云和张飞带着兵去的。直接把人抢回来了。赵云最传奇的便是他一辈子没受过伤,三国里的名人死了都有点故事,关羽有败走麦城,诸葛亮有死诸葛吓走活仲达,张飞死时分睁双眼睡。赵云死的便是与世长辞,没啥成绩发作。民间传说有赵云的死和他没受伤有联系,说赵云70多岁有一天洗澡,他的小妾伺候他洗澡,发现他身上一个伤痕都没有,就文赵云,赵云就乐了,说我这一辈子没打过败仗,一滴血都没流过,这小妾就从兜里掏出来个绣花针和赵云闹,在赵云臂膀上扎了一个小眼,效果赵云这一会儿把一身的血都流出来死了。这便是胡言乱语。看这一乐就行了。他顶多是没受过重伤,受轻伤是有必要的。
rcurly

rcurly

赵云被《三国演义》神话了。最典型的例子有两个:一、长坂坡之战“七进七出”。历史上的赵云并不像《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样在曹操大军丛中七进七出,如入无人之境。历史上的赵云并无关于武力的描写,所以对于赵云的武力高低难以评判。在真实的历史中,《三国志》记载:“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免于难。”也就是说,在历史上的长坂坡中,赵云不但抱着一个孩子,还要保护一个女人,这不像《三国演义》所描写的那样仅仅只是抱着一个孩子。所以基本可以断定,历史上的长坂坡之战,赵云保护阿斗和甘夫人,是没有发生战斗的,只是保护她们跑路而已。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也知道在抱着一个孩子带着一个女人的时候是不可能腾出手来战斗的,这还要保证女人和孩子不受到伤害,所以他在写这一段的时候让甘夫人早早的脱离了战场,并把糜夫人写的“投井而死”,让赵云没有了这个累赘。二、赵云的“常胜将军”称号《三国演义》中的赵云有常胜将军的称号,历来被人们所追捧,然而历史上的赵云却并非如此。纵观整个三国志•赵云传,赵云基本没有独立领兵的经历,前期的入川之战仅仅只是小打小闹,毫无出彩之处。唯一一次赵云开始独领一军独当一面是在刘备死后,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命赵云和邓芝驻扎在萁谷作为疑兵牵制曹真军。然而结果是赵云打了败仗。诸葛亮上书自贬三级,赵云贬一级。诸葛亮说萁谷有“不戒之失”,不管主要责任在于诸葛亮也好,赵云也好,其结果都是赵云军被曹真击溃了,赵云“敛众固守,不致大败”。后来汉晋春秋记载诸葛亮又说“大军在祁山、萁谷,兵皆多于贼,不能破贼而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可见萁谷赵云兵是多于曹真的,但赵云的兵应该新兵居多,战斗力较弱,再加上赵云的“不戒之失”,导致赵云战败了。所以像《三国演义》中的常胜将军,赵云是顶不住这个名头的。
妙龄老头子

妙龄老头子

赵云在三国演义中绝对被神化了,三国演义中为了突出赵云,和赵云同为刘备保镖的陈到只字不提,他们俩人同时参加都长板坡之战等战役,但三国演Y把陈到的功劳加到赵云头上去。,赵云在刘备集团中久排第四,排在关张马的后面
Jane久久

Jane久久

谢邀!赵云不可否认的存在美化,书本上的人物想要鲜活就必须加以修饰。蜀国史料缺失,加上三国志的五将并传,结合云别传,赵云给人的想象空间实在太大。也难怪,毕竟五将之中关张马黄都有盛名,赵云想来也差不到哪去。虽然正史中赵云没怎么显山露水,除了救主没啥突出事迹,看起来赵云貌似凡人一个,可作者陈寿却把赵云放在与关张马黄一起立传,给予国之爪牙的评价。难道作者傻么?陈寿作为蜀国晚辈,陈寿的观点应该是蜀国当时内部对五将的看法。都说赵云是杂号将军,确实,以魏国官职来看是这样,先说翊军将军,在曹魏这绝对是杂号,可在蜀国呢?我们先看看赵云这翊军将军有什么不一样的吧!这是赵云在刘备集团拿下益州后晋升的,当时赵云与诸葛亮张飞分兵,自领一路兵马攻江阳犍为二郡(成都没拿下各郡都在抵抗可以排除投降吧),而后进军与刘备大军汇合,合围成都,正史里就那么一句话。需要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古时候封赏是要名正言顺的,无功不受禄在军队最为受用。翊字我查了下,有辅佐的意思,其字面意思是鸟起飞时翅膀竖立起来的样子。从封号结合赵云功绩来看,个人认为赵云攻克郡县速度肯定很快,或许超过了刘备预期时间,可以说有如插上翅膀的军队一般,让老刘刮目相看,其统兵能力也可见一斑。从赵云履历看,翊军将军在蜀国也许有些中军司令的意思吧!益州初定军力微弱的刘备应该是希望军队会如虎添翼吧!再说说中护军,这官职孙策时期周瑜也干过,能说杂号么?孙策周瑜拜把兄弟的关系大家应该都知道,重要性就不必说了,单武官选拔一项就可以吓死一般诸侯了吧!不是信任的心腹将领鬼知道你身边禁军忠于谁呢!所以老刘应该是真正信任赵云的,大家也别吐槽了,毕竟心腹一般都留在身边吧?说了这么多,大家别嫌啰嗦哈!大家可以自己多查阅资料,不去人云亦云,就不存在什么神话了,毕竟演义只是小说别当历史读就好。赵云,或许不如演义中说的那么英勇无敌,也绝对不是什么等闲之辈,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华夏英豪千千万,从古至今不会断!个人见解,多多指教。
郭露

郭露

三国是罗贯中写的,要说没有个人喜好那是不可能的,但是神话赵云这一说我不太同意。蜀国五虎上将为什么最后只有赵云能够得以善终,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单从赵云的忠义勇来看,他并不比关二爷差。早期他见刘备仁义爱民,又是汉室后裔,便追随刘备誓死相随,永没背叛,这是他的忠;对于兄弟他能够冒死相谏,这是他的义;在曹营七进七出救阿斗,这是他的勇;赵云被后世尊称为武神也并不无道理,所以在我看来赵云不能说是被神话,只能说是被稍微拔高了点。
思密达

思密达

主要是受《三国演义》影响,赵子龙被无限美化(仅次于诸葛亮,关羽)!于是在民间,子龙就是武神了。实际上,历史上赵云没那么强,但不否认,是个将才。是不是帅不好说,刘备不放权啊!刘皇叔深谙厚黑学,人才要网罗,用不用?还有马超,郁郁不得志。也许子龙保曹操能好些,譬如张辽,可惜啦!
布依天使

布依天使

历史没有神话三国人物,是小说三国演义的贡献。
三月天

三月天

电视里拍的一般都是演义,是以小说为剧本蓝本设计剧情的,为了视听效果,为了吸引眼球,用一些夸张的手法来演绎出来,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因此,不单是赵云,电视剧里诸多三国英雄好汉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似BUG般的表现,然而历史上并未有实证。关于赵云在电视剧里的勇猛,无非以长坂坡七进七出救阿斗最为神勇,三国演义这一段也是描写的气势磅礴,但这些是有历史背景的,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中有记载长坂坡一役赵云的确护着阿斗并救了出来。赵云,作为一个蜀汉阵营的猛将,与关张马黄并为一传,已经说明了赵子龙绝非浪得虚名。传中评价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那么马黄赵就绝非善茬。在陈寿的三国志中你会看到他会把同一类型的人,或有相同遭遇、政治反应、作风相似的并为一传,关张马黄赵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陈寿对赵云的肯定,因为它不是关张马黄魏,也不是关张马黄廖。在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中陈寿对赵云的评价为: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为爪牙,其灌、腾之徒欤?灌婴、夏侯婴(腾公)是什么样的人,看看『史记』就能明白,这里就不多说了。至此,我的结论是:在影视作品里,赵云或许被夸张描写了,但这太正常了,因为影视作品还更夸张的神话了更多的英雄人物,对比之下,赵云显然还不够夸张。至于说赵云被神话,诸葛丞相和二哥第一个表示不服,子龙淡定的瞟了他俩一眼,曰:不要崇拜哥,哥只是传说!
Matrix

Matrix

电视剧里的三国基本都是以演义为蓝本拍的,所以电视剧里的赵云都是演义中的赵云。演义中的赵云跟三国志的赵云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演义的基本基调就是,英雄化刘备势力,狗熊化曹操势力,酱油化孙权势力。刘备方面的刘备自身,、诸葛、关羽、赵云、姜维是重点突出人物。所以回答是肯定的,赵云的确被神话了。
荷兰豆

荷兰豆

三国里的赵云太过于神话了,举个例子来说,长坂坡之战,七进七出曹操的虎豹骑之中,还救出了阿斗。先说说这个虎豹骑部队,是曹操手下最最精锐的部队,而且是骑兵,所以不存在什么赵云骑着马步兵拦不住的情况,要说相同的人数下,三国中除了高顺的陷阵营,没有部队能说稳胜虎豹骑。况且当时追击的虎豹骑人数过万,要在这样的部队中七进七出,就算是吕布也不太可能吧?更何况还带着一个婴儿,更是难上加难。有人可能会说是曹操要活捉赵云,所以大家都没有用尽全力,生怕击杀了他。试想一下,一个老板想要活捉的人,肯定是大家都回去拦截他,虽说不至于所有人都去,但至少大家如果遇到了都不想错过吧,而且当时刘备的部队已经溃不成军,而曹操的部队人数远胜于刘备军,完全可以包围起来瓮中捉鳖啊,这要是都能被跑掉,还打什么仗,回家种田吧。这应该是罗贯中先生为赵云编写出来的精彩故事。
竹杖芒鞋_xu

竹杖芒鞋_xu

英雄者,小则惩强除恶,匡扶正义;大则为国尽忠,济世利民。武功高强者,更应心悯天下,有济世为民之念。子龙毫无疑问做到了。子龙的武勇很多人都知道:长坂坡单枪匹马救出甘夫人和阿斗,后世赞曰义贯金石;荆南四郡平桂阳兵不血刃;汉水之战偃旗息鼓,一身是胆;箕谷之战以少敌多,虽败实胜。子龙更可贵的在于道德人品:固辞国色天香樊夫人;劝谏刘备田宅归还成都百姓;关张被害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箕谷断后拒受封赏表丹心。中间两件逆龙鳞,随时有杀头的危险,但子龙义无反顾做到了,不是子龙不知道风险多么大,而是真英雄有所为有所不为,子龙有自己的信仰和坚持。古往今来许多人没功名利禄还好,一有马上翻脸鱼肉百姓,作威作福,子龙所做所为无声驳斥着这些不好的东西。云吧里问大家为什么喜欢子龙,很多说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由此可见一斑。常胜将军赵云武艺高强、见识高远、忠勇兼备、品行无瑕。鄙人阅尽古今历史,未有像子龙这样完美的人,子龙将军千古!难怪毛主席说“正定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了个赵子龙”;韩国身陷囹圄前总统朴槿惠梦中情人也是赵子龙。古今第一英雄者,唯有常山赵子龙!
白衣宝宝

白衣宝宝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