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精一词起源于哪个典故?
狐狸精一词起源于哪个典故?
提到的作品
最新跟帖

微笑的玛奇朵
狐狸精一词可能在上古时期就出现了,那时候狐狸精又被称为狐仙,民间俗称为大仙,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狐狸精是作为一种祥瑞出现的。在上古时期,有很多部落把狐狸作为信奉的图腾,例如涂山氏,纯狐氏,有苏氏等部落都属于此类。这个时候的狐狸精因为娇小的体形,漂亮的皮毛,和精怪的脾性,被上古时候的女性所喜爱,并被视为讨好配偶,传宗接代的象征。狐狸在先秦两汉时候地位应该是最高的,与龙,凤凰,麒麟并列为四大祥瑞。在汉代的石刻砖画墙画上,在西王母座下,也经常出现九尾狐,白兔,蟾蜍,青鸟的动物图案。但到了汉代以后,狐狸的祥瑞地位急剧下降,许多不好的词全都被用到了狐狸精身上,例如狐疑,狐媚,狐臭等,我想这大概和那三个最著名的狐狸精不无关系。妹喜,妲己和褒姒。妹喜是夏末帝桀的妻子,两人纵情声色,恣意享受,酒池肉林,据说妹喜喜欢听绸缎撕裂的声音,于是帝桀每天用两匹马来扯断一百匹丝绸,以讨妹喜的欢心,但夏朝时候,丝绸制作刚刚起步,帝桀的行为无疑让百姓怨声载道,再加上沉迷美色,不理朝政,很快就被灭国了。后来妹喜就被传成狐狸精所化了。妲己是商纣王妻子,这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了吧,在《封神演义》中,妲己被描述成成千年狐狸精附体,怂恿商纣王做出了许多残暴的事情。一是商纣王为了讨妲己欢心,派人搜罗天下奇珍,每天和妲己饮酒作乐。二是在寒冬时候,妲己见有人赤脚在冰面上行走,妲己便派人砍下这人双脚,研究其不怕严寒的生理构造。三是妲己看见一孕妇肚子隆起,因为好奇派人刨开孕妇肚子想要一探究竟,结果白白葬送了母子两人性命。四是妲己怂恿纣王杀死忠臣比干,挖出他的心脏,用来验证圣人心有七窍的传说。妲己可以说是最为恶毒的一个狐狸精了。褒姒是周幽王的妃子,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过吧。传说褒姒不爱笑,周幽王为了博妃子一笑,不惜点燃烽火,烽火在那个时候代表着有紧急大事发生,众诸侯国看到烽火燃起,纷纷带兵赶来救援,最后却发现被戏弄了。自然引起了各诸侯不满,西周也在很快被灭国,周幽王身死,褒姒下落不明。

郑州时尚之都
在战国时代的著作里,便出现了以狐为原型的神兽,狐被赋予了作怪变异的能力。当时的《吕氏春秋》记述大禹为了治水,年三十而尚未成婚,行至涂山时,遇到一只九尾白狐,并且听到涂山人祝福的歌声:“大大的白狐啊,九条尾巴长又长。愿你早日结婚吧,子子孙孙永繁昌。”东汉《吴越春秋》中还载有大禹娶由九尾白狐变成的涂山女为妻的传说。神奇的狐狸能变形为人,这是狐狸成精的雏形。 据说“狐狸精”这个名称始于唐初。《太平广记》中狐神条云:“唐初以来,百姓皆事狐神,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魅”字,说文释为“老物精也”。“狐魅”即“狐狸精”。“狐魅子”一词的出现,反映出“狐狸精”已作为一个独立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民间信仰里。“狐狸精”化作人形,或到处做客吃喝,或上门求娶妻妾,它的情感、行为都是以人的模式来塑造的。唐代以后的志怪小说,如《容斋随笔》、《聊斋志异》等中,更是到处活跃着性格各异、人情味十足的狐狸精。 在《诗经》中,狐作为隐辞的意义便是性爱。 《搜神记》引道士云:“狐者,先古之淫妇,其名曰阿紫。”古人把狐狸视为性情淫荡、以美貌迷惑人的精灵鬼怪,再加上狐狸成精的传说和志怪小说中对众多民间妖艳、多情的狐狸精的描述,于是乎,人们的俗语中便把性感而具诱惑力的不良女性称为“狐狸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