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成语的典故比较有趣?

哪些成语的典故比较有趣?
最新跟帖
janechen

janechen

很多成语都是有典故出处,都有一个故事,我们熟知的成语典故有下面这些: 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 三顾茅庐(刘备) 单刀赴会(关羽) 东窗事发(秦桧) 如鱼得水(刘备) 退避三舍(重耳)图穷匕见(荆柯) 草木皆兵(苻坚) 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精忠报国(岳飞)等,熟知历史的都会觉得很有趣,比如赵高指鹿为马,曹植煮豆燃萁(喜欢三国的朋友其实可以学到很多成语),成语典故很多,需要我们慢慢学习!
shuoshuo

shuoshuo

白首同归晋书记载:孙秀既恨石崇不与绿珠,又憾潘岳昔遇不以礼。复遭遇晋惠帝,遂同日收石崇欧阳建潘岳送市。石谓潘曰:“安仁复尔耶?”潘曰,“可谓‘白首同归’也。”潘金谷集云:“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亦其谶也。这个成语说的是中国第一美男潘安和中国第一炫富男石崇的故事。潘岳与石崇,有着共同的“品性”,又都擅长文学,自然惺惺相惜,一见如故。晋武帝司马炎死后,皇后贾南风干政,大权在握,其姨侄贾谧得势,权倾朝野。潘岳和石崇都是趋炎附势的人,两个人自然去投靠贾谧,每次贾谧乘车出行,两个人便跪在地上,向着贾谧车尘而拜,卑媚到了这个程度,不敢说后无来者,至少前无古人。晋书记载:“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这便是成语“望尘而拜”的由来。他们第一次在贾府相见,便为对方的风度才情所倾倒,遂结为至交。除了潘、石,当时江湖上闻名的文人也纷纷投贾谧帐下。于是,“金谷二十四友”就这样组成了。这个所谓的“金谷二十四友”,其实是一个诗社,也是政治集团。里面的成员在当时都是鼎鼎大名。美男作家潘安、与当朝皇舅斗富的石崇、“闻鸡起舞”“枕戈待旦”的刘琨、“洛阳纸贵”的左思、“潘江陆海”名将陆逊的孙子陆机、陆云二兄弟等等......为何叫“金谷二十四友”也?盖因24人中,石崇最有钱,他盖有一座别墅,俗称金谷园。这24个文人墨客,经常聚集在金谷园活动,遂以此为名。这金谷园怎生见得?高楼百尺,珠翠千列。清泉茂树,众果竹柏,药草蔽翳。池沼碧波,交辉掩映;修竹幽篁,百花竞艳,整座花园犹如天宫琼宇。石崇对待友人十分奢侈铺张,尽情款待,大家赋诗饮酒,赏花做画,快意风流,乐不思蜀。潘岳动情处,更赋诗一首金谷集作诗赠予石崇。王生和鼎实,石子镇海沂。亲友各言迈,中心怅有违。何以叙离思,携手游郊畿。朝发晋京阳,夕次金谷湄。回溪萦曲阻,峻阪路威夷。绿池泛淡淡,青柳何依依。滥泉龙鳞澜,激波连珠挥。前庭树沙棠,后园植乌椑。灵囿繁石榴,茂林列芳梨。饮至临华沼,迁坐登隆坻。玄醴染朱颜,便愬杯行迟。扬桴抚灵鼓,箫管清且悲。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好景不长的是,靠山来得快,去得也快。因贾太后专政,“八王之乱”如熊熊烈火般燃烧起来。赵王司马伦听信家臣孙秀的计谋,起兵诛杀了贾后及贾谧,而潘岳和石崇也被作为贾谧乱党被一起抓了。在此前,孙秀问石崇要美妾绿珠,石崇不答应,孙秀又记恨以前在潘岳府中做家臣时,潘岳经常鞭打他。所以,孙秀便有心要处死两人。公元300年一天的正午,西晋京城洛阳长安东市,黑压压的人群把刑场围得水泄不通,围观的目光有鄙夷、痛恨,更多的是错愕,富比国舅王恺的大富豪石崇怎么也有这样的下场?这一天终于到了,曾经不可一世的石崇披戴枷锁,拖着铁链,走向要宣告他生命终结的刑场。烈日如炎,晒得人睁不开眼睛。石崇心如死灰,绿珠已死,身陷囫囵,他已无意在意围观群众的指责和议论。此时,监斩台下一个满身血污,披头散发的人被押上来。石崇用眼角余光一瞥,大惊失色:“安仁,你也遭此大厄吗?”潘岳勉强的笑了笑,安慰他道:“季伦兄,这正是‘白首同所归’啊。”石崇闻听此言,猛然想起,当初潘岳写的那首诗:“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万万没想到,这一语成谶!月锻年炼晚唐处士周朴,对自己的诗爱之如命,每首诗极尽雕琢斟酌,经常一个月才写出一联一句,当时的诗家都称他为“月锻年炼”,往往诗还没写完,佳句已经广为传诵。他的诗董岭水中有“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之句,某天一个读书人在路上遇到周朴,故意念成“河声向东流”,念完就骑着驴狂奔。周朴听了之后急了,赶紧去追,追了数里才追上。他对那个读书人说:“我的诗‘河声向西流’,你为什么要说‘流向东’?”读书人哈哈大笑,这件事传出去后,在福建一带成为笑谈。 沉鱼落雁春秋时代,越国被吴国所灭后,越王勾践一心想洗雪耻辱。他一方面卧薪尝胆激励自己,一方面物色美女,想用美人计腐蚀吴王的志气。诸暨苎萝村有个美女西施,她每日在溪边浣纱。溪中的鱼见到西施的美丽,也觉得羞惭,不敢浮上水面,都沉到水底去了。后来范蠡找到她,把她献给吴王,果然迷惑了吴王。吴王从此不理国政,于是勾践养精蓄锐,终于一举攻陷了吴国。汉元帝时,皇宫遍选天下美女入宫。当时的美女王昭君被选为第一,但佞臣毛延寿因没有得到贿赂,故意把昭君画得很丑,使她得不到皇帝的宠幸。某日,昭君夜深郁闷,便弹琵琶遣兴,元帝听见后寻声觅去,见面之后惊呼为天人,很快便将她封为明妃,并下旨将枉报的毛延寿斩首。毛延寿闻讯后逃至匈奴,并将昭君图像献于呼韩邪单于。单于见图后,教番使来索昭君。元帝大怒不允,但昭君深明大义,以国事民命帝亲送昭君至灞陵桥上,此时正好有一群大雁在空中飞过,见到昭君美如天仙,赶紧躲到森林去了。庄子·齐物论中说:“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后人根据庄子的话及以上的传说,提炼成“沉鱼落雁”这一成语。 乘风破浪南北朝时,有个年轻人名叫宗悫(què),字元干。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和叔叔舞剑弄棒,练拳习武,年纪不大,武艺却十分高强。有一天他哥哥结婚,家里宾客盈门,热闹非凡。却有十几个盗贼也乘机冒充客人混了进来,潜入宗家的库房里抢劫起来。一时间,众人都被惊呆了,不知如何是好。只见宗悫镇定自若,拔出佩剑,直奔库房。盗贼一见来了人,挥舞着刀枪威吓宗悫,不许他靠前。宗悫面无惧色,举剑直刺盗贼,家人也呐喊助威。盗贼见势不妙,丢下抢得的财物,赶紧脱身逃跑了。宾客见盗贼被赶走了,纷纷称赞宗悫机敏勇敢,少年有为。他的叔父宗炳曾问他将来长大后干什么?他昂起头,大声地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干一番伟大的事业!”果然,几年以后发生了国难,宗悫自告奋勇地请求参战,被皇帝任命为振武将军。替国家打了不少胜仗,立下许多战功,最后被封为洮阳侯,终于实现了少年时的志向。 惩一儆百西汉时,山东以南、江苏以北的地方被称作东海。此处有个叫许仲孙的豪强。此人不仅残酷异常、贪婪无比,而且非常好色。他作恶多端,一贯横行乡里。离许仲孙家不远处,住着一对年轻夫妇。丈夫是位读书人,妻子贤惠美貌,在家操持家务。他们靠祖上留下的几十亩肥沃良田,男耕女织,过着与世无争、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许钟孙看上了邻居的良田,便千方百计地要弄到手。这一天,许仲孙来到邻居家,一进门便对那位读书人说:“那么好的土地,你们既不会种,又不会管,我看我出两个钱,你们就卖给我算了!”读书人哪里肯,便说:“这几十亩土地是祖上为我们留下的,我们靠它生活。卖给你,我们将来如何生活?不卖!”许钟孙满以为只要他几句话,那几十亩良田便会到手。没想到这读书人竟这样不给面子,一口回绝,朝读书人打去。却惊动了读书人的妻子。许仲孙正在打人,看到一位如花似玉的女子从里屋出来,马上停下手,直直地瞪着两眼,死死地盯住读书人的妻子。过了好一会儿,他才不知羞耻地说:“地我不买了。读书人,我们商量商量,你将这个美人送给我作小妾吧!”读书人和妻子听了许仲孙的话,气得浑身发抖,大骂许仲孙是人面兽心。许仲孙一时性起,竟打死读书人,将读书人的妻子枪走了。许仲孙杀人抢妻,可谓作恶多端,但没有人敢去管他。读书人的弟弟便到县衙门告状。县令派下人来调查,许仲孙就花钱将这桩大案了结了。东海太守一连换了几任,谁都没有惩办他,结果东海郡内,强取豪夺之风盛行,治安很乱,百姓苦不堪言。河东太守田延年巡视平阳时发现市吏尹翁归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奏请皇上任命他为东海太守。来到这个强盗横行的地方,尹翁归决定采取杀一儆百的办法,逮捕处决了豪强许仲孙,此后再没人敢胡作非为,东海郡从此安定了。(翁归治东海明察……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易水先生

易水先生

看见这个问题时,我脑海里首先想到最有趣的成语故事便是东施效颦,出自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对于东施效颦这个典故大家都不陌生,在这里我也就不赘述这个成语故事了。我之所以认为这个成语有趣,是因为结合我们这个时代来看,今天的大多数人其实都是当代版的东施效颦,尤其对于一些喜欢模仿别人甚至是专门要和某某某整成一个样子的女生而言,都是在模仿别人失败的同时自己还出糗。时下,“网红脸”成为了很多年轻女生追逐的审美方式,什么玻尿酸、水光针、瘦脸针“网红同款衣服”等等都成了女生们拿出来谈资的话题,好似只有把自己变成网红脸的样子才符合这个时代的标准,才跟得上潮流,如果你坚持做自己,别人反而觉得你老土。我就奇怪了,当一些人都在追逐“网红脸”时,难道他们忘记了东施效颦这个成语吗?当那些人趋之若鹜奔逐名利场,试图活得千篇一律时,那些独一无二、做自己的人,反而显得难能可贵。网络上有一句话是说“你可以一天整成范冰冰,但你一天不能读成林徽因”,美丽的东西是由内往外散发,刻意的去追逐外在甚至标新立异,这可能只是你在东施效颦而已。仿照名人整出她们的样子,你永远都只是盗版而已。一个人活出自己永远不是为了跟名人大腕活得一模一样,你要做的应该是去学习名人大腕努力奋斗的精神,而不是去做她们的翻版,整容成她们的样子。有趣的成语典故很多,尤其是当你以成语典故来折射现今的一些观点或者现象时,你会发现古人们早已看穿了一切。
活色and生香

活色and生香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