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信陵君魏无忌称得上是军事家吗?有何依据呢?
盟主
战国时期的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是绝对称得上是位军事家的,其一生领导的两次抗秦之战,都取得来前所未有的胜利,极大的延缓了六国灭亡的速度。
公元前257年,秦军将赵军重重围困于邯郸城中,赵国的形式岌岌可危。在这个情况下,赵国向诸侯各国求援,但是摄于秦国的压力,各国都没有轻举妄动,都处于观望的状态。
其中魏国也派出了由大将晋鄙领兵的十万大军,驻扎于临近赵国的邺城没有继续前进。这时候,信陵君极具战略眼光的判断:赵国如果没有援军支持,必然会被秦国灭亡,而赵国一灭下一个一定是魏国。
于是信陵君策划了“窃符救赵”的计划,杀死晋鄙取得了魏军都领导权,最终击败了秦军保存了赵国。
组织五国伐秦公元前247年,秦军再度把攻击目标对准了魏国,魏国在秦军的凌厉攻势下,根本抵挡不住秦军的攻击。而此时的信陵君由于之前擅自救赵,与魏王出现了巨大的矛盾而一直住在赵国,面对魏国的危机,信陵君义无反顾的回到了祖国——魏国。
回到魏国后,凭借自己在诸侯各国中的声望,信陵君迅速组织了合纵伐秦联军,赵国、楚国、韩国、燕国都参加了此次作战。在信陵君的指挥下,五国联军向秦军发起了反击,在黄河以南大败秦军,并且使得秦军主将蒙骜战败而逃,信陵君取得了又一次抗秦战争的胜利。
小华
可以算。
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史记·魏公子列传
军事家之所以为军事家,不在于他是否“能打”——当然,多数军事家还是比较“能打”的;但也有例外,比如著名的《战争论》作者克劳塞维茨,此君几乎没有作为主官打过一仗(都是担任参谋长),但这无损于《战争论》的不朽;再如,中国的蒋百里,他更是有名的缺乏政治眼光,点评别人头头是道,一旦亲自出马出任总参谋长,最后结局总是黯然败走,但这同样无损于国防论的伟大价值。
其次,军事家之所以为军事家,也不在于他是否“有名”——一点名气都没有也不现实,这样我们就无从得知了,但名声并不显著的军事家却大有人在,比如司马欀苴(武经七书中的《司马法》的作者),再比如尉缭(武经七书中的尉缭子的作者)。
军事家之所以“成家”,关键在于他在军事理论上的成就,或者是在某一领域有所创见,或者是对前人成果进行了阶段性总结。
straggler
信陵君魏无忌是战国时期四大公子,礼贤下士,英名远播。汉高祖刘邦年轻时曾仰慕其名,投奔他,想作他的门客,信陵君已死,刘邦作了信陵君门客张耳的门客。可见信陵君影响广泛。
信陵君称得上是军事家主要是两败强秦,并写有兵书魏公子兵法。战国乐毅成为军事家是击败齐国,李牧也是打败匈奴,两败强秦。秦国是当时军事势力最强的国家,所以打败强秦是非常不容易的。
秦赵长平之战后,公元前257年,秦国的军队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的形势非常危险。赵国于是向魏国和楚国求援。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想尽办法,带领魏军救赵,楚国看见信陵君出兵,也派军队救赵,魏、楚、赵三方联军大破秦军,还迫使秦将郑安平部投降,延缓了秦统一的进程。
秦国看魏国派兵救赵而转攻魏国。秦军统率是名将蒙骜。魏国形势很危机,想方设法把在赵国居住魏无忌请回魏国。魏国安釐王任命魏无忌为上将军,让他做魏国军队的最高统帅。公元前247年,魏无忌派使者向各诸侯国求援,各国得知魏无忌担任了上将军,都纷纷派兵救魏。魏无忌率领五个诸侯国的联军在黄河以南大败秦军,使秦国将领蒙骜战败而逃,这是秦国很大的失败。联军乘胜攻至函谷关,秦军紧闭关门,不敢再出关。这次合纵攻秦的胜利,使魏无忌的声威震动了天下。
由于信陵君魏无忌在,包括秦国在内的诸侯国不敢侵犯魏国。后来秦国派人离间安釐王和魏无忌的关系,使魏无忌不再掌管兵权,魏无忌心灰意冷,沉迷酒色,于公元前243年去世。
信陵君魏无忌还有军事理论贡献,写有魏公子兵法。汉书·艺文志有魏公子(魏公子兵法)二十一篇、图十卷,今佚。
猪蹄蹄
都别抢,我来答。
事情是这样的,先来说一个理论。汉书·文艺志中收录兵家典籍时,把兵家分为四类,分别叫做:兵权谋家、兵阴阳家、兵形势家、兵技巧家。
怎么理解这四家呢?
中国近代史学家、国学大师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兵家中解释说:
“阴阳、技巧之书,今已尽亡。权谋、形势之书,亦所存无凡。大约兵阴阳家言,当有关天时,亦必涉迷信。兵技巧家言,最切实用。然今古异宜,故不传于后。兵形势之言,亦今古不同。惟其理多相通,故其存在,仍多后人所能解。至兵权谋,则专论用兵之理,凡无今古之异。兵家言之可考见古代学术思想者,断推此家矣。”《汉书》的作者班固把魏无忌划分为哪一行列呢?
就是兵形势家: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
魏无忌曾经领导过一次合纵攻秦之战,一直打到秦国的函谷关,这就是第四次合纵攻秦之战。这一仗胜利后,各国诸侯都向魏无忌进献了本国兵法,把他视为对抗秦国的救世主,信陵君就把这些兵法合编成一套兵书魏公子兵法。
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史记·魏公子列传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信陵君称得上是军事家,但并不是那种我们通常认为的点将布阵、纵横捭阖如曹操、吴起或诸葛亮这样的军事家。也就是说呢,信陵君不是那种标准意义上既有理论、又有谋略的军事家,他主要还是靠借势,这是手段上的不同。
你看他给自己养了高达几千人的幕僚集团,这些幕僚就是他的“势”,另一方面信陵君所处的时代“养士成风”,这是一种上层贵族之间的潮流。信陵君也不例外,也是一号“弄潮儿”,所以养了据说有三千多人的门客。
这大概就叫“顺势借势”,信陵君养了这么多的门客,这些都是他的智囊团,随时都可以替他出主意卖命,所以当时对各个诸侯都造成不小的压力。
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资治通鉴》有一回赵王在魏国边境打猎,魏国以为赵王要进攻魏国,连忙召集大臣准备对策。信陵君安慰自己的哥哥魏安釐王说赵王只是在打猎,后来派使者去刺探,果然如此。
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赵王阴事者,赵王所为,客辄以报臣,臣以此知之。”是後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可见这些都是信陵君之前给自己“造势”的结果,所谓“造势”无非就是创造有利于自己的条件,就像司马懿被曹爽压制死死的,自己的“势”不敌曹爽的“势”,司马懿只好顺曹爽的“势”而为,私底下却又暗自为自己造势,即创造有利于自己的条件。
信陵君最大的资本就是自己的名声,其实你要说他是像孙子、白起或诸葛亮一样的军事家肯定不现实,你看像在邯郸之围中,赵国向魏国求救,信陵君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但又不能见死不救,毕竟名声就摆在那里,何况平原君的妻子还是自己的姐姐。
因此当时信陵君采取了一个很笨的方法,就是带着自己的一群门客要去和秦军同归于尽,但这本质上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而这时候他的一个幕僚侯赢就站出来给他献了一计,就是“窃符救赵”了。
再有后来秦国攻打魏国,信陵君派人去向各个诸侯国求救,大家一看是信陵君求救,于是纷纷派出兵马就救魏国。
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由此可见,其实信陵君最大的“势”就是他自己,是他的名声和贤能,而他的名声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就是养那三千个门客所收获的,另外像其它三个战国公子虽然也养士,但他们不像信陵君那样礼贤下士,所以名声不如信陵君的好。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信陵君也是有他的军事才能的,只是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譬如第二次救魏国的时候,信陵君就有出彩的表现,带领着诸侯大军击败了蒙恬的爷爷蒙骜,一路打到了函谷关。
实际上不难发现,这个时期的诸侯联盟几乎就是建立在信陵君的名声和威望之上,随着信陵君被冷落以及死去,各个诸侯再也无法团结一起,直至被秦国逐个瓦解。
而礼贤下士的信陵君甚至还是刘邦的偶像呢。
关注【围炉谈史】,每天阅读深度历史内容喲~
o宠辱不惊去留无意o
魏公子信陵君,名无忌。魏公子的一生有两次打败秦军的战功,一次是公元前258年的著名的“窃符救赵”另一次是公元前247年组织领导的五国伐秦,如果说他是军事家的话也无可厚非,但似乎又有些不妥,我们先来看看魏公子两次领兵作战的事迹。
窃符救赵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秦军获胜,坑杀赵卒四十万。赵国危在旦夕,赵王派苏代携重宝游说秦相范雎,苏代成功离间了秦将白起和范雎的关系,并许诺赵国割六城给秦国,从而使秦军暂时退兵。但是隔年赵国就后悔了割城的诺言,于是秦昭王派三十万大军攻打赵国,包围了赵都邯郸,赵国再次面临着亡国的考验,赵王一面派出使者出使诸侯求援兵,一面认命老将廉颇为邯郸城防司令,军民一心抵挡秦军的进攻。
邯郸之战形势图
魏王派大将晋鄙率领十万魏军救赵,但迫于秦国的压力只是驻扎在魏赵边境的邺城,不敢前进。魏公子在多次劝说魏王发兵击秦兵无效后,便带领忠诚的宾客北上准备去给秦军拼命,走到大梁城的夷门被候赢劝住,在候赢的建议下,魏公子找到魏王的宠姬如姬,盗取了调兵的虎符,带领壮士朱亥一道夺了晋鄙的十万魏军,并且杀死了晋鄙。这一年魏公子26岁,之前没有带兵打仗的任何记录,此时邯郸城外秦军有三十万之众,不过钝兵坚城之下犯了兵家大忌,但是魏国上下恐秦日久,魏军的胜算并不大,此时的魏公子首先要解决魏军惧怕秦军的心理问题。于是魏公子下了一道著名的军令“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者归养父母”。这等于告诉留下来的八万人我们要与秦军拼命了,要与秦军决一死战了。加上魏公子本人也是抛弃在魏国的荣华富贵,冒着死罪窃取的兵符。将无贪生之念,士有必死之心”。于是一支从最高将领到每一位士兵组成的八万人的敢死队就这样建立起来了。这只军队在魏公子的带领下直扑秦军,秦军横行天下日久,哪里见过这阵势,一时措不及手被打的打败,后退三十里。守城的赵军和观望的楚军见秦军锐气尽失,抓住时机前来助战,秦军大败,一部分投降联军少部分退回国内,其余战死,联军趁势从秦国手里夺取大量失地。此战的爆发完全是魏公子的人品驱使下一步步推动的,当时秦军势大,邯郸危急,没有人愿意得罪强秦,去干救赵这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天下只有魏公子,抱着必死决心,矢志救赵。最后的胜利也有运气的成分,魏军发动攻击的时候,秦军已经围城一年多,师老兵疲钝兵坚城之下,再加上另外两支被激发斗志不约而同配合默契的楚军和赵军的帮助。我们可以看到,从头到尾,此战都没有规划和统一指挥,也没有严密的组织分工。没有军事指挥谋划甚至训练的亮点,只有魏公子光芒万丈的人格魅力在闪耀。
我们再看看魏公子率领的另一场破秦之战。
大破秦军邯郸之战后,魏公子因为窃符之罪不敢回国,留在了赵国,十年间贤名远播天下,公元前247年秦国攻打魏国甚急,魏王招魏公子回国救魏,在毛工薛公的劝说下,魏公子火速回到了阔别十年的大梁城,受魏国上将军印组织力量抵抗秦军的侵略。秦军来势汹汹,魏 国小力弱难以抵挡,魏公子发使者出使其他东方五国,除了齐国外,其他四国都派军队前来主战,除了诸侯的援军,天下的“士”也都在魏公子的感召下向魏国云集,并献上大量的兵法,魏公子皆冠之自己的名字,这就是魏公子兵法,此时的魏公子更像是一位精神领袖,他知人善用,与“士”们不分你我,深得“士”的爱戴和尊敬,之前的合纵联军,各诸侯军都是各怀鬼胎。但在他的带领下,这次合纵联军空前团结,在河外结阵正面硬刚大破秦军。秦将蒙敖逃走,从此谈魏公子色变,不敢在攻打魏公子所在的国家。联军趁势一直打到函谷关,秦兵不敢出。之前侵占的魏地也都吐了出来。
可以看出此战的胜利完全是魏公子的人格魅力在起作用,他深得士人心,士愿为其死战。此战也没有埋伏,没有给以逸待劳,也没有断秦军粮道等操作,就是正面对砍这种简单粗暴的打法,之前一直是号称“虎狼之秦”的拿手好戏,这次却败给了魏公子领导的联军。
魏公子虽然有这两次耀眼的战绩,但是其之所以得胜的原因都不是简单的军事层面的运筹,他的境界已经远远超过了军事家的范畴!如果非要说他是军事家的话也可以,但我认为这样似乎又不是很妥当,
我更认为,魏公子是一位豁达侠气的人,是一位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是一位立德立功没有来得及立言的真正的圣贤。
魏公子无忌网络配图
恨这失身年代
信陵君魏无忌是魏国魏昭王的小儿子,因为他和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 、楚国春申君一样礼贤下士,所以四人一起被称为战国四公子。除信陵君外其他三人虽然礼贤下士,但却都是为了满足私欲,多是为自己考虑。在四公子中信陵君最贤德,他真心对待贤士,专门救人困境,信陵君在军事上救赵存魏,两番打败秦国,是战国后期不可多得的军事家,他还著有魏公子兵法。
窃符救赵赵国因为在长平之战中,中了秦国离间计,用纸上谈兵的赵括顶替了老将廉颇,很快遭遇惨败四十万赵军被秦国坑杀,秦国乘胜包围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岌岌可危。赵国平原君见事情危及便写信向魏国求援,魏王却因为害怕援助赵国惹怒秦国不肯发兵。
赵国是战国后期唯一可以和秦国一战的国家 ,现在赵国如果被秦国攻灭,其他五国也在所难免,秦国统一天下恐怕也提前很多。信陵君非常清楚赵国灭亡意味着什么,他几次劝谏魏王发兵全都遭到拒绝,于是他决定的率手下几千门客赶赴赵国支援,他的手下候赢劝他不要贸然行动,这样去不过是白送性命,不如设法盗出魏王兵符,率大军去救赵。信陵君权衡利弊,虽然这样会引起国君怀疑 ,但不能眼看赵国灭亡,于是信陵君下定决心窃符救赵。他设法盗出兵符后,让手下用铁锤打死了不听命的魏军主将,自己亲率八万大军救赵,很快击退了秦军保住了赵国。
挽救魏国信陵君帮助赵国打退秦军后,让跟随自己的魏军回魏国,自己却不敢回去。后来秦国知道信陵君不在,开始攻打魏国,信陵君得知魏国危机 ,也不再顾及自己当年的作为,立刻回到魏国帮魏王对付秦国,魏王和信陵君是亲兄弟,虽然有嫌隙但兄俩长时间分离早已经忘记,信陵君被任命为上将军,他派信使联络各国增援,各国都仰慕信陵君为人纷纷派兵救援,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大败秦军,并攻到函谷关,使得秦国闭门不出,这也是最后一次诸侯联军对秦取得胜利。
信陵君窃符救赵可以说胆识过人,他不计前嫌帮魏国抵御秦国也充分体现了他的道德修养,信陵君为人被许多后人所钦佩,比如汉高祖刘邦年轻时就仰慕信陵君为人想去投奔他,可惜当时信陵君因为再次受到魏王猜忌已经郁郁而终。
边走边说边走边说
无忌是战国魏昭王之子,魏安釐王同父异母弟,战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当初魏安釐王将无忌分封至信地,是为信陵君。信陵君魏无忌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楚国春申君黄歇被后世合称为“战国四公子”,他们均以养士而著称于世。其中,“四公子”之首便是信陵君魏无忌,这显然是于其突出的军事才能分不开的。
信陵君魏无忌(来源网络)
一窃符救赵。公元前257年,秦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魏国,魏王在答应出兵后,又被秦使恐吓不敢出兵救赵。平原君只能请求信陵君,情急之下信陵君魏无忌听取侯赢之计,以国家利益为重,置生死度外,借魏王宠妾如姬之手窃得兵符,夺取了魏国兵权,不仅成功击败秦军、救援了赵国,也巩固了魏国在当时的地位。
窃符救赵(来源网络)
二、五国攻秦。公元前248年,秦国连续攻下魏国大片土地,形势十分紧急,魏安釐王立即请信陵君回国主持抗秦。公元前247年,信陵君回到魏国后立即派使者向各诸侯国求援,随后组织了魏、韩、赵、燕、楚五国。联军在黄河以南大败秦军,秦将蒙骜战败而逃,联军攻到函谷关下,秦军闭门不出,被迫交出一部分攻占的土地,秦庄襄王忧愤成疾驾崩,信陵君声望大震。
合纵连横(来源网络)
但是,秦王忌惮信陵君,遂派人离间魏安釐王和魏无忌,魏王中计,派人取代信陵君统帅之职,五国攻秦的计划最终失败,魏无忌最终郁郁而终。
除在实战中两次重挫秦军外,魏无忌还在各国进献兵法基础上,结合自己实战经验,编写了魏公子兵法传世。
因此,根据魏无忌在战争实践和军事理论取得的成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军事家。
元宝
虽然信陵君魏无忌更像是战国时期的“黑手党教父”。但本质上信陵君的军事才能也不容小觑。从历史上信陵君“窃符救赵”就可以看出信陵君的远见卓识和非凡的军事才能。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都可以击败秦军的。但信陵君曾经两次击败秦军部队,有效的挽救了赵国和魏国。其军事才能自然毋庸置疑。
信陵君本命魏无忌。其为魏国宗室子弟。魏无忌的哥哥也就是安釐王魏圉分封魏无忌于信陵。所以魏无忌才被称为“信陵君”。魏无忌身为魏王的弟弟,自然是属于高官显爵的那一类人。而魏无忌本身也十分的有能力,并且有很强的危机意识。所以魏无忌一直都在招揽天下能人异士为自己所用。魏无忌当时专业修建了一座客栈用于招待各地来投奔他的人。只要有一技之长都金钱美女伺候着。所以魏无忌也着实招揽了不少有用的人才。但也因此魏无忌被魏王所忌惮。后来更是刻意的贬斥魏无忌,不让他沾染权力。这里多提一句,历史上刘邦就曾投奔过信陵君魏无忌。但没等他赶到魏无忌就死了。
虽然魏王百般忌惮防备信陵君魏无忌。但魏无忌依旧把强大魏国视为自己的责任。秦赵长平之战后,赵国首都被秦军围困。赵国平原君求救于魏王。魏王原本也打算援救赵国借以联合抵御秦国。但谁知道秦王得知魏王出兵后,秦王威胁魏王说“谁敢救赵国,等我灭了赵国后,下一个就攻打它”。所以魏王畏惧不敢再出兵救援赵国了。魏无忌的时候屡次劝谏魏王救赵,并且给他列举了诸如唇亡齿寒的道理。但魏王就是害怕,所以魏国大军一直裹足不前。
魏无忌本来打算武装自己的门客前去救援赵国。但魏无忌门客劝谏他不要飞蛾扑火,并且献计魏无忌夺取魏国军队大权。魏无忌先是联合了魏王的宠姬偷盗了魏王的兵符,之后更是带了一名勇士一同前去大军中夺取兵权。如果领军将领不同意,就直接杀掉对方。之后魏无忌夺取了大将晋鄙的军队前去赵国营救赵国。秦军也不愿意再多生事端,所以撤退而去,赵国顺利被魏无忌所救。但救赵之后的魏无忌却回不了魏国了。毕竟他偷了兵符,杀了大将私自带走军队营救赵国,这严重违反了魏王的命令所以魏无忌让手下将军带着军队归国。自己则留在了赵国。后来魏王虽然在赵王的说和下表示原谅了魏无忌。但魏无忌还是不敢回去。
魏无忌这么一呆就是十多年。秦国休养生息结束后开始进攻魏国,魏王慌忙之下想请魏无忌回国救援。但魏无忌记恨魏王之前的做法不愿回国。后来在门客的建议下,魏无忌才回国,并且掌握了魏国全部的军队抗击秦军。由于魏无忌名望很高,所以在魏无忌振臂一呼之下,其他国家也纷纷出兵联合对抗秦军。于是在魏无忌带领下,联军击败了秦军。保住了魏国疆土。
秦国方面在两次败在魏无忌之手后,便开始策划对付魏无忌。所以秦国使用了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计策,那就是离间计。原本魏无忌打算联合其他国家一举攻破函谷关荡平秦国。但魏王由于受到了秦国间谍的蛊惑,他认为魏无忌想要夺权,所以魏王接触了魏无忌的兵权。联军随即解散。之后魏无忌由于屡屡遭受猜忌,所以心灰意冷,在四年后郁郁而终。历史上魏无忌著有兵法魏公子兵法。其成书于联军击败秦军后更具实战经验所总结。所以综合来看,信陵君魏无忌军事才能还是很强的。毕竟战绩在那摆着呢。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流云·归晚
绝对称的上!
魏无忌在魏国走向衰落之时,延揽食客,养士数千人,自成势力。最高峰时门下曾有三千食客。所以当时的魏无忌威名远扬,各诸侯国连续十多年都不敢动兵侵犯魏国。此人礼贤下士、急人之困,曾在军事上两度击败秦军,分别挽救了赵国和魏国危局。
但是后来屡遭魏安釐王猜忌,魏无忌从此心灰意冷,不再上朝,每日沉迷酒色。不久后去世,魏无忌去世。从此魏国失去最后支撑的顶梁柱。十八年后,魏国被灭。
失魂猫
谢邀,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棋盘之间敌情全知魏安釐王四年的都城大梁,宫人们七上八下的脸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只见她们端着瓜果,抬着棋盘走向御花园。已经有数十年争斗不休,魏安釐王与异母弟弟魏无忌,握手言和并在御花园下棋。过河的卒不能后退、马踏日象飞田,智慧激烈碰撞全反映在了棋盘上,忽然有侍卫打乱两人的节奏,慌张的报告赵王率领军队,往魏赵边境疾驰而来,胸有成竹的魏无忌示意侍卫先下去。短暂停留的厮杀,紧接着有条不紊的继续。大约过了半个时辰,侍卫心中的石头落地,不慌的报告赵王打猎完毕后已回邯郸。
——战国末期魏安釐王
目瞪口呆的魏安釐王问:“没料到事情真如你说的那样,速速说清楚你为何能未卜先知?”魏无忌答道:“我的门客中有一人,是从赵国投奔过来的,熟悉赵王的生活规律,这就是我稳坐泰山的原因!”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魏无忌当得起军事家的原因之一!
根据《史记》的记载,魏无忌不以貌取人,府中有门客三千余人,他们来自其他六国的没落人。有的深谙母国的政治,也有的熟知母国的地形,更有甚者知晓母国的军事。他们就像一本百科全书,魏无忌对六国的情形了解,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当然巨大的成就,离不开交心的接触!
——战国四君子信陵君魏无忌
当时魏国都城大梁,有个年过七旬的守门人,名字叫侯嬴家贫如洗。魏无忌听说后,命人带着金银前往,想要将其笼络到自己的府中。不曾想仆人碰了一鼻子灰,心一横的魏无忌,亲自驾着马车将他接到了宴会的贵宾席!众人都是面面相觑,更让人侧目的是,魏无忌领着众人向他敬酒!从此在座的人,都对魏无忌的温良谦让所敬佩,最后窃符救赵中,用锥杀死晋鄙的勇士,就是侯嬴推荐的!
赢在城门口的反思公元1991年幼发拉底河流域,爆发了震惊世界的海湾战争。据说开战前美英、伊拉克的统帅们,通宵达旦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最终借鉴擒贼先擒王的思想,一举打掉了伊拉克的指挥系统,短短数日内便赢得战争!书中关于战争的思想是:道、天、地、将、法五个大字。其中大梁城门口的小插曲,足以证明魏无忌五者全占!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孙子兵法》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军包围邯郸,嘴皮子磨破了的魏无忌,始终无法说动哥哥出兵救赵。一想到自己的姐姐,即平原君的夫人即将落入暴秦之手,一阵酸楚涌动眼泪唰的流了下来。急迫不能再等的魏无忌,只身领着两百人往赵去。路过侯嬴把手的大门时,听到他轻蔑说:“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
——战国四君子平原君赵胜
马蹄的塔塔声,一不小心跑出了十里外。坐在马车上的魏无忌,是越想就越觉得哪里对劲。根据魏国的法律,无官职在身不得自称臣,此为法异常也;其次侯嬴说话的语气轻蔑,不该是门客对门主的态度,此为道离奇也;三者赵、魏两国隔着黄河,没有准备船只无法渡河,此为地怪诞也;四者勇救自己的姐姐,凭一己之力实难办到,此为将反复也;五者早上出发远赴赵国,路上有被秦军捕获的危险,此为天奇怪也!
熟读《孙子兵法》的魏无忌,岂能不知战争的道、天、地、将、法五字思想,最终及时勒马回大梁,决定采纳侯嬴的计策,帮助魏釐王的妃子如姬,报了年深日久的杀父之仇,由她顺利拿到兵符解救邯郸之围!
综上所述,我个人觉得魏无忌不愧军事家的称号,原因有三:一能不耻下问的网络人才,二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思想,三著有魏公子兵法一本!
——END——
flora.chow
感谢邀请,从事实上看来,信陵君魏无忌虽然是很有魄力也很有军事天赋,但是称为军事家还有待商榷。
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的两次抗击秦军的作战虽然成功,但是总的获胜数量终归很少。第一次是他窃符救赵,诛杀将领晋鄙后“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籣矢为公子先引。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秦军经过了长平之战和邯郸保卫战两次战役,实际上已经是强弩之末。魏军的战果如何史书上也未曾言明,所以,很难判断成绩。第二次则是秦军攻打魏国,魏无忌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这场战役将秦军打回了函谷关,可以说是重重的挫败了秦军的傲气。但是,仍然没有记载斩获和战果。这就很奇怪,因为战国时期的大规模作战最后一般都要记载斩获数量,用来计算军功。特别是诸侯和秦国的作战。比如秦赵的阏与之战,马服君赵奢大败秦军,就记载秦军死伤逃散大半的数字。但是这次战争却没有记载具体数值,也让人感到疑惑。
信陵君去世后留下了一部兵法,汉书·艺文志记载有魏公子,称魏公子兵法,二十一篇,图十卷,今佚。所以说,他在军事层面很有才华,也是非常优秀的将领。但是,他终究无法改变天下大势的走向,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只能说“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时也命也。
edwardstown
公元前248年,秦国相国吕不韦派他的爱将蒙骜,领大军攻打赵国。
蒙骜军攻克几年前乐乘收复的晋阳,以及太原郡范围内的榆次(今山西太原东南)、新城(今山西朔县南)、狼孟(今山西太原北)等三十七座城池。不仅如此,秦军王龁部也攻占赵国的上党郡,整个南太行山通道大部分为秦国占据。蒙骜在两年之内,攻占赵国三十七座城池,魏国两座城池,韩国两座城池,一共四十一座城。 如果按照蒙骜这个节奏,十年后三晋就都得灭亡。在秦军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赵悼襄王决心奋起反击。赵国廉颇和乐乘都不在了,军中无大将,赵王想起了信陵君。信陵君魏无忌,自十多年前窃符救赵后,一直在赵国不敢归魏。当年赵孝成王挽着信陵君的手臂,一同跨进赵国王宫大殿,还封五座城邑给信陵君做食邑。如今十多年过去,赵悼襄王启用信陵君魏无忌,以上将军印授信陵君,使将军庞煖为副,起赵军十万抗秦。 邯郸之战十年后,信陵君第二次领兵,他令门客到各诸侯国,搬取援军。魏安釐王派人持魏国相印,再配一车黄金彩币,往赵国迎信陵君为将。魏安釐王为信陵君准备的军队,也是十万人,信陵君在漳水河畔接收魏军,赵魏两军合并,二十万雄师,足以抗衡蒙骜军。图-信陵君合纵破秦 信陵君统兵不久,好消息接踵而至,燕、韩、楚三国,都钦佩信陵之用兵如神,闻其为将,悉遣大将引兵至魏,听其节制。几年前赵国廉颇和乐乘轮番大败燕军,攻克燕国大片领土,逼迫燕国签订城下之盟,所以燕国才会跟随赵国参与这次合纵。 燕、韩、楚三国派来的军队,都由首屈一指的大将统领,燕国为将渠,韩国为公孙婴,楚国为景阳。五国大军共四十余万,联营百余里,旌旗蔽日,军威鼎盛,驻扎在赵魏边境。秦国方面,吕不韦对蒙骜非常信任,当然也是受这几年蒙骜战绩的感染。他调动秦国一切力量,增援蒙骜,蒙骜军也达到三十余万。 蒙骜大军出函谷关,沿着黄河东进,一路战船和步骑并进,也是风起云涌,浩浩荡荡。 后面函谷关以内,宿将王龁在华山屯兵十万,负责给前方大军督运粮草,随时还可增兵蒙骜。蒙骜此前几年的战绩,几乎是见谁灭谁,这次他也没有把合纵军放在眼里,一直沿着黄河东进,到达韩魏交界的地方,与合纵军遭遇,双方修筑营垒对峙。 率先打破僵局的是信陵君,他令卫庆统领魏师,景阳统领楚师,近二十万人,筑为连垒,虚插信陵君旗号,坚壁不战,以拒蒙骜军。 信陵君本人,统领赵、韩、燕三国二十余万大军,沿着太行山南麓向西疾行。这支大军只带三天干粮,没有任何多余的辎重,至于他们要干什么,当时没人知道。 很快蒙骜就知道合纵军的行动,大致是兵分两路,一路留守坚壁不战,另一路沿着南太行山往西,疑似去往黄河之北攻打野王等重镇,不过那里城高池阔,暂时不用顾及。图-信陵君合纵破秦 现在蒙骜遇到了难题,秦军的粮草辎重是通过渭水经黄河来运输的,也就是说,秦军主力不适合远离黄河,因此不可能去追击信陵君部。而眼前的这些合纵军又坚壁不战,蒙骜很快就体会到进退维谷的滋味。 这场战争刚一开始,蒙骜就被信陵君牵着鼻子走。 信陵君统领的三国大军,过野王、武遂不攻,通过太行山最短的一条通道“2轵关陉”到达河东郡。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信陵君的大军并不攻打河东郡的安邑,而是再往西一直到达黄河东岸,接着沿着黄河南下,到达渭水与黄河汇流的地方。再伐木为舟,控制这个重要的地段,截断秦军的粮草供应。 之所以绕行这么远来截断秦军粮草,主要原因是防止蒙骜军来救援,同时绕过函谷关,兵不血刃就截断秦军粮草供应。 信陵君的真正目的,终于浮出水面,可惜对手蒙骜,也是直到此时才明白信陵君的战略部署。 合纵军在这一带,很快就截获部分秦军粮草,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 秦军负责督运粮草的宿将王龁,此时正驻扎在阴晋城中,总揽后勤粮草辎重的运送。 王龁在这种不利的局面下,迅速做出反应,令全军停止从水道运送粮草,而且各方面坚壁不出,等待蒙骜军回援。 不过王龁最担心的一件事,还是被信陵君狠狠地抓住。阴晋城不远处的华山脚下,有一处秦国的粮仓,平时用来供应函谷关守军之军粮,这里是秦国几个大粮仓之一。 华山的粮仓共有十几个粮库,由于前方战事已经开始,这里不仅给函谷关供粮,而是蒙骜军主要供粮点之一。 这段时间,秦军从各地密集地调拨粮草过来,各处的粮草已将华山十多个粮库塞得满满当当,就连给有爵位将官准备的风干牛肉、腌菜等军食,也早已备好,堆满各处通风干燥的库房。 每个粮库看起来像一座小城堡,粮库四周的防护栅栏、壕沟、吊桥防备设施齐全,粮库之上按一定规则修建望楼、箭楼,每二十步便有一个岗哨,最绝的是每隔一百步,都摆着一个装满清水的巨大水瓮,以备火灾意外时灭火应急之用。 秦军的华山粮仓,由于在函谷关之内,几乎从来没有遭受过正面威胁,但是秦人对华山粮仓的防护还是非常到位的。不仅粮仓本身的防御做的不错,附近阴晋城,平日也会驻扎数万秦军,他们的任务之一就是保护华山粮仓。 王龁认为信陵君可能并不清楚华山粮仓对于秦军的重要性,因此可能不会袭击华山粮仓。信陵君很快就指挥合纵军,撕碎王龁的那一点侥幸心理。 事实上信陵君统领合纵军千里迢迢,就是冲着华山粮仓来的。按照信陵君的命令,前往华山截粮的是赵国将军庞煖,而其他人马,则在阴晋到华山的必经之路上埋伏。 庞煖是赵国老将,是个比廉颇还要老的宿将,信陵君将最重要的这个任务交给老将军,令人放心。 庞煖统领六万上下的赵军,抵达秦军华山粮仓。整个粮仓的秦国守军大概只有一万多人,而且分散在各个粮库,攻防两方的军力完全不对等。 庞煖抵达华山的第一个夜晚,趁着夜色,将沾满牛油的火箭射向第一个粮库,同时四面攻打粮库。 粮库中一千余秦军,不但要救火,还要抵挡上万赵军的围攻,一盏茶功夫就全军尽墨。 庞煖令人取出部分便于携带的干粮,便下令将整个粮仓烧毁,不一会粮库便燃起熊熊大火,四处汹涌飘散着浓烟。 黑夜之中的阴晋城头,王龁望着华山粮仓方向,冲天的火势已经映红半边天,心中焦急万分。 次日清晨,一夜未眠的王龁接到斥候来报,合纵军只烧毁一座粮库,剩下的十来个粮库仍然掌握在秦军手中。 这个消息对秦人来说,绝对是大利好。王龁立即派人前往千里之外的蒙骜大营,请蒙骜发兵回援,好与自己东西夹攻合纵军。 王龁这个想法,是最为稳妥的做法,但是蒙骜若回援,也存在一些现实的难题。 我们的初中物理课本,有这么一道经典题目:如果船速是40公里/小时,水流速度是30公里/小时,那么顺流航行和逆流航行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答案:顺流航行速度是70公里/小时,逆流航行速度是10公里/小时。 这道经典题目,告诉我们,蒙骜如果走水路,逆流回援的速度,是顺流进兵速度的七分之一!或许蒙骜坐船东进,只花了两三天时间,可是若坐船回援,那肯定是在十天之后了。图-信陵君合纵破秦 按照这个来推敲,蒙骜若真的义无反顾回援,只有走陆路,这样最快四、五天就能抵达华山。 可是蒙骜有太多没有搞懂的状况,他不清楚合纵军的统帅信陵君究竟在哪支军队中,他不知这是否合纵军调虎离山,想从背后袭击自己。总之,蒙骜并没有下定决心回援华山。 次日夜晚,庞煖故伎重演,再烧毁一个秦军粮库。 大火熊熊,将粮库前后照耀得如同白昼一般,站在阴晋城头的王龁,破口大骂:“賊,贼他娘的...” 第一夜烧一个,第二夜烧一个,按着这个节奏,再有十多天,秦军的华山粮仓,将烧成灰烬。 一向行事稳健的老将王龁,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王龁召集人马,八万余人,分四队,驰援华山。 等待八万秦军的,是韩军八万和燕军八万的包围圈,密集如飞蝗一般的箭雨,朝着那些手举火把的秦军士卒们泼洒而去。 在这次包围战中,韩国人表现的可圈可点,与人数少于己方的秦军杀得难解难分。而燕军就差强人意了,人数占优却被一部秦军突围而去,直扑华山粮仓。 在这个时刻,信陵君统领的四万赵军赶到,再一次封锁更多的秦军突围,而刚刚突围而去的数千秦人,自有庞煖的六万赵军来伺候。 这场战争整整杀了一夜,秦军大败,折兵五万有余,王龁在部将拼死护送下逃到阴晋,因晚节不保而心胆俱裂,从此不再领兵作战。随后信陵君重新合兵,合纵军总计损失也超过五万,其中燕军损失最为严重。 按照信陵君的规划,此战才进行不到一半,合纵军现在要返身去迎战蒙骜的秦军主力。 合纵军依然没有走函谷关,而是沿原路返回,只不过这次越过“2轵关陉”后,不再沿太行山南麓走,而是南下渡过黄河,再折向东。 信陵君的意图很明确,就是要截断秦军黄河交通,将断了粮草的蒙骜军,来个关门打狗。 本来以不变应万变的蒙骜,此时已处于全面被动,若再不行动,等信陵君完成围堵之势,恐怕会造成悲剧性的结果。 蒙骜从大军中选出数万老弱之兵,虚建“大将蒙”的旗帜,继续与魏、楚二军相持。然后尽驱精锐,衔枚疾走,反身来与信陵君决战。 这是一场真正的大决战,信陵君统领三国之兵,面对数量略少与己方的秦军,数量的优势瞬间就不复存在。 四国的军队在黄河南岸厮杀,搅做一团,从天明杀到天黑,若不是夜色不佳,数十万大军还会继续鏖战下去。 战争打到这种份上,也没有什么战略战术可言了,拼的就是一个无所畏惧,一个“勇”字!秦军在这时候体现他们善打遭遇战的优势,合纵军中反而显出弱势。 若说玩大战略,信陵君绝对是屈指可数的好手,即使在这种鏖战的局面中,信陵君仍然可以做到“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他令魏将卫庆,楚将景阳袭击秦军的老弱部。 魏楚两军领命,强势攻入秦营老弱营寨,破营而入之后,竟然不顾已经投降的小军士,见秦人就杀,以至秦军老弱人人惜命,个个奔逃。 随后魏楚两军又派出数万人增援信陵君,两下夹攻之下,蒙骜列阵整顿军马,有秩序地组织退兵。 五国合纵军又一路追击,直到秦军余部全部退入函谷关,紧闭关门。合纵军追至函谷关下,在关前扬威耀武一个月,信陵君方才班师。 此战蒙骜损失近十万人马,王龁折损五万余人,粮船尽丧,秦军遭遇一次大惨败。未来的几年,在信陵君去世前,吕不韦根本不敢发动对三晋的攻势。 魏安釐王闻信陵君大破秦军,奏凯而回,不胜之喜,出城三十里迎接。 兄弟别了十年,今日相逢,悲喜交集,乃并驾回朝。论功行赏,拜魏无忌为上相,赐封五城,国中大小政事,皆决于信陵君。另赦朱亥擅杀晋鄙之罪,用为偏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