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作者,想问下大家喜欢读什么样的历史文?你觉得优质历史文的标准有哪些?

如题,历史作者,想问下大家喜欢读什么样的历史文?你觉得优质历史文的标准有哪些?
提到的作品

[作品]史记

“中华经典藏书书系”,内容经典,形式精美,全面体现“经典藏书”理念。 该书简介:《史记》为其中之一。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

司马迁

[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是纪录这一时代的最原始材料。从晋朝到唐宋,民间关于三国的传说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以各种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评说着刘备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无不喜欢...

罗贯中

[作品]上下五千年

《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 在这套书中,作者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这样,在情节的生动性方面,不能...

林汉达

[作品]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用统一的纪传体裁,系统、完整地记录清以前各个朝代的历史,共计3249卷,约4200万字。清代钦定为“正史”,堪称为清代以前中华文明史的全记录。为方便广大读者阅读及充分利用“二十四史”中蕴含...

中华书局编辑部

[作品]三国志

《三国志》(上下)(图文珍藏本)(精装)图文珍藏本兼具普及性和学术性,其文字,仍以百衲本为底本,参校了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清同治六年金陵书局活字印本、清光绪十三年江南书局刻本等旧刻本和以中华书局标点...

陈寿

[作品]资治通鉴

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从三家分晋一直到五代十国,十六个朝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全书分二百九十四卷,共有三百多万字,取材十分广泛,历史资料十分丰富。《资治通鉴》刻...

司马光

最新跟帖
只想爱着你_l

只想爱着你_l

读史,使人明智。

一直有阅读一些历史类的书籍作品,对历史军事类的内容比较感兴趣。

读史,《二十四史》肯定是绕不开的,毕竟是中华民族的正史。但看过的人肯定不多,正史读起来比较枯燥无味。

还有两本神书《史记》《资治通鉴》!

史记》名气大,史家绝唱,传世度高 ,很多章节入选国家教材。《资治通鉴》,经商从政的都喜欢,畅销书,书架必备。

个人觉得,现代版的《全球通史》和《上下五千年》,比起《史记》和资通要好看的多,有故事,有图片。

读史,并不一定是喜欢历史,大多是喜欢故事。谈三国史,大多数人就引用《三国演义》的时间线和人物典故。

可《三国演义》是小说,《三国志》才是正史。演义是在讲故事,虚构了很多成分,人物生平,历史事件张冠李戴数不胜数。

可是很多人就认为演义就是三国史,《三国志》是什么,不知道。

再说《史记》和《资治通鉴》,都买了,藏于书架,都看了一点,但没能坚持下去。

三国演义》,二月河的康雍乾三部曲,明朝那些事都看了不止一遍,喜欢历史吗?肯定喜欢!

实际情况却是喜欢:以真实历史做背书,延用正史时间线做架构的文学作品,就是演义。这就涉及到一个史实和真相的问题,历史要想好看,必定要文学加工,二次创作。话说回来,历史本来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只有漂亮,才会喜欢。

读史是为了追求历史的真像,流于市井,加工演义成野史趣闻,真像被掩盖甚至歪曲,那读史还有什么意义。

真像,历史有真相吗?《二十四史》就全是历史事件的本来面目?所有的正史都是真的,野史都是假的,也不尽然吧。

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为了统治阶级服务的,真实的历史有那些学术专家研究,抽丝剥茧,探寻真相是他们的责任。

普罗大众想看的是,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精彩纷呈的历史事件。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不需要真相,只是要一个道理!

胡盐乱雨大乖乖

胡盐乱雨大乖乖

中国文学

冰菲

冰菲

看历史文,我只把它当“文”看,而不是把它当“历史”看。

有一则小故事:在某“國际经济论坛”上,有专家口若悬河天马行空地推演了他的“最新经济理论”,但他这套理论与现今世界各国正在实行的经济模式一点都不沾边,也根本没有可操作性,纯属“奇谈怪论”,于是有记者满腹狐疑地问专家:“您这套理论有什么用?”

记者也许是认为自已虽然是见多识广,算不得孤陋寡闻,但在某些专业领域的知识,肯定是不如专家,于是虚心向专家请教,正是希望专家能释疑解惑。

孰料专家却是一脸懵逼地反问记者:“我这套理论为什么要有用?”

这位专家很老实,他直白地告诉你:我的研究,只要觉得好玩就行,不必“有用”。

我们的先人才没那么清闲那么无聊,司马光编了一套《资治通鉴》,说是花了毕生的心血;花了毕生心血弄出来的东西,肯定是要“有用”的,不但有用,而且还有大用:它可以“资治”。

资治通鉴》弄出来后,后来的很多人都信以为真,历朝皇帝的满腹经纶的老师们也倾其所能把这套书的精要传授给了自己的主子,希望这套书能“资”主子的治国大业。

都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有人以为并不尽然;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对我们当下究竟有没有或有多少参考和借鉴的价值?大概不会有很多吧?

当代伟人也曾“通读《资治通鉴》十七遍”,但“资治″的功效如何,还有待后人去评说。

若是要评选“优质的历史文”的话,《资治通鉴》毫无争议地可以入选,但也只需把它定位在“优质的历史文”这一范畴,指望一套书来“资治”,谬也!

柠檬丫头

柠檬丫头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