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即写作,写作即读书。怎样培养一种良好的写作意识?

读书即写作,写作即读书。怎样培养一种良好的写作意识?
提到的作品

[作品]文心

知识是枯燥的,故事是有趣的。把知识巧妙地融进有趣的故事,读故事时习得许多知识,无疑是最理想的学习方法。《文心》就是这一成功方法的典范。 夏丏尊、叶圣陶二位先生凭多年教学经验,用《文心》里的32个故事,...

夏丏尊

[作品]如何有效整理信息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姐妹篇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找回独立思考的原味 ..................... ※编辑推荐※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作者奥野宣之成名作,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在日本引发...

奥野宣之

[作品]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在东京尽情享受大学生活的川尻笙,某天父亲突然到访,告知他30多年前失踪的松子姑姑*近在东京被人杀害了。负责整理姑姑遗物的笙,开始调查松子的一生。 从中学教师到风俗女郎,松子一生都在追寻爱,被家人驱赶,...

山田宗树

最新跟帖
adandmoon

adandmoon

在读书时遇到能触动自己的段落或句子,要习惯将之抄录在笔记本里并写下一两句自己的感想,有空的时候拿出来看一看,有新的想法再添上去有时候能扩展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还有平时脑子里冒出来的一些想法也要及时把它记录下来,说不定什么时候它就成了很好的写作素材。
Raymon_Chiu

Raymon_Chiu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首先感到有些困惑。“读书即写作,写作即读书”,这句话,作者究竟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是读书就等于写作,写作就等于读书?读书和写作能等量代换吗?我不是太赞同这句话,和这种观点。虽然有句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阐述了读书和写作之间所存在的一些关系。但是,一个人读的书多,未必就能写作的好。这就跟一个学游泳的人,懂再多游泳的技巧,却没有在实践中去练习,那也还是照样不会游泳一样!之所以能“下笔如有神”,归根结底,还是需要不断地练习,不断地写作,在不断地练习当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读书,是开阔眼界,开拓思维,积累素材,积累技巧的,而不断地写,才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所以,我认为,书肯定要坚持读,但是你一定要明白你是为了什么而读。作些读书笔记,记录些素材、技巧啊最好。然后最重要的就是不停地写。最好是养成写日记或随笔的习惯,笔耕不辍,收获肯定会不小。记住,书法家没有一个是只看贴就能写一手漂亮好字的,哪个不需要成千上百遍的练习?所以,不要空读诗书万卷,一肚子话却始终不知道怎么表达到纸上!
hyl_hcb

hyl_hcb

用读书与写作的关系就可以很好的培养自己的写作意识。我们经常会在看书的时候觉得作者的内容写的真好,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但读完后就什么也不记得了,为什么?读书虽然对很多人来说是件简单的事情,但真正用读书来改变自我的人却很少,大多数人要的读书是为了消遣,而好的阅读者一定是想要从书中学到什么并能付诸行动。读书与写作就像知与行,知行合一才能真正走的长远。现在的读书会,拆书帮很流行,因为你读着书试着去拆解一本书时,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优秀知识并付诸写作的这个行为。同时,你写作时也不过是将知识与经历与自己的思考表现出来。讲到这里,我们是否可以发现培养写作意识的好方法,就是无论你经历什么,感悟什么,看到什么,思考什么,你都要明白,这本身就是一个写作过程,你要做的就是记录。
童年的猫

童年的猫

从我个人经验来说,任何一本书的骨架都可以从目录中体现出来,因而读书时时参照目录,可以了解作者的写作框架,进而学习这种框架。这就是所谓的读书即写作。当你把自己想象成一本书的作者的时候,你有了目录这个框架,你是如何将各个小论点和论据填充到框架里的?但是,无论你怎样填,我相信,这一步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先将论点一个个列明,然后再填充支持论点的论据,最后添加修饰性的词汇,一步步把框架填满。这个就是写作即读书。这个有点像画画,先画轮廓,再用线条或者色彩画不同的面。先确定大的明暗关系,最后再做微调。但凡创造性的工作,步骤都大同小异,关键看每个人对创造对象的理解和假设。最后,培养良好的写作意识,这里的意识应该指的是习惯。可以先定微小的计划,比如每天写100字。目标不在大,而在于每天完成。这些小步骤会吸引你完成更多。渐渐的,小步骤会逐渐形成一个微习惯。这些微习惯会形成你的生活和性格,最终影响命运。给自己微习惯的养成进行奖励。慢慢地,你的良好写作习惯就建立了。
colanavis

colanavis

首先要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多去读书。在读书的过程里去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素材,这样才能在写作的时候信手拈来。然后,还要多思考,不去消化的知识永远都只是书上的文字,根本不属于你。最后,有任何灵感出现,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记录下来。总之,读书写字的方法就是,多看多写,多思考。
wing婧

wing婧

对于写作,我觉得主要有三点,想,记录,坚持1,想 主要是有一种意识,看到任何的事情都要想这个素材我可以用到哪里,换一个角度又是什么样子的。2,说到记录,其实是一种素材的积累。这个就是靠一套完整的整理术,我早上想要写某一个主题,等我晚上写,我就想不到用什么素材,一般这种情况我就翻自己的素材本。3,坚持,这个就不用多说了,我曾经坚持过连续3个月,每周写5篇文章。过了三个月,我看到或者听说任何的事情,自然而然的把这类事情归类到哪一个素材中。最后说一句,无论任何事情,只要是自己喜欢,发表自己真实的想法没有坚持不下来的。读书也如此。不过对于读书,我建议你一定要区分自己是为了消遣还是为了学习,然后用不同的方法读书
lgyiyi

lgyiyi

1、脑海中闪过念头或想法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记下来。这些都是神来之笔,是非常好的创作素材,有时候几个素材一积累串联,就可以组成一篇流畅的文章。2、看完书或电影后,你的心里一定有所触动,不论是关于精妙的观点还是曲折的情节。有的时候,可能想法不是那么具体,只是一种强烈的情绪,这个时候不要放过你心中的情绪,把它记录下来。如果你能有理有据的记录,那么它会是一篇完整的读后感或观后感;如果你的想法零碎,只简单的停留在“好看”或“精彩”的层面,也不要嫌它少就省略记录的步骤。当你把“好看”、“精彩”这么几个字写下来时,总会有一些足以支撑它们的细节可以让你继续写下去。这时候,你也就培养了写作的意识。3、最好是每天都能写一定字数的文章。初期定下的目标不要太高,比如只写下三五十字,这个是很容易完成的。当你不知道要写什么时,你可以回顾一下今天的生活,看看有没有一件值得记录或者是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每天重复这样一个步骤,既复盘了你的生活,也培养了写作的习惯。
千千千寻

千千千寻

你的问题刚好是我最近的困惑。我从叶圣陶和夏丏尊先生合著的《文心》,找到了答案,分享给你。陆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换句话说,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升华。 咱就先来说说读。1、读对读书我们有个误解,只要读书就是好的。其实不然。叶圣陶先生说,乱读不但无益,而且有害。乱读会浪费我们的时间与精力,而时间和精力是不可再生资源,无论用多少钱都买不回上一分钟。读书贵在新得,作文贵在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到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就是触发;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这是就读书说的。我理解触发就是共情,就是读到一句话时所想到的东西。比方说,我在读《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时,将松子的命运对应到了女作家萧红的身上,她们都是一生追爱而不得的女子。再比如,当读到“读书贵在新得”时,我在思考,读什么书才能有新得。鼹鼠的土豆曾经说过,想要了解一个领域就去做主题阅读,精读4~5本好书,对这个领域就能了解个七七八八。《文心》中说,读书时字典最要紧。这放在现在同样适用,尽管我们有百度,但打开百度很可能被其他具有诱惑力的信息吸引,等回过神早已忘记查字典这事儿了。当然也不是说百度完全没有用。如果想要好好地鉴赏一篇文章,预备知识是必要的。这些预备知识,可以是,作者的生平,作品的缘起,以及其他种种与这作品有关联的事件。有了互联网,查这些信息将毫不费力。读到这里,我又有了新的触发点。上面提到了触发信息,总是灵光闪现,很快消失,怎么才能记住这些信息呢。写读书笔记。关于读书笔记,最贴近本书观点的就是“摘抄+联想”法,由日本作家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一书中最先提出。窍门就是,详细的记录自己此时此刻的想法,这些想法将成为写作时不可获取的宝贵素材。说完了读,我们再来说第二部分写。2、写什么是好文章?叶圣陶和夏丏尊先生认为,好的文章是具有“知”、“情”、“意”的文章。他们进一步解释到:普通心理学家分为知、情、意三种。知是知识,情是感情,意是意欲。对于一事物,明了它是什么,与别的事物有什么关系,这是知的作用。对于一事物,发生喜悦、愤怒或悲哀,这是情的作用。对于一事物,要想把它怎么处置,这是意的作用。文字是心的表现,也可有三种分别,就是知的文、情与文与意的文。情义与知识不经知识的驾驭,就成了盲目的东西。换句话说,好文章要有知识做基础,将书本上和生活中零散的信息,经过大脑的加工整合,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再将知识输入,成为一篇文章。评判一篇文章,一般会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文法上有无毛病,二是用词适当与否,三是思想的新鲜、正确、丰富与否。思想内容是靠多读书多体验的,普通人只有普通人的思想,无法可求速效,只要终身修养。一般人平常的所犯的毛病是文法的不正与用词的不当。解决这个问题,有三个注意事项。一是注意起承转合的地方,写文和说话一样,一定要在承接和转折的地方留心。因为一句话中即使用错了词也只是坏一句话,如果承接的地方错了,那就会把一段话的意思搅和黄了。 二是,勤查字典,比方说,形容人少,可以用,门可罗雀、寥寥无几、荒无人烟、凤毛菱角、屈指可数等,那么哪一个词适合什么语境,它们所形容的程度分别是什么?三是,组织文章要遵守三个原则,“秩序、联络、统一”。把所有的材料排列成适宜的次第,这是“秩序”;从头至尾顺当地连续下去,没有勉强接笋的处所,这是“联络”;通体维持着一致的意见、同样的情调,这是“统一”。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即使不怎样好,至少是可以独立的一个单位,至少是不愧为名副其实的“一篇”。总之,阅读和写作不可分割,阅读是输入的过程,写作的表面上是输出实质上是另一种输入。写作需要调用大脑中的信息和知识,将这些信息和知识,整合起来,用词语串成句子,用句子串成文章。在这个过程中,内在逻辑是根基,而内在逻辑又是在对所有信息的整合的基础上形成了。所以,选书时要选择自己需要的,对自己有帮助的,至少是可以触发的书籍。读书时记录下所有的触发点,整理成读书笔记。作文时翻看笔记,二次整理,寻找新的触发,整理成文。文字是心的表现,可分为三种,知的文、情与文与意的文。一篇好的文章要用心,有“知”、“情”、“意”。以上,希望对你有帮助。
渔樵闲话

渔樵闲话

我和女儿,每周坚持一个主题的亲子阅读,然后把阅读心得写成读书笔记发在自已的公众号上,带女儿在二十四节气里诵读古诗词,认识大自然。2017年从春分开始,经历了寒食节里的清明,在三月三里放风筝,在谷雨里感受百花次第开。立夏了,看哪,麦子成熟了,田家此乐知者谁?秋天,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我和女儿都挺喜欢,不知不觉就坚持下来了。
蒙泰恩

蒙泰恩

读书是获取知识的一种主要方式,也就是输入。而写作是对获取知识的一种再消化和吸收,是输出。读书后的写作,一般是指读书笔记和读书感想,是在读过的书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再加工和再创作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系统的思考与发现,真正从书中获得有价值的东西,再通过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培养良好的写作意识,首先要多读书多思考。同时要坚持写作,这也是对读过的书的一种反馈和消化过程。写作习惯可以从写日记开始,可以一行字,也可以一百字,也可以500字。每天都写,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习惯。
阿咪の白日

阿咪の白日

想要培养写作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写书评很多人读书过后很快就忘了,也没有真正吸收书上的精髓。书评是个不错的选择,既可以回顾书上的知识点,整理自己的思路,又能够巩固自己的理解,增加写作输出。现在公众号也有收书评的,比较有自信的可以投稿相关的公众号,这样既能学习又能赚钱,何乐而不为?二、写影评有些朋友可能很少读书,但是看电影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朋友的休闲方式。每当一部热门电影播出后,大家都会趋之若鹜去看首映,作为写作者,要抱着搜集素材的心态去看待电影,思考有没有什么素材可以写,要用什么角度去切入。很多爆文的素材就是从影视来的,所以不要错过这么好的机会,当你看完一部电影,一定要榨干他的最后价值,把它写成文章推送到公众面前。三、感悟生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长大后的我们,生活似乎变得越来越无趣,也越来越麻木,很多事情已经勾不起我们的兴趣了。回想小的时候,河里摸鱼,洞里捉蟹,树上摘果,都是些很普通的小事,但是我们却乐在其中,玩得津津有味的。可如今呢?我们对什么都没感觉,对什么都没兴趣了,我们不再是一个血肉丰满的人,而是变成一个毫无生气的布偶。不是生活变了,而是我们变了,我们不再打开自己的感官去感受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我们也不愿意停下匆匆的脚步去欣赏天边的一道彩虹。我们把心紧紧封闭着,于是文字变得越来越苍白,文章变得越来越晦涩,感情变得越来越干瘪。然而,只要我们愿意敞开心扉去感受这个世界,依然能够感受到它的活力和充盈,依然可以感受到生活的温度和色彩。想要写出打动人的文章吗?那就去细细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把心沉浸到你经历的人和事里面去,当你的体会变得越来越丰富的时候,文字也会变得越来越细腻,越来越生动活泼。
弥勒

弥勒

我认为第一就要养成阅读的习惯。首先固定时间固定地点阅读,可以是早起去上班或上学的途中在公交车或地铁上阅读,骑车或开车的可以听书,建议听原著而不是听其他的东西。同理下午放学或下班的通勤时间也可以读书。还有睡前。睡前记忆最深刻,建议阅读需要记忆或背诵的书。这样30天之后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然后我们来写作,开头也是要求不要太高,可以把当天读的书的内容复述下,过个一周左右再这个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法。再过一周左右的训练就可以进行另一阶段的写作,看了书后想一想如果自己写会怎么写,组织好内容和框架后写好文章,然后和原文对比得出自己写得好在哪里,差在哪里,然后写第二稿,反复修改,直至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这样的训练经历2周,这样你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全都养成了。
我跟你说

我跟你说

写作二十八年,在媒体发表大量文章。仅在微信上写诗近三千首。诗未必好,但坚持写了。读书时爱思考:我若写该如何写?对照原文比优劣。表达欲望在读时强烈,抽空写三言两语。写多了停不下来……见书写不见书也写。习惯成自然而出新篇。
MrKeyS酱

MrKeyS酱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