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里喝的“素酒”到底是什么?

古典小说,包括一些现代武侠小说经常提到里面的人物会喝素酒,想知道这到底是什么?
提到的作品

[作品]西游记

古典小说《西游记》共一百回,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是主要人物。第一回至第十二回主要讲了孙悟空的出世和大闹天宫、唐僧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一百回是全书的主体,写孙悟空皈依佛门,徒弟三人保唐僧西天取经...

吴承恩

最新跟帖
uta

uta

酒分荤素,也就是个说法上的区别。就还是那杯酒,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有人会说这是素酒,本质上和荤酒没有区别。

这个事情还是要从佛教说起。在佛教的教义里,酒是第一戒。原因无外乎酒对身体不好,就能乱性。这一点也可以追溯至印度文化的影响。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喝酒有时候免不了。在佛经里提到的一些场合,喝酒也没有问题。还有极端的情况,吃药的药引子就是酒,那喝还是不喝?

特别是在中国,喝酒本身就是风气,很多场合必须涉及,实际上对佛教徒的戒律也没有出奇严格。

在《西游记》里有这么一段。唐僧要启程去取经时,唐太宗给他践行。唐太宗敬了唐僧一杯酒。唐僧是严格遵守戒律的,他肯定不能喝酒。但是这酒是皇帝敬的,不喝就是不给面子。这怎么办?

唐僧是个直肠子,直接对皇帝说,我自为人开始就不会喝酒。皇帝情商多高,他说,这是“素酒”,你就喝一杯算吃素,也算给我个面子。话说到这里,唐僧哪敢不喝。而这一次,是唐僧在《西游记》里唯一一次在公开场合喝酒。

唐太宗用了素酒这个词,唐僧喝了不算破戒。但这素酒和一般的就没有任何实际上的区别。

某种意义上来说,在《西游记》里,荤酒和素酒的区别,是指对人造成的影响有多大的不同。素酒就是无伤大雅喝一下,是用在一些图书的场合。荤酒就是一般人喝的酒。咱们现在说的“大酒”其实和之前的荤素酒之分有类似的逻辑。

gzxiaoxian

gzxiaoxian

酒分荤素,也就是个说法上的区别。就还是那杯酒,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有人会说这是素酒,本质上和荤酒没有区别。这个事情还是要从佛教说起。在佛教的教义里,酒是第一戒。原因无外乎酒对身体不好,就能乱性。这一点也可以追溯至印度文化的影响。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喝酒有时候免不了。在佛经里提到的一些场合,喝酒也没有问题。还有极端的情况,吃药的药引子就是酒,那喝还是不喝?特别是在中国,喝酒本身就是风气,很多场合必须涉及,实际上对佛教徒的戒律也没有出奇严格。在《西游记》里有这么一段。唐僧要启程去取经时,唐太宗给他践行。唐太宗敬了唐僧一杯酒。唐僧是严格遵守戒律的,他肯定不能喝酒。但是这酒是皇帝敬的,不喝就是不给面子。这怎么办?唐僧是个直肠子,直接对皇帝说,我自为人开始就不会喝酒。皇帝情商多高,他说,这是“素酒”,你就喝一杯算吃素,也算给我个面子。话说到这里,唐僧哪敢不喝。而这一次,是唐僧在《西游记》里唯一一次在公开场合喝酒。唐太宗用了素酒这个词,唐僧喝了不算破戒。但这素酒和一般的就没有任何实际上的区别。某种意义上来说,在《西游记》里,荤酒和素酒的区别,是指对人造成的影响有多大的不同。素酒就是无伤大雅喝一下,是用在一些图书的场合。荤酒就是一般人喝的酒。咱们现在说的“大酒”其实和之前的荤素酒之分有类似的逻辑。
喜洋洋

喜洋洋

素酒对应的是荤酒,其实一说荤酒是啥,大家就知道素酒是什么了。早先制酒是有讲究的,因为酒是不蒸馏的,所以,什么原料就决定了酒是什么味道。但,制酒的原料也就是含糖的作物发酵而来,再未蒸馏的情况下,是很单的,没什么太多的味道,简单说就是口感差。因此会添加一些佐料,诸如香辛料之类的荤物,是为调香酒。还有甚者,在酒糟开始出酒的时候加肥肉,或其他肉类,这一类才是真正的荤酒。此外,加入了人参什么的药材的也算荤酒,同理,加入了毒蛇的也是荤酒。而素酒,简单的意思就是单纯的酒,没有加乱七八糟的辅料的纯酒。后来也专指水果酿制的果酒,酒精度较低的酒。
胖胖

胖胖

先把结论放前面:无论荤酒素酒,和尚都不能喝。素酒:没有被蒸馏过的低度酒。荤酒:蒸馏酒。《西游记》中记载的素酒《西游记》里有一段:那妖精露尖尖之玉指,捧晃晃之金杯,满斟美酒,递与唐僧,口里叫道:“长老哥哥妙人,请一杯交欢酒儿。”三藏羞答答的接了酒,望空浇奠,心中暗祝道:“……今在途中,被妖精拿住,强逼成亲,将这一杯酒递与我吃。此酒果是素酒,弟子勉强吃了,还得见佛成功;若是荤酒,破了弟子之戒,永堕轮回之苦!”孙大圣,他却变得轻巧,在耳根后,若象一个耳报,但他说话,惟三藏听见,别人不闻。他知师父平日好吃葡萄做的素酒,教吃他一锺。——第82回姹女求阳 元神护道所以从《西游记》原文看来,古代小说里的“素酒”,应该是一种用水果等酿造的、度数很低的酒。而对应的荤酒,则是一种高度数的、经蒸馏酿造的烈酒,如白酒。无论荤酒、素酒,和尚都不能喝说完荤酒、素酒,回到一开始就点出的结论:无论什么酒,出家人都不能喝。《西游记》是文人小说,作者可能博学多识,但可能并非佛教徒,所以会有一个误解——出家人不喝度数高的酒,因为怕喝醉。那么度数低的酒喝了就没事了。其实,不是这样。出家人的戒律中,有一条就是“不得饮酒”。那么,佛陀对于“不饮酒”的概念是怎样界定的呢?佛种种呵责饮酒过失已,告诸比丘:“优婆塞不得饮酒者,有二种,谷酒、木酒。木酒者,或用根茎叶花果,用种种子、诸药草杂作酒,酒色、酒香、酒味,饮能醉人,是名为酒。若优婆塞尝咽者,亦名为饮,犯罪。若饮谷酒,咽咽犯罪;若饮酢酒,随咽咽犯;若饮甜酒,随咽咽犯。若啖麴能醉者,随咽咽犯;若啖酒糟,随咽咽犯;若饮酒淀,随咽咽犯;若饮似酒色、酒香、酒味,能令人醉者,随咽咽犯。若但作酒色,无酒香、无酒味,不能醉人及余,饮皆不犯。”——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浙江上虞三门多宝讲寺已故方丈智敏大和尚曾开示:酒有好几种。有谷酒、华酒、果酒。谷酒,米、麦、稻,能做酒了;华酒,就是一些华,松华、菊华之类,这些,可以酿酒的;果酒,是葡萄酒、甘蔗酒,各式各样的,我们也不太内行。总之,酒是有那么多种:粮食能做酒,华能做酒,水果也能做酒。但是不管哪一种酒——谷酒也好、华酒也好、果酒也好,“不得饮尝嗅”,都不能吃、“饮”,不能饮;“尝”,舌头尝一尝,也不行;拿鼻子嗅一嗅,行不行?也不行!喝下去固然犯酒戒,口里尝一尝,也犯酒戒,鼻子薰一薰,也犯酒戒。有的酒很凶,你闻一下,会醉。那有的酒,他闻一下不会醉,那么你说可以闻了吧?也不行!你闻了之后,起染着的心,那么也是犯戒。所以说哪怕你闻也不许闻!这个酒戒是很严格了。一个草头也不能吃,乃至于去闻,也不要闻!因此,只要是受了酒戒的,无论是在家居士或出家僧人,只要有“酒精度数”,一滴都不能尝。别说“米酒”“低度葡萄酒”,就连“醪糟”“酒酿”“格瓦斯”,也不能喝。所以,吴承恩以为唐僧师徒不能喝高度数的荤酒,却能喝低度的素酒,其实是一种臆测了。
ronald

ronald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