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是唐朝中央政府凭军事实力平定的吗?

如题,安史之乱是唐朝中央政府凭军事实力平定的吗?
最新跟帖
馬路邊的小草

馬路邊的小草

平定安史之乱的中流砥柱:朔方军

说朔方军是八年抗战中大唐的中流砥柱,应该毫无争议,大战无数拥立有功,从一支地方偏师成长为朝廷唯一可以依赖的军事力量。但是,随着叛军即将被消灭,实力雄厚的这支地方军也就自然成为了中央的眼中钉,因而有人得交出兵权有人又扯起反旗,此一时彼一时。

父子关系家庭关系,一旦牵扯到权力继承、大小老婆等问题,常常会引起一片血雨腥风你死我活,非但李家如此,安史叛军那边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就在玄宗肃宗驾崩、代宗即位前整整一年,正在进攻潼关准备再次攻陷关中的史思明,竟然被自己的亲儿子史朝义给杀掉了,安禄山史思明两位叛军首领统统死于儿子之手,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自从乾元二年(759年)三月,复叛的史思明在相州(今河南安阳)大败唐军九路节度使,一时局势逆转叛军大盛。史思明逮住安庆绪,责问这个大侄子“尔为人子,杀父夺其位,天地所不容”,就地砍了安庆绪的脑袋,然后宣布自己是安禄山的继承人,当上了“大燕”的皇帝,当然那个时候他还没想到自己这里也有个“天地所不容”的儿子。之后,史思明留长子史朝义镇守相州,自己带部队回到了老巢范阳进行休整。半年过后,史思明率领兵强马壮的大军兵分四路,重新杀向中原大地。

唐军这边,由于九路大军六十万人马在相州惨败,得有人出面负责背黑锅,作为皇帝的代表、“观军容使”宦官鱼朝恩当然不会受到问责,朔方军节度使郭子仪则在当年七月被召回京师,罢免了领兵的权利,李光弼代为新的朔方节度使。

郭子仪和李光弼两个人都是朔方军的重要将领,但两个人的为人处世、治军带兵的风格则完全不同,以后我们还会专门谈到郭子仪这个人,总体上来说郭子仪更善于做官,而李光弼更善于作战。

接到担任朔方节度使的任命之后,李光弼带领五百人马“驰赴东都,夜,入其军”,在很多人还没有来得及反应的情况之下,就迅速接管了郭子仪的大部人马。和郭子仪那种老好人不同,李光弼铁腕治军要求极为严格,“是时朔方将士系子仪之宽,惮光弼之严”,这就为此后朔方军的内部分化埋下了祸根。

其中对李光弼最有意见的就是郭子仪一手提拔起来的另一名朔方大将-仆固怀恩,“怀恩从郭子仪为前锋,勇冠三军,前后战功居多”,这样一名骁将勋臣,对于新来的领导当然一肚子不服气。

九月,面对史思明的大兵压境,镇守东都的李光弼决定避敌锋芒,放弃洛阳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南黄河北岸),尽管东都再次沦陷,但是史思明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两军隔着黄河对峙,在这里朔方军准备和强大的叛军进行一场消耗战。经过缜密布置,叛军果真被拖在了洛阳,而李光弼用兵有方多次渡河袭击叛军,一时在战略上占据主动。

可惜的是,几年前的历史悲剧再次上演。上元二年(761年),监军的宦官鱼朝恩向朝廷报告大军畏缩不前,李光弼回复说“賊锋尚锐,未可轻进”,但这一次作为李光弼副手的仆固怀恩却选择站在了宦官那一边“言东都可取”。

这样朝廷就一道命令一道命令地催促李光弼赶紧收复东都。在重重压力之下,二月李光弼率领朔方军主动出击,与史思明大战于邙山之下,惨败。“光弼、怀恩渡河保闻喜”,退回了太行山后面的山西闻喜,“朝恩、伯玉奔还陕”鱼朝恩、神策军兵马使卫伯玉退守陕州(今河南三门峡),“(李)抱玉亦弃河阳走”,“河阳、怀州皆弃于贼”。

眼看叛军就要重演攻克潼关打开关中门户的一幕,但也就在此时,史思明家里面出了大事。史朝义是史思明的大儿子,性格上和他爸不同,“颇谦谨、爱士卒,将士多附之”,因而很受到史思明的猜忌,打算将来某天找个机会杀掉这个儿子,以爱妾所生的另一个儿子史朝清作为自己的接班人,结果这个想法被左右给走漏了风声,史朝义和他手下的将领都很紧张。

在向潼关进军过程中,史朝义攻打陕州不利,史思明很着急,脱口而出“俟克陕州,终斩此贼”一打下陕州就宰了你个小畜生。史朝义干脆先下手为强,一群将士突袭了史思明的军营,当儿子手下到来的时候,史思明正在上厕所,发现情况不对翻墙而出,刚上马又被箭射中胳膊,一个跟头栽下马当了俘虏。

史思明苦苦哀求“我朝来语失,宜其及此。然杀我太早,何不待我克长安”,我早上说的是气话,你们不要当真啊,现在杀我太可惜了,还是让我去攻克长安再说吧。当然,没人会再搭理这位被五花大绑了的“大燕”皇帝了,很快就给手下缢死于马厩。

史朝义在杀掉老爸之后,潼关也不急着去打,而是写密信回到范阳,让那里的将领赶紧杀掉留守的弟弟史朝清和他妈,就这样本来形势一片大好的叛军,在前线在后方内讧一场自己内部先打了起来。

大唐这边此时也经历了一场李辅国张皇后等人的政变混乱,但继位的唐代宗很快就清理掉了权宦李辅国,使得局面率先稳定下来,这样代宗就开始谋划着战略大反攻。尽管叛军内讧实力受损,但是邙山之战后,朔方军也元气大伤,单凭这么一支军队想反攻叛军,看来兵力也是不够的。

这个时候,大家又想到了前去回纥借兵。宝应元年(762年)九月,“遣中使刘清潭使于回纥,修旧好”。等刘大使到了回纥营中的时候,大惊失色,原来以前和朝廷关系很好的毗迦可汗已经死掉了,上次带兵帮助收复两京的叶护王子也死掉了,现在回纥的最高领导人是叶护的弟弟登里可汗。

而叛军史朝义那边,早就先派人来联络过这位登里可汗,说是唐王朝已经灭亡了,希望登里能和他史朝义结成新的战略伙伴关系,所以刘清潭来访让登里可汗很吃惊,“人言唐已亡,安得有使焉”,不是说唐已经灭亡了吗,怎么会又冒出你这么个大使来?而这时前去援助史朝义的回纥军已经到达了三受降城一带(今内蒙包头、呼和浩特、托克托一线)。

情况万分紧急,唐代宗赶紧又派出特使乐子昂快马加鞭前去山西忻州截住了回纥部队,劝登里可汗改弦更张。第一次向回纥借兵的时候,唐的特使就是仆固怀恩,怀恩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给陪嫁了过去,正好有一个女儿嫁给了这位登里可汗。

如今登里可汗被乱七八糟的消息搞晕了,也不知道唐是真亡假亡,谁的话都不敢相信,说是一定要见他的老丈人仆固怀恩,才能最终拿主意到底是帮谁。

在邙山战役失败之后,李光弼朔方军节度使的职务也被解除,仆固怀恩成为了新的一任朔方军节度使,眼下正带兵在山西汾州(今山西隰县)作战,好在离得不算远,仆固怀恩受命后急忙赶去忻州见这位可汗女婿。老丈人一到,登里可汗总算是相信了,这样唐军逃过一劫,唐、回纥再次结成联军,向叛军残余反攻。

十月,以太子李适(以后的唐德宗)和仆固怀恩为正副元帅,大军开出潼关,十三日在洛阳城外,唐回联军与史朝义叛军激战数日,叛军丧师六万、被俘两万,史朝义带领百余骑向东逃窜,洛阳城再次光复。十一月,朝廷命仆固怀恩为河北副元帅,统率朔方精兵,前去收复河北。

第二年初,史朝义一路逃回了老巢范阳,但这个时候镇守范阳的节度使李怀仙早就投降了政府军,“朝义至范阳,不得入”,史朝义大怒,在城下怒斥守军不忠不孝,结果被人家给讥笑了一顿,史朝义很凄惨地哀求“吾朝来未食,独不能以一餐相饷乎?”我早饭还没吃,难道就不能施舍给我一顿饭吃吗?

守城将军李抱忠还算好心肠“令人设食于城东”,当然吃饱饭以后,史朝义还是被请出了范阳,继续逃窜。最终去无可去,“欲北入奚、契丹,至温泉栅,李怀仙兵追及之。朝义穷蹙,缢于林中”,上吊自杀,首级被李怀仙取走献于仆固怀恩,再传首京城。一场历时八年的浩劫,总算是有了一个结果。

广德元年(763年)三月辛酉,代宗葬祖父李隆基于泰陵,庙号玄宗;庚午,葬父亲李亨于乔陵,庙号肃宗。八年时间,物是人非。

八年前大乱初始,天宝年间设立的十个节度使,除了远在西域的北庭、安西和南方的剑南、岭南以外,另外六大军区,平卢、范阳和河东“东北三师”成为叛军主力,而陇右、河西“西北二师”主力则在潼关、灵宝战役中全军覆没,从一开始政府方面也就只剩下了朔方节度使可以依赖。

八年抗战,朔方军成为了真正的中流砥柱,大战无数拥立有功,涌现出了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这样战功赫赫的大唐名将。当然,随着局势的发展,作为一支地方军拥有如此功勋和实力,很自然地就会成为朝廷的心头大患。

就在最终平定史朝义的前一年,朝廷曾经以各种名义派出邓景山、李国贞两位不是朔方军系统出身的将领,前去接管河中的朔方军,但是不到半年时间,这两位朝廷命官就在军士哗变中丢掉了脑袋。不得已最后朝廷还是重新任命郭子仪为汾阳王,知朔方、河中、北庭泽潞节度行营,前去安抚,并且“发京师绢四万匹,布五万编,米六万石”,才算是稳定下局势。

越是快到了最后胜利的关头,朔方军的将领们越是发现,如今他们已经到了一个两难的境地,狡兔死走狗烹这个道理谁都懂,胜利之日,也就将是朝廷对自己动手之时。很快,我们就将看到,主动交出兵权的郭子仪享尽荣华富贵一世英名,也是满门忠烈的仆固怀恩却无奈走上了反叛之路。



多多

多多

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

首先,战争爆发的背景。安史之乱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主要是统治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矛盾。主要分为,经济矛盾,内部矛盾,阶级矛盾。

1、经济矛盾: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达到空前的繁荣,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是农民流离失所。唐朝最好统治者日益腐化,唐玄宗每天纵情于酒色,杨贵妃一家,权势倾天。据说杨贵妃姐妹几个,一年的胭脂水粉就要花费上百万。

2,阶级矛盾:阶级矛盾内部日益激化,也是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唐玄宗先任用李林甫。后用杨国忠,妒贤嫉能,骄横跋扈,不可一世。奸臣当道,也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杨国忠和安禄山的权利之争,成为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索。唐玄宗后期,军与臣,文臣和武将,官和民,矛盾日益激化,尖锐。

3、内部矛盾:中央统治和地方军阀势力之间的矛盾,就是促成安史之乱的重要因素。唐玄宗开元后期,节度使的权利越来越大,有土地,有人口,有军队,有赋税,俨然是一个国家的配置。当时边防军队占唐朝总军队85%以上,而安禄山所管辖的三镇,军队达15万人之上,远远大于中央军。而中央军素质之差,毫无作战准备,打起仗来不堪一击。到天宝末年,节度使日益强大,与中央政权矛盾也越来越深,最终爆发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爆发时,中央军军事力量差,派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李光弼为大将,出征安禄山,将帅同心,在平判中,战功卓著。

安史之乱也是靠藩镇节度使的力量平定的。




tuesday 。

tuesday 。

安史之乱的告终,唐军事实力还真不是平叛的主要因素。安史之乱之所以被剿灭,既有安史叛军对人民的残暴行径引起的反抗行动,又有马鬼坡兵变,唐玄宗这个老糊涂被赶下台,杨贵妃一家族被清君侧而除,使得大唐顶层人事构架恢复正常。不过,这叛军内部的窝里斗行径,亲爹都杀的两个好儿子安庆绪和史朝义,也是加速了叛军的灭亡。

公元756年,马嵬坡兵变,唐名臣陈玄礼发动兵变,杀乱国者杨国忠,并逼迫唐玄宗赐死杨贵妃,架空唐玄宗,辅佐太子李亨为登基,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唐玄宗这厮的退位虽不甘心,却无可奈何,李亨上位后,即任郭子仪为兵部尚书,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并着手准备讨伐叛军。

公元757年,睢阳之战,安禄山子安庆绪令麾下名将尹子奇攻打军事重镇睢阳,睢阳为江淮流域重镇,处于大运河汴河中段,倘若睢阳失守,唐朝廷赖以支撑的长江、淮河流域赋税将中途卡断,后果不堪设想,睢阳太守许远让权河南节度副使张巡,率不足一万军民殊死抵抗,尹子奇十几万大军足足十月有余,虽最终沦陷,却为大唐江淮半壁江山保护十个月,为大唐的国力的恢复到反攻,争取了充分得时间,这期间朝廷不断收复西京长安,东京洛阳,使得叛军再也无力南下。

正是在此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与身边近侍合谋杀死,安庆绪上位后,叛军已是节节败退至邺城,又被追来的唐军包围,无奈之下,与史思明交换以老大位置换你救援,史思明救下安庆绪后,日渐恃富而骄,不满被安庆绪所节制,于是一口气杀掉安庆绪,自称帝为“大燕皇帝,”孰不知三年后,又是一个怪圈轮回,史思明被自己儿子史朝义杀死,叛军内部分崩离析,外部屡屡为唐军所败。

公元763年,史朝义范阳失守,部下李怀仙投降,史朝义无路可逃,找了个树林,自缢而死!历时七年二月的安史之乱终于终结。

ˇ章小鱼ˇ

ˇ章小鱼ˇ

如果大唐真能凭借军事实力平定安史之乱,那就可以继续再造盛唐帝国了。安史之乱后,大唐朝廷已经没啥存在感了。甚至,有人直接说大唐已经亡了。因为安史前后的大唐,就是完全两种不同存在的物种。前一个高光至巅,世界性的大帝国;后一个黯淡无光,只具有区域意义。

所以,安史之乱,并不是大唐通过军事实力平定的,甚至也不能说是通过政治手段平定的。因为都不好意思说是平定,河北三镇就是证明。

01.安史叛军是当时的最强军事存在

范阳军雄冠八镇之首、清河粮仓号天下北库。这就是安禄山的实力,既有军事实力又有经济实力。范阳军,打遍天下无敌手;河北道,财甲整个大帝国。

所谓八镇之首,是指天宝时的缘边十节度使,分别是范阳、平卢、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北庭、剑南以及岭南的经略使。

应该是雄冠十镇才对啊。平卢一直居于范阳之下,范阳节度使往往兼任平卢节度使,所以两个可以看作一个。岭南是经略使,比之节度使还差一级,所以说雄冠八镇之首。

河北道是经济中心,就不论了。那凭啥范阳军这么厉害?

能跟范阳比权量力的,也就河西节度使。其他节度使无论是士兵数量还是士兵质量,都没法比。但是,河西节度使要稍逊于范阳。

一个原因是河西地区太穷,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所以还得靠朝廷周济。但是范阳不需要,因为河北有钱。简单说,撇开大唐朝廷,河西无法完全支撑河西节度使的这支军队。但是,撇开大唐朝廷,范阳军不仅能活,而且可能会活得更好。

另一个原因就是河西节度使,从皇甫惟明开始就没啥好结果,王忠嗣到安思顺再到哥舒翰,连续更迭。虽然安思顺和哥舒翰也能干些年头,但不足以形成对河西军的绝对控制。安禄山就不一样了,从公元744年当范阳节度使,一直干到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而且,还被叛军尊为圣人、宗教领袖。范阳军这种凝聚力,是河西军没法比的。

所以,安史之乱一爆发,大唐根本就干不过三镇安史叛军,而三镇安史叛军主要就是范阳军。

02.安史叛军打遍天下无敌手

虽然安禄山兼任河北道采访使,但是河北的地方部队,也就是团结营,根本就不忠于安禄山。但忠诚在实力面前,可能不值一提。安禄山范阳起兵,河北道的地方部队只能开城投降,根本就没法打。

职业军人打民兵,不算本事,即便突破洛阳、横扫河南,也不算本事。因为能跟安禄山较量的,只有河西、朔方这两镇职业军人。但是,潼关血战的结果却是:河西节度使哥舒翰的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你这还怎么打?

那也不能说安禄山打遍天下无敌手,等西北边军集结完毕,才能一决高下。这个允许。长安反击战,大唐打胜了,而且还把洛阳给收复了,把安庆绪打回黄河以北。

实际的情况则是:李嗣业的陌刀队虽然很厉害,但是发挥关键作用的还是四千回纥骑兵。大唐借助外力,才把叛军赶出两京。

然后,就是邺城之战,大唐九节度使麾下号称六十万大军围攻邺城。结果呢?一个安庆绪死活消灭不了,等史思明的大军一到,又把大唐打成了至暗时刻。安史叛军再入洛阳,而且兵向长安。还好史思明死了,所以叛军停止了进攻长安的步伐。

之后就是将近两年时间的休战,大唐真心打不动了。后来的变数,也不是回纥人再次参战,而是安史叛军内部搞起了分裂。这个毒蛇巨蟒,分成了四头蛇,分别是田承嗣、李怀仙、李宝臣、薛嵩等四支军队。但是,这四支军队,大唐一个也消灭不了。

在史朝义战败逃跑后,大唐是以一种政治协商的方式平定了安史之乱。不仅一众安史旧将没被追责,而且还能担任节度使。所以,安史叛军根本就没被消灭。册封的四个节度使,也不听大唐的,自己在自己地盘上搞起了独立王国,形成了一直骄横的河北三镇。

03.河北三镇一直让大唐头疼

投降了,但还不服,这就是大唐治下的河北三镇。那么,大唐可以军事手段和政治手段并用啊。换节度使、插地方官,这是政治手段,也得把这伙人给收拾了。政治手段不奏效,那就继续军事手段,也就是接着打。

一个原因是大唐朝廷一直受困吐蕃,吐蕃这个外患比河北三镇更要命;另一个原因是没有卖力跟着大唐朝廷打三镇的地方军队;再一个原因就是河北三镇一直就不好打,根本就打不动,这伙人太厉害。

但是,到了唐宪宗时代,大唐还是把河北三镇给收拾服了。三镇的节度使,要么主动入朝当官,要么直接辞职不干。这时候,大唐朝廷想让谁当河北三镇的节度使都行。但是,无论谁当这三镇的节度使,也搞不定已经形成军事利益集团的三镇职业军人。

“长安天子,魏博牙兵”。魏博牙兵,就是三镇之一的魏博节度使的亲兵部队。天下就两类人最牛,一个是长安的大唐天子;一个是魏博节度使的牙兵。就是这种局面,三镇节度使是谁已经不重要了,因为问题不在节度使而在三镇军事利益集团。

五代十国的乱象逻辑,就是皇帝听将军的、将军听士兵的。而这个乱象逻辑,就是从大唐的藩镇演变而来的。

所以,安史之乱被平定,并不是建立在大唐的军事武功之上,而是一种政治上的不得已。大唐朝廷以及天下兵马加在一起,也干不过安史叛军,最后只能形成河北三镇或服或叛的局面。这伙人高兴了,就听命朝廷;不高兴了,就造朝廷的反。

所以,结论就是大唐根本就不是通过军事实力平定的安史之乱,甚至也可以说安史之乱就一直没被平定,只是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个人死了。

徐浩然卍解

徐浩然卍解

安史之乱的平定,其实只是名义上的,或者说只是安史父子四人死了而已,而河朔三镇依然是安史降将把持。

从另一方面来看,河朔三镇虽然在安史之乱后事实上独立于中央政府之外,但毕竟不再造反,所以也可以说安史之乱平定了。

安史之乱的平定,以下五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1,安史集团内部的自相残杀

安庆绪杀安禄山,史思明杀安庆绪,史朝义杀史思明。

若非如此,唐朝能否平定安史之乱还真的不好说。

2,回纥助兵

安史之乱的平定,回纥功劳很大,这是唐肃宗通过和亲换来的。回纥三次出兵,助大唐收复两京。

3,郭子仪和李光弼的朔方军

安史乱前,大唐兵力集中在安禄山的东北三师(幽州、卢龙、河东)和哥舒翰的西方二师(河西、陇右)。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隆基便以哥舒翰的西方二师在潼关抵抗安禄山。然而哥舒翰战败被俘,西方二师全军覆没。

之后,由于安西、北庭兵在西域,过于遥远,从此大唐便只剩下朔方军可以抵抗了。

于是,在灵武即位的唐肃宗李亨便令在山西河北作战的郭子仪、李光弼回师护驾,二人遂成为对抗安史叛军的主力。

4,张巡守睢阳

张巡固守睢阳,避免了大唐江淮财赋之地落入安史叛军之手,而这一点为大唐在后来的反攻提供了经济上的保证。

5,仆固怀恩对河北地区的怀柔

只杀史朝义,其余只要归顺便一概不论。

这一政策使史朝义陷入了四面楚歌之局,最终被逼自杀。而河朔三镇也在名义上归顺了大唐。

因此,安史之乱的平定,并非简单的依靠中央政府的军事力量,而是各方面的合力所促成的,有回纥的助兵,也有安史集团的自相残杀,更有对安史降将的安抚。

同时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大唐中央政府失去了对地方藩镇的真正掌控,藩镇割据的时代到来了。

小可疼

小可疼

安史之乱是大唐从盛到 衰的转折点,也由此造就了此后100多年的潘镇割据。因为安史之乱反叛者主要是安禄山和史思明,因此才以两人的姓氏来命名为“安史之乱”。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将一共两个人,一个是李光弼,另一个是郭子仪。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详细经过。

唐玄宗于同年十一月十四日得知了安禄山反叛的消息,相当震怒。他立即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防守洛阳,接着任命他的第六子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

唐玄宗于十一月十五日派使毕思琛往东都洛阳募兵防守。安禄山的大军虽然遇上阻碍,但由于杨国忠的无能,使安禄山于同年十二月十二日就攻入洛阳。东京留守李憕和御史中丞卢奕不肯投降,被俘后为安禄山所杀,河南尹达奚珣投降安禄山。退守潼关的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高仙芝采以守势,坚守潼关不出。可是因为唐玄宗听了监军宦官的诬告,以“失律丧师”之罪处斩封常清、高仙芝。天宝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

755年(天宝十四年)十二月,唐玄宗在洛阳失守之后,听信宦官监军边令诚的谗言,杀大将封常清、高仙芝,起用病废在家的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令其率军20万,镇守潼关。潼关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哥舒翰进驻潼关后,立即加固城防,闭关固守。天宝十五载正月,安禄山命其子安庆绪率兵攻潼关,被哥舒翰击退。安军主力被阻于潼关数月,不能西进。安禄山见强攻不行,便命崔乾佑将老弱病残的士卒屯于陕郡(治今河南三门峡市西),而将精锐部队隐蔽起来,想诱使哥舒翰弃险出战。五月,唐玄宗接到叛将崔乾佑在陕郡“兵不满四千,皆赢弱无备“的情报,就遣使令哥舒翰出兵收复陕洛。哥舒翰立即上书玄宗,认为:安禄山久习用兵,今起兵叛乱,不会不作准备,一定是引诱我们出战,如若进兵,正好中计。况且叛军远来,利在速战;官军凭借潼关天险,利在坚守。故主张在潼关据险固守。郭子仪、李光弼也认为潼关只宜坚守,不可轻出。主张引朔方军北取范阳,覆叛军巢穴,促使叛军内部溃散。但是,宰相杨国忠却怀疑哥舒翰意在谋己,便对唐玄宗说,哥舒翰按兵不动,会坐失良机。玄宗轻信谗言,便连续派遣中使催哥舒翰出战。

哥舒翰被迫于六月初四领兵出关,初七,在灵宝西原与崔乾佑部相遇。灵宝南面靠山,北临黄河,中间是一条70里长的狭窄山道。崔乾佑预先把精兵埋伏在南面山上,于初八领兵与唐军决战。唐军以王思礼等率精兵出战。两军相交,唐军见叛军阵势不整,偃旗欲逃,便长驱直进,结果被诱进隘路。叛军伏兵突起,从山上投下滚木檑石,唐军士卒拥挤于隘道,唐军难以展开,死伤甚众才知中计。这时唐后军见前军大败,不战自溃。黄河北岸的唐军见势不利,也纷纷溃散。哥舒翰只带数百骑狼狈逃回潼关。唐军将近20万军队,逃回潼关的只有8000余人。初九,崔乾佑攻占潼关,哥舒翰被部将挟持至洛阳,投降了安禄山。

唐至德二载(公元757年)正月至十月,唐河南节度副使张巡等率军民坚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南),是抗击、牵制安禄山叛军的著名城市攻坚战,史称“睢阳之战”。

睢阳之战,张巡从757年1月开始,到757年10月陷落,终因病饿力竭,寡不敌众,城被叛军攻破,张巡及其部将苦撑屏障了江淮半壁江山十个月之久,保江淮免于战乱十个月。而睢阳之战前后大小四百余战,张巡以不足万人之众,屡败贼兵,无一败仗,杀伤贼兵十几万人,而敌首领也非无能之辈,这从尹子奇被张巡射瞎一目,而又因为壮其义、爱其才,欲要招降张巡,可见不一般了。睢阳之战,尹子奇为报屡败损目之仇,使安庆绪前后大兵几十万人被张巡所牵制。如此方使唐朝能够反攻、使郭子仪能够从容收复两京。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叛军内讧,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内部离心,屡为唐军所败。宝应元年(762年)十月,唐代宗继位,并借维回纥兵收复洛阳,史朝义奔莫州(今河北任丘北)。仆固怀恩率朔方军追击史朝义。

宝应二年(763年)春天,田承嗣献莫州投降,送史朝义母亲及妻子于唐军。史朝义率五千骑逃往范阳,史朝义部下李怀仙献范阳投降。史朝义无路可走,于林中自缢死,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

漫步*呆呆

漫步*呆呆

安史之乱确实是唐朝中央政府凭借实力平定的。但是在后期又借了回纥的力量。安史之乱总共持续了近八年,给唐朝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直接将盛唐从巅峰拉下,从此唐朝就一直在走下坡路。

安史之乱的起因复杂,即有严重的社会深层问题,又有安禄山个人的自身问题。总之安史之乱是并入膏肓的唐朝一次发病,是对后期过度自信的唐玄宗的一次警醒。从这次叛变可以看出唐朝孱弱的实力,以及高层的腐败。

叛乱前期,唐朝本可以迅速平定,但是由于玄宗的胡乱指挥和过度自信导致叛乱迅速扩大,终至长安沦陷。肃宗继位后,统一指挥全国叛乱,但是他担心掌权的将军成为第二个安禄山所以一直不将唐军至于统一指挥下,进行分兵作战,这样就造成唐军不协调,容易出乱。事实也证明这样平叛效率低下,本来叛军的内乱已经严重削弱叛军实力,但是唐军的指挥系统更加混乱,所以才导致安史之乱持续了近八年之久。

后在唐朝的不断努力之下,终于平定了安史之乱。然而唐朝也因此由盛转衰,各地出现大量节度使,他们几乎不受中央约束,这种局面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hongluanxi

hongluanxi

当然不是。安史之乱时大唐的中央政府已经溃不成军,唐明皇为了稳定军心被迫在马尾坡。杀了杨国忠、杨玉环及其眷属,能挽救大厦将倾的颓势。之后痛失两京之难。

危难时刻唐肃宗在岐州和唐明皇分手。唐明皇带领一众人,一路向四川蜀地逃去。当时太子李亨,为了安抚当地的老百姓,留下劝慰百姓。在百姓“遮道请留”下,才不得已留下,让祖宗带走一部分人!唐肃宗李亨在两个儿子和太监李辅国的护佑之下。在朔方军的保护下,灵武仓皇继位。临时继位的唐肃宗在和唐玄宗权力交接时,留下了许多历史之谜,至今还有许多谜团没有解开。

临时机位的唐肃宗大胆的启用了朔方军将领郭子仪。并且向当时势力庞大的回鹘人借兵4000人。和郭子仪的部队合力一处收复两京。像回鹘人借兵不是平白无故的就借的,是付出了唐肃宗亲生女儿宁国公主的幸福。

唐肃宗的女儿宁国公主被迫嫁给回胡可汗。做了回鹘的可敦,就是皇后。这个公主是唐朝历史上第一个远嫁的皇帝亲生女儿。后来可汗去世,宁国公主被要求殉葬。倔强的宁国公主按照回鹘礼仪在脸上用刀割面,以示势悲痛。之后回到大唐。安史之乱是在唐肃宗牺牲女儿,宁国公主幸福生活的前提下,才平复的安史之乱!





mikamaoytt

mikamaoytt

首先我们来看看安史之乱的起因:

安史之乱之所以会发生其根本原因就是随着唐朝国力的增强其政治经济制度也随之改变。我们先说说军事制度的改变,唐玄宗之前唐朝实行的是府兵制没有职业的军人,但是伴随着唐朝经济的发展府兵制已经无法适应当时的国情,因此唐玄宗开始把府兵制废除改为职业军人,并且设立了专门带兵的节度使,安禄山便是唐朝最大的三镇节度使。

节度使的设立虽然增强了唐朝军队的战斗力,但是也种下了唐朝后100多年的藩镇割据的恶果。谈完军事我们在说说经济制度的改变,唐朝经常被我们说成盛唐,因为唐朝经济的繁荣在当时绝对NO1。城市贸易的繁荣农民生产力的提高必然会把更多的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转移到城市中来,而国家的税收也由农业税慢慢的变为了商业税。而这突如其来的改变唐玄宗似乎并没有准备好如何应付,唐玄宗为此设立了大大小小几百个征税部门,这些部门相互独立因为没有监督合作造成大量的重复征税现象,久而久之就埋下了唐朝动乱的祸根。安史之乱后唐朝奇怪的政治现象:潘镇割据

虽然安史之乱被平息了,但是唐玄宗时期形成的藩镇割据却没有被除掉,唐玄宗后的十几个皇帝基本上都只是拥有半壁江山,他们必须和藩镇节度使相互妥协利用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宦官专权,出现了宦官立君现象

唐朝从李渊建国到唐玄宗去世一直没有出现宦官专权的情况,可是安史之乱后唐朝的皇帝们却陷入了宦官专权的怪圈,有的皇帝还被宦官害死了(唐敬宗就是被宦官毒死的),然后由宦官做主又立了一个听话的新君,真是可悲可叹啊。唐朝后期之所以出现宦官专政和上面的藩镇割据是分不开的,我们都知道安史之乱后唐朝皇帝的权威被严重削弱,因此唐朝的皇帝们就想利用宦官加强中央集权,没有想到的是皇帝集权没有搞好却被宦官把权利分去了。朋党之争

皇帝权威削弱,宦官势力崛起,这样的时代背景为结党营私创造了优良的生存土壤。伴随着这种朋党之争的愈演愈烈,直至把衰落的大唐帝国推向灭亡。

Haaaarry

Haaaarry

不完全算是。

因为某种程度上来说,安史之乱并没有被真正平定。

为了平叛,唐中央政府把边疆的节度使制度移植内地,导致内地遍设节度使。随着战事的进行,节度使的权力又不断扩张。当时唐朝有一个叫做采访史的行政官职,主演职能是巡查诸道,这个职务通常是不与节度使兼任的,以确保军政分开。安史之乱前,只有安禄山等少数几个节度使兼任过。

但是随着节度使的增设,节度使的管辖范围和采访史的巡查领域大量重叠交错,使职开始侵蚀政职,双方在地方行政事务上的冲突越来越多。有鉴于此,李隆基做出决定,废采访史而另设观察处置使,并且一改采访史以“道”来设立,在每一个节度使的管辖范围内都设立一个观察处置使,观察处置,顾名思义,该职务拥有对地方行政人员的任免权。

再后来,出于对平叛的需要,李隆基做出了最后一个改变唐朝命运的决定:令节度使兼任观察处置使。

至此,两使合并,军政合一,藩镇成型。

宝应二年(763年),随着安史叛军最后一任首领史朝义走投无路,于林中上吊自杀,安史军诸将先后降唐,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自此结束。

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了,但是安史叛军的势力依然非常大,而此时的唐中央政府也已经打得精疲力尽,没有能力对投降的安史诸将进行处理,得以让他们盘踞河北老巢,接受唐中央政府册封,最终形成魏博,卢龙,成德三个割据型藩镇。俗称河朔三镇。

为了防御安史叛军死灰复燃,唐朝又在河朔三镇的周围遍设藩镇,其中某些藩镇拥兵自重,尾大不掉,很快便形成了新的割据藩镇。

自此,唐朝进入藩镇割据时代。而而割据藩镇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由安史叛军余孽组成的河朔三镇。

有唐一代发生的一百八十七起藩镇叛乱事件中,河朔三镇这样的割据型藩镇占了将近四成。

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唐中央政府并没有一劳永逸得将安史叛军的势力连根拔起,安史之乱其实并没有完全平定。

任励昀

任励昀

唐朝平定安史之乱不是依靠其藩镇力量,而主要依靠漠北外族力量:

1.回鹘的力量,唐玄宗将公主嫁给回鹘可汗,回鹘成为大唐的关系户,在安禄山入侵之时大唐向回鹘借兵,并容许回鹘在战争中的劫掠行为,所以回鹘出兵。

2.仆固和拔野古的参与,在唐灭突厥以后,仆固和拔野古人内迁漠南成为大唐属民,仆固怀恩领军参与剿灭安禄山。

梦.

梦.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