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符合真正的历史吗?

如题,《大秦帝国》符合真正的历史吗?
提到的作品

[作品]大秦帝国

2016全新修订版(六部17卷)

孙皓晖

[作品]雍正王朝

公元1722年,清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北京九城戒严,紧接着举国震惊,康熙皇帝驾崩,继位者不是当了近四十年太子的二阿哥,不是精通经史的三阿哥,不是贤名远播的八阿哥,也不是深受康熙钟爱的大将军十四阿...

刘和平

最新跟帖
靓汤

靓汤

有以下几点与历史有点出入:

1、秦惠文王赢驷即位时19岁,在位27年,终年46岁,盛年而死,而这里说他三十多岁即位,一直活到垂垂老矣;

2、樗里疾是秦惠文王的同父异母弟弟,高智商,樗里是他的封地名,而这里没有说明这一点,只说他是胡人,可能为了突显秦孝公的勤政吧;

3、商鞅拿下河西是用的诈术,公子卬是被骗去的,而这里粉饰了这一点,这非常重要;

4、景监是宦官,这里还写他成家了,官至上大夫,可能是没有阉割的那一种吧;

5、魏惠王直到秦武王时还在位,而这里说他在秦惠王时期苏秦合纵时死了,还死得那么巧,与楚威王、燕文侯同时死去;

尘

什么是“历史正剧”,或者“历史剧”?经常有人搬出这个词,但它的标准却很模糊。关于“历史剧”,基本的共识是以真实的历史事实,历史资料作为题材,进行改编拍摄的剧目,可如果细究,即便是学者们都有不同看法。 历史剧的重要创作原则是“维持历史的忠实”。在我国,上世纪六十年代,戏剧界就对“历史剧”是“历史”还是“艺术”展开争论,郭沫若、茅盾、吴晗、熊佛西等论来论去,也没个共识。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历史剧创作原则是郭沫若提出的“失事求似”,即要求尽可能真实准确地把握与表现历史的精神,在此前提下,“和史事尽可以出入”。 争论大秦帝国之崛起是不是“历史正剧”,本质上和当年对《雍正王朝》的争论如出一辙。他们都改
summer_shine

summer_shine

大秦帝国》是近年很优秀的历史系列电视剧,应该说该剧的框架基本与史实相符,下面是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忆江南在其著作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一书中关于大秦崛起的描述,亲们可以与剧情比较一下: 公元前359年,秦国国都雍城南门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就在这根木头立下的那一刻,中国历史上许多事件的伏笔已经悄无声息地埋在了雍城那历经风霜、坚实厚重的肥沃黄土之中。 战国中前期,在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中,位于关西的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国落后。与之相邻的魏国就远比秦国强大,并且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土地。 秦孝公即位后下决心发奋图强,赶超关东诸国,他知道对于国家的发展崛起来说最重要的
B_lam

B_lam

仅此历史角度来说几个大的bug:1.商鞅谋反是是史实,虽说是自保为主,但是的确跟秦军战斗过。在战斗中被杀,后来车裂的只是他的尸体。并非书中和影视中的甘愿伏法。2.樗里疾是孝公之子,秦国公族。并非山野村夫。同样的还有所谓孟西白三将,并非姓孟西白。秦王也不姓赢。等等类似太多。3.官职爵位混乱。商鞅初封左庶长,仅仅只是高级爵位的门槛,低于右庶长等等爵位。并不是书中所表现的位高权重。4.苏秦张仪并非同时代人。公子昂不是白痴。也曾事秦。四公子从未一起谋事。5,六国分秦不是史实。暂时说这些,太多了。
lynnzhn

lynnzhn

每每看到孙皓晖先生著作的《大秦帝国》,心情就格外激动,因为先生从秦帝国发展的角度,阐述了一个国家发展的历史。读的过程中。没有儒家的坑蒙拐骗,没有掺杂儒生的那种所谓的正统思潮。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西周的分封制,维持了一个分权天下共主的大周,但是虽然在近800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很多历史成就。但是,始终是一盘散沙。直至秦的出现,奠定了中国今后近2000多年的大一统格局,国家并非共主,朕即天下,天下只有一个主人:那就是皇帝。 从此,中国进入了帝国时代。从准确意义上说,我国的封建社会应该是在秦帝国建立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 帝国时代,使中国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因为刻意更快捷、更方便的组织人力物力
深海阳光

深海阳光

大秦帝国》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剧,里面还原了不少历史事件,但是绝不是真正的历史。里面有很多美化秦国的成分,夹杂了不少作者的主观想法在没。

以第一部裂变来说,商鞅变法确实利于秦国,但对于秦国普通人来说就是一个灾难。商君之法严峻苛刻,秦人受刑者不计其数,故有秦人不觉无鼻之丑一说。按照商鞅的说法国家强大就要强干弱枝,把财富最大限度的收到国家手中,要让老百姓过得贫穷没有尊严同时要让百姓知道特权的存在,当百姓希望获得特权待时告诉他们有一个方法可以让他们成为贵族,那就是打仗杀人,所以秦军战斗力极强,商鞅称这个策略为耕战,就是老百姓只要知道打仗和种地就行,其他的事他们不该也不必知道。

第二部纵横,张仪外交方面确实游刃有余,但是在个人感情方面就有点别了,张仪可能见都没见过燕国太子妃,而且魏冉和张仪关系应该也就是同事关系,不存在魏冉是张仪带到秦国一说。因为在秦武王继位后驱逐张仪时魏冉没有发表什么意见。甚至在后来魏冉讨厌张仪之类的舌辩之士天下皆知。

第三部崛起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白起洗的太白,范睢黑的太狠。历史上白起不是什么人道主义者,杀人就是为了军功就是为了升官,白起每次征战动辄斩获数万颗人头是家常便饭,长平之战屠杀赵军也是白起自己做出的决策。至于范睢历史上是有倾国大才的一个人在剧中就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确实范睢人品不好,但是能力确实很强。

总得来说大秦帝国拍的很好但是不能当成历史来看。

10061962

10061962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