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台岳氏”刻九经三传于“荆溪家塾”,“岳氏”和岳飞什么关系?
Summer舒逸
相台岳氏和岳飞的岳家姓,是没有关系的。岳飞是抗金名将,而岳氏是篆刻文学作品的家族。
相台岳氏和岳飞是没有关系的。卷前有清乾隆四十八年御笔五经萃室记,钤“古稀天子之宝”、“犹日孜孜”朱印2方;卷首雕“古希天子”、“天禄继鉴”、“乾隆御览之宝”等印12方;每书之前分别冠有清高宗为宋版易、《书》、《诗》、礼、《春秋》所写七言律诗一首。正文每页版心上均刻“乾隆四十八年武英殿仿宋本”12字。
宋代有九经刻本,初以建安余氏、兴国于氏为善,其后,廖刚厘定二本进行重刻。岳氏在廖本基础上参考家塾所藏的23种不同本子反复勘误覆对,并增加公羊、谷梁二传和春秋年表、春秋名号归一图二书,重新镌刻于相台家塾。在部分卷末刻有“相台岳氏刻梓荆溪家塾”刻书牌记。岳氏撰有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一书,阐明校刊宗旨和法则。岳氏刻本相台九经考证精密、审慎,版刻精良,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和推崇。
清初诸藏书家皆不藏相台九经的全本。清廷先得《春秋》藏于昭仁殿,后又得易、《书》、《诗》、《礼记》藏于御花园之养性斋。清高宗弘历念此五经“幸合则不可使复分”,遂在昭仁殿后庑另辟一室,专藏相台五经原本,命名为“五经萃室”,并令词臣翻刻,每卷之末附有词臣撰的文字异同考证。易十卷,用王弼注本;《书》十三卷,用孔安国传本;《诗》二十卷,用《毛诗》郑玄笺本;《礼记》二十卷,用郑玄注本;《春秋》三十卷,用杜预经传集解本。每卷之后列有岳氏校勘考证。此书为后世研究古代经学保留了重要资料。
岳飞(岳武穆,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书法家、抗金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代表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绍兴十年(1140年),挥师北伐,大败金军,逼近北宋故都开封,后被诬陷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虽出身行伍,但自幼受到良好的中国传统教育,勤奋好学,文武双全。书法以行、草为主,畅快淋漓,龙腾虎跃,气韵生动,章法严谨,意态精密,纤浓符中,刚劲不柔,自有一种淳正之气,颇含文臣气质。传世书迹有书谢朓诗前后出师表吊古战场文等。
思念
咖啡如果不苦
子弹宝宝嘟
无忌-Sa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