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旧派武侠小说

一部旧派武侠小说,(第3个字是“五”,总共是4个字)
提到的作品

[作品]忠烈侠义传

《忠烈侠义传:小五义》是晚清有代表性的侠义公案小说,包括三部内容衔接,又可相对独立成篇的小说《三侠五义》、《小五义》、《续小五义》,百年来在民间广泛流传。“五鼠闹东京”、“大破铜网阵”等热闹节目,包拯...

石玉昆 述

[作品]龙图公案

《龙图公案》全称为《新镌绣像善本龙图公案),不题撰人,乾隆四十一年(1776)金阊书业堂刊,有江左陶烺元乃斌父题于虎丘之悟石轩《龙图公案序》。据此可知:此书刻刊于苏州。原书十卷百篇,半叶十行,行二十二...

佚名编撰

最新跟帖
蘑菇力力很大力

蘑菇力力很大力

三侠五义

旧派武侠的共同特征是使用话本语言或浅显的文白夹杂的语言创作而成。与此对应,之后的新派武侠作品,除使用白话文创作,与旧派比较,还具有新的思想观念和文学技巧。倒叙、插叙的写作手法,是新旧两派武侠小说的一个重要区别.

三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长篇侠义公案小说。清代无名氏根据说书艺人石玉昆说唱的《龙图公案》及其笔录本《龙图耳录》编写而成,全书120回。清人俞樾(1821-1907)加以增删修订,改写成《七侠五义》,首刊于光绪五年(1879),署石玉昆述。卷首有问竹主人序及退思主人、入迷道人二序。石玉昆(约1810~1871),字振之,天津人,咸丰、同治间著名说书艺人。其说唱之《龙图公案》,今犹有传抄本,唱词甚多。后有人在此基础上,删去唱词,增饰为小说,题《龙图耳录》。光绪年间,问竹主人又加以修改润色,更名为《忠烈侠义传》,又名《三侠五义》,均为 120回。近代学者俞樾认为本书第1回“狸猫换太子”事,“殊涉不经”,遂“援据史传,订正俗说”,重撰第1回。又以三侠即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双侠丁兆兰、丁兆蕙,实为四侠,增以小侠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诸葛沈仲元共为七侠;原五鼠即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仍为五义士,改书名为《七侠五义》,于光绪十五年作序刊行。所以今有《三侠五义》、《七侠五义》两本流传。

不知满意否?

粉色薄荷叶

粉色薄荷叶

七侠五义啊
美缘珠宝有限公司

美缘珠宝有限公司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