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古龙的语言风格以及文学地位?

ruanyanger
古龙,原名熊耀华。著名武侠小说家,新派武侠小说泰斗和宗师,古龙为人豪气干云,才华惊人,以无比丰富的创作力,留下了70多部精彩绝伦、风行天下的武侠巨作,影响巨大,开创了近代武侠小说新纪元,将武侠文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他在1969年创作了一部先有剧本后有小说的武林奇书《萧十一郎》,赢得读者的广泛赞赏。古龙与金庸、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他的武侠小说创作理念是“求新求变”,不受传统拘束,将中外经典镕铸一炉,他为“武侠美学”理念的形成与“武侠文化”的推广作出了巨大贡献。
古龙走过的路比较简单,他原来是穷学生,大学毕业后不肯做教书匠。他的写作生涯很早,早在读书时就开始舞文弄墨,先写新文艺,写爱情小说,写散文,后来才因生活所迫走上武侠小说作家的道路。古龙的性格与金庸截然不同,金庸严峻、冷静、谦和,办事与创作一丝不苟;古龙则狂放、孤独、古怪,他喜欢喝酒,好寻欢作乐,但也能埋头写作,性格上的懒散与专注,使他成为小说界的奇人、怪人。毫无疑问,古龙的学识不及金庸广博精深,但由于他是一个毕生追求自由的人,因此他的作品能跳出窠臼,不落俗套,刻意求新,纵横天下。
我认为古龙的小说是以情节诡异取胜,论起可信度却不太行。
古龙的小说是人情世界的坦露。古龙不太讲究结构,他有意识地引入西欧文学的表现方法,一路写来,奇峰突起,设置悬念,扑朔迷离,但由于一味追求情节的离奇,难免有顾首不顾尾的毛病。幸亏古龙才气横溢,尽管结构上时有破绽,但由于写法新颖,想象奇特,兼有如珠妙语,也令读者大开眼界,爱不释手,自成一种武侠小说的新文体。
古龙对那些小角色不知是不屑花笔墨,还是不会花,总是写得千篇一律。还时常有那种在一个小街上忽然所有人(老婆婆,担夫,乞丐……)都忽然变成高手用所有武器攻击我们主角的可笑场景。难怪读古龙书总是觉得那是另一个世界里的事情,有些遥远。其实即便主角,古龙也不是写得很正常,大多数有一种受虐后自认伟大的孤独。
就如同古代很多诗人一样,古龙作品大多是酒后完成,他的语言绝对独一无二,十分有灵气,基本上没经过思考和酝酿,而是自然在脑海中形成,且画面感、意境很强。后来者只能模仿其形,却不能刻画出神。

休闲人
谢邀。
古龙的语言风格,大概可以概括成用抒情散文的方式写小说,用侦探悬疑的方式写武侠,用微信公号体(一句话一个段落)写书。
华丽、优美、煽情,除了武打之外的细节,比如两个高手对决前的心理描写,旁人的评价,极尽堆叠之能事,非常引人入胜——而最后两人打起来,可能一招就没了。
对于女人、性爱的描写唯美、擅长、动人,且情色意味浓厚。
文学地位的话:古龙可能是同时写武侠与侦探小说的第一人吧。
古龙的小说,还是更多的在武侠和悬疑的范畴之内,没有超越武侠的东西。
古龙的小说,是很多人青春期的一场梦,而金庸的小说,可能很多人是一生的大梦。

小人物
金庸是茶,古龙是酒。这是众多读者对于金庸和古龙的评价,可见他们二人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古龙一生以惊人的才华,创作出《绝代双骄》《小李飞刀》陆小凤《楚留香》等七十多部精彩绝伦的经典作品,不仅征服了一代代读者,更引发了巨大的文化浪潮,风靡整个中文世界,半个世纪风行不衰。古龙以超凡的想象力、深厚的文学底蕴和锐意变革的创新意识,突破前人窠臼,赋予武侠小说新的生命。
作为华语小说界一代宗师,古龙本身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虽然古龙作品的生命力极其旺盛,很多读者选择古龙作为自己青春时代的精神偶像和知己,但古龙作品的文学性却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正如新版古龙经典出版方读客图书责编周奥扬所说:“古龙在中国当代小说界的宗师地位毋庸置疑,但长久以来古龙的文学成就一直被文学史低估。我们这次再版古龙,就是要为古龙正名,我们想让更多年轻人都读一读古龙。”
古龙的文学作品有着他自己十分鲜明的特点。如果用一句话总结的话,就是古龙笔下的爱情,火热、风流;古龙笔下的女性,独立自主、敢爱敢恨;古龙写友情,古今中外怕是没人比得过,可以这样说,古龙的十分热血,七分都给了友情。
很多人很喜欢古龙的小说,不是因为古龙的小说中有多少十分完美的人物形象,相反的,他们并不完美,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弱点,但他们有血有肉,至情至性。我想,这就是文学最大的魅力吧。

溪溪殿下
古龙的语言风格废话多,忧郁的多,因为想多挣稿费,所以很多时候一句话一个段落。特别出彩的女人都是蛇蝎妇人,正常的女主让人印象深刻的少,男人出名的倒不少。文学地位不清楚,江湖地位仅次于金庸吧。

芦苇Freda

taita

anlgeba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