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十五讲的读后感2000字

非龙
我比较喜欢钱老师这样的方式解读鲁迅短篇小说示众。这跟我们在鲁迅文集里边看到的短篇不一样,他把文章整个拆开来了,P32,(街景一)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西城,一条马路。
火焰焰的太阳。
许多的狗,都拖出舌头。
树上的乌老鸦张着嘴喘气。
远处隐隐有两个铜盏相击的声音,懒懒的,单调的。
脚步声。车夫默默地前奔。
‘热的包子咧!刚出屉的……。’
十一二岁的胖孩子,细着眼睛,歪了嘴叫,声音嘶哑,还帯着些睡意。
破旧桌子上,二三十个馒头包子,毫无热气,冷冷地坐着。
接着就是【点评】,一共划分了七个街景,分别来评论,成了戏剧里的镜头,导播变成钱老师,其余的风景在点评里成了引子,读起来更有风趣。
(街景二)马路那一边。
电杆旁,一根绳子,巡警(淡黄制服,挂着刀)牵着绳头,绳的那头拴在一个男人(蓝布大衫,白背心,新草帽)背膊上。
胖男孩仰起脸看着男人。
男人看他的脑壳。
围满了大半圈的看客。
秃头的老头子。
赤膊的红鼻子胖大汉。
第二层里从两个脖子间伸出一个脑袋。
秃头弯了腰研究那男人白背心上的文字:‘嗡,都,哼,八,而……’
白背心研究这发亮的秃头。
胖孩子看见了,也跟着去研究。光油油的头,耳朵边一片灰白的头发。
(街景三)一个小学生向人丛中直鑚进去。
雪白的小布帽。一层又一层。
一件不可动摇的东西挡在前面。
抬头看。
蓝裤腰上一座赤条条的很扩的背脊,背脊上汗正在流下来。
顺着裤腰运行,尽头的空处透着一线光明。
一声‘什么’,裤腰以下的屁股向右一歪。
空处立刻闭塞,光明不见了。
巡警的刀旁边鑚出小学生的头,诧异地四顾。
外面围着一圈人。上首是穿白背心的,对面是一个赤膊的胖小孩,胖小孩背后是一个赤膊的红鼻子的胖大汉。
小学生惊奇而且佩服似的只望着红鼻子。
胖小孩顺着小学生的眼光回头望去。
一个很胖的奶子,乳头四近有几根很长的毫毛。
‘他,犯了什么事啦?……’
大家愕然回看──
(街景四)一个工人似的粗人低声下气请教秃头。
秃头不作响,单是睁起了眼睛看定他。
他被看得顺下眼光去,过一会再看。
秃头还是睁起了眼睛看定他。
别的人也似乎都睁了眼睛看定他。
他犯了罪似的溜出去了。
一个挟洋伞的长子补了缺。
秃头旋转脸继续看白背心。
背后的人竭力伸长脖子。一个瘦子张大嘴,像一条死鲈鱼。
(街景五)大家愕然,赶紧看他的脚。
然而他又放稳了。
大家又看白背心。
长子擎起一只手拼命搔头皮。
秃头觉得背后不太平,双目一锁,回头看。
一只黑手拿着半个大馒头正在塞进一个猫脸的人的嘴里,发出喞咕唧咕的声响。
忽然,暴雷似的一击,横阔的胖大汉向前一跄踉。
同时,从他肩膊上伸出一只胖得不相上下的臂膊,展开五指,拍的一声打在胖孩子脸颊上。
‘好快活!你妈的……’胖大汉背后一个弥勒佛似的更圆的胖脸这么说。
胖孩子转身想从胖大汉腿旁鑚出。
‘什么?’胖大汉又将屁股一歪。胖小孩像小老鼠落在补机里,仓皇了一会,突然向小学生奔去,推开他,冲出去了。
小学生返身跟去。
抱小孩的老妈子忙于四顾,头上梳着的喜鹊尾巴似的‘苏州俏’碰了车夫的鼻子。
车夫一推,推在孩子身上。
孩子转身嚷着要回去。
老妈子旋转孩子使他正对白背心,指点着说:‘阿,阿,看呀!多么好看哪……’
挟洋伞的长子皱眉疾视肩后的死鲈鱼。
秃头仰视电杆上钉着的红牌上四个白字,彷佛很有趣。
胖大汉和巡警一起斜着眼研究。
老妈子的钩刀般的鞋尖。
(街景六)马路对面。
‘刚出屉的包子咧!荷阿,热的……’
车夫默默地前奔,似乎想逃出头上的烈日。
相距十多家的路上,一辆洋车停放着,车夫正在爬起来。
圆阵散开,大家错错落落走过去看。
车夫拉了车就走。
大家惘惘然目送他。
起先还知道哪一辆是曾经跌倒的车,后来被别的车一混,知不清了。
(街景七)几只狗伸出了舌头喘气。
胖大汉在槐阴下看那很快地一起一落的狗肚皮。
老妈子抱了孩子从屋檐阴下蹩过去。
胖子歪着头,挤细了眼睛,拖长声音,瞌睡似的叫喊──
‘刚出屉的包子咧!荷阿,热的……’
为何独选这一篇文章,可能跟我自己本身也喜欢新的东西有关,再加上钱老师犀利地分割了原有的小说,更能突显鲁迅这篇短篇吸收了诗、散文、戏剧的长处,这是钱老师的巧思,或可说是他的独特观点,同时更贴切他所言──鲁迅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