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的哪些科幻作品中有承接关系?
晓露风荷
我记得是零二年,我去了趟《科幻世界》杂志社,当时拿到了两本书,一本是阿来签名的《尘埃落定》,一本是刘慈欣签名的单行本《球状闪电》。在成都回重庆的大巴车上,一口气读完了《球》,惊为天人。大胆的想象和翔实的资料结合,营造了一个宏原子世界,隐隐约约勾勒了维度的现实呈现,并涉及国际政治和未来军事,非常新颖。我甚至一度以为这是科幻作者想象力的极限。
《三体》第一部成稿于《球》之后。其实一开始它只是个软科幻的中篇,唯一的技术描述是太阳对电磁波的增幅作用,另外就是三体人奇异的生活环境和他们独特的文化理念。放在曾经那个动乱的十年,隐喻的味道多过于科幻。
《三体》之所以是三部曲,也是读者的热情让刘慈欣持续创作了更为硬核的第二和第三部,终于封神。
《球状闪电》中的人物,比如性格独特的物理学家丁仪,原封不动地出现在《三体》中,他的女友死于三体技术封锁,他本人也在捕获水滴的行动中身先士卒。人类也一度把球状闪电武器作为战争王牌,虽然后来发现宏观粒子在维度文明面前不堪一击。
《三体》中的歌者和归零者也许就是宏观粒子文明,他们甚至可能不在我们的维度中。
碎沫可菲
首先感谢邀请!就我个人而言,在读大刘的作品的时候,并没有很直接的感受到作品的承接关系。包括《球状闪电》之于《三体》,或者吞噬帝国之于诗云,或者赡养上帝之于《赡养人类》……总之大刘的作品每一篇基本上都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故事,在情节上并没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从大刘的作品一路读来,最能深刻感受到的不是某个人物的命运的变化,而是作者宇宙观、世界观的日趋完善,以及对文明、科技、人文思索的逐渐深入的过程。大刘作品最重要承接的不是故事,而是思想。
譬如说刘慈欣早期的作品微观尽头,就为《三体》的宇宙轮回埋下了一个可能的猜测;赡养上帝中上帝爷子那最终的警告,其实也是黑暗森林另一种表达;而《人生》中对记忆遗传的描述,我们也能够找到三体人的影子;诗云中关于虫子、宠物的定义,也能够在《三体》中找到影子……
总之,从客观角度来说,《三体》既是大刘到目前为止最成功的长篇作品,也是大刘科幻思想、宇宙观、文明观集大成的作品,凝结着大刘几十年创作的精华,很多思想、科技都能从之前的作品中看到《三体》的影子。
金庸的用几十部武侠小说为读者塑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江湖,而大刘则用几十部科幻小说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宏大的宇宙。如果说金庸的小说内在的联系在于朝代更迭和人物关系,而大刘的作品内在的承继关系则在于对宇宙、文明思索的逐步深入,这是大刘的特点,也是大刘伟大的特点。每一篇都有新鲜的创意,每一篇都有独特的思想。所以读大刘的作品没必要非得像读武侠小说一样,从前传开始理清人物关系,理清因果。在大刘宏大的宇宙、文明格局下,传统小说苍白的爱、恨、情、仇并不重要,只有伟大的思想永远传承!
全息解读《三体》,欢迎喜欢科幻的朋友关注:深度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