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构建筑(Megastructures)或许将不再仅存于科幻小说中。基于系统自我修复的仿生机制,我们不仅可以将材料物尽其用,还能增强建筑的可靠性,甚至由此得到启发,尝试打造一部可靠的太空电梯!
“容纳十万人”的巨构建筑蕴含着怎样的设计机制?
提到的作品
最新跟帖
stone43
巨构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微型的城市。在这种巨大的尺度层面上,已经不能单纯地从建筑空间来考虑设计问题,而是要从设计城市,或者说设计一个自我可持续的复杂系统的层面上来进行综合评估和研究。巨构建筑在现代以来已经不断发展了,虽然还达不到科幻游戏《光晕》里面那种星际尺度的巨大圆环生态系统或者科幻电影《星球大战》里面“死星”一样的巨大结构,但是很多复杂的大型建筑,比如跨越数个街区的超高层住宅、居住小区、工厂厂房、会展中心等等,已经屡见不鲜。巨构建筑设计最需要注意的,其实已经不是普通建筑需要注意的比如尺度、美感等问题了,在完全超越人类尺度的复杂系统中,最重要的反倒是和一般审美相悖的“冗余度”,也就是说这个单体的巨构建筑某一中功能必须有足够的备份。打个比方,一个房间的空调坏掉了可能很快就能修好,或者不修好,也是一户居民而已,用电风扇临时也可以应对,但是巨构建筑某个设备往往是影响几百几千人的,所以一旦出现故障,必须立刻有备份,否则会造成整个系统的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