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日本科幻小说家星新一?

万能能能
星新一,1926—1997,日本现当代著名作家,其文学创作主要在于精巧别致、引人入胜的微型小说,截至1993年达到1001篇,堪称世界记录创造者。星新一不仅在数量上硕果累累,在作品质量上也严格把关,文章语句优美、构思巧妙,被称为“小说中的俳句”,其本人被尊为“日本微型小说的鼻祖”,为日本微型小说和科幻小说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星新一出生于东京的一个科学世家,1945年考入东京大学攻读农业化学,毕业后在该大学研究院继续深造。1956年为逃避生意上的失败加入飞碟研究会,之后对科幻作品产生浓厚兴趣。第二年他与柴野拓美一起创办了日本最早的科幻小说同人杂志宇宙尘,直接推动了日本科幻文学的发展。同年,他发表处女作,被转载到当时由江户川乱步主编的推理小说杂志《宝石》,受到诸多日本文坛前辈的大力推崇。在这期间,他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科幻小说,还涉及了推理小说、幽默小说、散文和随笔,作品可谓庞杂。
1974年日本新潮社初版了星新一作品全集,截至1983年10月其发表作品已逾一千篇。在1993年他完成了第1001篇微型小说后,宣布封笔,才结束了他漫长而光辉的创作生涯。之后他病情迅速恶化,于1997年因间接性肺炎病逝,留下这恢宏博大又精巧细致的作品全集。说它恢宏博大,是指其微型小说的创作篇数超过一千多篇,堪称世界纪录创造者。无论男女老幼,不管学识背景,都能在星新一的小说中找到喜欢的类型,被日本读者誉为“超时代、超人气的大作家”。其作品的优质与他严肃的创作态度是密不可分的。星新一曾在创作的道路一文中标榜著名的“三不写原则”。“关于写作的题材,我主张不受任何限制。但我却为自己规定了三个原则:第一、坚决不描写色情和凶杀场面;第二、不追赶时髦,不写时事风俗类的作品;第三、不使用现代派的手法。”在文学商品化日趋严重、色情凶杀题材充斥文坛的现代社会,星新一能坚守严肃的创作态度,对每篇微型小说殚精竭虑、苦心经营,实属不易。整体而言,星新一继承了微型小说最突出的特色——短小精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个,“五脏”不仅是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结构、语言等文学因素,同时是包含了星新一的品格、风度、才华、学识综合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创作风格。他虽总体保持了微型小说短小的篇幅,却也冲破了微型小说的限制,不拘泥于固定模式,少则两三千字,多则四五千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大大增强了微型小说的灵活性和表现力。

李子舍乙
星新一小说的主人公多数是普通百姓,他们居于社会底层,没有发言权,繁重的生存压力使他们无暇关注内心自我,在现实中毫无幸福感可言。他们十分平庸,渴望能获得人们的尊重。星新一关注着他们的内心世界,描写他们自然的幸福感被压抑、摧残,给他们解决的机会,又无情地揭示一切都无法改变。思索时间的推销者能成功推销一系列产品给家庭主妇,正是对准家庭主妇内心的空虚,把“腾出更多时间来思考”作为诱饵。家庭主妇渴望拥有“思考时间”,不正是一种提升自我价值的需求吗?《面孔》的主角是星新一惯常描绘的形象,在普通的公司担任普通的职位,过着宁静而单调的生活。他不满足于这种平庸生活,就去做整形手术,手术结束后被周围人认成另一个人,他不习惯也不乐意,于是最后又重新去找工作回到平凡的生活。《自信》里某商业公司职员西岛正男回家后发现一位男人,他说他才是西岛正男,让他惊奇的是周遭的人竟然都说这个人是西岛正男,但不认识他。西岛正男不得不怀疑自己究竟是不是西岛正男,他看着镜子,自己的脸“是一张毫无特征、人人相似的平庸的脸”。西岛正男认为对方才是西岛正男,因为他“很有自信,有着存在的价值”。星新一认为民众关于幸福的概念不在于财富的积累和名声的显赫,而是首先要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拥有生存的信心。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商业社会,人的价值多依附于财富名望,这使民众无法确认自我价值,幸福自然无从谈起。

Stefason
在星新一的科幻小说中,他对“科幻”化的未来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和反思。在星新一的科幻小说中最常出现的身份是博士和商人,科技发明不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是沦为商人攫取利润或者满足个人私利的工具。如不景气中S博士为企业培植出一种能使人对物质欲望提高一倍的细菌,以促进人民消费的欲望,他原想利用奖金向未婚妻求婚,未婚妻却说他一个人无法满足她,所以已经跟其他人先订过一次婚了。当科技发明有利于人类进步却不利于利益集团时,则会受到压迫。如成问题的装置里,发明出能迅速处理案件的新式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家,被法院判为神经病不得在社会露面。因为当这种装置得到普及的话,所有的检察官、法官、律师就用不着了。另一方面,星新一表达了随着科技发展人类对科技过度依赖的忧虑。感情化了的电视机和香味接收机从科技对人类视觉和味觉的操控,使人类逐渐习惯被制造的声色、香味的刺激,一旦机器发生故障,人类无法忍受就会造成社会混乱。身处信息时代的我们又怎会对这种情况不了解?再者,星新一还表达了对未知未来的恐慌。艾尔先生的临终讲述了对当今社会绝望的艾尔先生跟随机器人来到没有贫困、堕落和痛苦的理想和美好的未来社会。然而,这是一个全是机器人的社会。星新一对人类能否创造美好的未来表示怀疑。在《无微不至》中机器人为特鲁先生全方位自动化服务,却不知其实特鲁已经死去。这里的“无微不至”是程序化的、冷冰冰的,而我们的未来会不会就消亡了人与人相处间的温暖呢?

大龄学妹张小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