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风骨篇在中国文学作品上的意义和作用
文心雕龙风骨篇在中国文学作品上的意义和作用?
最新跟帖
天蓝蓝狗汪汪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 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对文学创作中的主客观关系作了详细而深入的论述。 先秦两汉时期,文论已简括涉及这一问题,如诗大序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等可为代表论点。魏晋时,曹丕开始接触了作家的禀性气质问题,陆机对艺术想象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而刘勰则对创作中的主客观的关系等,作了更为明确而全面的论述。 它首先肯定了“云霞雕色”﹑“草木贲华”等现象之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所谓“夫岂外饰﹐盖自然耳”(原道)。同时,又十分强调创作主体即作家先天的禀性﹑气质﹑才能(体性、才略等篇)及后天的学识修养等对文学创作反映现实美的重要性。
对文学创作中的主客观关系作了详细而深入的论述。 先秦两汉时期,文论已简括涉及这一问题,如诗大序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等可为代表论点。魏晋时,曹丕开始接触了作家的禀性气质问题,陆机对艺术想象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而刘勰则对创作中的主客观的关系等,作了更为明确而全面的论述。 它首先肯定了“云霞雕色”﹑“草木贲华”等现象之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所谓“夫岂外饰﹐盖自然耳”(原道)。同时,又十分强调创作主体即作家先天的禀性﹑气质﹑才能(体性、才略等篇)及后天的学识修养等对文学创作反映现实美的重要性。
leochan
可以参考这里http://www.docin.com/p-163135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