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很多才女都是青楼出身?

ruicosta
前言:在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很多的才女出自青楼,其实这个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要知道,古代青楼可不同于妓院,青楼女子虽然听上去名声不怎么样,可是,大多数都是贫穷百姓家的孩子,这些女孩,从小送入青楼,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从小培训,你说她不成才都难呀!言归正传,我们来看看为什么明清时期青楼才女有这么多,有哪些有名的才女呢?
一,古代青楼不同于妓院,以卖艺为主,讲究的是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技艺,这也是历朝历代文人墨客很倾向于流连青楼的原因。
在古代青楼和妓院还是有明显区别的,很多贫穷人家的孩子,好小的时候送入青楼,从小接受训练,不仅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得样样精通,就连待人接物也都有礼有节。自明朝之后受朱理礼教思想熏陶,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久闺深阁,女子思想束缚严重,民间才女少之又少,反观青楼,便不受拘束束缚,从小教育培训,这也成就了明清青楼女子多才女的佳话。
二,盘点一下明清时期青楼的才女吧!虽然出自青楼,可是才气不输男子,老话说的号巾帼不让须眉!
要知道,青楼都是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喜欢流量之地,他们品味高,文采学识高,相之匹配的青楼女子也是必须具有相应的才轻轻,因此青楼女子们从小培训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
清代著名文人袁枚《随园诗话》中也曾说:“齐武帝于兴光楼上施青漆,谓之青楼”,并指出:“今以妓院为青楼,实是误矣。”可见,“青楼”原先乃是帝王之居的皇宫,青楼并不等同于妓院有着天壤之别。
我们来盘点一下明清时期青楼的才女们吧!
1.陈圆圆: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这位才女就是陈圆圆,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女主人公,陈圆圆原名邢沅,字圆圆,少时父母早亡,后被卖入苏州梨园,由于陈圆圆自小聪明伶俐,因此在梨园从小学习诗词歌赋和戏曲后,很快就崭露头角,在出演《西厢记》中的红娘后,她那容辞闲雅,明艳出众的气质,更是让人不能自已,正是由于陈圆圆的才气逼人,容貌双全,才导致后续李自成,吴三桂争相垂青,导致冲冠一怒为红颜世界的发生。
2.柳如是:又是一个悲情才女,明末清初女诗人,柳如是是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自幼聪慧好学,从小培育音律、绘画、书法、诗词,作为一名女诗人,她留下的作品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与尺牍。最后钱嫁与钱谦益作为侧室,总算也有个好的归宿。
3.董小宛:江苏苏州人,因家道中落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名隶南京教坊司乐籍,从小培养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作为秦淮河边上的歌姬,她也有自己的理想。1639年,董小宛结识复社名士冒辟疆,后嫁冒为妾,明亡后小宛随冒家逃难,此后与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
结束语:明清时期,虽然受着封建礼交思想的束缚禁锢,但是在青楼里,并没有受到限制,反而,摆脱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从小培训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使得明清时期,青楼才女人才辈出,例如柳如是,陈圆圆等等,才女出自青楼也成为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

摄狼NumberOne
唐朝诗人杜牧的一首泊秦淮中有一句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诗中的商女就是青楼女子。如果要探讨为什么有才情的女子大多出自于青楼,其实应该从几个方面来看:1、青楼女子的出身;2、古代文人的嗜好;3封建社会对于女子的束缚。从这三点钟仔细的斟酌就能够看出为什么古代有才情的女子大多出自于青楼的原因。
一、青楼女子的出身;青楼这个地方毕竟是供人享乐的地方,并且在古代宗教礼法大于天的时代,娼妓这个职业绝对是没有人会愿意做的,更何况有才情的女子。成为青楼女子的人都是各种不得已的苦衷。比如著名的江南名妓苏小小,本身出身是钱塘的一个富裕人家,她的父亲是当地的富商,并且还是家中的独女,备受宠爱,但是因为苏小小15岁的时候,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的苏小小才入了青楼。
再例如明晚期的名妓柳如是也是在十岁那年因为家庭的窘迫,被父母卖给了青楼,虽然身为青楼女子,但是柳如是却是非常的有才华,更是得到了江南大才子钱谦益的喜爱,被钱谦益赎身之后做了他的小妾,在明朝亡国的时候,柳如是要钱谦益和她一起投江殉国,但是钱谦益却以“水太凉”为理由拒绝殉国,投降了清朝。
还有著名的巾帼英雄梁红玉,也是出自青楼,梁红玉是出自将门,她的父祖因为征讨方腊获罪,梁红玉被充当了官妓。直到宋金交兵之时,她遇到了韩世忠,并且在韩世忠身边出谋划策,在对抗金军的黄天荡之战,亲自披挂上阵,为自己的夫君擂鼓助威,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48天,威震天下,真是巾帼更胜须眉。
二、古代文人的嗜好;古代是男权主义的社会,不想是现在逛青楼是犯法的,当时的青楼女子地位极其低下,男人逛青楼是被允许的,并且如果能够得到花魁的赏识,成为入幕之宾,更是可炫耀的谈资。普通人逛青楼是找乐子,而文人逛青楼是毋庸风雅,所以在古代青楼是文人最喜欢的地方,青楼女子能够有这么多传颂到后代,大多与这些文人分不开。
例如宋朝的才子秦观,是北宋婉约派著名的词人,在野史中他与苏小妹的爱情故事也是被人传唱,但是现实中并没有苏小妹,有的更多的是青楼女子的陪伴。更有记载秦观甚至以青楼做书房,把青楼女子的胸作为案几,可谓是一代风流才子的典范。并且一句“两情若在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唱哭多少女子。
还有就是著名的白衣卿相柳永,柳永更是不用说,是历代才子中入青楼的代表人物,生在书香门第,死在青楼之中,死后更是全城妓女披麻戴孝,痛哭不已,更是一生都没有娶妻生子,青楼就是他的家,青楼女子就是他的妻子,他的作品就是他的孩子,一生孤苦风流,也成就了很多青楼女子的名声。
三、封建社会对于女子的舒服;不管我们现在人了不了解历史,我们都会知道“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句话,历史上虽然不乏出身大家闺秀的才女,但是还是极少数罢了。有的人会说李清照就是典型的不是出身青楼的才女,但是要知道李清照的名气是在他的夫君去世之后,自己孤苦无依,抛头露面之后才有的。
封建社会对于女子的舒服,导致传统的女性从小都被灌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的理念,如果是大户人家的小姐,更是以传宗接代,举止端庄为模范。这些传统的女子根本就不会有出格的事情发生,即使有才情也都被埋没掉了,不是她们没有才,而是被封建社会束缚掉了,并且男权主义极盛的时代,男人是看不得自己的女人抛头露面。
举一个例子,清朝的才女顾太清,她出身名门更是王府的侧福晋,并且还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女小说家,非常的有才气,在八旗子弟之中更是有“男有成容若,女有顾太清”之语。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才女,因为和当时著名的大才子龚自珍有了几首应和诗词,就被怀疑与龚自珍有染,被逐出了王府。
以上可见,并不是只有青楼才有有才情的女子,而是正常人家的女子根本就没有机会有才情,都被封建社会束缚住了。并且历史留名的有才情的青楼女子也都是出身本身不错,在年少时候就有良好的教育基础,之后不得已才入了青楼,也只有青楼这种地方才会让这些女子抛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舒服,才能够有可能成为才女在历史上留名。

澈君希
在古代,青楼和妓院还是很有很大区别的,与普通提供性服务的妓女不同,青楼女子大多从小接受训练,不仅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就连待人接物也都有礼有节,故而青楼多才女也就不奇怪了。此外,由于理学的发展,元朝之后女性思想束缚比较严重,民间再难出才女,而青楼则不受此限制,自然也就给人留下了“只有青楼出才女”的印象。
青楼不同于妓院,从业人员普遍素质较高“青楼”二字原本与妓院并无关联,而是指青漆涂饰的豪华精致的楼房,通常是才子佳人、达官显贵聚会之地。因富贵人家的姬妾和家妓大多居住于这些地方,因而从唐朝之后,“青楼”才逐渐与风月场所画上了等号。
虽然同为风月场所,但青楼与妓院比起来无疑更为高级,虽也经营皮肉生意,但却并不以此为主。青楼中通常有两种从业人员,分别是“清倌人”和“红倌人”,其中“清倌人”只卖艺不卖身,歌姬、舞姬、乐姬便属于此类,她们通常只是文人士子、达官显贵交流聚会、外出游玩的调剂品;而“红倌人”则是既卖艺也卖身,不过档次通常很高,一般能够成为她们入幕之宾的不是达官显贵,就是风流才子。
然而,不论是“清倌人”,还是“红倌人”,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才艺出众。因“青楼”的服务对象主要集中于上层社会,如果没有相应的才识、谈吐,根本无法融入,自然也就达不到服务的目的。因而,青楼女子大多从小便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不仅色艺俱佳,且通常眼界、谈吐,包括言行举止都极为出众。
除了从小接受教育和训练之外,青楼女子的出身也决定了她们不同于一般的“风尘女子”。通常进入青楼的女子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罪人家属,古代往往是一人犯罪、祸及全族,妻女便通常被充入了官妓,也就是官方开办的青楼。二是堕入风尘,这些女子原本家境都不错,但往往因家道中落或者天灾人祸等原因,而就此失去生活来源,无奈之下进入青楼。第三种才是人口买卖,也就是被卖入青楼的女子。
前两种女子,因为出身的原因,本就受过良好的教育,再加上青楼有针对性的培养,成为才女的几率自然也就比较高了。
理学对女性思想束缚太过严重,元朝之后民间很难再出才女虽说由于工作的原因,青楼比较容易出才女,但事实上元朝之前,民间才女同样层出不穷,例如古代四大才女蔡文姬、李清照、上官婉儿、卓文君,又如班昭、鱼玄机、朱淑真、谢道韫等。而自元朝之后,民间就再也难出才女了,这显然源于理学的严重束缚。
“程朱理学”自北宋程颢、程颐创立,到南宋朱熹时期大成,受到北宋末期“靖康之难”中女子受到凌辱现象较为严重的影响,理学在官府、士子的助推下开始大行其道,然而由于自唐朝以来社会风气整体较为开化的原因,此时理学的影响尚不是很严重。
而到了元朝时期,理学开始正式被确立为官方的意识形态,官方意图通过大力弘扬理学,削弱“华夷之辩”对统治的冲击。在官方的大力倡导之下,历经元朝百余年的统治,理学开始普遍被士子和民间所接受。也正是由于理学的大行其道,不仅使得“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思想得以广泛传播,更使女性思维开始趋于保守,历经明清两朝的发展和扭曲,这种影响可以说已经根深蒂固。
正是在理学思想的影响下,尤其是关于女性方面的理学限制开始扭曲之后,女宪、《女诫》、内训等开始成为女性的道德标准。到了明清时期,所谓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女子无才便是德”等思想已经开始成为社会对女性的基本要求,即使是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女性,也仅停留在读书识字、琴棋书画方面,至于诗词歌赋那是想也不敢想的。
△“秦淮八艳”全部堪称才女
这种疯狂的禁锢之下,民间自然难以再出才女。相对来说,青楼女子显然不会受到理学思想的影响。此消彼长之下,明清时期才女基本全部出自于青楼,自然也就成为了普遍现象,例如著名的秦淮八艳。直到民国之后,女性思想逐步解放,民间这才开始有才女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