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魏,你知道哪些有意思的事?

北魏,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鲜卑的一支——拓跋鲜卑,建立的第一个统一中国北方的政权。按照魏史、北史等记载,拓跋鲜卑的先祖是东胡,东胡先后被燕将秦开、匈奴冒顿击溃、征服,窜伏于乌桓山和鲜卑山。公元前一世纪前后,拓跋鲜卑在其它鲜卑部落南下西迁的大潮中,从大兴安岭北部西南向迁徙至呼伦湖畔,在呼伦湖畔生活了一百多年后,再次南迁。部落在迁徙和征战中几经沉浮,最终统一中国北方。
关于北魏的拓跋家,历史上留下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比如黑毡抓主、立子杀母、大量服用五石散、四处凿石窟等等。关于北魏,你还知道哪些有意思的事,不妨来讲一讲。
提到的作品

[作品]魏书

本书是中国历代名家碑帖临摹教程中的魏书之《张猛龙碑》分册,并详细讲述了魏书的运笔及间架结构特点以及临摹中所应注意的事项。 该书图文并茂,讲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是临摹《张猛龙碑》极佳的辅导材...

沈一草

[作品]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是一部上古至唐五代的乐章和歌谣总集,也是现存成书最早、浒最广而搜罗最为完备的乐府诗总籍。内容包括贵族乐歌、文人歌诗,并广泛收录民间歌谣,南北朝乐府民歌藉此得以保存和流传。全书一百卷,以音乐曲...

郭茂倩

[作品]梁书

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弘历下诏,开四库全书馆,次年敕修“四库全书”。自唐宋以后,历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编纂典籍的传统,唐代有《艺文类聚》、《北堂书抄》,宋代有《太平御觉》、《册府元龟》,特别是明代永乐...

姚思廉

最新跟帖
湛蓝湖水

湛蓝湖水

北魏是我国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影响较大的国家,其祖先是最初生活在大兴安岭北部,从事游牧射猎的鲜卑族,一个远远落后于中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游牧民族。公元386年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成为当时北方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和权力中心。百余年后,孝文帝(拓跋宏)亲政,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将都城迁到洛阳。历史上又被称为“太和改制”。

一、受其祖母冯太后汉化政策的影响很深。

在这场“太和改制”中,他的祖母冯太后才是真正起着贯彻始终作用的人。正是由她确立了汉化改革的国策,主持了其中最重要的改革。她不平凡的经历和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和魄力使她成为中国的历史上一位传奇女性。在他幼年的时候,冯太后任用一些儒家“饱读诗书”的人士,向他传授封建帝王的统御理念和管理经验,教他熟读儒家典籍;在他少年时期,常把他带在身边,直接参与朝廷的政务,言传身教。所以从小他就明白鲜卑族不能按传统方法管理下去,长治久安是根本。因此,他决定深化其祖母制定的一系列汉化政策,实现完全汉化,迁都!

二、“物质是第一位,精神是第二位”,贫穷不利于改革。

他决定迁都,有着更深层的目的和远见。平城地区处黄土高原东北部,这里气候干寒,土地贫瘠,大部分地区十年九旱,农业生产落后,粮食产量不足。而且交通也不方便,这里四周环山,在当时条件下,交通运输十分困难。作为一个都城,周围必须要有较好的自然条件,能够生产或者是运输足够多的粮食、副食品,以供应都城中的大量居民和满足统治者的物质需要。肚子吃不饱,何谈修养和素质?更何况平城是游牧文明发展的根据地,却没有封建文明的积淀,缺乏传统汉文化生根发芽的土壤。无法对整个北方、中原地区进行文化影响和辐射。而且贵族在这里势力较大,他们思想守旧,进行汉化改革,阻力重重。为了争取更为宽松的政治环境,排除人为因素,迁都是最好选择。

三、版图不断扩大,王朝中心要往中部地区靠。

更主要的是,他从战略意义上的考虑,平城偏处中国西北一隅,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既无法应付黄河流域中原地区错综复杂的民族纠纷,也不便控制整个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当时拓跋势力已经扩展到黄河以南的大片地带,仍旧把政治中心设在西北一隅,显然不能适合形势的发展,尤其不能满足进一步向淮河和长江流域扩张领土的欲望。再加上境外有北方柔然族势力的不断侵扰,地处边塞的平城,穷于应付,甚至有失陷之危;境内有警报频传的黄河流域的人民起义,这些都必须尽快把最高决策和指挥机构迁移到黄河流域去,以避开柔然族的锋芒和就近展开镇压起义的行动。显然,随着北魏社会的发展,此时的平城作为都城已很不适应。

四、定都洛阳,不仅是华夏故都,更是汉族文化的中心。

他选中洛阳,是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的,因为迁都是为了实现统一中国、实现文治、改进风俗这三个目的。洛阳是华夏古都,殷商以来,一直汉族文化的中心之一,可以使北魏王朝以华夏正统王朝的姿态雄踞中原,更好地号召、笼络广大汉族士人效忠于朝廷,以求得王朝的长治久安。汉族的公卿士族们多世居洛阳,能够使鲜卑贵族沾染上魏晋士族的风尚,将鲜卑族的传统从武功改为文治,还可以利用强大的汉族势力对抗鲜卑贵族,使汉化改革的压力极大减轻。

与此同时,洛阳有着极大的文化优势,长期的历史积淀,它的文化影响不是一般古城能比及的,底蕴深厚的汉文化有利于北魏的移风易俗,可以使之更好地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以便从文化、生活方式上消除胡汉差异,缓和民族矛盾。从战略位置上看,这个地方四通八达,凭借洛阳的磐石之坚,北可救援柔然的侵扰,保障国家安全,南可进攻萧齐,以期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定都洛阳的种种好处深深地吸引着孝文帝。

ZLD

ZLD

北魏是一个被大家所忽略的一个朝代,高山君结合平日的阅读作答,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分享。

北魏一任帝拓跋珪,把曾经被征服的弱小、分散的鲜卑部落重新统一起来,并不断向西向南拓展,兼并征服了其他少数民族,398年拓跋珪建立北魏王朝,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拓跋珪的事迹简直就是一位白手起家创业者的典范,可以与后来的铁木真以及努尔哈赤相提并论。

三任帝拓跋焘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帝王,于439年统一北方,结束了北方五胡十六国纷乱的局面,与偏安南方的刘宋形成对峙,中国进入了南北朝时期。拓跋焘作战勇敢,经常身先士卒冲入敌阵,在激烈的对抗中,至少有两次从马上摔下来的经历,这在历代的君王中实属罕见。在与南朝宋刘义隆的碰撞中,打得“元嘉之治”的缔造者“赢得仓皇北顾”!他完全可以与后来者忽必烈和皇太极相媲美。

拓跋宏继位时年纪尚幼,由祖母冯太后摄政,作为一位守寡多年的实际统治者,冯奶奶对帝孙却不留任何情面,经常打骂孙儿,风流艳事也见诸于史藉,但这不能掩盖其执政的光辉--采取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北魏的国力蒸蒸日上。估计武则天应该读过一些关于冯太后的传记吧。

冯太后去世,拓跋宏哭得死去活来,终日茶饭不思,瘦得形销骨立,孝顺之心由衷而发。孝文帝亲政后仰慕汉文化,醉心于汉化,并重用汉吏,他见重臣高允年老家贫,每日派乐队到高允家的茅屋里演奏,娱悦老人家的心情。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改拓跋姓为元姓,他的一系列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北魏的国力也因此达到了巅峰!彼时北魏的人口多达3500万,这是多年休养生息的成果。但留在旧都平城的贵族多对政府怀有不满之心,这就为今后的“六镇之变”埋下了伏笔。

那时佛教已经传入北魏,于是上层社会便在都城附近开凿了云冈石窟,迁都洛阳后修建了永宁寺,其中由胡太后主持修建的永宁寺塔高百丈,百里之外的人们都可看到。这位胡太后也想效仿冯太后的垂帘听政,终因北魏社会的沉疴积重难返,北魏王朝便在下行的通道中越走越快。由于政府在北方六镇问题上处理不力,遂引起了六镇民变,在扑灭过程中尔朱荣拥兵自重,倒戈攻破首都洛阳,胡太后与幼主元钊被沉河而死,并残杀百官2000余人,汉化的鲜卑贵族就这样被消灭殆尽,从此北魏内乱不已,政权转入了高欢和宇文泰的手中。

美国狮子

美国狮子

千古一后冯太后的一些事

北魏有一个太后,对北魏的影响巨大,她就是千古一后冯太后。我就来分享关于她的一些事情。



第一,她是怎么当上皇后的?

北魏有规定,挑选皇后,先挑选一定数量的皇后候选人,候选人要完成“手铸金人”的考验。

“手铸金人” 类似铸造玩偶的手工艺活动,是挑选过程中关键的一道程序。候选人不能铸造成功便被淘汰。冯氏 “手铸金人” 一次成功,顺利打败其他竞争者。有理由相信,姑姑冯昭仪长期的宫廷生活经历对侄女冯氏的胜出起到了重要作用。太安二年(456年)年拓跋浚立15岁的冯氏为皇后。

第二,没儿子救了她的命,还当上了太后。

北魏的皇权制度里有一条“子贵母死”的家法。目的就是防止皇权旁落。

拓跋浚立年仅三岁的拓跋弘为太子,依据制度是太子生母自尽。冯皇后因为没有生育。这是她的不幸,也是幸运,她因此免于杀戮。

465年,拓跋浚在平城驾崩,儿子拓跋弘继位,史称献文帝。冯皇后就升格为皇太后。

第三,冯太后的一项原创制度

献文帝拓跋弘23岁,暴亡,当然有说这是冯太后下酒毒死。拓跋弘的儿子拓跋宏当上了皇帝。 拓跋宏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孝文帝。

历史上父子俩名字读音一样的,估计历史上就北魏这俩皇帝啦。

后来在冯太后的主导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称“太和改制”,现代人就直接称为“孝文帝改革”。

有一项改革内容算是原创,分享给大家。

因为鲜卑民族原来是个游牧民族,他们掠夺成性。冯太后就进行人事改革,朝廷实行班禄制。

原来鲜卑贵族是没有“薪水”的。要用钱的时候就到地方财政上拿,或者公然敲诈勒索、索取贿赂。冯太后申明,任何官员在俸禄以外贪赃满一匹绢布者,处死。考虑到许多官员都拖家带口,俸禄可能不够,又规定地方官可以按官职高低领取一定数量的俸田,耕种收获,补贴家用。俸田不准买卖,官员离职时移交下任。后来其他政权觉得俸田制不错,纷纷效仿。

冯太后也算是为中国官场提供了一项原创制度。

第四,均田制和租调制,后来还被日本国家效仿。

长期战乱造成了大批无地农民,也让北魏朝廷掌握了大量无主的土地。

朝廷于是颁布了均田令,根据百姓家庭的不同情况,国家给予不同数量的国有土地。授田有露田、桑田。

其中露田种植谷物,不准买卖,老百姓70岁时交还国家。

桑田种植桑、枣等经济作物,不需交还国家,允许百姓自由买卖。

与君田制相适应,朝廷调整了租调制,规定以一夫一妇为征收单位,每年交纳帛一匹、粟二石。

均田制和租调制相结合产生了巨大成功,以至于日后漂洋过海为日本中国所效仿。

第五,祖孙两代人感情深厚,有点让人意外。

怎么这样说?因为拓跋弘继位时,他的生母就没了,他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他的父亲献文帝,据说也是冯太后毒死的。冯太后对拓跋宏的控制非常严格。

可是拓跋宏生性至孝。事无巨细都先禀明冯太后再做定夺。可他的父亲献文帝就受不了冯太后的强势,母子关系非常糟糕。年仅18岁就禅位给年仅五岁的孝文帝,自己当上了太上皇。

而孝文帝却和父亲不一样,他也长期生活在冯太后的高压下,却养成了正常人的心态。他看到祖母揽权强硬的一面,又没有心生怨恨,看到了祖母对国家发展有功的一面。他对祖母推行的诸多改革,都打心眼里赞同,终身奉行,还进一步深化推进。

490年,冯太后病逝,当时49岁。拓跋宏哀痛至极,5天5夜浆水不进,给祖母上谥“文明太皇太后”。历史上因此称冯太后为文明太后。

我是历史逸事,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知识分享。欢迎关注点赞。

我来自苏州

我来自苏州

说一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妹妹彭城公主的故事吧。彭城公主的婚姻很不幸,一生跟了几个男人都有故事。

彭城公主的第一次婚姻是典型的政治联姻,嫁给了宋王刘昶的儿子刘承绪。这个刘承绪是个残废,“少而尫疾”,脊骨弯曲,而且体质很差,结婚没多久就死了。后来,彭城公主就回到皇宫,待嫁。



这时,孝文帝皇后冯润想让她嫁给自己的弟弟冯夙。公主不愿意,冯润想趁孝文帝外出打仗时逼婚。结果,彭城公主在一个夜黑风高的雨夜,偷偷带了十几个随从逃出京都,找皇帝哥哥告状去了。她向拓跋宏讲述了皇后冯润的种种恶行,如飞扬跋扈,给皇帝戴绿帽子等。拓跋宏很伤心,临死前下诏让冯润自尽,和他同葬。



再后来,彭城公主嫁给了从南齐避难投奔而来的王肃。这个王肃很有才华,也很受北魏皇帝的器重。但是,结婚没多久,王肃在南齐的老婆就带着孩子找来了。人家是正妻,而彭城公主以一个一国公主的身份,又怎肯屈居?这样,王肃夹在两人中间很是难受,一年后就死了。彭城公主再次成为寡妇。



一次偶然的机会,彭城公主路遇死去妻子的北魏大臣张彝,两人互相有意,但时任皇帝的舅舅高肇也向她求婚。经过彭城公主千辛万苦的争取,她和张彝的婚姻终于得到认可,但张彝却忽然中风,全身瘫痪。这桩婚姻不了了之。

再后来的史书就没有了彭城公主的影子,大概是在默默无闻中老死了吧。这是一个不幸的女人。

bilibili_joyce

bilibili_joyce

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巨笔如椽洞悉国人心态的鲁迅先生讲过一个现象,就是原本一间屋子你呆地蛮好的,有人打算要在墙壁上开个天窗,但是你出于保守或习惯坚决不同意。而提出建议的人事先已经估计到你的态度,他先不说开窗户,直接对你讲为了通风采光硬要掀开屋顶,这时候你就会退而求次答应开窗户了,而此人的目的本来就是开窗罢了。

一方故意开一个比真实标的相对很高的价码,另一方从感觉上接受一个比较合理的价位从而就范或达成协议。这就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每天在菜场、小商品市场里商贩和顾客不厌其烦上演着的剧本。

更有意思的是类似这一幕剧情一千多年之前就发生过一回,那是在公元五世纪末,北魏孝文帝拓拔宏主持鲜卑汉化的过程中。他力主将首都从山西平城(大同)迁移至河南洛阳,当然这种事会动摇贵族的既得利益,他遇到了巨大的阻力,最后也是来个“漫天要价”,让臣子们“落地还钱”达成了目标。

孝文帝率领三十万大军进行南征,离开京师不久就一路大雨滂沱,道路泥泞不堪。好不容易到了洛阳还是阴雨绵绵,大军疲惫不堪,但是孝文帝继续催促三军赶快上路。这时候汉族大臣李冲、大司马安定王拓拔休和任城王拓拔澄下跪痛哭流涕,认为天气恶劣不适合南征,希望皇帝停止行军(这仨人孝文帝之前是做通过工作的,他们属于表演性质)。

其他大臣说实话谁都不愿意鞍马劳顿去南征,当时北魏已基本统一北方,南北对峙双方都不想打破这个局面。当官的和当兵的都想守着以前打拼来的基业过日子,孝文帝大张旗鼓进行这个军事行动,朝野上下都有疑惑也有不满。孝文帝心里清楚南征是开的高价码,当然臣子们不能在皇帝面前就地还价,这个台阶还得孝文帝自己来铺。

皇帝就在马上讲了一番话,大致的意思就是这次朕兴师动众地劳民伤财总不能就此啥事不干来洛阳晃一圈吧,如果就这么回去没法子向后人交代。祖先世世代代生活在北方沙漠地带,他们也想到中原来过好日子,只是当初还没有那个条件,今天我们有了那么大的疆域,也有了物质基础,如果取消南征那么我们就此迁都洛阳。

大臣们也不傻啊,与其去和南边死磕生死未卜,还不如答应皇帝就此迁都,面对有生命危险的战争这个高价码,迁都何尝不是一个有面子的,是皇帝主动抛出的让自己下台阶式还价呢。其结果便是早对南征怨声载道的大臣们三呼万岁,孝文帝的迁都大事告成。

严芬

严芬

对于异族政权,广大网友情绪上一般是颇有微词的。但是北魏王朝却让人讨厌不起来。他的生存方式很奇特,就是“要让我不被你杀了,那么就让我变成你”。

鲜卑族政权入主中原,面对与其格格不入的汉文化,以及对他们有着隔阂的汉人,他们如何做的?最高统治者下令全面汉化,就是“易名”,“通婚”,“汉学”。为了推行汉化这一国策,拓跋氏还杀掉了一批本民族顽固的贵族反对者。

我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壮举。鲜卑人的姓氏与汉人无异了,新生的北魏人的父亲或是母亲已是鲜卑人,怎能与父与母为敌?当共同尊汉先圣为师,在同一座寺庙祭祀。

这种图存方式很高明,就是融进了汉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会消亡,而是亘古永存。

sj_easy

sj_easy

说起北魏有意思的事,那就说一个北魏开国雄主道武帝拓跋珪反败为胜、大破后燕军的战事吧。

396年八月,立志进取中原的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发兵四十余万,兵分两路,大举攻伐慕容氏后燕国。道武帝亲率大军南下攻打并州(治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城营);东路军兵出军都关(即居庸关,在北京市昌平区西北),直接奔袭后燕幽州(今北京城西南隅)。

道武帝挥军顺利攻取了并州,随即东出井陉口(今河北鹿泉市西南东土门),攻打常山郡(今河北正定县南),兵势甚盛。后燕各城守将无心据守,非降即逃,自常山郡以东郡县大多降魏,仅有都城中山及邺、信都三城还在后燕手中。尽管局势恶化到有些不可收拾的地步,但后燕帝慕容宝不甘坐以待毙,赶忙调兵遣将组织反击,也挺有力。

转年正月下旬,道武帝亲率大军助攻围困了六十多天的信都郡(今河北冀州市)。仅隔两天,信都守将失去固守的信心,献城投降了北魏。慕容宝探知拓跋珪屯扎于深泽,便派遣赵王慕容麟率军攻打杨城(今河北宁晋县)。道武帝见杨城危急,赶忙引军南救杨城。

这当口儿,北魏国内发生叛乱。道武帝急于回国平叛,便遣使同后燕请和。慕容宝闻知北魏国内起乱,拓跋珪有些首尾难顾,便拒绝讲和,并尽发国内步骑兵十五万七千屯驻于曲阳的柏肆(在今河北藁城市北三十里),在滹沱河北岸扎下大营以邀击南归的北魏军。

二月初九日,北魏军南下至滹沱河南,见有燕军阻截,遂在南岸扎下军营。慕容宝率军悄悄夜渡滹沱河,募集了万余敢死勇士夜袭敌营,自率大军陈兵于军营北面为援军。募勇敢死队顺风纵火大烧魏营,并趁势发起猛攻。北魏军营突遭夜袭,顿时大乱,惊惶奔溃,惊醒了睡梦中的道武帝。道武帝惊慌得爬起身,来不及摸清情况,吓得光着脚逃跑了。燕军敢死队攻入拓跋珪的中军帐,捡到了魏帝慌乱中扔下的衣靴。

燕军敢死队偷袭得手,形势大好,本应乘胜扩大战果,追杀惊溃的北魏军。谁知乐极伤悲,偏偏出了差儿了。不知什么原因,那些敢死队员突然无缘无故地自我惊扰,相互砍杀射箭,自家人乒乒乓乓地打了起来。逃出营外的道武帝回头望见营中内乱,燕军自相残杀起来,敏锐地捕捉到了转机,赶忙擂响战鼓召集部众。不大工夫,道武帝的左右亲兵及中军将士便聚拢而来。道武帝赶忙命令士兵在营外广燃火把,然后指挥精骑反扑燕军。那些自相攻杀的燕军敢死队突遭魏骑冲击,登时大败而逃,奔溃回慕容宝的军阵。慕容宝见偷袭行动失败,只好引军退回北岸。

次日,道武帝列阵出战,北魏军阵容严整地向前推进,与燕军对阵。燕军士气大沮,毫无斗志,慕容宝见难以再战,只得引军回撤都城中山(今河北定州市)。北魏军尾随追杀,后燕军且战且走,节节败退,几无还手之力。慕容宝惊惧万分,便丢下大军,自率二万精骑快马加鞭逃回了中山。时值天降朔风暴雪,燕军冻死的士兵尸体枕藉,迤逦沿途。为了轻装逃命,慕容宝命令兵卒丢弃数十万件战袍、兵甲器仗,燕军可谓寸铁片甲不归,众多朝臣及将士或被俘获或降魏。

滹沱河南岸一战,后燕军本来夜袭魏营得手,魏军惊恐大乱,道武帝独自惊逃,战局大好。若能趁势扩大战果,定可大破魏军,挽回颓势,却因燕军募勇自惊自乱自相残杀及慕容宝未能及时跟进而致败。惊惶逃命的道武帝抓住战机败中取胜,大破后燕军,从而牢牢掌握了对燕作战的主动权。

小弋

小弋

都在谈论北魏建国后的事,我就来讲一个北魏立国前的故事,一个与山洞有关的传说。

在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有个山洞,传说在很久以前,那里还是一片原始森林,温暖的季节水草丰茂,寒冷的季节白雪覆盖,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各种动物随处可见,鄂伦春人就生活在这里,靠狩猎为生,世世代代安居乐业。然而,有一天森林里出现了一个体型巨大,面目狰狞的怪兽,许许多多的猎人都死在了它的魔爪之下,但鄂伦春人却从未因此而后退,反而越挫越勇。终于有一天,他们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动了天上的嘎仙,嘎仙帮助他们击退了怪兽,为感激嘎仙以及威慑怪兽,鄂伦春人在怪兽住过的山洞口塑了一座嘎仙手持弓箭的雕像。后来人们把恶魔居住的这个山洞称为“嘎仙洞”。

关于嘎仙洞的传说已不可考,然而上世纪80年代在这个山洞的一次考古发现,却破解了一个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谜题。

(《魏书》祝文)

根据《魏书》记载,乌洛侯国世祖真君四年来朝,“称其国西北有国家先帝旧墟,石室南北九十步,东西四十步,高七十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派中书侍郎李敞去祭祀,并“刊祝文于室之壁而还”。但是此前一直是史书记载,并无考古发现佐证,直到考古工作者在嘎仙洞石壁发现了201字隶书祝文,恰好与《魏书》中所述祝文一致,由此确认了拓跋鲜卑的发祥地——大鲜卑山即在嘎仙洞所在的阿里河附近的大兴安岭北段。此后,在2008年、2015年分别在嘎仙洞有了新的考古发现,对研究北方民族史都有重大意义。

(嘎仙洞景区)

拓跋鲜卑就是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山洞走一路向南,三次南迁、无数次与匈奴、与中原王朝的战争,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迁徙和经营,这个民族最终入主中原,建立了北魏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短暂却绚烂的一笔。

包头爱北京

包头爱北京

北魏始光元年八月,柔然可汗大檀闻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去世,率领骑兵攻入北魏云中。从此,北魏与柔然展开了五年的战争。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带领下,以少胜多,出奇制胜,大败柔然。这里出现了一个历史上有名的女英雄,一直流传至今,她就是我们家喻户晓的“花木兰”。

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鲜卑在中原已定居一百多年,成为了农耕民族,北魏太武帝要求每户出一名男丁上前线。由于,花木兰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花木兰决定替父从军。鲜卑族家里都有自己的马匹、盔甲和武器,花木兰穿上父亲的盔甲,拿起父亲的武器,骑上马匹就去从军了。去边关打仗,对于许多男子来说也是艰苦的事情,而花木兰隐瞒了自己身份与男伙伴一起杀敌,作为女性是更加艰难。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凯旋回家。北魏太武帝后来知道她的事迹,想让她回朝做官,被她拒绝了。

花木兰的故事流传很广,一千多年来有口皆碑。但是,由于她是鲜卑族人,汉族人写的历史没有她的记载。对她的真正的姓氏、故居、出生年代,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唐朝时追赠花木兰为孝烈将军,现代人将“花木兰”作为一种品牌,在商业上取得巨大的成功。

歪猫让你靓

歪猫让你靓

不知这算不算一件有意思的事:北魏孝文帝的冯皇后频繁性、反复性地出轨,孝文帝始终选择原谅。但是在他驾崩之前,却留下遗诏:让皇后给我殉葬!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北魏时期的中国形势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让鲜卑族逐渐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同时也让北魏更加强盛,他因此而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但是他却有一个非常不幸的家庭——北魏有“子贵母死”的传统,在他被立为太子的同时,他的母亲被赐死。皇兴五年(公元471年)八月丙午日,五岁的拓跋宏接受父亲的禅让,成为北魏第七位皇帝,然而五年之后,他的父亲献文帝拓跋弘被他奶奶冯太后毒死,从此,冯太后再次垂帘听政。少年时期的拓跋宏一直被笼罩在他奶奶的阴影之下,成年之后,他又先后娶了他奶奶的两个侄女为皇后。但是,一个冯皇后被迫出家,一个主动出轨。

孝文帝画像

中国历史上,每当出现外戚专权(尤其是太后摄政)的时候,外戚家族必然会有男性成为当朝的权臣,女性成为当朝的皇后。极有政治手腕的冯太后自然也选择了这么做,在太和七年(公元483年),她的两个之女冯清和冯润分别被充入拓跋宏后宫(差辈不是事)。其中,冯润不仅张得好看还会撩,所以最得拓跋宏宠爱。但不幸的是,她入宫后不久,就得了当时的不治之症——咯血症,于是,她被冯太后遣出宫外休养。在这段时间内,冯太后去世,冯清被立为皇后。

图片来源于网络

情节就是这么离奇——几年之后,冯润痊愈了,拓跋宏听说之后立即将她迎回宫中,就别之后的他们更加恩爱了,在那个时候,他是她的流川枫,她是他的苍井空。在冯润的唆使之下,冯清被废并遣入寺庙成为尼姑,冯润则成为拓跋宏的第二任皇后。

拓跋宏雕塑

拓跋宏人品极好而且文韬武略,在大分裂时期他更是没有一点闲暇,除了推动国内改革之外,他还常年御驾亲征。他不在的日子里,冯润出轨了——先是和一个假太监高菩萨,又是和中常侍双蒙。一些官员实在看不下去便对她进行了警告,却遭到了报复。后来彭城公主因不满于冯润的逼婚而将她的猛料爆给了拓跋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出人意料的是,尽管冯润出轨证据确凿,但拓跋宏选择了原谅。他继续当他的明君,她继续当她的皇后。但是三个月之后,三十三岁的拓跋宏病重,他的遗嘱包括遣散后宫,听任改嫁,但冯皇后必须给他殉葬!当大臣奉命对冯润执行死刑的时候,她奔走号呼,不相信深爱她的拓跋宏会做出这样的决定。然而,在英明神武的孝文帝的预料之中,将她赐死也许是她最好的结局。

六六来了

六六来了

北魏皇宫有一个很冷血的规定:子贵母死。按理说宫女为皇帝生儿子,是为了传宗接代,应该得到皇帝的宠爱才对,为什么反而要被诛杀呢?

原来,北魏皇帝一直担心后戚专政,儿子就意味着有登基的可能性。这种冷血制度让后宫里的女人都害怕生太子,她们经常互相祈祷,希望自己为皇帝生下公主,千万不要生太子。

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历史上十分厉害的皇帝,他的汉化改革在历史上评价颇高。

到了儿子宣武帝时,出了一个很幸运的女人,也就是历史上很著名的胡太后胡充华。在北魏“子贵母死”的制度下,胡太后勇敢的生下了太子元诩,结果,她没有被赐死,反而在宣武帝死后,母凭子贵,被尊为皇太后,成了整个北魏帝国的实际掌权者。

胡充华无疑是幸运的,却是整个北魏帝国的悲哀。

公元516年,元诩立为太子后的第二年,宣武帝驾崩,六岁的元诩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史称孝明帝。皇帝年幼,胡太后理所当然玩起了“垂帘听政”。

胡充华在握,正值妙龄她耐不住寂寞,于是就打上了小叔子清河王元怿的主意。

元怿是宣武帝元恪的异母弟,史书上说他机敏聪慧,容貌秀美,胡充华利用自己皇太后的身份,逼迫元怿和其淫乱,元怿迫不得已,只好就范。胡充华对他非常信任,常常把国家大事都交给元怿去办,这就引起了领军元叉和太监刘腾等人的不满。

公元520年,元叉和刘腾二人发动政变,把胡充华软禁起来,在宫里杀掉了元怿。

胡充华被囚之后,大权落在了元叉和刘腾之手,两人在朝中胡作非为,卖官鬻爵,把整个朝廷弄得乌烟瘴气,以至于老百姓对此怨声载道,北魏的政权开始陷入了危机之中。

熬到刘腾死后,胡充华联合儿子元诩和高阳王元雍,设计废掉了元叉的领军之职,重新夺回大权。

再度掌权的胡充华不再关心朝政,弄了个三宫六院七十二帅哥。据说只要长得帅的,她的口号是“一个也不能放过”,每日只在宫中尽情的淫乐,情人换了一个又一个,朝中的大权全部交给了李神轨,徐纥等权臣手上。

其中,名留青史的便是胡充华与北魏著名猛将、仇池公爵杨大眼的儿子杨白花(亦称杨华)的缠绵悱恻。《乐府诗集》记载了胡太后的这首杨白华歌: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

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落南家。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

秋去春还双燕飞,原衔杨花入窠里。

梁书》记载说:“魏胡太后逼通之。

胡太后这首杨白华是北朝的贵族文学中不可多得的“另类”。

儿子孝明帝元诩渐渐长大成人了,对胡太后的不满也在与日俱增,胡太后也在注视着孝明帝的一举一动。

为了把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她开始培植党羽,并铲除元诩的亲信。

公元528年,手无缚鸡之力的胡太后用一包毒药解决了自己19岁的儿子孝明帝的一生。

次日将刚出生一个多月的元公主立为皇帝,自己继续临朝听政。

胡太后开始了她更加享乐、穷奢极欲的生活。

胡太后见孝明帝之死并未引起大臣们的怀疑,于是便又废黜了元公主,改立3岁的临洮王元宝晖之子元钊为帝。

武泰元年四月,尔朱荣兵入洛阳,将胡太后和幼主皇帝装在竹笼里投入黄河溺死,又将文武大臣2000余人尽数杀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河阴之变”。

不久,北魏王朝便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dezjh

dezjh

北魏(386年—534年)前身是东晋十六国之一的代国政权(由鲜卑族拓跋什翼犍建立的代国),拓跋珪是拓跋什翼犍的孙子,公元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因“魏”字具有美好伟大之意并且是“神州上国”之名而定为国号同年四月,改称魏王。公元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为区别曹魏,又称“后魏”,“拓跋魏”,后改元姓亦称“元魏”,史称“北魏”。

北魏于公元431年灭胡夏,平山胡,西逐吐谷浑,又于436年灭北燕,439年灭北凉,使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复归统一。从而与南方的刘宋政权并立,形成南北朝对峙的政治格局。北魏实行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三长制是地方基层行政组织,它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 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管理农民,征发租调力役。)、迁都、汉化政策、北魏时期,佛教兴起,佛教得到空前发展,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促进了北魏的中央集权与民族融合等,极大地促进了北魏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也为隋唐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北魏末年山东人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农书,全书十卷,共九十二篇。《齐民要术》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其中许多技术直到现在还在应用。

北魏官员、地理学家、河北涿州人郦道撰《水经注》四十卷。其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lsp52

lsp52

1.为了防止外戚干政,皇帝会杀死储君的生母。这是北魏的子贵母死制度。这一制度曾经造成一朝有三个皇太后,一个生母,一个养母,一个先皇的皇后。

2.北魏拓跋氏的古制,是皇帝妃子要亲手铸造小金人,成功了才能当皇后。

冯娃娃Avivi

冯娃娃Avivi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