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小说在明清时期的发展

如题,文言小说在明清时期的发展
提到的作品

[作品]传奇

1 金锁记 2 倾城之恋 3 茉莉香片 4 沉香屑 第一炉香 5 沉香屑 第二炉香 6 琉璃瓦 7 心经 8 年青的时候 9 花凋 10 封锁

张爱玲

[作品]酉阳杂俎

本书不仅包括本色当行的志怪、传奇,也包括杂事、琐语,乃至于考证,似这般熔诸体为一炉的书,也只有“杂俎”的称呼才可以当之。

段成式

最新跟帖
豚鼠C

豚鼠C

要弄清唐传奇流传到明清时期有多少,这就首先要弄清什么叫传奇,即对唐传奇体裁做一个相对准确的界定。周愣加先生说:“故事虽均系有发生年代,内容却大半处于幻设和虚构”[2],符合这两个条件的,才是名副其实的传奇小说。按此标准,即使像韩愈毛颖传之类作品,也应纳入唐传奇小说之列。唐传奇到底有多少,已无从得知;究竟有多少流传了下来,至今也少有人关注。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明清两朝

文言小说总集达200种之多,其中就有三分之一左右全部或部分收录唐传奇,再加上其它一些丛书和类书所收录的,此间流传的唐传奇,数量相当可观。现仅以此期文言小说总集为例,试作分析论述。

(一)传奇小说在唐代的基本概况

考察相关资料获知,唐传奇单篇流传至今的有100多篇,多为名篇;而曾以集子形式流传的大约50种左右(今所见皆属后人辑佚),其中裴铏《传奇》、陈翰异闻集、张说梁四公记、唐晅唐晅手记、李枚纂异记、钟轲前定录、袁郊甘泽谣、康骈剧谈录、皇甫梅《三水小牍》、佚名《灯下闲谈》诸集,是专门辑录唐传奇小说的,影响较大。其余各集均系传奇、志怪兼收,所收篇数不等,或多篇或十数篇乃至数十篇,如牛肃纪闻、戴孚广异记、张荐灵怪集、陈劭通幽记、牛僧孺玄怪录、李复言续玄怪录、李德裕幽怪录、卢肇逸史、薛渔思河东记、张读宣室志、皇甫氏原化记、李隐大唐奇事记、柳祥潇湘录、杜光庭神仙感遇传、沈汾续仙传、卢肇逸史、温庭筠乾月巽子、段成式《酉阳杂俎》、杜光庭仙传拾遗、郑还古博异志等,皆属此类,也是很有名的集子。在上述诸集所收作品中,除去本来就单篇流传以及同名而反复出现的篇目外,另外还有不少于百篇的传奇小说。这样看来,唐传奇在当时流传的数量大约在200篇左右。

(二)明清时期选录唐传奇的概况

明代100多种文言小说总集,其中就有一半以上全部或部分收录唐传奇小说,而上述唐时的单篇和多篇传播形式在此期几乎全部网罗殆尽,但所收具体篇目却远远超过唐时流传的数目。此期收录唐传奇数量比较多的集子要算陆楫的古今说海。古今说海辑录传奇作品65种,除炀帝海山记炀帝迷楼记炀帝开河记三种系宋代作品外,其余62种均属唐五代时期的传奇小说,且多为流传较广的篇章。如吴保安传昆仑奴传郑德璘传李章武传赵合传聂隐娘传等都是人们所熟知的。其次要算冰华居士合刻三志(实为七志),它收录传奇小说55种,且多为同期其它总集不多见者,这就扩大了唐传奇传播的数量。如韩愈怪道人传、许棠怪男子传、陆龟蒙三异人传、杜光庭豪客传、李延寿狂奴传、孙頠神女传、王嘉丽姝传、牛希济妖妄传、段成式夜叉传、牛僧儒冥遇传、陈鸿见鬼传、包何卖鬼传、姚合中山狼传、白居易琵琶妇传、杜牧杜秋传之类,难以遍举,其中绝大多数为传奇小说。汪云程逸史搜奇分十集共收小说93篇,其中唐传奇54篇,所收数量仅次于合刻三志,但作品皆属习见者,可与其它总集参看。

而陆氏虞初志则不同,在收录数量上虽不及古今说海,只有29种(单篇),但它们全为唐五代作品,且多为名篇,如《离魂记》虬髯客传柳毅传红线传长恨传周秦行记枕中记《南柯记》《无双传》谢小娥传李娃传东城老父传《莺莺传》霍小玉传任氏传东阳夜怪录白猿传等,无一不是有名且影响较大的小说。另外还收有两个小说集(即续齐谐记和集异记),内中也有数篇传奇,可见虞初志的编选在提升唐传奇的文学地位和知名度方面达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从而扩大了唐传奇在当时和后世的影响。

广罗唐传奇名篇的还有王世贞剑侠传、邓乔林广虞初志以及佚名文苑楂橘(按:似系朝鲜人所辑)。据古今逸史本,剑侠传收有老人化猿扶余国主嘉兴绳技车中女子僧侠京西店主人兰陵老人聂隐娘荆十三娘《红线》《昆仑奴》等篇;文苑楂橘收有虬髯客《红线》《昆仑奴》义倡汧国夫人崔莺莺《赵飞燕》裴谌韦鲍生柳毅等篇;而广虞初志除中山狼传外,多为唐人传奇名篇。

在收名家名篇之外,又有按专题编选流传的,其中以梅鼎祚《青泥莲花记》为代表。此集专录以女性为作品主人翁形象,且全系地位低下的女艺人的传奇,如李娃传霍小玉传太原妓张建封妾盼盼杨倡传段东美歌者妇舞娥异蕊珠常州乐妓吴二娘《薛涛》等,将此类作品汇为一编进行传播,不仅体现了编选者对广大女艺人的崇敬和怜惜,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化人的社会观、文化观和妇女观正在发生着变化。

此期大型的小说总集还有五朝小说·唐人小说和五朝小说大观·唐人百家小说。二书所收,除少数篇目各异外,绝大多数篇目基本相同。但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即其书名都明明白白打着“唐人小说”,而书中却将后世公认的宋代传奇名篇的迷楼记海山记开河记杨太真外传以及梅妃传[4]都收录在内,只是“大观本”少收了杨太真外传一种。这种现象并直接影响到后来清代的唐代丛书唐人说荟唐开元小说六种,因为它们亦将上述宋人名篇收录在内。

其它若干明代文言小说总集,诸如冯梦龙《太平广记钞》、自好子剪灯丛话、王世贞《艳异编》剑侠传、邹之麟女侠传、陆树声宫艳、顾元庆顾氏文房小说、袁褧四十家小说、黄鲁曾汉唐三传、周近泉万选清谈以及王穉登虎苑等,由于它们辗转收录,辗转翻刻,作品交错互见,而又互为补充,几乎将流传到此期的唐传奇小说网络殆尽,这不能不说是明人对唐传奇的一个突出贡献。

到了清代,刊刻出版业仍旧非常发达,选编出版的文言小说总集的数量也相当多,但所收作品的具体情况与明代有着明显的不同,如绝大多数都是笔记或笔记小说,即使也有专选传奇小说的,又多属当代作品,像张潮《虞初新志》之类。此期选有唐传奇小说的总集只有少数几种,诸如唐人说荟唐代丛书无一是斋丛钞晋唐小说畅观龙威秘书等,其中唐人说荟唐代丛书两种规模最大。然而唐人说荟与唐代丛书之间的关系,就像两个“五朝”小说总集一样,除少数篇目各异外,其它绝大多数基本相同;而所选作品在时代上也像两个“五朝”小说总集一样张冠李戴,将宋代传奇名篇误作唐代名篇收录书中,真可谓亦步亦趋。

二、唐传奇文本在明清传播过程中的几个问题释疑

一是部分作品的时代问题。前面说过,五朝小说大观·唐人百家小说五朝小说·唐人小说唐代丛书唐人说荟唐开元小说六种等书名都明明白白地打着“唐人小说”的招牌,而书中又将后世公认的宋传奇名篇收录在内。当然,像迷楼记开河记海山记均题[唐]韩偓撰,而杨太真外传则明确地题署[宋]乐史撰,梅妃传均题[唐]曹邺(但今人鲁迅则题[宋]阙名)。题署唐人的,到底是它们妄题妄署,还真是唐人,这几乎是一桩难以扯清的公案,但杨太真外传作为宋人作品则是没有问题的,这种明显的矛盾或错误,只要留心,并不难发现。然而一些不打“唐人”招牌的选集,出现同样的问题就难以发现了。如顾元庆顾氏文房小说和袁褧四十家小说以及清代的无一是斋丛钞都是这样。它们作为通代总集而选录了宋人作品,那本来就无可厚非,但问题出在它们的排列位置。从它们前后所列作品来看,其目次均以时代为序,而这几种宋人小说竟夹杂在唐人作品之间。由此可以推断,这些总集,无论打不打“唐人”招牌,也无论是选编断代还是选编通代,其编选者都把这几篇宋传奇名篇误作唐传奇小说而收入其中了。

到底如何看待这几种混入唐传奇中的宋传奇名篇的小说集?究竟是真的误入还是另有原因?这也值得思考和推敲。笔者以为,对于书名《唐人小说》可有两种理解。一是各篇作者皆为唐人,另一是具体作品中人物为唐人。若第二种理解符合编选者本意,那又有新的问题出来,因为故事中人物不尽是唐人,而赵飞燕即汉代人;否则,那几篇所谓宋人作品产生的时代需要重新认定,因为作者或本为唐人也未可知。但不管怎样,梅妃、杨贵妃是唐人,且为唐代有影响的人物(唐朝皇妃)是毫无疑问的。而编选者有意无意间将它们混入其中,在客观上有扩大唐传奇影响的作用。

二是明清时期流传的唐传奇篇目超出唐代的数量。通过对相关文献书目与具体篇章内容的对照考察发现,明清时期流传的唐传奇篇目竟超出唐代流传的数量。产生这种情况有多方面的原因,如上文提及的一些它书不多见的篇目,其中有的属一篇多名,特别是人们不大熟悉的篇什,一篇多名则往往让人产生多篇的感觉,像韩愈的怪道人传在合刻三志中为此名,而在其它书中则又有轩辕弥明传石鼎连句诗序崔汾传等名称出现,人们便容易误以为是多篇。这种情况为数不少,诸如李章武传又题碧玉槲叶,吴保安传又题奇男子传,烟中仙解题叙又题烟中仙、仙中怨解或解题叙,南部烟花录又题大业拾遗录和隋遗录等,难以遍举,特别是像碧玉槲叶奇男子传这样生僻的名称,人们很难想象到它们就是李章武传和吴保安传。

除一篇多名造成篇目数量增多外,就是由诸多同类故事集合成编而用的书名,这样的书名在感官上也造成篇目数量增多。换句话说,即如明清时期的编选者将唐时某一作家的某一类作品选录成编,或将唐人选集的某一类作品重新刊刻,并自题新名来概括。其名称看起来似一篇之名,实际上是一类之名,亦即类聚化的名称。如奇鬼传署[唐]杜青荑撰,共5条,皆为奇鬼故事。雷民传署[唐]沈既济撰,共6条,皆为雷事。幻影传署[唐]薛昭蕴撰,共8条,皆道术故事。卖鬼传署[唐]包何撰,共5条,首篇为宗定伯卖鬼事。仙吏传署[唐]太上隐者辑,共4条,皆神仙为官事。英雄传署[唐]雍陶撰,共4条,皆唐代英雄事迹。豪客传署[唐]杜光庭撰,共3条,皆为豪客事。诸如此类还有数十种之多,如尸媚传妖巫传狂奴传异僧传神女传夜叉传妖妄传等亦属此类。

同一篇名或书名却题署不同时代不同作者也是造成篇目增多的原因。如才鬼记既有[明]梅鼎祚的,而在合刻三志里又有题[唐]郑蒉的,在重编《说郛》里又题[宋]张君房。今检梅氏才鬼记,收历代传奇小说,系传奇小说选集;而重编《说郛》和合刻三志皆取自梅书,而又妄题撰人,以充古书,昭然若揭。再如剑侠传,《四库全书总目》存目著录二卷,旧题唐人,不著姓名。合刻三志重编说郛五朝小说唐人说荟龙威秘书等皆题[唐]段成式撰。今通行四卷本题[明]王世贞撰。据余嘉锡考订,四卷本为王世贞辑,共33篇,其中20篇出自《太平广记》,僧侠京西店主人兰陵老人卢生4篇出自段成式《酉阳杂俎》。还有中山狼传既有题[唐]姚合的(见合刻三志),又有题[宋]谢良的(见五朝小说),而古今说海则不题撰人,实则系[明]马中锡所撰,因为东田文集卷五有中山狼传。如此之类,为数不少,不复一一列举。

三是部分名篇不为当时众多编选者看重。现以明朝虞初志《太平广记钞》顾氏文房小说四十家小说五朝小说大观五朝小说逸史搜奇剑侠传古今说海合刻三志清尼莲花记等小说总集为例,对它们所收录的情况进行对照分析。上文说过,明清两朝编选唐传奇小说,有些名篇不仅单篇在流传,而且还在众多选集中流传,呈现出交错互见,互为补充的编纂特点。它们的交错互见,在上述11个总集中,多的达到一篇同见于8种总集。如虬髯客传(又名扶余国主)竟被虞初志《太平广记钞》顾氏文房小说四十家小说五朝小说大观五朝小说逸史搜奇剑侠传共同收录。再如红线传也见于虞初志《太平广记钞》五朝小说大观五朝小说剑侠传诸书。像这样盛传的还有柳毅传周秦行记广陵妖乱志南岳魏夫人传《无双传》东城老父传李娃传高力士外传冥音录任氏传霍小玉传《莺莺传》白猿传赵合传柳参军传马自然传吴保安传昆仑奴传聂隐娘传袁氏传李林甫外传蒋子文传杜子春传邺侯外传等20多种。然而另有一些作品在今人看来是较有名的,却受到当时编选者的冷落,如枕中记《南柯记》古镜记杨娼传李章武传只有两种选集收录。另外还有一些名篇是孤本独传,如飞烟传东阳夜怪录嵩岳嫁女传崔少玄传蒋琛传谢小娥传长恨传韦安道传《离魂记》等,仅见虞初志收录;蓝采和庐江冯媪裴沆仅见《太平广记钞》;次柳氏旧闻卓异记仅见顾氏文房小说;刘宾客嘉话仅见袁褧四十家小说;老人化猿嘉兴绳技车中女子僧侠京西店主人兰陵老人荆十三娘仅见王世贞剑侠传;郑德璘传崔炜传灵应传洛神传梦游录辽阳洛神传韦自东传《蚍蜉传》板桥记玉壶记姚生传李卫公别传仅见古今说海。清代情况与之基本相似,故此不赘。

从受冷落的篇目来看,基本上是单篇流传的作品;除了谢小娥传郑德璘传枕中记《南柯记》古镜记《离魂记》长恨传杨娼传李章武传东阳夜怪录几篇影响较大外,其余基本上属二流作品。基于这种情况,此期众多编选者不再选刊它们,或免重复,或趋时尚,抑或疏漏也未可知。像谢小娥传郑德璘传枕中记《南柯记》这样影响较大的篇目不被采录,很大可能是文人趋尚喜好使然,同时也不排除疏漏的可能性,因为像聂隐娘传昆仑奴传这样影响颇大而又在明代盛传的作品,竟在清代亦受冷落,未见唐代丛书唐人说荟采录,足见亦有疏漏。

三、唐传奇文本在明清时期传播的社会时代背景和文化意义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古老文明、丰厚文化遗产的民族,在这样一个有着优秀民族文化传承的国度里,历代君王都非常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掘,如宋编“四大书”、明编《永乐大典》、清编《四库全书》就是典型的例子。唐传奇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能在明清时期得到广泛传播,这首先是得力于宋代经济的发达和印刷技术的进步以及宋人对文学遗产的重视。在宋编“四大书”中,《太平广记》就是李昉等人奉敕编纂的大型类书,它遍搜博采唐及唐以前小说,使得唐及唐以前的小说能极大限度地被保存下来。今所见唐人小说,其中绝大部分就是从广记中辑出。广记之外,就是曾慥类说和朱胜非绀珠集,二书也选录不少唐人传奇小说,其中有些作品能补广记之缺。不过二书删削较大,难见全貌,且引书不注出处,这客观上降低了其文献价值,给后世研究者带来了诸多麻烦,同时也从此埋下了明人作伪的种子。但尽管如此,它们在保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方面的功劳是不能抹杀的。

到了明代,特别是永乐年间,皇帝为笼络知识分子,消除他们对建文帝之怀思,不仅仿宋修四大书故例,命解缙等人修《永乐大典》,而且还于十六年诏修郡县志书,又遣官遍访郡县,博采事迹及旧志书。在这样的大文化背景下,明代刻书业很发达,内府、南北国子监及部院都刻书,地方官也因好名而出资刻书。清代王士祯居易录云:“明时御史、巡盐茶、学政、部郎、榷关等差,率出俸钱刊书。今亦罕见。”他们还把刻书作为馈赠礼品,称为“书帕本”,至嘉靖、万历而极盛;且明代书籍皆可私刻,无元代逐级审核手续,只要有钱,就可任意刊刻,而刻字工资低廉,又纸墨易得,故刻书出版成为一时风尚。加上明代经济繁荣,新兴市民阶层大量出现,他们对娱乐消遣书刊需求量甚大,当时社会上流传着“卖典集不如卖时文,卖时文不如卖小说”的民谚,书商们见刻小说有利可图,于是大量刻印小说,有的反复翻刻,多达几十版,故明代编选小说总集的风气特盛。

清朝是满人治天下,虽文禁森严,但仍文化日开,文学日盛,这主要是由于其列祖列宗稽古右文,圣祖尤聪明天亶,著述宏富,足以拨振儒风,且信任汉人,重用汉儒臣;康熙丙午又开博学宏词科,网罗天下才俊之士,而明之遗老像孙奇逢、顾炎武诸儒虽隐逸山林,而此时又复勤于撰著,模范后学。又特设秘府,广搜天下奇书藏于是,并建七阁分贮,嘉惠士林。亦仿宋明编修大型典籍故例而命纪昀等人纂修《四库全书》,所以清代历二百六十八年,“一朝文学之盛,能轶明超元,上驾宋唐,追踪两汉”[4],可见此期文学之盛实前所未有。在这样的大文化背景下,大量选编小说书籍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但众所周知,作为文学之一的小说,到了明清时期,已经是白话登上巅峰的时代,话本和章回小说异常兴盛繁荣,成为文学的主流;而唐传奇作为文言小说已经成为历史的陈迹,相对于明清盛行的白话通俗小说的“俗”来说,唐传奇可算是“雅”,其文词婉转典雅,是雅小说的代表。但在小说尚“俗”的明清时代,唐传奇文本为什么能得到如此盛传?其答案恐怕不仅仅是保存遗产那么简单。对此,笔者以为,它除保存文化遗产的目的之外,还可能有其它方面的目的。因为作为优秀文化遗产的唐传奇,只有当它在后代不断发挥作用的时候,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否则,就只能被人们当作一堆垃圾来处理。

(一)众望所归的时代气息

社会时代的生生气息是文学艺术得以繁荣兴盛的大环境、大气候。历史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曾创下了千秋基业,铸造了华夏历史的辉煌;特别是唐代,其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民族间的和睦、举国上下所呈现的昂扬向上、繁荣兴旺的景象,为后世人们所瞩目、所向往。而与之相匹的是,历代文人学士铸逸响伟辞,歌盛世太平,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篇章;而盛唐气象的沃土更孕育了气势豪迈、气象万千的盛唐文化,特别是盛唐诗歌,历代盛赞不已;能与盛唐文化之主流的诗歌相媲美且并称“一代之奇”的唐传奇,也像唐诗一样,为后世人们所乐道。明清时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继续繁荣以及民族的进一步融合,需要像盛唐那样的人文环境和社会氛围,而官私选家和出版商广选博采唐传奇,并反复翻刻,广为传播,则深寓着他们向往盛唐、追慕前贤、鼓舞士气斗志、激发人们创造奇迹伟业的美好动机;同时,上追汉唐,标榜汉唐盛世更是最高统治者的思想。

(二)不同体裁小说间的相互融合

任何社会、任何时代,其文学不可能是单一的发展,应该是百花竞妍,众鸟和鸣。中国文学发展史告诉我们,各种文学样式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明清时代的小说创作虽然白话占主流,但它并不排斥文言小说的继续创作。事实上在明清白话小说异常兴盛的情况下,文言小说也是在继续迈着前进的步伐,并在清代出现了创作的高峰,即产生了双峰并峙的杰作《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中国古代小说无论是文言还是白话,能在明清登上顶峰,这也得力于各体文学之间的相互借鉴,特别是对唐传奇的借鉴。如《聊斋志异》,不仅许多故事的题材直接取材于唐传奇,而且许多具体的篇章也是“用传奇法以志怪”。这还只是文言小说之间的继承和借鉴;其实话本与章回小说也同样吸收了唐传奇的营养,特别是历史题材的章回小说,其结构特点和以诗代景的描写手段以及文中所穿插议论的特点,皆借鉴唐传奇的写法;即使是伟大的言情巨制《红楼梦》,人们也常以“史才、史笔、议论”加以概括。可见小说创作已达到了文白相间、雅俗共赏的美学境界,实现了文学自身的大融合。明清官私选家和出版商广选博采唐传奇,并反复翻刻,广为传播,是因为唐传奇“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史笔、议论”,对不同题材、不同样式文学间的彼此渗透、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唐传奇能在后世广泛流传,并对文学特别是对小说艺术的丰富和提高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这除了它所具有特立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外,就是宋、明、清三朝的选家和官私出版商选录、刊刻、出版的功劳了。因为有了他们的广泛选录、反复刊印才使得传奇小说能极大限度地流传。不管他们是出于何种目的,尽管他们在选录过程中存在着不够严谨甚至作伪的现象,但他们的所为,客观上保存了优秀的文学遗产,播扬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唐代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盛唐气象对后人有着莫大的感召力,而在外国人眼中,“唐”则是中国的代名词,是中华民族的代名词。明清两朝大量选刻唐传奇,并予以广泛传播,这不只是对唐代文化的贡献,实际上也是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注释:

[1]本文所谓唐传奇,实则包括五代的作品在内。

[2]周愣加辑注《裴铏传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9-10页。

[3]薛洪勣《传奇小说史》,中国小说史丛书,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56-157页。

[4]徐仲可清稗类钞·文学最盛之原因,商务印书馆1917年版。

原载:《明清小说研究》2009年第1期(总第91期)

风过疏竹

风过疏竹

当时就已经很普遍了
Lamberth

Lamberth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