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小说,推理和惊悚悬疑小说值得反复阅读吗?

nici_shi
谢邀,按照我个人的观点,我觉得恰恰是不值得反复阅读推理和惊悚类小说!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得先从这类小说的特性说起。
我们都知道,推理类小说最吸引我们的,是对答案的未知,那充满悬疑的案件,看似无解的谜题。总是一步步推动着我们去阅读。说到这里,你可能就会发现问题所在了。没错,如果我们已经阅读完一遍了,那再次阅读时,观赏性就大打折扣了。其他小说你还能回味下剧情,再次感受下喜欢的人物的风范。但是推理类小说,恐怕观看时就如同你看柯南,但凶手头上写着大大的“我是凶手”了。
同理,惊悚类小说也是如此。惊悚类小说更加注重未知感,但对于已经知道哪里有陷阱,哪里会突然冒出个黑衣人的你来说,已经失去了阅读的兴趣了!
除非说你看过这本书已经很久了,早已忘记具体的剧情时,重温下倒也未尝不可!
希望我的答案可以帮助到题主,想了解更多小说相关资讯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一下哦!

壬戌闰润
值得看,当然前提是你看的是非常上乘作家的写的这类作品。
看推理、惊悚有什么用呢?
通过小说,你可以看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那里面的人物或许与你的背景相去甚远,又或许和你的经历有许多相似之处。
那么,他们是如何成为一个和你完全不同的人的呢?这其中有哪些关键因素?
当你看到许多边缘的人群,了解了他们的想法,以及他们为什么会走上不同的道路后,你也会陷入思考: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他的思想经历了哪些变化?什么又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你尤其还会看到,邪恶具有多么可怕的毁灭力量,欲望更会将一个人从天堂扯落地狱。而善与恶之间,分明就只有一线之隔。
于是,你会不断提醒自己,哪些心灵的恶要及时遏制,哪些膨胀的欲望要立刻收敛,反过来你也会思考,如果社会机制/周围人群/福利设施做得再完善一些,那么很多悲剧或许就能避免了。
小说大抵都是反映现实进而揭露、抚慰人心的,往往都对现实生活有着警戒作用,推理惊悚小说也不例外。



zilan
对所谓的“世界名著”,的确有个“值得不值得”的讨论;
但是,“值得不值得反复读”,对于大众文学来说,却是一个假问题。
为啥?
因为,像玄幻修真、耽美、言情、武侠。。。。这所有以针对各种不同读者的爽点、梗、套路为卖点的批量生产的通俗文学、类型文学,都没有“值得不值得”重读,而是你“想不想重读”的问题。
支撑这些小说的创作和阅读的,是阅读快感,而不是阅读价值。这个价值,包括知识价值、哲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些通俗小说就没有知识、哲学和文化价值。而是说,它们的创作宗旨不是带给你这些,你也不是为了这些价值而读。只不过好的作品,在阅读的过程中,会让你自然得到这些。
还有一点:你会为了得到这些价值而忍受大部头的“名著”的沉闷与啰嗦,但很少会为了这些而忍受一部读起来不那么畅快的推理小说。
读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等人的严肃的长篇大作,很少会有什么阅读快感;
读《红楼梦》,则会快感和价值感兼备;
但是读推理小说、惊悚小说,这些作品本身,很少有多余的能力,能让你感到“值得反复阅读”。除非两点:
1. 具有强大的“名作野心”和“名作能力”、超越了娱乐功能的“跨类型小说”。阿加莎有一两部作品达到了这个高度。
2. 你对某个梗特别感兴趣,是这个梗的迷弟迷妹,也不用听别人的意见,你自己就会自动自觉地反复阅读那个梗了。比如耽美小说当中有各种狗血剧情,难道作者不知道狗血吗?不是啊,他们就是写给那些专门针对这种梗买书的读者看的。
比如,推理小说中的暴风雨山庄模式,就算是到今天,各种变体脑洞都被发挥得差不多了,但还是有读者愿意买帐。这不是值不值的问题,就是千金难买你愿意。
通常来说,刚看完一部推理小说,知道了隐藏着的凶手是谁,无论你猜没猜对凶手或作案手法等小说里设置的“谜题机关”,在答案揭晓之际,你第一时间的反应,一般都会是急着翻回前面的“布局”部分,对照着答案,再细细品味一下作者原来早就埋好的伏笔。
在推理动漫或者影视剧里,通常在侦探解谜的时候,就会给你回放此前破案过程的镜头了。
如果是高明的小说家,其提供的伏笔线索细节之多,足够你在这次“回放性”阅读的过程中,享受得盆满钵满。
——然后,你就真的合上了小说。
接着,至少你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彻底失去重读这部小说的兴趣。
因为:推理小说以解谜为主,而你已经知道答案了。
你得是多闲得慌,才愿意反复翻阅那些你早就知道的东西?
你到各大论坛看看,多少推理小说的读者在哭喊:“书荒啊!!!难过啊!!!!求推荐啊!!!!!”
新星出版社把阿加莎·克里斯蒂当年由小说改编的一部平庸的戏剧剧本都给挖坟出版了(剧本还不是“阿婆”本人写的),话说真的很烂,照样骗得早就翻腻了阿婆全集的书迷乖乖掏钱啊。
——但是!!!!
过一段时间,也许是一年,也许两年,我保证,很多读过的推理小说对你来说,会像新书一样!!!!!!!!!!!!!!
(前提是你年过三十。几乎大部分人的机械记忆力在三十岁后会大幅度减退。)
那时再重读,慢慢拾回丢失的记忆,你会觉得很有“赚头”!!
在这个“时间重置期”之后重读悬疑小说是有价值的:一种不花钱的娱乐。
再但是,这种阅读的“快感”,与读托尔斯泰或者读《红楼梦》,仍然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