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或者说中国古典小说中,哪一部的文学性最高?
猫你大伯
姑妄言之妄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
中国古典小说中,论文学性哪一部最高?我认为当属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蒲留仙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志异》这部小说集和《红楼梦》这部长篇小说可以说一长一短,各尽其妙。《聊斋志异》无论在文学性、思想性,我个人认为丝毫不比《红楼梦》差,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部小说集之所以不如四大名著影响之广,受众之多,就是因为它是用文言写的,普通大众阅读起来比较困难,这也正说明了它的文学性比那些白话小说要高些。我认为能够和唐宋八大家散文相媲美的恐怕就是蒲松龄的小说集《聊斋志异》了,虽然体裁不同,但是功力相当。
郭沫若曾为蒲松龄故居题字并为《聊斋志异》题词: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官刺虐,入骨三分。蒲松龄有幸生活在大清大兴文字狱之前的时期,否则恐怕就没有《聊斋志异》这部小说了。总之《聊斋志异》和《红楼梦》可称中国古典小说的双璧,难分伯仲,各有千秋!
爱爱精彩
谢邀,每个人心中标准不同
个人最喜欢红楼梦,蕴藏的很多深刻的人生哲学,我们在生活中能遇上的人,在这部书里都可以找到一个相似的形象,每个人物心中或追求功名利禄,或追求和光同尘,都通过各种情节表现出来,欺骗与背叛,算计与诬陷,无不淋漓尽致。
很多专家定义红楼梦写的就是人生。
三国是谋略
水浒是义气
西游是梦幻。
哈哈哈爽歪歪
我童年生活过得相当的无趣,毕竟跟随爷爷奶奶长大的孩子过得都比较不快乐,更何况我爷爷奶奶对我并不好。小时候怕黑晚上不好睡觉,又特别容易被古人那些道德高尚的行为感动就会特意模仿,头悬梁锥刺股这种程度做不到,但是挑灯夜读还是可以的。我爷爷家里当时有三本书我到现在还有记忆,一本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上卷、一本是《罗通扫北》、一本是《薛丁山征西》,都是历史演义小说。当时不认识的字还会用字典标注,不认识的词还会用字典查找,三国志通俗演义—上卷几乎是我童年最亲密的朋友。《三国志通俗演义》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三国演义》里面有些词句用法不一样,而且有超大量的诗词,印象最深的是张飞和马超挑灯夜战,几乎两年的诗词。而现行的《三国演义》并没有这么多的诗词。我扯了这么多:只不过想说明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名著如果仅仅看文学性即文字与写作技巧,那么所谓的名著文字与写作技巧并没有真正意义上那么高端,真正的名著代表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并为社会提供一个情感的宣泄口。或许我这个只是一家之词,这是我个人阅读经验的总结。有两种类型是我读不下的名著,一种是《堂吉诃德》这一类型文化及时代的差异让我很难理解《堂吉诃德》所表达的意思,同时这是一本比现在小白文还小白文的小说,我读不出文学性、思想性、趣味性。另一种是《战争与和平》这一类型我至今仍然无法理解一个作者对服侍、家具、建筑的热爱,通篇细致入微的环境描写到底是为了表达什么。或许当时的社会情况,人们对贵族生活的好奇及向往成就了这一写作类型,比如《京华烟云》的巨大成功,也是托了当时群众对贵族生活的好奇的福。各类畅销书中除了名著之外,还有另外一些作品,简而言之书籍贴上名著的标签,卖点在于名著所带来的文化价值和思想价值,大部分畅销书的卖点是迎合大众口味。解释完对名著的定义之后,我再来对题主的问题进行回答。中国古代文学史有四大奇书一说,《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后来《红楼》大火,又因为《金瓶梅》一定程度上的情色描写,《红楼》成功上位顶掉《金瓶梅》与《三国》、《水浒》、西游并称四大名著。除了四大名著之外和《金瓶梅》之外中国还有一本地位极高的小说《儒林外史》,这六本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其实是并称的。中国其实很注重细节,其实不仅仅是中国,人类就是很注重细节的物种。人很在意排位和座次,比如九大常委的座次名单是不会有改动的,改动了问题就严重了。所以亚瑟王的圆桌骑士流芳百世在于减弱的座次这一具体形象。真的吗?其实吗圆桌仍有座次,面向门的是主位,然后依次是主宾、主陪、次宾……不信你们可以回忆下平常吃饭主位和主宾位,这依然有讲究。问题来了,从《三国》到《儒林外史》似乎暗示一种问题便是《三国》到《儒林外史》的地位是依次类推的,虽然绝大部分人都通过时间顺序的方式来解答这一疑问。这是真的吗?绝对不是,姑且不论《三国》和《水浒》的成书时间早晚并无定论,仅从施耐庵是罗贯中的师傅这一说法来说就无法断定《三国》成书在《水浒》之前,更别说四大名著除了《三国》的作者是罗贯中之外,学术界争论从未停息。那么按照我的说法,四大名著或者是六大名著的提法是否代表着上下之分?类似于《水浒》中的排位?答案是肯定的。莫说《水浒》中排位的地位显明,就说大家所熟知的初唐四杰王、杨、卢、骆,照样有前后之争。如果有人指出这是因为他们是同一时代的人,自然容易分辨向后,而四大名著并无先后之分。那么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中国中古古时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是谁?其实这并没有什么疑问,这个人是周公旦。如果将上古时代改为先秦时期,那么思想家八成会落入孔子手里,政治家八成落入李斯手中。你们肯定会觉得周公旦的成就不如孔子和李斯,孔子开创千年孔教,李斯创造的郡县制至今仍影响中国。而事实上孔子废尽一生想恢复的不过就是周公旦所推行的制度——至于推行的怎么样这里不做讨论。李斯改革的政治制度郡县制只不过改变周公旦创造——至少是完善的分封制。周公旦的历史地位之所以低于孔子及李斯,其实是我们的文化得益于周公旦较低所以就选择性的遗忘周公旦的功绩。而与周公旦同时代的姜尚不到做了长达3000年的武圣知道明代被关羽代替,至今仍是中国武庙第一人。所以无论从四大名著或者四大奇书过六大名著这几种提法的排序情况,《三国》毋庸置疑排在第一位,无论任何时代、无论任何人都没有能力质疑《三国》所具有的文化性、艺术性、思想性,质疑《三国》作为中国名著的代表而登上世界小说史的舞台。我并没有质疑其他名著而吹捧《三国》的野心,我是《水浒》的忠实读者,是西游的迷恋膜拜之人。简单的给六大名著进行系列划分:《三国演义》——中国第一部历史小说,引领了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潮流。中国作为历史文献保留最为齐整的国服,历史演义小说的辉煌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而《三国演义》作为第一部历史小说所获得的成就既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历史演义小说的典范,最成功的历史演义小说。《水浒传》——中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小说——我至今难以理解农民起义如此乱安放的当代学术界是如何解释的。同时也是最成功的古典格斗类小说——我个人喜欢归于这一类。通过《水浒》所延伸的小说是中国小说史上仅有的盛况。一共有两类,情节扩张累如《金瓶梅》,另一类是情节续写类如《水浒后传》、《荡寇志》。《金瓶梅》——中国第一部描写市井之徒的小说,作为一本续书,获得成就超过想象,通过反伦理的描写、夸张的情色描写获得高的曝光率和流通率。通过描写西门大官人的一生,不和伦理的暴富以及穷奢极欲,到最后暴死,展现当时明代社会的种种乱象。其实我想加一句,当代中国和当时明代十分相似,《金瓶梅》可能不久会大火。《西游记》——中国第一部志怪小说,同时也是唯一一部走出中国的小说,很难想象在当时交通考的是舟车行步,一个人一生最遥远的距离可能只是如果一次县城的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能写出如此瑰丽的作品。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我不止一次怀疑是李白年轻时的仗剑走天涯的经历赋予的。如果将西游这样一部划时代的小说列位儿童读物,真是对这部小说最大的抹杀。仿西游诸书中最著名的是封神,此书的地位和西游再次不在类似。《红楼梦》——中国第一部通过描写家族兴衰——注意这一家族并非帝王家族——展现一个时代的面貌以及兴衰。我个人并不喜欢《红楼》提法可能不准,不在多说,免得被红学家批斗。《儒林外史》——中国第一部描写儒家文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及行动。这本书没有看过,不再多言。这里就出现另一种情况,就是不同的类型真的有上下之分?我个人认为,不是的,意识流小说并未并写实小说更高端,武侠小说并非不能出巨著。就如西方的魔幻小说能获得20世纪最伟大的英文小说这样的荣誉,中国的武侠小说也应当能获得恰当的评价,对武侠小说的不合理评价也应该到了重新定义的时候。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应当通过我上述的标准进行定义。
————————————我是无敌的分割线————————————
既然这是关于《水浒》的主题,我个人再次对《水浒》的作为名著所具有的特征进行分析。对于前文提到的《水浒》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这一提法我个人认为并非肯定正确。中国乃至世界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便是文学作品严重流失。文字作为语言的承载,语言作为思想的一种表达,是必须需要一种载体才能呈现。所以文字是思想的载体,语言是具有哲学性的,语言哲学的兴起是有哲学根据的——我个人对语言哲学不感冒,虽然热爱罗素。文字需要载体,从最早的石碑到羊皮到竹简到纸,这个过程也限制了文学作品的长短。你能想想将六十万字的《史记》刻在石碑上是多么壮观吗?你能想象《追忆似水年华》如果写在竹简上是什么情况吗?明清小说的兴起与活字印刷术的推广和明清经济繁荣有关。任何文化都是从诗歌演变为歌剧再演变为小说的过程,这并不是什么文化上的高低。所以小说的地位并不低于诗词歌赋,所以应该给小说一个公正的评价。而文字需要载体这一事实,也导致了载体的灭失会导致文字随之灭世的尴尬情况。没有任何人可以断定《水浒》就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我个人认为《水浒》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水浒》是第一本反体制的小说,并在反体制的同时获得世人认同的伟大著作。为什么说《水浒》是反体制的?有一个很明显的事件便是《水浒》曾被封杀,是禁书。时至今日我仍然对这类型的文字狱嗤之以鼻,对当今文学思想上的桎梏深感痛心。诲淫诲盗指的便是《金瓶梅》、《水浒传》,自从《水浒》贴上了农民起义的标签之后,《水浒》从此登堂入室,而《金瓶梅》仍然见不得光。所谓的淫秽,世人除了1%左右的无性恋者,我不认为有人会不在意。除了政治上定义《水浒》的反体制之外,描写的人物具有极其强烈的反体制倾向。我个人认为《水浒》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写人,而最成功的人物是三个林冲、宋江、武松,重要如鲁智深、李逵其实是串联全书的作用。上述五人都是反体制的存在。林冲属于极度想靠拢组织、走近体制的一员,一个极度想靠近组织的人却被体制抛弃在外,或许这是最高端的反体制。也是所以反体制人物中最悲剧的存在,逼上梁山便是指林冲。 如果梁山没有林冲这一逼上梁山的人,那么梁山就没有资格自称正义。如果林冲最后不是病死六和塔,那么《水浒》可能会更完美。宋江属于体制内如鱼得水的人物,在官场和江湖拥有极高手腕的人物。这样的人其实如果运气好,做到蔡京的位置,恐怕也不弱于蔡京。宋江属于看透了游戏规则,终于在一个两难的情况下选择了保护名声的方法谋取更大的势力同时在自认为获取巨大的势力之后,才发现自己不过是游戏的一份子,不是救世主,不是the one,这时候之后看破了游戏规则,选择顺从游戏规则的人。当我们看到一个情商、智商都极高的人——别否认宋江的智商,吴用其实真的吴用——终于俯首帖耳的时候,自身会有一种挫败感,随之而来的产生一种感觉——体制是不可以反的,反体制是失败。武松作为一个双亲皆丧由兄长武大郎养大的男人,不难理解武松的性格以及他对武大的孝义,同理可知武松对潘金莲并非简单的嫂子这般看待,而且一种对母亲的情怀。或许武松与潘金莲如果通奸还达不到母子乱伦的标准,而在武松心中,或许这就是类似于母子乱伦。母子乱伦中的子,对女性整个世界观都扭曲了,他会认为这个世界所有的女人都是肮脏的。所以武松从一开始尊重女人(潘金莲)到后来对女人的不信任(翠兰),都是可以理解的。而一个对一半的人类(女人)产生如此重大怀疑的人,怎么可能还会是一种体制内的人?没有推倒体制,恐怕已经是万幸中的万幸。鲁智深的反体制是成功的同时也是高尚的。或许道德就是反体制的,道德要求我们约束天性,对性的轻视,对食物的轻视,这两个生物最大的主体——繁衍基因与个体生存——就这么被道德排除异己了。佛陀的成就,基督的成就或许莫种意义上就是反体制的成功,只是反体制成功了,便成为一种体制。鲁智深的伟大,是圆满的、全面的、高尚的。鲁智深是人世的佛,鲁智深是满天飞白玉的圆满,是大地做黄金的智慧。如果梁山没有鲁智深这一道德标杆,那么梁山也竖不起替天行道的大旗。如果《水浒》没有用鲁智深作为开篇,那么《水浒》的道德底线便已经落空。李逵的反体制,无需多言了吧!而李逵的反体制正是全书最令人喜爱的人物。这人物具有喜剧人物的一切特征和经典桥段,体制外的人是不容与体制内的,无论是行为还是思想,一个彻彻底底的反体制人物,所带来的艺术魅力,并未比上树四人少,反而多了一种天真烂漫,毕竟一个人只有在孩童时才会真的明白什么天真,因为那时候我们是孩子,还是是不需要遵守体制的,孩子有自己的体制,就如同李逵有他自己的体制一样。我于两年前重新阅读四大名著,对《水浒》西游情有独钟,不在像少年时崇拜《三国》前后翻阅七次,也不在随波逐流推崇《红楼》,其实一本名著,一生一本足矣。希望写一篇能为题主解惑,同时也为不知道何为名著的人解惑。